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研讨(9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讨(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创业教育研讨(9篇)

第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首先,从创新度不够、标准设置不合理以及重形式而轻监督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不断提升激励机制的持续性、不断提升激励要素配置的品质以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三个角度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激励机制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在当前的社会竞争中,创新创业能力占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所以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激励机制是指高校应该制定系统化的规章制度来调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习的积极性。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而如果有相对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的辅助保障,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竞争优势。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1激励机制的创新度不够

激励机制建立的目的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能力的动力,所以这种机制必须要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样才能够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从目前国内大学的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高校的激励机制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应用不仅不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社会竞争中也不具有优势。

1.2激励机制的标准设置不合理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往往标准设置的非常不合理,很多高校都将学生曾经获得过的奖项、创业成果以及发表过的论文等作为激励机制的主要标准,这些要求只适用于少数人,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合理性,大多数的学生都无法满足这些标准,造成所制定的激励机制不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这样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就不能够起到激励作用,也就很难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这样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对于高校以及社会来说缺少创新创业型人才也会大大阻碍在未来的进步与发展。

1.3激励机制重形式而轻监督

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将社会实践作为激励机制中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但是却很少有学校重视社会实践的落实程度。一些高校仅仅是鼓励和要求学生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规定参加社会实践能够获得更多的学分,但是却不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进行监督,造成很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只是走过场,并没有真正用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而并没有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任何方面的能力,这就与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的初衷相悖,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精神,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养成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

2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激励机制的途径

2.1不断提升激励机制的持续性

从心理学方面进行分析,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保障教育信息能够持续、有效、及时的传送给学生。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如果学生通过努力获得了优秀的成绩,高校就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奖励,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正处于热血阶段,如果在自身的努力下能够得到学校的认可,获得一定的奖励,他们就会自觉提升自身的能力,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进而不断加深对创新创新实践的认知和落实。持续而且良好的激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人们在心理上的成就感,从而对自身的过往行为进行自主型的回忆和审视,从而不断加深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的记忆。因此,高校要多为学生创造激励机会,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2.2不断提升激励要素配置的品质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并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学校必须要对自身内部的奖惩机制、学分构成以及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硬件设施水平。首先,高校应该要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掌控着整个教育的方向,他能帮助学生提升寻找资源和机会以及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开设有关创业方面的实践课程,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其次,学校还应该对学生的学分构成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变得更加规范和科学。高校需要对学分的标准和范围进行明确,并配以相应的制度规定进行监督和约束。

2.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不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中激励机制的要求不同,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不仅仅需要在物质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激励,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首先,经费是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物质保证,所以,高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创新创业经费,从而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以最基础的保障;另外,学校在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在精神奖励方面的投入,通过公开考核的方式选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在全校范围内给予他们在能力方面的肯定,这样做一方面能够给予这部分优秀学生以激励,鼓励他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增强激励机制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可以给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其他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以这些学生为目标,更加努力的学习。

作者:陈肖莹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参考文献

[1]于淑玲,张占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05).

[2]杨阳.大学生自主创业激励机制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0).

第二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摘要: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现阶段高等学校承担的重要使命之一。目前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较多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也未形成成熟的体系,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需要通过整合教学、科研、合作单位等优势资源,进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大数据,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的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帮扶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和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扶持等九个方面进行了总体任务的指导布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5〕37号)中给出了十条具体措施,从众创空间的建设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要求,为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突出和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为现阶段高校响应落实“双创”政策的必然要求[1](P159-160),大部分高校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中。在实践中不断引进创新创业新元素,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稳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级政府都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支持高校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全国范围内也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新做法,但是较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萌芽期,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2](P76-78)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近几年大学生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不断增长,但是全国的总体比例在2%左右,即约15万名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目前我国每年有7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仅仅有2%左右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中萌生创新创业意识的不在少数,但将创新创业意识转化为创业理念并付诸创业实践的只占极少数。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还有待进一步激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创新创业课程与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高校已陆续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中,但是课程的设置和管理还需进一步调整。有些学校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大板块加以介绍,并未形成单独完整的课程体系。[3](P118-123)有些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将其他高校的先进做法生搬硬套地加以应用,而未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加以内化,使得课程内容脱离实际、收效甚微。有些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无法与学生的需求和知识结构匹配,导致课堂效果平平。教务管理部门无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更加有效地拓展到第二课程活动中,较难科学量化创业活动抵扣学分的细则等课程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是创新创业课程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与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有别于其他通识课程,对其内容和形式有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还未更新,许多学校还较多停留在政策宣讲和行业分享上,系统地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实务训练等方面的内容还未形成成熟的体系。照本宣科,很难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产生兴趣、从中获益、进而去真正地开创一项事业。[4](P212-213)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目前大部分学校主要采用课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传统的授课形式,还未很好地启用互动体验式实训的方法和手段,也未能充分依托第二课堂开展衍生教学,教育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创新创业课程属于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极少数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大部分高校在师资的配备上存在较大空缺。目前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依托于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或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开展的,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的执教老师大多数属于兼职状态,且多数并非教育学或者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支撑。[5](P91-94)同时,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极强的实践经验支撑,而大部分老师都没有相应的创业实践经历,也未经历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双重紧缺,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尤为被动,往往纸上谈兵,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问题成为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关键问题。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题中之义,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有着突出的功效。当前,高校在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工作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以提高知识技能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业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利用自身知识技能获得社会资源的过程[6](P1-5),知识和技能是创业的必备要素,因此较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集中在培养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譬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就采用了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其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一种在国内获得较大认可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二)以第二课堂的有机整合为侧重点的课程教学模式

