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初探(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前是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依旧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他们作为创业队伍的关键群体,自然也就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和力量。尤其近几年,在互联网+这一大背景的深入影响下,高校开始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此同时,大学生也获得了更多参与到一系列与创业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机会,从而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创业能力。本文主要在互联网+视角下,针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互联网+视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析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一个企业都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而在互联网+的视角下,而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当前高校所应承担的责任。因此,作为企业除了要给予高校以及大学生足够多的支持外,作为高校,更是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上教学日程,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和创业教育相关的知识,反之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与此同时,也能让高校获取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概念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与此同时,它又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然后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创新思维培养,以及相关创业能力的锻炼教育。总体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形式。
二、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
1.有效弥补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高校作为创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具有丰富的大学生资源以及较高的科研教育水平。但是在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依旧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即对当今创业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导致部分高校大学生在具体的创业实践阶段实力薄弱。然而,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则能有效弥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也能让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2.为大学生提供更大的创业平台。近几年,我国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难”问题。随之,高校也及时的调整了人才培养战略,即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创业意识。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学生也相应的获得了更多创业的平台和机会。纵观近几年一些沿海企业的发展情况,并不容乐观。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的产品积压量大,且难以销售出去。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多数企业的经营状况的确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为避免类似现象的再次产生,很多大型企业已经提前做好了预防的准备,而加强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无疑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一方面还有利于解决部分企业当前所面临的“用工荒”难题;而另一方面则能够为打算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样大学生就能趁此机会积累相关创业经验。虽然这一过程也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只要借助互联网,问题同样可以迎刃而解。比如让学生通过微信,将企业积压产品在朋友圈进行销售,由此可见,最终想要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是需要借助互联网。
三、互联网+视角下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长期以来,中国大学生深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依旧会选择比较传统的就业渠道,比如家族企业继承、朋友介绍等。正是由于他们的创业观念不强,以致于整体的创业能力都相对比较薄弱。因此,互联网+视角下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就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作为高校,应该及时更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并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为他们提供更多企业实践的机会。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微信朋友圈卖化妆品、零食、袜子、运动鞋等。其次,高校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甚至安排相关的教师开设创业的讲座,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创业的积极性。2.高校有意识地培样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纵观当前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每一个几乎都有所长,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特长生”,这类学生通常具有精通某一专业知识和实践的能力,他们凭借一技之长也往往更容易受到社会的青睐。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高校为企业输出的大学生,应该要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也能间接的了解企业在当前市场中的发展情况,并为今后实现自主创业积累一定的市场经验。和第一种教学形式相比,教师在日常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利用视频对话等形式,加强学生和企业之间联系,进而让他们的创业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则显得更加的重要和必要。除此之外,在互联网+如此纷繁复杂的大背景之下,比较常见的就是各种传销、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活动都有可能通过网络的包装,变成一个个富有吸引力的创业项目。所以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自我控制能力,才有可能使其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3.高校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由于多数大学毕业生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因此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常常会被一些优秀的企业拒之门外。而高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则能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能间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作为高校,可以选择和一些知名企业进行合作,这样就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对口的实践机会。与此同时,还要定期举办相应地职业培训活动,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们对相应工作岗位的认知程度。既然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自然也要借用一些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可以开设相关的商务网络平台,类似的有淘宝网站,这样学生在空余时间,就可以以淘宝店主的身份,在网上售卖企业的产品。一方面能使学生清楚互联网创业的模式,另一方面也能感受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四、结语
为了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念,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当下比较流行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形式,无疑使得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同时也让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相应的得到了增强。虽然从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看,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只要不断地迎合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进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最终一定能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创业。
参考文献:
[1]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03.
[2]宁迪互联网行业给中国就业带来哪些影响[N]中国青年报2015.08.
