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当前,我国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处在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畜牧业方面的创新创业人才。职业院校作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高地,要充分发挥“工学研融合”模式的作用,为培养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创业创新人才作贡献。
关键词:
在目前的发展潮流中,知识与技术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竞争的核心资源,“工学研融合”是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途径,它在促进我国创新知识的流通,推动我国各行各业进行提质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中非常重要的作用。“工学研融合”是将知识向产业进行转化的过程,是将书本上的理论进行实践的过程。“工学研融合”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研究课题。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出现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产学研的理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20世纪90年代,为了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实现科学技术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转化,催生了我国“工学研融合”的合作模式,并且产生了像清华紫光、北大方正这样的著名高新技术企业,“工学研融合”的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农牧类高职院校是培养掌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机构,所以更应当在“工学研融合”方面进行研究。
一“工学研融合”模式介绍
“工学研融合”是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在具体操作层面的实践,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优化,是职业院校技术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教书育人与技术研发是高职院校的两项基本工作,这两种工作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在创新型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1]。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接触技术研发和改进的条件,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开发与提高。所谓“工学研融合”是强调工、学、研三方面的紧密结合,通过培养学生研究的能力,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由“工学结合”向“工学研”的转化与发展。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在产学研结合办学的模式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即采用“工学研融合”的模式,将现代畜牧业、专业和就业三方面进行融合,关键是将科研活动融入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建立融合职业工作活动、技术工作活动和课堂教育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工研结合、学研结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工研结合和学研结合的项目,然后在经过研用结合进行教学的方式,以老师研究课题、学生参与项目、共同进行项目推广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刻领悟所学的基础知识,初步实践所学技能,了解科研活动过程,成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工学研融合”模式下创新创业的实施
农牧类院校职业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以及企业的研发项目与职业院校的培养体系进行融合,形成了无缝连接、实用性强并且不断调整的培养体系。“工学研融合”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分为筑牢基础时期、强化技能时期、实践演练时期和顶岗磨合时期等,每个时期的侧重点不同,根据各个职位的教学目标要求,进行递进式、分时期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综合动手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
(一)筑牢基础时期
重点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素质的培养,主要是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职场的初步认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家禽生产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理论知识。通过1年时间的培养,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二)强化技能时期
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实验实训室以及养殖场的条件,分配给学生工作任务,指导其利用前期所学基础知识完成工作任务。通过教学、工作、研发相互交融的教学与实训课程,实现强化技能训练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三)实践演练时期
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将学生分配到畜牧兽医相关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并给每个学生安排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学生的岗位综合应用能力和岗位职业素养,同时采取轮岗、换岗的方式,争取在有限的实践内使学生熟悉到更多的岗位内容。通过“做中教,做中学,学中研”的实施过程,构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顶岗磨合时期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六个月的实习时间,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在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工作,让学生提前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实习期间,学校的老师和培训基地的师傅可能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通过参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
三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
(一)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在调结构、转方式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现代畜牧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紧迫。在经济发达国家中,高级技师在所有的技术工人中可以达到35%的比例。在我国沿海的部分经济发达地区,高级技师的比例却只有2%[3]。职业院校是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但是落后的职业教育理念影响着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是培养导向出现偏差。目前的高职教育普遍以高就业率为培养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都面临着低薪酬、低技术含量以及高离职率的情况。二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区分度不够。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虽然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案的描述上有一定的区别,然而在实际培养的结果上并没有太大区别,最终的结果就是高职和中职都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三是未能平衡远期目标和近期利益。职业院校与预期岗位无缝衔接的功利性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冲突,职业院校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二)现代畜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现代成套设备、计算机系统、质量安全控制系统等在规模养殖企业的使用,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已从技能为主转向技术创新为主。低技能、缺乏创新精神的工作人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企业的要求,技术创新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着畜牧企业的转型升级。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发展后劲不足,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既不能适应岗位技术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社会对创业人才的要求。职业院校应当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既能传承畜牧产业文化、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更要着重培养对社会充满责任感和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善于把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融会在一起的畜牧业技术创新人才。
四走出困境的策略
在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的创业创新型人才[4]。高职院校在培养畜牧业的专业人才的同时,更要重视从“工学研融合”方面探索培养畜牧业创新创业人才新方式。
(一)正确定位“工学研融合”和产学研结合
工学研和产学研分别属于两个层的概念,“工学研融合”对产学研结合的扩展,是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上的拓展,通过工学研中的工作过程培养畜牧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当然企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各种难题,这就需要工学研中的研究过程来解决。将学习过程融入到工作和研究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和建立。在“工学研融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首先学校的教师要给予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与教育,在教学课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其次企业的实践也赋予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机会,在企业进行实训的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遇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学习的课题。
(二)准确区分“工学研融合”和工学结合
“工学研融合”和工学结合两者之间差别了一个研字,“工学研融合”是对工学结合进行了升级。在工学结合方面,存在着“以工代学”和“以学代工”的两种片面的理解方式,工学结合也是人才培养的模式。“工学研融合”指将工作、学习和科研三个过程相融合,并对工作、教学和科研三者之间进行协调,进而提高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充分发挥“工学研融合”的作用
一是合作办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规模化养殖场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训、跟岗、顶岗等工作,学校对学生参与的企业技术研发提供理论指导;二是合作育人原则,由规模化养殖场的师傅和职业院校的老师组成教学组,以教学组名义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对课题进行分解,以课题研究工作代替学分;三是资源共享原则,实现物尽其用。学校的资源图书馆、实训室等资源向畜牧企业进行开放;企业也把自己的资源向学校开放,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基地;四是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原则,双方可以签订合作协议,以“订单培养班”或者“现代学徒制班”的形式,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培养,一起确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从而建立“工学研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要适应并主动服务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因此,通过“工学研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不仅是当前经济发展对职业院校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内在的发展需要求。因此充分利用“工学研融合”不仅能够提高高职院校人才的质量,更能够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科教结合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3(3):88-90.
[2]都振玉,林建坤.统修、统训、轮岗、顶岗: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0下):200-201.
[3]朱国奉,杭瑞友高职工学研融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9):91-92
[4]张卫民,徐建明.高校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途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447-449.
作者:张玲 申峻松 陈金平 葛雨竹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