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建设研究(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创业教育建设研究(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创业教育建设研究(3篇)

第一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研究

摘要:

随着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得到了普及。高校作为未来教师培育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的责任,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开设不仅仅提高师范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其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中小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下一代的教育影响更为深远。文章对高校创业教育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转变目标定位、培养师资队伍、构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方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发展,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果。大学生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群体,为了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推动就业,国务院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1]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等文件,要求高等学校根据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理念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3]。对于高校的大学生而言,在教师资格证实施全国统考后,师范生也要和非师范生一样,只有参加全国的统一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内容和题型也变得多样化,考试的难度在增加,这在无形中加剧了师范生的就业压力,他们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因此,在高校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以为师范毕业生增加就业筹码,走向创新创业之路,减轻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师范院校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也让这些未来的教师将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灌输到未来的教师队伍中,为国家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师资力量,从而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

1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后,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4],并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设既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需要,也是高校培育大学生方式转变、落实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措施,2015年12月教育部了《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5],明确提出高等学校都要设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在校的大学生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加入学分的统计。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发展战略要求,在高校中纷纷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基地,高校与其他类高校相比有共性也有个性,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师范院校培养的大学生也同样面临就业和择业的问题,他们需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为其未来的就业和择业增加选择的筹码;其二、师范院校是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摇篮,师范大学生未来基本上都是走向教师的位置,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他们是否具备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关系到普通中小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效果的好坏,关系到我国对下一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其三、师范院校把创新创业课与师范专业教育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师资队伍。因此,在师范院校中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成为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

2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存在的问题

教育体系的构建是高校教学开展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同样需要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必须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下进行[6]。目前,高校都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放入到高校教学计划中。师范院校也在积极的探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但大多是只涉及到课程的教学方面,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技能训练方面较少,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1师范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目标定位模糊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个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注重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树立起敢闯敢试的创新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7]。但高校普遍存在着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够,对目标定位模糊的现象,有的高校甚至以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设是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院校的事情,与师范院校的教学建设无关,把教学重心都放在了师范生专业教育方面,而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度不够,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没有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的培养计划当中,师范类的教育体系建设、知识讲授和实践等方面都是围绕着师范生的教育来开展,较少的向学生渗透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部分高校更多的关注毕业生如何就业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来简单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放在一起来讲授,只进行了些许的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比如在毕业班的第一学期才开设了短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培训班,而毕业班的学生临近毕业,基本上都是在忙着就业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就业方面,已经无暇顾及创新创业教育,这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效果。此外,高校教师和师范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错误认识,也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开展的另一原因。

2.2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在课程的建设中教师不仅是教育的讲授者、实践者,还是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8]。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虽已开展了10多年,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薄弱、师资力量缺乏[9]。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创业实践能力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一些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加上目前社会上与创新创业专业有关的培训机构尚未完善等因素,大大的制约了高等师范院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构建。目前,很多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来源主要由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政治辅导员、学生工作相关部门或经济学背景的教师组成。这些教师兼职较多,他们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要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等多项工作任务,需要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完成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工作任务繁重,理论研究有些欠缺,实践经验有些缺乏,导致了他们在讲授创新创业教育中过于笼统和不够深入,这样往往降低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把创新创业教育当成了修学分的一门课程而已。因此,缺乏稳定性和专业性的师资队伍,影响了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2.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虽然教育部要求高校必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有些师范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至今为止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一,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与创新创业理论的课堂教学为主,然而关于创新创业实践技能方面的教材较少,部分师范院校只是简单的把创新创业以选修课的形式来开设,甚至将其融入至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就业指导课当中讲授,没有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部分师范院校还只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看成是就业指导课中的一部分,在授课和考察方面流于形式,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简单,教学效果不明显;其二,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经费和实践教育基地,也导致了部分师范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技能训练时面临着多方面的阻碍;其三,社会上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力度有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突出实践性[10],其较强的实践性建设不仅仅是师范院校的工作,同时也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只有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构建,共创良好的创业环境,才能构建出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针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师范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趣,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师范毕业生,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认识、明确定位,结合师范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师范生的优势,将师范生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确定创新创业教育在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从师资力量和课程的合理设置方面入手,构建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1明确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目标,转变教育理念

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师范大学生承载着拓展创新创业教育传承的任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师范教育的常规化教学体系中已成为师范院校的教学任务。高校应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把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以培养创造思维的师范毕业生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师范毕业生为抓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必修学分制并且提高学分的比重,从而让师范院校大学生接受系统的、连贯的创新创业教育。此外深化师范院校就业课程的改革,重新整合师范学科的相关知识,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从其他的指导课程中独立出来,增设创业实践环节,鼓励在校大学生进行大胆实践锻炼,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搭建良好的平台。