作者:田华 单位:长沙医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及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出发,对其核心观点进行了分析,并从构建基于交互决定论的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提升大学生双创自我效能感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双创教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双创教育;认知理论
1序言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极大的促进了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教育部门也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从人才培养、实践操作等多方面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中国人民大学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中显示,“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九成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活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高校创业教育及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也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提升。尽管大学生的双创意愿有所提升,但学校的双创教育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张秀峰、陈士勇(2017)对北京31所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调查表明,有3/4的被访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效果。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操作、与教学体系融合不足;实践教学缺乏特色与针对性,同质化倾向较严重;创新创业兴趣还有待进一步激发。社会认知理论对个人行为的产生和引导有较好的解释,该理论对大学生双创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2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认知理论从施为视角(anagenticperspective)来解释自我发展、适应和变化。施为是指人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机能和生活环境。该理论认为,人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和自我反省的特点。个体施为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动态的双向作用,即人不仅是生活环境的产物,他们反过来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该理论主要观点有以下三方面。
2.1社会榜样的作用
个体行为的习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行为反应的结果来学习,即亲历学习或直接经验学习;另一种是通过榜样示范来学习,即观察式学习或间接经验学习。早期行为理论有关学习的主流分析几乎全把目光放在人是怎样通过行动来学习上。例如通过奖惩手段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重视学习的反馈等。但社会现实很多是通过社会榜样作用学习到的,如一种文化中的语言、习俗、工作能力以及教育、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实践。因为它们的学习过程或繁琐冗长或存在潜在危险性或犯错代价高昂,行为主义理论并不能对这些现象进行很好的解释。社会榜样却可以提供一种捷径,在榜样作用中,人们通过学习榜样,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社会榜样作用的发生需要通过四个具体过程:注意过程、表象过程、演化转换过程和动机过程。在前两个过程中,观察者关注示范者的行为特征并利用符号的形式对其表象化,将短期的榜样示范转变为长期记忆。演化转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多方面的自我调节和纠正反馈系统将记忆中的知识结构转换为熟练应用。对于习得的应用技能是否能引起操作性反应,取决于强化引起的动机作用,如果提供了积极的诱因或奖励,将会激发个体从事榜样行为。榜样的作用只有在以上四个过程都完成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2.2自我调节与自我效能条件下的施为活动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并通过自我导向的作用来影响人的思维、动机、情感状态和自我指导行为。同时,自我调节具有双重控制系统,即一个正面偏差产生系统与一个负面偏差消减系统协同运作的模式。人不仅是反应机体,而且是有雄心抱负和能动性的机体。人类事前考虑谋划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有计划的进行选择性控制活动,而不是对他们努力的结果做出简单反应。认知理论在自我调节机制中融入了自我效能概念。自我效能也被称为“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是指个人是否具有在某一水平上完成特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自我主体把握和感受。自我效能通过动力心理过程功能的发挥来控制和调节行为,从而影响行为的结果,其作用机制包括选择、思维、动机、心身反应四个过程。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目标实现过程中表现为更高的坚韧性、设定高挑战性目标倾向、更快走出失败阴影等,而且一般来说其绩效表现更为优秀。对于自我效能感获得或形成的影响因素,认知理论认为主要包括成功的实践经验、替代性经验、他人语言的劝导、身心状态及当时情景条件等方面。
2.3个体、行为、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行为的决定因素,行为主义更加侧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人本主义则强调内部心理因素的作用。认知理论在批判性借鉴其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元交互决定论,即行为、个人主体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之间实际上是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并互为因果的,每两个因素之间都具备双向互动和决定关系。认知理论将环境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强加性环境、选择性环境和创造性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个体可以对自己如何看待和反作用于环境进行控制。大多数情况下,环境是一个机遇与障碍并存的潜在力场,只有在适当的行为选择被激活的条件下,环境才会发生作用,这就是选择性环境。但究竟哪部分潜在环境会变成实际发生作用的环境,取决于个体如何取舍:关注机遇则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如总是关注问题和风险,则其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
