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教育创新解析(8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创业教育创新解析(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创业教育创新解析(8篇)

第一篇:传媒类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摘要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环境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外部政策环境,“互联网+”技术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内容与手段。这两方面共同构成我们应对创新创业教育所进行的教育创新的内容与形式。所以其核心内容应该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来展开。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传媒;高职;教育创新

1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人们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极大丰富,思想观念急剧转变,经济发展中的物质的生产与分配形式由原先的计划经济向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转变。高等教育也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2006到2016年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数量恒为900万以上,大学毕业生人数从413万上升到到756万。大学毕业生就业逐渐向自主择业方式转变。如何使毕业生正确积极的面对就业竞争压力、储备更多的就业知识、实现大学生向社会公民的身份转变、更好地实现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因此根据国务院及相关各教育部门的要求,各级高校制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方案。创新创业教育是在是在国家实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推动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又一大背景是移动互联网、DT、云计算、智能制造、VR等一系列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其形成的一套“互联网+”产业既拓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又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手段。可以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推动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环境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外部政策环境,“互联网+”技术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内容与手段。这两方面共同构成我们应对创新创业教育所进行的教育创新的内容与形式。

2传媒高职类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2.1传媒高职类院校教育教学的行业发展特点

传媒高职类院校主要的培养方向是培养适应和推动传媒行业发展的高技能、技艺、技术类人才。从山东、安徽、江苏、江西各省的传媒类高校分析,其培养人才的方向有两大方向。一是以播音、表演、主持、信工、影视、动画为主的广电类方向。一是以出版、新闻、印刷为主的出版传播类方向。其可以统一为大传媒类方向。这也是中央地方各广电、出版、文化类行政部门整合成新闻出版广电文化部门的结果。其为传媒类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条件。如今,各传媒类高校教育教学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文化产业、信工产业、娱乐产业、新闻广播产业等都成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方向。

2.2传媒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特点

传媒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特点也可从四方面看,首先是传播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发展趋势。以摄影摄像技术为例,其发展早期由胶片时代进入数字胶片时代,其传统的冲洗工艺成像工艺也由数字打印工艺所代替。出版印刷专业的传统制版工艺也向计算机直接制版工艺转变,数字印刷技术逐渐替代传统印刷技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创新必须与专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同步甚至提前一步。其次,教育的内容的传播方式必须与传播渠道的转变相协调。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发展更具优势,以QQ、微信、直播平台、门户网站为主的新媒体工具,具有更快、更直接的特点。其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提出了新的课题。还有就是传播内容的非专业化趋势。如今,新闻的第一者大都不是官方媒体,移动互联网平台及各类社交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最快捷方。信息的采集者及编辑者不再是专业的记者及编辑,所以,信息的处理能力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而作为传媒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更应该精通信息的处理方式,应更好的为创新创业服务。最后,传播内容的泛娱乐化趋势明显。以类似PAPI酱等自媒体、主播平台、游戏平台为主的内容制造有典型的年轻化与娱乐化倾向,信息受众也更具年轻化。受众对信息传播的内容越来越挑剔。综上为传媒类高校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

2.3传媒类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特点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影响非常大。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教师掌握信息权的机会。教师本身就是传播内容的制造者,其授课内容及形式与高效的信息传播产业相结合,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以混合教学法、慕课、云课堂为代表的一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学生作为知识传播的特殊受众,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与方式越来越丰富。各类大学、各种培训班、培训机构集合各自的资源优势推出了大批学习资源,比如各类公开课、各级精品课及网站付费学习资源。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院的教育要创新,要求教育模式与创新创业相结合。

2.4传媒类院校专业融合的特点

传媒类院校包含的专业方向大都以影视制作、动漫动画、信息工程、播音主持、出版传播为主。其专业技术本质是对图像、声音、文字进行处理,处理工具大都是一系列的例如奥多比公司的如PS、AI等软件,这些软件的工具应用都是相通的,所以,对于传媒类学院来说,计算机类软件特别是PS等一批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字编辑等软件课程应成为传媒类高校教学中的基础工具课,当然,为了丰富软件教学还可以加入编程类软件教学作为补充。由于这些软件的系列性和层次性,可以在多个学期逐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着重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而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的培养不能简单地归属为就业部门的工作。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应该也必须从大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必须归于基础课教育的范畴。因此,原基础课(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计算机类工具课、创新创业类课程、专业课共同组成传媒类院校教育创新的课程框架。

3创新思路与创新措施

创新创业教育就要树立培养新型人才的理念。其直接目的是解决大学生毕业之后的生存问题。所以其核心内容应该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来展开。创新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一方面素质教育的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是有力的支撑。基本公民素质与基本技能素质都是创新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升华。大学必须与社会接轨才能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传授的是开放的环境下的有用的社会生存知识。从这个思路出发,传媒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教育改革建议有如下措施:

3.1进行课程结构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

把院校的创新创业中心的就业职能向教育职能转变。有的院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或成立专门系部,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有专门机构开设。建立创业能力素质类、创业管理知识类、创业实物操作类、创业意识精神类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课程体系。

3.2进行知识结构改革,培养大学生基本工具系列软件的基本技能。

把奥多比、部分编程类软件、其他计算机类软件作为基础选修课。有条件的学院可以成立信息软学院或成立专门系部,加大基本素质教育的范围与深度,加大基本技能软件使用创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打的更牢固。

3.3加强大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专业素质主要由各系部培养。

加强大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最基础的掌握好专业课的传授。这是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培养的基础,加强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在技能传授中的应用,注意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专业教师的企业经验的培养,注意加强企业与专业的关系,使学生踏入社会之前,对专业和企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4巩固公共基础课在授课体系中的地位

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这些课程是作为大学生基本素质来培养的。只有具有全面正确人文修养、正确价值观念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公共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起基础作用,为专业课、创新创业课起导向作用。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教育创新结合起来才有活力,单独的把创新创业作为目的的教育模式不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思路,要通盘考虑,并根据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改革自己的教学结构设置,以公共基础课、创新创业课、新媒体课程、专业课作为全部课程的四大部分,切实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

作者:孙文栋 单位: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J].河北企业,2016(01):69-71.

[2]宋之帅.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4.

第二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要求,对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及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对策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从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毕业生创新创业水平亟待提高。

1、缺乏创新思维,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成熟

创新思维缺乏一直是阻碍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最大障碍。高职院校对创新思维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深度不足、无法面向全体学生、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导致了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直处于高热情低实践的状态。学校的教育理念是整个学校的精神所在,当学校对创新创业采取敷衍的态度的时候,这所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

2、缺乏理论支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而是作为一种边缘化的教育存在。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仅仅以几场简单的讲座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无法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更别说产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在这些无法形成体系的创新创业课程中,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缺少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及横向比较,也缺少对创新创业的独立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3、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无法提高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讲授往往是由辅导员或者思政课教师兼任,很少有专门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老师。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这些老师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自己所研究的学科上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没有深入研究,也就不能够更好地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然而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前往往最缺乏的就是工作和创业经历,对创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这就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正确引导。创新创业师资的匮乏和大学生的创业实际需求就成了最大的矛盾,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4、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创新创业教育被边缘化

专业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而创新创业教育对于转变学生思维方式有积极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是注重学生的专业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最终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创新创业被边缘化。

5、缺乏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多数情况下是“纸上谈兵”

在大多数情况下,高职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纸上谈兵”的嫌疑。很多时候我们口号喊的很响,理论教育也努力去做了,但是却没有实际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让学生在实践去寻找创业的灵感和思路。从实际上来讲,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实践大于理论。没有实践的空间和平台,学生就无法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二、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及对策

1、锻炼思维,开拓视野,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理念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我们可以从学校、老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去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创业意识。从学校层面来讲,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要落实到实处,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而不仅仅是做表面工作。从老师来讲,要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认真钻研,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的创业需求,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次实践过程和结果。从学生来讲,要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引导的作用,让学生中优秀的创业者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

2、建立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高校要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创教育改革的新局面,制定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质量。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我们要制定完整的教学大纲,科学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使学生拓宽知识结构,掌握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与法律理论知识,增加创业实践,促进创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

3、加大师资培训,培育“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师资力量是制约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严重缺乏创新创业专业教师的实际,我们可以采用人才引进的方式得到师资力量的补充,也可以采用培养培训的方式迅速创建一支“双师型”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高校可以鼓励教师自学创新创业课程,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定期对创新创业教师进行短期培训。

4、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学生开放性思维

把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以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相关专业为例,学校通过成立室内设计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载体承接室内装饰设计业务,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明白了创新创业的内涵。

5、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鼓励学生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载体。以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以贵州建院创客空间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功孵化了多家小微型企业,锻炼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另外,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三、结语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突破口,对高职院校转变办学理念、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俊东 单位: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晶.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2014,(4).

[2]曾尔雷,黄新敏.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3]吴泽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5).

[4]苏晓晋,武?,曹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76~78.