3.2培育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范院校严重缺乏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老师,尤其是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因此,师范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探索和培育出属于自身发展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一是引进专职教师,引入财经类专业毕业的优秀师范大学生来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刚刚毕业的财经师范大学生,他们除了具有丰富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外,还与师范大学生有着许多共同点,能更好的贴近学生,走进学生,把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融入到师范大学生中来。二是聘请知名的创业人士或者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来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他们已经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创新理论和创业实践经验,能充分的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研究运用到实践当中来,有助于加深师范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深入理解。三是从校内选拨有学生工作经验的教师,包括创业知识学科的教辅人员、从事创业指导工作的优秀教师以及从事学生管理的优秀辅导员,让他们来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教学,并支持和鼓励他们参加创业项目师资培训和校外企业挂职锻炼,拓展他们的理论视野和社会实践经历,从而建立起一批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

3.3构建全程式的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教育贯穿全程

高校要建设师范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就应把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研究贯穿到整个师范生的教育当中来,结合师范专业教育的特点,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增设专门的学分课,把创新创业教育从入学教育到毕业实践贯穿全程:一是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主要以课堂传授为主,专门讲授创新创业理论基础课程,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思维的培养,创业知识的选择,创业相关法律知识等内容;二是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与师范专业教育相结合,开设创新创业的第二课堂实践。一部分是师德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师范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同时,建立诚实创业教育体系。一部分是聘请校外企业,知名成功人士,创业成功的师范毕业生为师范大学生做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实践专题讲座;三是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与校外企业相结合的见习实践课程。让师范生走进企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见习,将所学的创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并通过实践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四是针对大四年级学生,开设实操训练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自身的职业规划和自身的优势亲自参与到创业模拟大赛中来,包括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和实践,沙盘模拟经营比赛、商务谈判大赛等,从中把大学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也为自己未来的工作选择增加具有说服力的筹码。通过这种规范化、系统化、全程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构建出适合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4结语

总之,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11],也是充分释放师范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潜能,提高师范院校的教学质量,以实现培养未来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目标。因此,构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必须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的目标,不断提升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师范教育相融合,全程化的贯穿到整个师范教育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促使师范大学生走向创新创业之路,在减轻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同时,也让他们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输送到祖国的下一代,为社会的未来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接班人,在祖国大地上掀起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

作者:陈幕飞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5-05-01.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05-13.

[3]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20-28.

[4]高志刚,战燕,王刚.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校研究,2016(03):93-95.

[5]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Z].2015-11-27.

[6]王占仁.中国创业教育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2):30-38.

[7]刘丽.贫困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6(10):97-102.

[8]别郭荣,王严淞.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述评[J].高校教育管理,2016(02):5-11.

[9]薛明磊,谢桂庆.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与思考[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132-134.

[10]孟新,胡汉辉.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系统的构建及其实现评价[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44-156.

[11]高文兵.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01):49-50.

第二篇: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探索

摘要:

现阶段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创业教育应与地方经济发展耦合联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应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加师资力量,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开设创业教育实习基地,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途径来增强大学创业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育模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创业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行响应了国家的政策和发展需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不仅为缓解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更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重要渠道。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

1.大学生创业知识的讲授

大学生创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学生只有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今后的就业择业和创业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在学习相关学科知识之余,还要多方面地涉猎其他相关的课程知识,扩宽自身的思维领域,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

2.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培养创业意识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能够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主动的心理引导,包括个人的需求、理想、兴趣和动机等因素,它是整个创业过程中主导着创业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传统的创业教育,限制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想象力,所以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较弱。因此,高校要建立创新型创业教育模式,就应该在学生占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在本质上是一种引导创业者积极进取的心理倾向和思想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创业的强大推动力。创业意识主要包括:有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自主创新意识;善于捕捉市场机遇和创造商机的市场意识;勇于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创业者所必需的团队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等。

3.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难重重,在当前社会中是富有挑战性的,这就要求创业的大学生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创业者能够在创业过程中进行自我心理和行为的调节,能够缓和心理困扰,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情感和个人意志。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拥有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成功创业的前提条件。所以高校创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拥有个人见解,不要人云亦云;学会果敢和决断,这样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学会承受压力,拥有良好的抗压能力,从容地面对各种困境。这些正是创业者所要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独立性、果敢性、决断性、坚韧性、合作性等。因此,高校创业教育要培养学生坚定的创业信念、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创业意志,这样才能让创业教育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就业教育的弊端