3社会认知理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3.1构建基于交互决定论的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的核心因素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类人才核心特征之一是具有创造性思维,而在创造性思维培育过程中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高校要重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大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高校应以此为目标,改变传统创新创业教育中重视双创知识教育及大学期间双创具体成果作为衡量标准的短期行为。创新创业教育中知识教育只是最基础的,还应培养大学生思考的能力,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同时引导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避免短期功利主义。在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及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依据三元交互理论,高校应努力创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教育环境。具体的创业教育环境主要包括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制度保障等方面。(1)教学体系:改变原有教学体系中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相对独立设置的现状,充分发掘专业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批判性思维课程体系”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质疑精神。同时增加选修课程特别是跨专业选修课,使学生有机会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创新创业提供知识储备。在教学方式上应更加灵活,采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2)师资水平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学校应在教学理念、考核方式、技能培训等方面为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提供支撑。如容忍失败、减少束缚、采取专项培训或安排老师到企业兼职或挂职锻炼等。(3)制度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学校建立完善的制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实行弹性学习年限、项目驱动,资助学生的自主实践及自主创业,完善教师的绩效管理机制,将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投入和成效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并增加其所占的比重。
3.2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认知理论认为,观察者可以抽象和总结出示范者行为的结构和基本原则,而不是对特定示范者进行简单的模仿。一旦某个人掌握了行为的指导原则,他就可以做出示范者做过和说过以外的新行为,他们也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榜样作用还可以提高创造力。在认知能力培养上,榜样作用在很多方面显示出比常用的辅导方法更好的效果,如提高自我效能、进行创新技艺掌握其他复杂的认知技巧。因此在大学生双创教育方面,要求专业教师和外聘创业成功者在教学示范方面应遵循榜样作用发挥的规律,从全过程角度加强示范作用。例如,示范过程中要语言生动、事例形象逼真、与双创实践紧密相连,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解释过程中语言详尽、突出重点、加强逻辑性,方便学生建立表象系统,将短期示范转换为长期记忆;在学生双创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进行跟踪指导,建立一对一的帮扶体系,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熟练应用程度;学生能否将掌握的双创技能进行实际应用,还与个体的动机相关,学校及示范者应充分利用各种奖励政策促使大学生从事榜样行为。
3.3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我效能感
现实的创业实践及认知理论都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自我效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驱动双创目标实现的自我动机激励,影响着双创行为的自我管理与控制,对大学生双创行为的努力程度、坚持程度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根据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高校在双创教育应采用多种方式推动大学生双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1)为大学生双创提供增加实践经验的机会,如自由创业计划、创业角色扮演、计算机模拟等创业教育方法。同时在双创实际安排上,要将较困难的任务分解几个较易完成的简单步骤,使那些对双创存在恐惧感的人迈出尝试的一步,提高自信心和双创自我效能感。(2)利用替代性经验提高双创自我效能。如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分享经验、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配备双创导师等。(3)双创是充满高度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事情,可能给大学生带来焦虑、挫折感、恐惧等心理感受,这会降低双创自我效能。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随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建立双创消极心理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主动的调节机制,对大学生进行压力管理教育及练习,从个体心理、生理及外界环境等方面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克服创新创业恐惧并建立双创信心。
参考文献
[1]肯•G,史密斯,迈克尔•A,希特.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经典理论的开发历程[M].徐飞,路琳,苏依依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9-26.
[2]郭凯,马前锋.大学生创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5):39-40.
[3]中国人民大学了《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N].北京青年报,2017,1(1).
[4]李宏贵.创业教育实践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的角度[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2):35-40.
[5]张秀峰,陈士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基于北京市31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94-100.