[5]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95-198

第三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研究

摘要:

高职院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较短,创业教育课程也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影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课程开发缓慢、忽视隐性课程,教材内容空洞,师资条件限制了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实训缺失难以满足创业教育的要求,评价机制不足影响创业教育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发;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时间只有十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创业教育的课程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中存在很多障碍。比方在早期高职院校使用高校通用的教材,和单一的讲座形式,针对性不强,因此学生们对此课程的热情不高。在课程设计发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因此逐渐开始在课堂中加大创业实践模拟性活动,但随着创业实践环节的增加更加突出了创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在创业教育的课程领域中,理论知识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仍难以构建完成。作者经过调查总结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开发缓慢制约创业教育体系形成

课程开发缓慢、忽视隐形课程、教材内容空洞是影响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因素。由于高职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相关的教材针对性不强,部分职业院校将课程设计已逐渐从整齐划一向自主开发转变。较早开始自主开发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精品课程是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教育》,其课程教材均由主讲教师编写,并制作相关的案例分析教材和测试手册。尽管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自主开发相关教材,但是速度过于缓慢,并且无法普及,这些都制约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隐形课程体现在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上,由于专科生在社会上被认同点较低,他们的自卑心理较严重,学校在对这类学生的创业教育重点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就业率,更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坚强自信的品质,学习创业者的精神。但是实情际况相反,高职院校在开发相关课程的时候仅仅是关注相关教材、课堂创新从而忽视了隐形课程,学校并未意识到这类课程在今后教学中对创业文化氛围建设重要性,也缺乏对教育对象的关注,也进一步造成了创业教育课程系统的缓慢发展。教材内容的空洞也是制约课程系统形成的一大因素。虽然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在着手开发相关的教材,但是真正成功实用的教材寥寥无几,而目前上高校采用较多的一本教材出版时间较早,至今已经有十多年。而如今创业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除此之外,许多现有的教材内容都是很浅显,内容空洞,缺乏专业性和行业区域的针对性,难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创业,更不用考虑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提升能力。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过于宽泛空洞,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作用,无法有力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难以推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二、师资条件限制了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

由于创业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这要求任课老师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的知识,更需要具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虽然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具有“双师型”资质,但是距离本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岗培训实现,另一方面采取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通过创业成功人士的身体力行更好地把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师资队伍。

三、实训缺失难以满足创业教育的要求

实训课程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模拟可以让学生真实体验创业过程,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育也需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实现。因此学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中最难实现的问题就是如何开展实训活动。目前学校的创业实训活动只是少部分学生的实训,很难调动所有学生的兴趣,整个实践过程对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这样会将大部分学生排除在外,使他们失去了锻炼和体验的机会。而已经开展实践活动的高职院校中呈现出的状况为,创业实践活动大多形式为创业设计大赛,仍然停留在理论基础上,只是一个创业的点子,而真正的创业过程比较大赛更加复杂和未知,因此并不能真正有效的提升和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另外,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大多都是以理论指导为主,教师本身就很少具有实际创业的经验,虽然会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但是不能长期在学生身边给以予指导,达不到实训的目的和效果。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训活动需要企业的帮助和支持,为了避免创业教育的实训形式化,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训环节,这些也需要学校和企业在多方面达成协议。

四、评价机制不足影响创业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主要表现缺乏对主体的评价机制和评价内容单一。目前大多学校都是通过试卷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校效果进行评价,造成了学生的能力和考试的结果不一致的现状,通常会考试的学生不一定是适合创业具备创业素质的学生。高职院校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是为了培养具有创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创业型人才。但是不同的人对创业精神的理解不同。创业精神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界定。同样创业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无法量化,课程的考核方式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试卷的形式完成,我们在考核学生的成果的时候更多需要将学生在课程中参与积极性考虑在内,隐性效果的评价要求我们要用灵活的方式多维度进行评价。比如:创业设计、活动总结、路演的方式进行。同时授课老师需要根据课程的情况和学生实践活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将不足之处进行汇总,并且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出创新。这些基本的评价在教学中可以实现,但是创业教育的开展同样需要考核其对政府和社会的作用,而目前缺乏政府或者企业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活动的评价。

作者:王珏 李杨 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小洲,夏晓军.创业教育(职业院校版)[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2]贾少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获得———对浙江义乌创业者创业实践调查的启示和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

[3]刘素婷.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

[4]周亚平,王玮.高校创业教育实施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11.

第四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建

摘要:

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了更大的就业压力。现今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应积极构建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介绍了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和实践,希望能够给其他高职院校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前言

近年来,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关乎社会安定稳定。同时大学生又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教育部下发了教学[2015]12号文《关于做好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通知中强调要加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对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现状

相比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情况,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相对比较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相对滞后。尽管在这几年国家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多数高职院校也都开设了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以及企业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有些院校在校内甚至设置了创新创业园等创业设施,也大量的涌现了一批创业项目,然而这些都是很分散和零碎的,未能形成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涵盖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课程内容选择、实践教学设计、创业设施、创业政策以及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等要素。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够,多头管理等,因而在教学管理、教师实施、项目孵化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未真正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

不管是什么专业,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主要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能够自由选择的公选课门数不多,并且各大学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程少则几十门,多则上百门,门数虽然很多,但是都处于“内容杂、结构乱、质量差、管理不严”的状况,很少有创新创业教育类的相关课程,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没有硬性规定直接列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各专业在执行该课程的过程中会存在忽视。