创业教育已经正式进入高校教育课程,但是众多高校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完善其教学内容。绝大部分的学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就业和择业教育阶段,导致了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效果不佳,学生对于创业技能的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有所欠缺,使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择业难的现状,高校的教育方向还是传统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没有认识到创新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正是解决大学生就业这一难题的出路,所以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着比较多的弊端和局限性。

2.创业教育体系未健全

由于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得比较晚,因此,相对于国外发达的创业教育体系,我国的创业教育体系还未健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现有的大学生教育课程中,并没有将创业教育这一课程融入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导致了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分离,造成了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都停留在初级阶段。大学生创业时无法体现专业优势,缺少竞争力。

3.创业教育师资有限

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创业教育起步晚的情况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自然也就非常单薄。师资主体还是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师队伍。虽然这些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对于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有较深的研究,能够为高职学生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创业教育实质上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对市场经济的把握、市场商机的发现和资金的筹集等。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教师没有创业的经历,缺乏创业经验,培养出的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的认知往往还是停留在理论上,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有效结合。在现有的创业教育体系下,急需一批能够承担创业教学任务的高素质教师。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模式探索

1.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科学的教育理念能够为一个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强的生命力和前景。开展创新型的创业教育模式必须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新型创业教育的本质便是要转变传统的创业教育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不让传统就业择业观束缚高职学生的思想,使创新型创业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笔者所在的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从领导到一线教师,一直把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贯穿到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开展创业普适教育。学院将创业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体系中,并依据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各系专业特色,组织专业精英教师编写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业教师鼓励全班创业,指导班级学生组建淘宝团队和微商团队,实行业绩月报例会制度,定期考核各团队的业绩,评选出最佳销售团队。会上优秀团队上台分享自己的销售经验,落后团队分析业绩下滑的成因,会后创业教师在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给各创业团队提供策略支持,以此延伸学生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

2.培养教师队伍,增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对最前沿的市场信息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敏锐度,能第一时间把握市场商机,并做出正确判断和行动。这样才能培养出知行合一的大学生创业者。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从各专业中挑选出有很强专业知识的拥有就业指导师证的教师参与创业教育教学工作,部分教师还考取KAB中国项目讲师证。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外地参与各类创业教育培训和挂职锻炼,学习借鉴成功企业家和其他高校的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创新创业教研室由校长直接挂帅,引导教师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等学术沙龙活动。邀请成功校友、优秀企业老总担任编外创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创业项目的导师,定期来校开展创业讲座,指导和完善学生创业流程,通过“传、帮、带”为学生提供最迫切的创业经验指导。学校通过引进人才等各项措施完善学校校外创业教育导师制度,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

3.模拟探索,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创业的一个重要条件,日益健全的市场机制以及政府的帮扶政策,有利于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高校的创业教育环境应该出台更多相应的政策措施,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开阔视野,鼓励学生进行创业,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每年承办两期的创业培训班,邀请优秀校友开展创业讲座,以成功校友的企业冠名,每年举办“天泽业达杯”创业大赛和“安吉尔杯”市场营销比赛,脱颖而出的多个团队和个人在国家级、省级创业大赛中多次摘得桂冠。通过开办比赛,培养学生们的创业观念、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掌握,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在此之外学校还设立创业基金,通过这个机制,为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和个人提供一些创业经费的支持,让整个学校的创业氛围变得更加火热,从而推动促进新型创业教育的发展。

4.校企结合,开设创业教育实习基地

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主要是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以及创业者心理素质。在相对传统的校园创业教学模式中,是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只有打造出新型的创业教育模式,将高校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统一,注重知行结合,和校外企业联合办理新模式的创业教育培训,才能够让创业教育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和蜕变。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工作处、团委、各系部为平台,与社会效益好、企业声誉高的企业联姻,共建校外创业教育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在大二和大三定期到实习基地开展创业实践和课程见习。这不仅让学生体验了企业最全真的创业活动,汲取了企业家的创业经验,而且也使学校的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和课程教学得到了延伸。

5.注重创业实践,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创业教育是一种能力导向的教育,更需要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高校可以在校园内或周边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创业教育课程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学生创业素质扩展基地。这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创业教育实践的环境,而且基地的运作可以模拟企业,在技术上由老师提供指导,让学生自主经营。这样大学生通过这个平台的实践,把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实践进行升华,培养自身的市场经济分析能力和创业技能,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就业的竞争能力,为今后大学生自主创业积累宝贵的经验。在这种新型的创业教育模式下,才能让创业教育摆脱传统的创业教育模板,使大学生创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南大门建设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创业园区,通过提交创业策划书、评委评审、签约入驻等程序海选出一批创业项目前景好、扎实肯干的团队入驻园区。学校提供场地、水电等后勤保障,向创业团队收取远低于市场价格的管理费用。创业导师和所在系的创业教育教师会在学生创业进程中给予技术指导和战略支持。创业团队依法缴纳税金等费用,开展自负盈亏、完全社会化、市场化的经营创业活动。

总之,新型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中,高校的教育教学在不断进行改革,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让大学生就业创业成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张丽芳 刘加养 郭惠 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1〕李昌义,杨建华,邓忠莲.关于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设想〔J〕.发明与革命,2002,(6):26-27.