作者:刘兴隆 张树奎 单位:沈阳大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沈阳人才交流服务经营管理中心
第三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机制探究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迈进全面进展的阶段,政府极为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文章在已有的“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模式基础上,挖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子,识别“多元协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体系的组成因素,分析各构成要素对创新创业机制体系的影响,同时考虑各构成要素的功能定位,运用系统理论知识,从利益相关的视角出发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火箭结构模型,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通过各方资源的整合,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协同创新;多元协同机制;创新创业教育
1理论基础
1.1协同理论内涵
20世纪70年代,赫尔曼•哈肯提出“协同学”的思想,指出宇宙的统一体现在微观组织的单调性和宏观组织的普遍性。一方面系统内部的子系统相互协作形成了序参量,另一方面序参量反过来影响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使得系统形成了有序稳定的结构。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哈肯对协同理论有了更深远的看法[1]。1987年,哈肯指出协同学的两重内涵,协同学不仅包括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协作,还包括其他领域间的竞争与合作,从而萌生出新的学科思想。因此协同理论指出了确切的目标,解释了局部与全体的关系,开辟了展新的研究方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拓了新的途径。
1.2协同理论的应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才得以开展。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等纷纷给予服务和支持,但要使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成效,作为创业主体的大学生们应发扬主人翁精神,塑造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创新创业水平,加强创新创业实践。由哈肯的协同论可知,从微观上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属于社会系统的子系统,该子系统顺利运转离不开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等序参量的合作[2]。在运转过程中,上述序参量不断地进行自组织,共同促使该子系统稳定、有序运转[3]。从宏观上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属于社会现象,有待各个部门和行业彼此协作,协同成立合作机制,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自组织”协调合作,尽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4]。
2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2.1高校与政府的对接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大部分高校中仍处于起步阶段,高校缺乏完备的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同时配套的教师队伍以及实践培养系统也在不停地探索之中[5]。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认识到可以拓宽途径转移剩余劳动力以增加经济效益。高等院校及政府在各自努力进行创业教育时,缺乏相互合作的意识,没有能够携手共进创造出面向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合作舞台。
2.2创业初始资金的缺乏
创业需要资金的支持,对于大学生这类特殊的创业团体,对初始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这就需要政府及金融机构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撑。目前我国政府虽然已经开拓了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金融政策,但是政策条件苛刻,大都倾向于毕业生,对于在校生的政策较少,迫使一些有意义的项目由于在校生资金匮乏而放弃。
2.3缺乏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政府孵化基地
当下政府相继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并且与大学生创业共享,但孵化基地往往在校外选址,造成大学生运用时交通上非常不便利。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创业群体,在创业的同时要兼顾学业,因此迫切需要在大学校园内,或者校园附近建立创业实践活动中心。但是各个大学的实力不一,部分高校很难提供创业场地或者相应的办公设备等硬件条件,使得有价值的创业项目难以在大学生之间展开。
2.4创业培训指导背离大学生的专业方向
目前政府组织的创业培训系统已经比较健全,但大都考虑公共服务对象的创业者需求。高等院校的专职老师虽然具有相关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准,但往往缺乏创业的特定理论与实践知识。所以,高校尤其希望能够引进健全的创业培训系统,丰富课上的实践内容,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将职业教育融入学生的课堂中,充分弥补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不足。
2.5缺乏创业模拟实训平台
创业的风险非常大,模拟创业是降低创业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模拟创业实践平台并加以创业咨询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当下国内已经开发了相应的电子创业模拟训练平台,由于大部分高校所投的创业教育资金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创业模拟实训的机会。有些高校即使在校内提供创业咨询方面的服务,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约束而难以处理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的本质问题。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体系的构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当务之急。大学生作为创业的特殊群体,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目前学者们已经将政府、企业、高校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形成了“四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6],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学术界、金融界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7]。因此本文依据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地位,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火箭结构模型,该模型以政府为“制导系统”,将大学生视为“箭体结构”中的主体部分,企业、高校、家庭作为“基础系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金融机构是“推进系统”,如图1所示。
3.1制导系统———政府
大学生协同创新“火箭”会受到内外部各风险因子的影响而失去平衡稳定状态,进而偏离正常的运行轨道,在此若有外部驱动力的引导和控制,可以有助于火箭回复正常轨道。要让“火箭”在正常的轨道“飞翔”,按期达到既定目标,需要前端政府的牵动引领[8]。“2011计划”指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把“政”放在第一位,足以说明政府在整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系统中的凸显位置。
3.2箭体结构———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大学生在这个系统中同时扮演主体和客体双重角色。虽然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会有政府、企业、高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参与,但是这些都是起到辅助支持的作用,创业的执行以及最后成果的取得主要还是取决于创业的主体———大学生[9]。因此,大学生应该发挥主体的影响力,培养创业精神,加强创业意识,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提高创新创业水准,在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下,用心投入创新创业实践中去。
3.3基础系统———企业、高校、家庭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是由企业、高校、家庭等组成的“基础系统”。企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体系中起到支撑的作用[10]。企业可以将已有的项目融入大学生创业系统中,提供资金、技术以及经验指导,将大学生作为储备人才来支持其创新创业。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是大学生实施创业项目的主要场所,担负着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首要职责。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要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家庭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陶染极大,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对创业的态度直接影响创业的成功与否,因此家庭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经济和精神支撑。企业、高校及家庭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基础系统”。