2.创新创业课程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走的比较靠前的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对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事大家知道,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是素质教育,不同于社会上解决生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但是由于大多数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选修课程,内容都比较多简单,大多数都借鉴SYB、KAB创业培训的课程内容,甚至出现一些名字是“创新创业”类的课程,但是课程内容截然不同,名不符实。另外就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分散于各个二级学院,没有同意的管理和监督,因此导致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课程大多数是理论讲解,实操性很差,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课程实施结果达不到目标。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专业课程的教育,它对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老师具备综合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社交关系、充足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教学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创新创业课程的老师基本都是兼课教师,并且大多数是辅导员,知识结构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都存在很大不足。即便教师是专业课的教师,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也都是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因此实践能力比较差,很难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另外作为选修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地位较低,仅靠一两个教师无法形成课程团队,更难以进行课程系统建设和完善,因此课程的质量不高。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基于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从实际出发,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按照以下原则,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覆盖全体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展开的素质教育,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并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引导。

2.立足专业

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明确社会各行业人才需求和行业标准,明确各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在各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等环节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

3.分类实施

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按照建筑类、机信类、管理类、会计经贸类、外语外贸类、艺术类等六个类别,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和获得途径进行分类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专业基础上获得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种渠道。

4.强化实践

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需技能,开设具有针对性的纯实践性课程,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比例,使实践教学充分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

5.贯穿全程

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引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理念与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主渠道的课程教学、实践体系、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了更好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使其能够系统化、规范化,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全权负责整个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与其他二级学院合作,立足专业,构建了由“通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有创业设施、创业课程、创业师资、创业项目、创业文化和创业制度为一体的创业生态系统。

1.通识创新创业教育

(1)通识必修课程

增设创新创业必修课程,旨在覆盖全体,对所有在校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和创新创业热情。增设《创业管理基础》,必修,2学分,开课学期在3-4学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与创业相结合,设置《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2学分,必修。

(2)通识选修课程

面向全校学生增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须修读不少于2学分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公司创业实战》,该课程由创业教育学院提供。

(3)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

2.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必须立足于专业,因此各个专业要从自身出发找出可以创新和创业的资源以及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每一个专业要求必须设置专业创新创业限选课程,以便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各环节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入,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创业能力。

3.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设计,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各个二级学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和少数学生之间的区别;课程的课程理论教学要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相结合,各教学单位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的实现途径。可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创新创意竞赛(专业社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课外实战、创新创业学术讲座(沙龙)、创业实践比赛(经营)活动等。鼓励学生通过基于专业高水平学科竞赛、科研立项、论文等途径获得学分,其获得创新创业实践多余的学分可以置换通识选修课程学分。

五、结语

在现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构建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师资力量,以学生为中心,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

作者:陈飞飞 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滕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0(4):79-81.

[2]雷园园.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8):30-32.

[3]赵峰.关于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25(4):33-36.

[4]彭文博,尹新明,李冠峰,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4):55-57.

第五篇:新常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摘要:

当前,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常态,科学技术生产水平提高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迫使高职院校转变指导就业模式,转向自主创业教育模式。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使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工作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思路;高职院校

一、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社会的新常态下,需要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加强创业教育,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指示的内容就是针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强调做好青年就业工作,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保驾护航。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支持就业者创业的方针,推动创业扩大就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创业教育提到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积极推动高职院校的自主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还比较滞后,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创业教育的观念和模式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对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一部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停留在就业指导课附带一些创业教育内容模式,没有实质的内容,形式化严重,让大学生参与创业的实践活动寥寥无几。导致大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轨。

(二)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不科学

目前,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认知还不全面,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并没有完全区分开来,有的甚至只重视就业工作也忽视了创业教育。很显然,这种滞后的思维认知已经跟不上当代的创业要求。

(三)创业教育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设立独立的创业教育机构,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则把创业机构挂在就业办公室下面,有名无实,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和专项经费严重不足;在各个部门都比较繁忙的情况下,创业教育出现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尴尬局面。

(四)创业教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刚刚起步,目前缺少这方面专职教师,很多临时担任工作的教师创业实践经验不足,没有创业的经历和经验,自身受到过创业教育训练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导致教育的内容只是对学生生搬硬套,纸上谈兵,没有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三、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对策

(一)科学认知

我们必须提高科学认知,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创业教育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就业多提供一个机会,创业绝不意味着实在找不到工作才去创业,而是因为具备了创业能力和资源,主动选择为自己做事,而是整体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强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二)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基于专业课程下的创业教育,更有利于营造出校园浓郁的创业教学氛围,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需求,更灵动有活力。创业教育的目标要真正得到落实,关键是将其纳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学分体系中,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与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并整合实践教学与课外教育,形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完善创业教育的管理体系