〔2〕高永利.对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创业教育的探讨〔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4):33-34.

〔3〕何淑贞,徐玉成.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1):148-149.

第三篇: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经验与借鉴

摘要:

在经济新常态下,培养、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已成为当前地方各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美国作为世界上创业教育开展最早的国家,已经构建起政府、高校和社会良性互动的生态教育系统,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及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章围绕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系统构建主题,总结并借鉴美国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旨在对我国地方高校创业与生态教育系统的构建以应有的启示。

关键词: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美国经验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经验

(一)充分发挥高校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中的主体作用

在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美国各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理论体系。目前,在美国四千多所高校中,有两千多所高校开设三千多门创业教育课程;另外,各高校还结合自身的优势成立百余所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并为创业实践和创业项目启动的大学毕业生累积高达5亿美元的扶持资金。其中,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等在美国创业教育研究发展中位居前列。

1.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创建教育生态系统的前提

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前期,主要以培养创业者并能够使创业者开办实体企业项目为目标,具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随着创业教育开展的深入,教育的方向也逐渐转化为着力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使受教育者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百森商学院作为美国开展创业教育研究最早的商学院,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自身的建院宗旨,即帮助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培养发展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以及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捕捉商机的各种能力。

2.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是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

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尽管美国各高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建立相对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目前,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式已由原来的基础课程—其他辅助课程—企业经营战略课程构成的以传授创业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逐步向外延伸并拓展为圆形教育模式。麻省理工学院作为美国开展创业教育的领跑者,经过不断实践和完善,现已形成创业知识普及推广—创业创意设计—创业项目实践体验—创业经验总结评估的系统性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当前,创业教育已成为该校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但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而且形成全新的创业教育模式。

3.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是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

美国高校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要求较为严格,所选用的专业课教师,都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和具备良好创业职业素养。同时,各高校还十分注重从企业选聘技术骨干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4.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教育氛围是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动力

美国高校十分注重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的培育与营造。各高校不遗余力地强化创业宣传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及创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调查数据显示,美国高校学生具有创业意愿与行动的人数占全部学生人数的60%以上。在美国18周岁到35周岁之间的年轻人中,具有创业想法的占该群体人数的80%左右。另外,美国很多高校每年都要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及创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广泛的信息与交流的平台[1]。

(二)为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健全完善的政策机制保障

1.政府制定扶持高校创业教育政策法规

美国具有鼓励支持创业教育的历史传统。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便制定颁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个人创办企业的相关法律,同时设立专门旨在促进与保护小企业发展的管理委员会;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造就具有创业遗传代码的一代,专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并引导相关人员和企业投入科研发明的行列,同时积极倡导专利成果转化进程并进一步推向市场,有效地促进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时代的到来,美国政府更加重视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并颁布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2.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美国作为市场经济发展最成熟、最完善的国家,为了进一步支持创业教育的发展,采取多项措施来积极健全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一是简化企业创办流程。为简化企业创办程序,美国设立一站式企业服务流程与窗口,往往创办一家企业从提出申请到注册运营的全部手续只需要短短五天左右就可以办理完毕。二是进一步降低创办企业的准入门槛,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提供有力支持。按照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在美国申请注册创办一家企业的成本总费用只需七百多美元。三是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制定多项鼓励支持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20世纪70年代末期,为鼓励民众兴办实体、创办中小企业,美国将资本所得税从50%降至28%;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又进一步降低资本所得税,有力地促进创业及投资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为进一步鼓励创业,美国出台新的市场税收抵免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创投者如果在经济欠发展地区进行投资创办实业,可以从所得税中扣除一定比例的税收。

