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摘要:

高职创业教育不尽如人意,强化高职创业教育的关键是构建完善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为此要做到“四个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关键词:

高职;创业教育;“四个结合”

0引言

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趋势,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在逐年提升,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在课题调研中发现,有创业意向的高职学生并不少,但真正付诸实践的很少;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设想中,比较理想化,创业知识欠缺,创业经验不足,不够了解市场,创业成功率较低。究其原因,笔者分析认为,虽然高职院校早在10多年前就已提倡和开展创业教育,但因为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缺乏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多数高职院校主要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形式来实现创业教育,并没有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这种“业余教育”导致创业教育的影响仅限于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只是“看客”,空有创业激情却内功不足,最终对创业望而却步。笔者认为,强化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创业素质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来实现,要做到“四个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1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课程是构建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未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之中,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很少。据了解,多数学校围绕创业教育仅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公选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涉及到少量的创业理论。少数学校甚至只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话题在就业指导课上简单提及,或以讲座形式出现,创业教育基本流于形式。因没有纳入到必修课范畴,与各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又缺乏紧密联系,因而不能形成全面、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鉴于此,高职院校要调整课程体系,明确和重视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把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合理设置创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等课程,建构学生的创业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健全创业心理。

1.1在教学内容上,全面传授与创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针对学生有创业想法,但创业理论知识不足的现状,在创业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创业中必要的知识,包括创业方向的确定、创业的条件准备、创业步骤、市场调查、工商注册、财务管理、法律税收、公关交往、创业心理及风险应对等。

1.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参与、互动方式

如对创业案例的分析,指导学生分析创业实例,了解创业失败的原因及成功的经验;又如通过模拟创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个人能力、兴趣,设计创业方案,尝试当“小老板”,掌握企业的种类、选址、名称、形象设计、融资、员工聘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全方位考虑如何运作自己的企业。教师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创意,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分析、总结、点评,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对选择创业项目和正确的创业程序、创业方法有一定了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施创业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但创业教育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育,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创业的实践能力最终要通过实践活动得到巩固和提高。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创业体验———创业模拟———创业实战的逐步深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2.1勤工俭学———创业体验

学校的学工部门或后勤部门可以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让学生感悟劳动之辛勤。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企业打工,了解、体验企业的运作过程,锻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创业所需要的。

2.2创业竞赛———创业模拟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省市级、全国的创新创意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如参加全国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模拟创业活动,经历设立公司、产品开发、市场调研、采购原材料及设备、生产产品、销售产品、经营成果分配等一整套创业训练,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锻炼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中,通过竞赛遴选创业项目,并给予重点扶持,让学生在竞赛中增加创业体验,熟悉社会环境,为今后真正投身创业实践积累宝贵经验。

2.3自主创业———创业实战

如一些学校设立创业资金项目,鼓励各专业挖掘自身特色和资源,开辟有职业、专业特色的创业园或创业中心,为学生创业实践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业。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一些小型创业项目,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独立创业,或组建创业团队,拟定创业计划书。学校经过评审,确定其创业的可行性,并决定是否给予小额创业启动资金和场地支持。创业项目立项后,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活动,邀请社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学生既学习了相关创业知识,又亲身经历了创意产生、公司建立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尝试,能快速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当然,任何创业都有风险,在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要实行自负盈亏的创业机制,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增强其创业的勇气、毅力和耐力。

3隐性与显性相结合

创业教育固然要通过学校直接开设相关创业教育课程来实现对学生进行公开的显性教育,而营造一个优良的校园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则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隐性教育,它是创业教育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高职院校要积极创设倡导创业的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内容中增设创业文化相关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引导与熏陶,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与潜能。加强创业隐性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3.1精神文化建设

要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大力渲染这样一种文化氛围:鼓励创新;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容许失败和面对失败;团队精神;学习精神等。如布置、鼓励创业立志的名言警句,张贴创业者的成就榜,积极挖掘和宣传学生创业典型,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同时介绍一些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3.2物质文化建设

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园以及孵化基地建设,形成“产———学———研”一条龙服务,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物质条件。

3.3制度文化建设

主要是完善创业教育制度建设,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创业园和学校院(系)创业研究中心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以及创业教育教师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规范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健全创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为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通常是学生在学校内部进行某项创业活动,多数创业集中在校园内某些固定的场所,这样往往导致创业活动空间相对局限、学生参与面不够广等问题。所以,各高职院校应积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使校内与校外的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有效整合政府、高职院校、社会创业教育资源。

4.1依托政府支持

目前,在我国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全社会已形成了鼓励创业、扶持创业的良好氛围,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纷纷出台,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的孵化基地不断建立,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兼备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内外优势。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宣传政府扶持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安排专门人员指导学生落实和享受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与政府共建高职学生创业园、科技园等,拓展高职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创业园、创业实践基地等项目申报,争取政府对高职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的支持和投入。

4.2整合校内资源

高职院校要统筹教育教学、基地建设和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依托各类创业园、科技园、科研平台、创业竞赛、创业课题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和实践活动机会;充分调动发挥二级院(系)参与创业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完善教师承担创业教育的责任和激励机制;促进师生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学生创业项目。

4.3搭建社会平台

吸引企业在校设立创业扶持基金和创业竞赛奖励基金;聘请企业家、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充实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合职业、专业特点,与企业共建高职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发挥行业协会优势,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项目推荐和创业咨询服务;开辟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创业的扶持渠道,帮扶毕业生创业等。

5结语

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既需要学校科学设置系统的必修、选修创业课程,也需要融创业理论学习与创业实践体验于一体;既需要显性创业教育教学与隐性创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也需要将高职院校内部各部门的合作与外部向社会环境的借力统一起来;多管齐下,协同共进,激发学生的创业理想和激情,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高职院校结出丰硕之果。

作者:芦净 陆宁 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教办[2010]3号,2010.

[2]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Z].2014.

[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Z].2015.

[4]刘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0,(3).

[5]卢卓,欧阳育良,王华.广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81-86.

[6]马林,赵炳起.试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建设[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75-78.

[7]蒋丽君,顾鸣镝.以竞赛为载体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