创业教育中心设立专项经费,避免创业教育经费要从其他行政部门有限的经费中挤出的那份尴尬,将创业教育从学工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或学院下属系部、专业教研室分离出来,设置独立的创业教育教学中心。

(四)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培养具有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高层次、“双师型”专任教师。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水平。高职院校可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

(五)搭建与企业合作平台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吸收企业的先进理念,打下自主创业的基础,培养企业文化的精神。院校也可以运用企业平台建立自己的创业实践基地,企业可以据此吸收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充实自身实力,提高企业品牌力和信誉度。

总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必须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加大力度建立和发展新的创业教育新模式,减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扩大就业的机会。努力与社会接轨,为社会输送更加有用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快速稳步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任君 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蔡旷.对90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4):75.

[2]宋建军.新时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62.

[3]王琳娜,黄昭彦.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9):92,52

第六篇:高职就业创业教育价值观培养

【关键词】

高职;就业创业;职业价值观;培养途径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关于就业内容,在高职课堂上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是为了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的贯彻,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框架的基本内容。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对学生的创业就业活动进行指导的同时,也要在思想层面上对其职业价值观念进行良好的引导。

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中,职业价值观可以说对其影响较为深远,不仅仅是个人价值观念在工作中的表现,更是对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情感态度、工作收益和工作态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于那些即将踏入到社会中的大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念,是参与未来社会活动的一项关键。老师在教学引导中,也需要将大学生的身份内容考虑进来,争取给出合理的建议与帮助。

一、在高职就业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必要性

随着高职教育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也使未来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当下激烈的就业市场,需要大学生具有较为科学的职业观念,帮助他们对自身的竞争性进行多元化的拓展,让大学生在踏入社会前明白,所谓的个人竞争能力,并不仅仅局限在学历、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上,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念也能为个人的竞争能力增分不少。企业在招聘中,更乐于看到应聘者表现出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和团队共进的精神面貌来,而这些内容,恰好也是职业价值观的良好体现。所以在高职就业创业的教育中,老师对于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在高职就业创业教育中价值观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1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未能引起重视

在调查中发现,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和影响,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建立上,缺乏一些必要的内容,例如奉献的精神不足,不愿意到一些基层的环境中工作,缺乏相应的诚信意识,对工作内容的追求过于功利化,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工作内容缺乏足够的自信心等等。尽管在当下多数高职院校中,都成立了相关的就业指导中心,但是在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过程中,相关人员的配置和职能,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一些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则将工作目标简单地定义为帮助学生寻找工作,将工作中心放到了招聘信息、接待用人单位和落实学生就业的内容上了,只是单纯地帮助学生就业,从而忽略了职业价值观这样的软素质教育。

2在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过程缺乏相应的系统性

高职院校对于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切入点,在与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就业预期进行调整,但是这也就使得他们未能站在学生职业生涯的全局视野下,对学生进行更为系统化的培养,使得学生对于职业价值观的内容,没有进行足够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同时,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多是利用理论指导教材为基础,然后配合上一些讲座会和报告会的形式来进行宣讲。这种教学方法缺少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一味地采取说教的态度,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产生一定厌烦的学习情绪,更不利于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养成。

3师资队伍的建设未能跟上价值观的培养步伐

在高职就业创业的指导课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这些教师群体: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发展指导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过程里,这几类教师进行教授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论内容充足,但是缺乏实践内容的引导。除却专业课教师,其他几类教师大都缺乏在用人单位进行实际工作的经历,尽管能够提供较为丰富的理论内容,但由于缺乏实际的体验和感知,师生双方不能在实践的层面对理论内容进行多方位的讨论与交流,往往就会使相关的就业创业教育课堂的价值观培养流于形式化。当然,一些专业课老师可能在职业价值观上具有相应的实践内容,但是由于他们缺乏较为系统化的培养,在教育中往往只能进行故事化的教学引导,难以对其进行价值观内容的升华,也就使其教学论点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这也为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三、高职就业创业教育中职业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1加强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措施

(1)突出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地位

在高职就业创业的教育中,应该将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根据相关教育法规的内容,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发扬科学技术的长处,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当下许多新型的工业技术,都需要由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进行完成,所以作为培养专职人才的院校,高职不能只是单纯的向学生教授相关的理论内容,更要对职业价值观进行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他们在踏出校门前,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同时,对就业指导部门,高职院校也要进行足够的投入,将职业价值观的内容摆放到重要的教学位置上,力争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就业问题作出合理的帮助。