3.4推进系统———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
中介机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信息支持,而金融机构则为其提供相应的资金保证。在整个创业模型中担任助推器的角色。大学生创业创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该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与外部时刻进行信息的互换,保持系统稳定有序的发展,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给火箭模型提供了燃料,促进系统更顺利地运转,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
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4.1政府与企业的协同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倾斜、国家的牵引指导,也离不开企业在资金、技术、场地、经验和创业指导等方面支持。政府应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同时鼓励企业、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共同提供创业支持。企业应积极回应政府的号召,将自身的优质资源与大学生创业共享。
4.2高校与家庭的协同
大学生在高校和家庭的共同影响下成长,因此高校和家庭应相互沟通,形成一致的观点和教育方向,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方面精神与物质的支持。
4.3高校与大学生协同
高校要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放在高校发展的凸起地位,呼吁全校教职员工积极鼓励和倡导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同时高校应主动安排学生参与政府部门举行的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实践训练,建立清晰透明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们的创业兴趣和热情。
4.4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与政府协同
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作为大学生创业的推进机构,应该与政府配合,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提供相应的信息、资金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德波.协同创新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6(8):85-87.
[2]胡忠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6(1):48-57.
[3]徐建,王佳.大学生创业协同创新效益最大化评价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9):85.
[4]张继延,周屹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协同培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7):61-66.
[5]张兄武.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2016(4):30-37.
[6]刘晓菊,王忠诚,谢军.“四位一体”协同推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175-176.
[7]黄国辉.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以产学研协同发展为视角[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3):150-152.
[8]李莉.基于高校与政府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5(1):15-19.
[9]王亚煦,罗嘉文,陈雨婷.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8):150-151.
[10]任少伟,杨建,陈冉.协同创新视阙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5(12):147-151.
作者:王玲俊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第四篇: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目前辅导员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表明辅导员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参与度较高。同时分析了辅导员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到了思想上、过程上的指导作用以及引导学生做好创业与学习之间的平衡。因此,辅导员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同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一直都十分严峻,几度被称为“最难就业季”。据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65万,创下历史新高,2017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有795万,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因此,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这几年我国正在着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创业扶持政策,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很多高校也积极响应,例如成立创业学院,举办创业大赛等等。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的人,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是目前高校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1高校辅导员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
创业教育源于美国,是美国大学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美国高校一方面会开设大学生创业相关的课程,设立创业中心,另一方面还会经常聘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指导学生创业。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取得初步成效[1]。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由课堂教学、大学生创业比赛和创业实践三个方面组成。创业课堂教学以选修课为主,部分高校会给毕业生会开设“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其中会涉及创业部分的内容。创业比赛每年由学校负责举办,选拔出的优秀团队可推荐到省、国家参加比赛。创业实践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基地,对学生创业团队给予支持和培养。在课堂教学方面,承担相应课程的教师通常是由辅导员来担任,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直接由辅导员来承担教学任务。因为辅导员最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学生的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创业比赛方面,辅导员是比赛宣传的第一人,只有辅导员了解了整个比赛,学生才能对创业比赛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大多数参加创业比赛的学生团队会选择辅导员作为指导老师来指导自己参加比赛。在创业实践方面,辅导员由于专业技能的限制参与的并不多,但是很多学生会向辅导员询问学校关于创业实践方面有哪些扶持政策,因此辅导员对于创业实践方面还是会有一定的了解。综上所述,辅导员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参与较多,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广州某大学做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通过课堂上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比赛以及对学生创业进行咨询指导,能够给学生创业予以指导,减少学生的创业迷茫[2]。
2辅导员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起到的作用
2.1思想上指导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因此首先可以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大一的时候就要灌输学生创业的思想,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开始有这样的想法,会朝着创业这方面去做。笔者所认识的学生中有一个比较成功的学生创业团队,在2013年4月注册了自己的公司,2015年在第四届市属高校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该学生团队的辅导员就是在大一的时候经常向他们灌输创业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因此该团队成员在大二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创业大赛,获得了二等奖。在此基础上,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且开始从校内逐步向校外推广,取得了一致的好评。他们能够获得现在的成就,辅导员思想上的指导功不可没。因此辅导员可以尽早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并且鼓励学生去做,这样学生创业的成功性才会比较高。
