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提要:
在“新常态”时期,“就业难”现实环境及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从高校层面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析,以期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新”与“常”的协调,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就业难;创新创业教育
一、新常态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奥肯定理表明,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是负向变动的关系,经济增长率越低,失业率越高,就业人数就越少。新常态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显著趋缓,经济增速跌落。此时,我国就业水平之所以没有严重恶化,大大得益于政府的政策促进和第三产业及新兴产业迅猛开展的带动作用,但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并不理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是异常严峻。因为连续扩招,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严重超出了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这种供过于求日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此外,由于近两年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国际经济疲软、需求低迷,相当一部分行业的就业需求降低,很多企业或招聘人数缩减,或对就业者提高要求,进一步增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因而,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已变得尤为必要。(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后的新要求。经济新常态是指目前我国经济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创新驱动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动力”的新的发展阶段。结合这三大特征,纵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不难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国际金融危机持续、人口老龄化加速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导致社会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也将持续加大大学生就业压力。化解各类矛盾并进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既是国家民族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头戏。支持、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既能创新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又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人力、资本等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因此,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符合新常态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科学的。(三)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创新,而创新能力着重体现为创业。随着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支持,自主创业日益被社会各方所重视。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知识型群体,既富于新知识、新思路和新技术等内在优势,又享有高校、政府和社会等各方提供的外部资源支持,在创业者群体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创业能够极大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可以同时带动更多人就业,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从长远来说也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是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缺陷
(一)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高。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高校管理者依然沿袭原有的教育思路,在培养目标上倾向于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就业者”,对创业教育持保守态度,很多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范畴,仅在毕业季开展就业指导时穿插一些关于创业的内容,且局限于创业技巧讲解、创业政策宣传、创业形势分析;虽然有的高校推出了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但只是在某个学期增设一门针对全体学生的普适性通识课程,鲜有注重对创新精神、创业素质等的培养,仍处于被动阶段;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广泛发起的各类创业大赛也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致使学生往往为了学分和荣誉盲目参与,作品缺乏创意和可行性。(二)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创业课程因其较强的实践性,要求授课教师兼具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泛的实践经验。然而当前在高校讲授创业课程的教师大多是从其他专业选调过来的。这些老师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既没有系统的创业基础知识储备,也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只能从自身专业出发来解读创业课程。在授课时主要讲解理论知识,对实操训练不做要求,将创业课程的教学及考核要求与其他专业课程统一标准,长此以往,会造成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无法切实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可见,组建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已显得尤为必要。(三)对创业教育的定位不清,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舞下,一些高校在推广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操之过急、生搬硬套,为所有同学集中上一样的课程,并多次组织专家做创业讲座,忽视学科定位、专业特色及学生兴趣,不仅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也适得其反。将创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纳入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全体大学生开设一样的创业课程,这样的创业教育往往指的是广义的创业,即创造事业,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而更加深入地指导学生创办企业,则适合具备创业者素质、创业意愿及创业能力的学生,因此高校应注意创业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和创业必备能力“精准”培养的协调。(四)课程体系不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第一,表现为创业教育课程定位不清。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系列必修课程,其课程性质、教学及考核安排等都与一般专业课程无异;另一类是单门选修课程,仅面向有兴趣选修的学生开设。这两类课程都没有将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内在逻辑性进行系统梳理,两者各成体系,未形成有机联系,更勿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第二,创业教育课程系列尚不完整,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体系,当前已有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创业教育系列课程门数非常少,课程之间也缺乏体系性。第三,缺乏创业教育课程的专门教材。相比于其他课程,创业教育课程近几年才兴起,教材建设相对更为薄弱,科学、完整的创业教育教材严重不足,已使用相关教材的理论水平和实战经验也不高。第四,实践环节的缺失,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必要的实训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将达不到培养的效果。
三、协调“新”与“常”,有效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就业教育理念。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升级,迫使人才市场供需现状从高校主导的供给型转变为市场主导的需求型。在需求型人才市场中,各行各业的不同需求决定着对人才的要求,优胜劣汰成为主流。因此,创业教育不能只满足于减缓眼下的就业压力,而应着重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以适应动态多变的市场需求。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实时更新教学理念,并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高校领导应该从宏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给予创业教育足够的重视,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积极作为。在创业教育学科建设上,与其他学科求同存异,针对课程自身特色做特别要求;在教学工作推进及重视程度上,与其他学科一视同仁、相得益彰。(二)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力,其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只有具备较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丰富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储备的教师,才能真正胜任创业教育教学工作。首先,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及创业学习强化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其次,尽可能多地为教师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培训学习机会,如定期培训、挂职锻炼、创业教育研讨会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再次,高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在课堂上和大学生分享创业心得,并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针对性可行性指导,以弥补高校创业实践及案例教学的欠缺。(三)合理区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因材施教。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创业。高校推广创业通识教育更多地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并适时遴选出真正有创业素养和创业潜质、主客观条件较为成熟的学生,对其进行“精准”培养。培养独立意识,就是引导学生克服惰性和依赖、从众心理,树立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即强化批判性思维。由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我国的初、高等教育并没有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进行发掘,由此才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被动。当务之急,高等教育应尽快着手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大到国家民族的进步,小到个人的发展,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动力源。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创新的意识和态度,是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等在内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并端正其创新态度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关键,高校可以更新大学人才评价体系,将鼓励创新纳入大学精神,通过针对性的课程及专业培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四)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可借鉴国外的经验,依照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规律,贯穿高等教育始末分阶段逐步构建起“理论+实践”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坚持“通识为基、专业为主、素养为辅”的原则。首先,可以开设《创业基础》、《大学生创业教育概论》等系列通识课程,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初始认知,建立起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储备;其次,以《创业企业管理学》、《创业项目运营管理》、《创业案例分析》、《创业法律法规》等创业过程中所涉及事务的相关专业课程为核心,严格围绕创业实际运作的过程,详细介绍创业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再次,以《创业心理学》、《创业经营哲学》、《创业企业伦理学》等相关素养类课程作为辅助,旨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创业人格等的熏陶,帮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创业。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思维灵活性及逆向思维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我们可以开设创业体验、野外拓展训练、实地考察、创业团队训练等课程,同时组织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在采用仿真的企业运营流程系统上进行创业模拟经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创业教育的实践最好是孵化创业项目,投入真正的经营。学校应积极借助社会及企业优秀资源的支持来弥补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和学校在创业实践教育教学环节的缺陷,使参与的学生更真实地体会创业,并积极在创业实践中锻炼自己。
主要参考文献:
[1]余婧.“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5.10.
[2]赵学迅,谭英.新常态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浅析[J].江汉大学学报,2015.5.
[3]刘有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7.
[4]陈池.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高校创业教育热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10.
[5]徐琼.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硕士论文,2013.
作者:陈晓暾 杨丽 阿比丹·阿合买提江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