(2)打造系统化的职业教学体系

对于学生展开职业价值观的培养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创业过程里,具备更高的竞争力,对于这项工作,相关人员需要有着较为系统化的认识。高职院校先要制定出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体系,把握好理论与实践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展开更为全面化的培养。对于那些即将踏上社会的学生,老师在教学培养中,要引入适当的实践内容,例如帮助学生走进实践单位,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对职业的现实情况进行了解,并对自身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观念进行调整与纠正。系统化的职业价值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想层面上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情况作出约束,增强自己在工作团队中的核心竞争力,把无私奉献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途径,实现崇高的职业理想。

(3)努力建立精良化的教师队伍

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指导工作里,要想加强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力度,校方首先需要打造出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需要先对其队伍范围进行明确。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专业课的教师,对于职业价值观的教学,多是让其穿插在课程教学中间,这就对其质量内容,无法进行严格的保障。还有,在职业价值观培育的活动里,也要将专业课的老师吸收到教学队伍中来,让其与其他的就业创业指导老师展开合作,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在行业中具有资深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专题式的培训。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在学生走出校园之前,对其职业价值观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培养,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2突出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内容

(1)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学生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多是由理想信念驱使的,这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在职业价值观念的培训中,理想信念并不是一项能够速成的内容,而是一个需要长期渗透的教育过程。所以在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老师要对理想信念的内容做出强化,对学生的个性内容给予支持,同时结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以及相应的生活特点,用一种较为合适的论调,来对学生所关注的就业创业问题做出指导,这样深入浅出式地让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从业观念,更有利于其职业价值观的培育。

(2)帮助学生感受时代的精神

对于时代而言,一种时代精神预示着主流精神世界的走向,是一种集体化意识的呈现。在当下这个时代环境中,改革与创新是时代的核心内容,将其融入到相关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中,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建立职业价值观念的时候,使其更为贴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感受时代精神,能够培养其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有着更为全面的分析逻辑,加强其应对严峻社会形势的精神品格。在教学中,老师要将时代精神的内容和创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到一处,并引入相关的实践内容来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增强,进而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提高。

(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意识,是帮助学生建立职业价值观的关键内容。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人,能够在当下的这个商业环境中立足。每个人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社会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后,相应的我们也要对社会有所回馈,来感谢社会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在高职就业创业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利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的抗打击能力,并且激发学生潜在的乐观、主动精神,让其具备正面积极的职业价值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时时怀有感恩的心情来对待工作,进而提高工作质量,达到回报社会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工作环境中,要想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竞争力,那么老师在教学阶段,就需要对其职业价值观的内容,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展开详细的辅导,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道德修养做出正面积极的引导,力争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谢业凤 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曹爱红,崔政敏,孙泽涛.高职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才智,2016(01):94-95.

[2]梁杰.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的职业价值观培养研究[J].企业导报,2014(16):148-149.

[3]宋剑.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2):103-104.

第七篇:高职创业教育校企利益共同体研究

摘要:

现如今学校和企业共同办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高校和企业共同分享利益。而高职创业教育又成为了各大高校与企业关注的焦点,双方在高职创业教育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但是还是有部分高校与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质量较差等缺点,面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并且对高职创业教育的价值判断与实施路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校企利益;高职创业教育;价值判断;实施路径

一、校企利益共同体视域下高职创业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校企合作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他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教学,改变了教育环境,将企业引入校园,使校园成为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企业的介入将利益的观念带入校园,员工之间的相处模式、价值观、人生观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传统教育中,学生面对的对象除了学生就是老师,接触的事物与校企合作存在很大不同,企业将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消极思想、工作压力和社会问题在校园里快速的传播、生长。工学结合、作为实习员工在企业里实习,这样使学生在面对学习的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工作的负担,这种双重角色的扮演、不同角色互换对学生的身心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各大高校都将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空缺的岗位却是有限的,供大于求。因此高职创业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大学生创业能有效的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找工作困难的问题,如果一个有能力的大学生创业成功,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创业还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价值,通过自主创业,大学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五彩缤纷的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且创业能够让大学生获得更大的利益。现在我们一直鼓励创业一方面是要解决就业压力大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大学生找到自我价值,因此校企合是非常有意义的,更有利于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

二、高职创业教育的价值判断

我国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启创业教育主要表现在一是为大学生开设创业课堂,将创业学作为教育类的知识放进教材中,二是专门为大学生设立创新设计大赛,创新园等,让大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创业的意义,为学生个体或是团体提供了场地和资金。更好的一些学校还会与当地的政府以及产业园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三是部分学校将创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放进了教学中,做到真正的培养创新型人才。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开始了创新教育,但是由于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还不是很长,很多机制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我们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1.缺乏清晰的目标

对创新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创新教育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将创新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一个模块或是一项活动放在教学中,这样的课程根本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课堂上学生只会谈天说地、玩游戏、逛淘宝,学生在根本上就觉得这是学校安排的无聊课程,对我们来说没什么意义,并且老师上课也没有很大的积极性,抱着完成任务就行的态度教学,学生对待老师要求的作业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因此创业课成了一个只有形式的过程。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让学生明白创业教育的内容与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内容与质量都与我们要求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创业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