2.2过程上的指导
培养了学生创业意识后,在学生整个创业的过程中辅导员也要全程关注,指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避免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走上了弯路或者错路。上文所述的学生创业团队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都得到了辅导员积极的关注,辅导员经常对他们的一些思路和想法进行指导,因为辅导员对学生比较了解,知道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纠正。如果没有进行积极关注,那么在创业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笔者认识的另一个学生在大二期间开始了自己创业,在进行一段时间之后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人,于是开始和这些人一起做起了借贷服务,最后由于涉嫌诈骗同学而退学。该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与辅导员的关注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辅导员当时能够经常关注该生的创业情况,及时制止该生的错误行为,最后可能也不会因为出现这样的问题而退学。因此在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辅导员应该给予积极的关注,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严重后果的产生。
2.3引导学生做好创业和学习的平衡
创业会占据学生大部分时间,学生需要花很多时间在创业上,这就出现了创业和学习如何去平衡的问题。作为辅导员,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以学习为重,那么在创业这方面可能就会被忽略,最后也难以做成功。但是如果让学生把时间都花在创业上,那么学习上又会耽误。通常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做好这个平衡,这就要求辅导员在这一方面进行一定的引导,既不能耽误太多的学习,又能够有时间把创业做好,对于辅导员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最好的情况是创业内容和专业相关,这样两者可以互相促进,例上文所述的学生创业团队,他们是网络工程专业的,创业内容是网站建设与维护等,如果他们要把网站做好,那么必须学好专业相关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才能把网站做好,赢得好口碑。所以他们在专业上的学习非常认真,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专业课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创业方面成绩也是越来越好。
3提高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作用的建议
3.1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创业及相关知识的水平
目前高校辅导员很多都是毕业之后直接担任辅导员,创业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另外辅导员平时工作重心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工作相对来说较少,导致难以有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相关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在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也对辅导员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的能力进行了规定,辅导员应能够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职业倾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价值观。因此,辅导员应该加强学习和掌握目前社会的就业创业形势,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创业观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实践探索。
3.2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首先,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可以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大一的学生,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以及班团会等机会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就业创业引导,使学生对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出现创业的意识。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今后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想法,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创业相关的课程学习,引导他们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对于大四的学生,可以将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先就业再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其次,利用校友资源给学生进行榜样教育。辅导员可以请往届创业较为成功的校友给学生进行各类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让学生对创业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能够了解到创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今后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困难,以及以后今后努力的方向。
3.3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首先,加大力度宣传创业相关政策。辅导员可以通过晚点名、班团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各项创业相关的政策,了解国家、社会以及学校对学生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创业氛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其次,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大多数高校每年都举办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如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各种创新大赛和学科竞赛等等,辅导员可以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同时提供帮助,为今后就业创业积累知识和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最后,支持学生创业行动。辅导员应及时向学生提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相关政策和信息,在各方面对他们予以帮助。对于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要大力宣传和表彰,使他们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和示范力量,从而吸引和带动更多同学去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3.4关注学生创业团队,及时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
目前大学生创业之所以成功率不高,与创业者的创业心态有很大的关系[3]。大学生在创业期间会存在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如果关注度不够造成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学生创业团队,帮助他们调整创业心态,建立正确的创业观。同时,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会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学生在面对失败时会缺少耐心,不愿意坚持。这时辅导员应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创新创业工作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相关活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童源锋.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J].工作研究,2012(3):200-201.
[2]林青映,唐思敏.独立学院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学校管理,2015(1):115-116.
[3]叶慧文,王富明,曾春水.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10(11):49-50.
作者:陈菁 单位:武昌首义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