(三)为创业教育的积极开展提供有效的社会资源保障

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力量与外部环境的支持。当前,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社会资源服务保障体系。其做法如下:一是建立各类创业协会组织,如创业俱乐部、创业研究中心、大学生创业研究所等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咨询和帮助,同时也为大学生加强与金融、商业等领域的专家、企业家的交流、联系提供更好的通道,并通过这个通道最大限度地获取创业所需的信息资源。二是由政府牵头组织知名企业家、法律专家、会计人员等组成创业咨询机构,为大学生进行创业经营战略、创业项目模式选择、创业实践提供咨询服务。三是由政府发起成立创业帮扶活动基金,为高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技能大赛、创业活动的实施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各项启动和扶持资金。

二、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培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扶持政策不完善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1年,教育部、团中央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并出台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进行创业实践的措施和办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目前,由团中央与国际相关组织联合实施的大学生基础课程创业项目已在我国部分高校实施。但从发展现状来看,政府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还不完善[2]。在现有的支持政策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实质性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出台的,主要是站在促进地方或区域创业经济发展的目的而实施的,而对大学生创业扶持的政策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部分高校管理机构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

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发展较晚,加之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部分高校的决策机构对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另外,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普通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学生的创业意愿还不强。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职业院校学生有着较为强烈的创业意愿与创业精神,但由于高职院校办学资源有限,学生在创业教育、创业技能、创业基础知识等方面还不具备突出优势。为鼓励创业教育的开展,虽然很多高校每年都会举办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等活动,但学校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与考核激励机制,很多创业活动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实质性的创业教育效果并不明显。而反观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高校相关组织管理机构不仅能为学生开展创业提供信息、咨询等诸多服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的选择、设计、启动等各项支持。以上这些经验都是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和学习的。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从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来看,多数高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也没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讲授创业课程的教师多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创业课程多是作为选修课程来进行学习。这些兼职教师由于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和创业实践经验,特别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指导,因此,缺乏创业教育相关的理论研究,在讲授创业课程时也就只能照本宣科,或者由理论到理论的机械说教,这种现状与创业教育课程的专业化水平相去甚远。同时,由于高校受办学资源、经费等条件的制约,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教材,鲜见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历的专家或知名企业家走进课堂,向学生传授创业经验或进行创业指导,交流创业心得,实现零距离的互动沟通。因此,无论是对创业学科的发展,还是对学生创业思维的训练、创业精神的培育都没有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四)用于支持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用于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经费投入不足,国家及地方政府还没有设立扶持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和大学生创业项目实践的专项资金。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也没有足够的配套资金用于支持创业教育的开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叠加,使得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单一,形式化大于实质性意义,不利于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3]。同时,地方高校由于自身社会影响有限,很难吸引到来自社会各界用于资助创业教育发展的外来资金。资金匮乏严重影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五)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创业积极性不高

在创业实践教育过程中,地方高校基本都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平台。但这些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含量较低、启动资金不足、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因而对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十分有限。当前,虽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地方高校师生对创业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社会各界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大学生选择毕业后进行创业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因此,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创业教育的发展,还有一段更长的路要走。

三、美国经验对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启示

(一)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与社会等三方力量,构建互促互进的良性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为加快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进程,近年来,政府部门制定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各地高校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创业教育活动,社会各界也行动起来,采取很多有效措施,为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有益贡献。但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中,政府、高校、社会等三方力量多是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协作与配合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构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需要将政府、高校与社会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以高校为主体、以政府和社会为支撑的有机整体,并形成一种合力,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

(二)整合资源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良性运转提供保障

在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中,人才、信息、资金是维持创业教育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同时也是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我国地方高校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中应充分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主动加强与政府、企业、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团体组织的联系,争取与它们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取得它们对创业教育的大力支持[4]。同时,还要创新机制,拓展创业教育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加快引进各类教育人才,储备创业教育的人才“森林”。

(三)进一步优化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的外部环境

优化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的外部环境,一是地方高校决策层要从思想上重视创业教育的发展,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业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制约创业教育开展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业的意识与愿望;二是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政策支持并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开辟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5];三是社会媒体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弘扬创业文化,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针对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各高校一定要注重创业教育课程的完善和创业机制的建立,要充分认识到以高校为主体、以政府和社会为辅助的创业教育扶持体系,有效地调动社会人才、资金、信息资源等要素,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使其成为一个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创业教育平台,让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

作者:于金伟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4):36-37.

[2]殷朝晖,龚娅玲.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构建创业生态系统的探究[J].高教探索,2015(5):56-58.

[3]刘林青,夏清华,周潞.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生态系统初探———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5(3):90-91.

[4]刘晓明.论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体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6(7):24-26.

[5]周勇,凤启龙.基于创新文化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J].高校教育管理,2013(3):119-124.

基金项目:

2016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海南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态化培育模式研究”(编号:Hnjg2016-60),项目负责人:于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