2.缺乏好的学习环境

从表面上看,各大高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而实质上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学校未能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并且各高校在教学师资、资金以及开设的课程提供的场地等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好,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创业教育没兴趣,老师的随意应付导致了学生认识的片面性和观点的不正确性。本来校企合作对学生是一件好事,提供了更真实的平台给学生,但是由于企业和学校在这个交接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体制与系统的管理,使学生对这种培养方式不重视也不习惯,这种校企合作本来是一种优势可由于利用不当却失去了他的意义。

3.缺乏完善的体制

创业教育课体制不完善导致了校企创业教育与现实脱节,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专业课与创业教育课相脱节,专业课一般都是学时长,学分高的课程,任课老师也都是资质较高的博士或者教授,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而创业教育课一般作为选修课出现,学生的对这门课程的随意性比较大,这样就使创业课与专业课脱离,专业课的内容和选修课的内容不搭边,两个课程之间没有环环相扣,内容安排不得当,没有起到全面贯彻人才培养的作用,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的资金有限,在和企业合作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参加进去,而是通过层层选拔将优秀的有能力的人选拔进去,这样大多数人还只是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创业实践大多是纸上谈兵,进行创业模拟罢了。所以校企应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创业教育实践的投入,增加学生们的实践经验,这样在进入社会后才能游刃有余。

三、校企利益共同体视域下高职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1.健全创业教育教学体制

一个完善的教学体制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有效途径,健全创业教学的体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业兴趣,接受更多的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首先学校要做的就是大量开设创业教育的课堂,加大创业课程的比例,扩大创业选修课的范围,让学生们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虽然目前有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创新教育的课堂但是力度不够大,并且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是很严重,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不闻不问。大量开设创业教育课堂,了解目前社会的需求,对症下药,有意向的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另外专业课我们会开设实训项目,那么对于创业教育,我们也要将创业比赛加入创业教育中,创业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动力与积极性,学习设计类的就选择工作室、卧室等方面的设计,电子类的可以选择网站设计,艺术类的可以选择广告设计,农科类的可以学习农业设计等等,让学生们在比赛中理解创业的意义的同时还让他们学会了合作团结与竞争。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因此一是要提高创业教育首先应该提高老师的素质与教学质量,引进优秀的老师,邀请创业成功的人士做校园演讲,让这些创业精英谈一谈自己的创业经历经验与遇到的困难,用这种方式来指导学生创业。二是将学生分组由导师带领进行创业实践,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会更重视创业实践,将创业过程与结果要定期向上级汇报,防止偷懒的事件发生。三是与企业联合积极给学生提供创业的舞台,学校和企业的衔接要紧密制度要完善而且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想象力。设立校园创业文化节,创新精英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来。

3.完善制度环境,改变教学模式

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工具,当然我们不能把教育课程作为专业课程来上,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加大创业教育课程的比例,扩大创业教育的范围,将专业课与创业课融合起来,学校应该加大对这部分的重视力度,专门开设与专业课有关的创业教育课堂,创业模拟练习,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逐渐提升学生对市场交易的了解与操作。企业应该拿出自己的真实业务与部分产品供学生进行实战练习,可以以实训的方式也可以以比赛的方式,让同学们真真正正的接触到贸易平台的操作,目标市场和客户的选择与分析,贸易纷争,与客户的沟通能力等,在实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经验,提高创业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四、校企利益共同体是高职创业教育的一个良好平台

校企利益共同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学校和企业达成共识,有着共同的目标,学校广泛吸纳周围的公司参与进来,公司也在寻找好的学校进行投资培养新人,这种取长补短的合作模式有利于学生、学校与、以及企业。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社会需求,对某个专业为主要对象进行辅导,这种校企之间的新型关系给高职创业教育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企业的加入,为学校和社会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出来的是适合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职位让他们接触市场,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与竞争。企业将于专业相近的产业放进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还能为自己的公司创造利益。

五、小结

校企利益共同体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对于学生来说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需要我们把握机会,努力适应这些改变。对于学校来说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适应这种改变,需要制定出完整的教学体系,将校企利益共同体发挥到最大。而对于企业来说为了提高自己的利益就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课程安排,提供更优质的创业实战机会。

作者:骆金鸿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国香.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双主体自组织发展的路径[J].职教论坛,2012,(35):11-12.

[2]王平.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102-104.

[3]王振洪.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高职育人机制探索[J].教育研究,2011,(10):49.

第八篇:高职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创新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国家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但在高职院校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不足、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不足、同专业教育融合进度缓慢等。文章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程度不够充分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提出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将其融入人才培养计划、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相结合、加强师资力量等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一、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因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结合的理论前提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影响,彼此渗透。首先,专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以及能力,引导学生了解现今社会及企业环境,掌握一定的创业技巧。这些能力的培养建立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上。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创新点、创业商机,减少创业风险;其次,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在创新创业领域的表现形式,是专业理论的延伸。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课程,并没有完全的脱离专业知识。不同专业的就业、创业、学生能力培养状况不同,它们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不同,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根据每个专业的专业特色来安排教育内容;最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为专业教育的改革铺路。而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结合的客观条件

1.国家政策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

政府于2000年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指导,其强调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掌握从事其所学专业的实际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及能力、拥有适应社会一线工作所需的实际能力、拥有创业创新精神及良好的职业操守。并重点指出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能力应共同培养,不得忽视其中的任一能力,这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指明了方向,为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提供了政策指导。同时,这两个教育的结合,符合社会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最近几年,政府的大力支持,使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实现学生创业梦、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与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相比,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仍为独立的课程体系,尚未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使得其理论泛泛而谈,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因此,要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就必须将其与专业教育进行结合,突出其针对性。

3.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为社会输送的人才的质量,而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或者其创办的公司发展状况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验证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有助于改变专业知识学习枯燥的现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间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将专业知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夯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使其内容更加深刻,便于学生的接受、理解。两个教育课程的融合,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最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实现了创业梦。与此同时,其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不足、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不足、同专业教育融合进度缓慢等问题。下面就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一)缺乏必要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重视订单式人才培养,直接为特定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长期的教育理念致使其缺乏必要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缺乏提升创新创业意识以及能力的动机。最近几年,逐渐增多的创新创业比赛、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等,带动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文化宣传,但其成效多体现在毕业生身上,在校生创业较少,且运用专业知识创业的事情更是少之甚少。

(二)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与专业教育充分融合

1.课程融合度较低

在党中央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下,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创办了创业学院,并把它挂在其他学院或者招生就业办的名下。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多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并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课程安排课时少,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创业创新需求。同时,创新创业课程多以理论讲解以及案例介绍的形式开展,与专业课程交接过少,对于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创新的指导作用不明显。

2.课堂教育相对独立

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安排的相对独立性,导致这两个教育的课堂教学的分离。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实践教育和学生对社会时事的洞察力,其与社会联系较紧;而专业教育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多以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模拟工作的形式进行。这两个教学方式的不同是其不能充分融合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门的理论指导,教学内容比较随意,且师资力量薄弱。从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看,其需要成功的企业家以及拥有丰富理论的教师的指导,而这恰好是我国高职院校所缺乏的。

3.实践分属两个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践主要以实习的形式开展,即让学生去企业进行工作,提前体验工作,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形式丰富,如各种创新创业比赛、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创业平台等,其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如果把两者相融合,可以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既可以发挥专业知识的价值,又可以帮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但现今两者的实践都只是在各自的体系中进行,没有融合,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多是为少数有意向的学生提供指导,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去。

三、促使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充分融合的措施

(一)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如:在校园里张贴相关标语;让校园广播站多播放一些创业成功的事例;举办校园创新创业大赛;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来校召开讲座等等,让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无形中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并逐渐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加入人才培养计划中

人才培养计划是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其课程体系的设立、课时的安排等都需要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导。政府在2010年提出高校应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着重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去的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连贯性,让创新创业教育以多种形式(如专业技术创新大赛、以专业促创业就业等)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使学生在熟练操作技术的同时,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大胆创新。

(三)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专业教育的课程中

高职院校首先应重构课程体系,在保持专业教学特色的同时,引进创新创业教育,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下级课程,并邀请专家学者以及实干家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去,使教材更加的符合专业学习情况。同时,积极与该专业领域的成功企业合作,采用项目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符合自己的创业、就业途径。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专业领域创业成功的案例,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专业知识技能与创新创业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四)优化师资结构,增强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决定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后续发展以及同专业教育融合的程度。专业教师必须拥有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其才能在讲授专业课程时,自然而然地向学生输送创新观念。同时,专业教师应及时关注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积极寻找机会参与到相关企业的运营中去,为学生提供最新行业发展状况,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专业知识的指导。其次,高职院校还应积极聘请一些拥有创业经历或者创新创业理论丰富的教师,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四、结束语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需要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如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其同专业教育在课程、实践、课堂教学多方面的融合。两者的充分融合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人才的充分条件。

作者:骆金鸿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76-79.

[2]曹卉.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探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8(4):100-102.

[3]郑新.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5(14).

[4]陈宝文,邓果丽,胡吉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时空,2014,10(11):5-6.

[5]马林,赵炳起.试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建设[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75-78.

[6]李春青,李丹,佟利亭.高职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