大学生拥有较多的课余时间,因此有学者提出了充分利用第二课程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宁波大学为例,其采用的就是典型的以第二课堂的有机整合为侧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第二课堂教育包含了较多学生课余的活动,一般包括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等方面,学生能够在课余生活中体验创业过程。结合第二课堂教育也是目前比较常见和趋势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之一。

(三)以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的教育模式

构建创业实践基地是一种大学生快速成长、快速了解创业的流程和运作的良好途径。该模式以黑龙江大学为代表,在各地市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并根据基地属性组织相应专业学生,定期到基地调研考察。在选择实践基地方面,基地较多为当地龙头企业或校友企业。[7](P72-75)校企共建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能够为大学生今后创业提供一个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一个全真的模拟环境,能让学生参与到创业型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切实学习到创业的知识。以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以提高其实践能力。

(四)以综合提升为导向的Q-P-M-O模式

Q-P-M-O模式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该将就业指导、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开展综合性的教育模式。[8](P148-149)该模式认为,应该通过课程教学、讲座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式,结合各专业特点,在专业课程中逐步渗透并融入创新创业内容;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在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素质拓展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中,注重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以生涯发展与规划理念为统领,注重引导学生的创业选择,帮助其规划好职业生涯和创业生涯的发展路径。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根据教育部2016年4月29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独立学院266所,总量上占据普通本科高校的五分之一。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是2006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理念。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已稳步启动,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断深入改革,从课程设置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从创业实践活动到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摸索出一套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加强课程建设,实现开放型创新创业教育格局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9](P151-155)金山学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个别专业进行试点试行,鼓励在年级专业中成立公司运营,整个过程都由学生参与决策,学校为学生企业配备校内外创业导师,提供全程咨询指导服务。学生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切实参与到创业过程中,帮助其真实了解创业的每个环节。金山学院是一所独立院校,由于其生源结构的特色,有较多学生家庭中已创办企业,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学院提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过程中经常与学生家族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另外,聘请成功创业的学生家长作为创业导师,定期在校园中开展创业沙龙论坛等活动,加强家校联动,推动家、校、企、政多方位合作,实现共赢新局面。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高校,政府部门、企业等主体,金山学院积极与其保持联合培养关系,实现开放型创新创业教育格局。

(二)立足产学研创,构建互动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立足产学研创的人才培养闭环模式,积极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学院目前已经和十多家创业型企业签订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如永春县吾峰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泉州市铭荣生态禽业有限公司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大力构建互动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学生在实践基地可以利用专业特长帮助企业进行产品或服务的研发、市场营销、销售等,学生在其中零成本体验和参与创业活动。在参与创业活动过程中,学生也可与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协商谈判,以创业者的身份加入该基地的运营。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运作,以创业实训推动学生完成创业理念向创业实践的转化,不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断优化产学研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闭环模式,构建良好的互动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升级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为了更有效整合优势资源,金山学院已经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下设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和众创空间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学院双创工作,为开展双创教育工作奠定了组织保障。金山学院为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贯穿到学生的学习、社团活动实践等领域,经过长期论证后提出了“金山创客堂”的教育体系。“金山创客堂”教育体系由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提出,整合学院较多的优势资源开展创客系列活动,使得各类创客活动的主题更加有针对性和整体性。从“金山创客堂”的组织架构图可以看出,该系列活动包含了学院进行顶层设计的研讨会、成功创业者的分享会、各层次类别的创新创业大赛、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实等一系列创客活动,该教育体系目前已提交教育品牌注册申请。通过“金山创客堂”教育体系,学生能够切实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学院也将进一步打造升级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四)构建双创教育大数据,促成共享型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金山学院努力做到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实现相关政策和数据的共享机制,不断在推进过程中构建双创教育的大数据。双创教育的大数据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双创教育课程的管理、创业学生学分认定、院内创业项目运营情况、就业创业证申领、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创业导师库等。目前金山学院在二年级的学生中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该课程为1学分16学时,使得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成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金山学院2016年15名毕业生通过资质审核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就业创业证》,作为今后享受各类创业优惠政策的有效证件。截至2016学年,金山学院创业学生中有23名同学获得公司营业执照,学院将对其进行资金帮扶和导师指导。以上数据的采集是多部门协作的结果,大数据管理的背景下让管理部门能够了解到学生创业最新的情况,为后期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持。构建双创教育的大数据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氛围,最终实现创意、创业、创造的良性循环,促成共享型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为高校现阶段必须予以贯之的核心工作。[10](P158-160)各高校应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不断突破和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作者:肖知亮 兰龙辉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洪军,宫鹤,李士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0).

[2]时鹏飞.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及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5(6).

[3]李秋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J].闽江学院学报,2014(1).

[4]唐兵,笪久江,杨振.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14(1).

[5]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

[6]刘健.地方本科高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J].三明学院学报,2016(1).

[7]许晓冬,孙晓程,李秀兰,等.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2).

[8]王辉,周良荣,杨明秀.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反思[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

[9]刘广.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3).

[10]黄林楠,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

第三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以及发展规划的要求,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随着各大高校开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了解本校的基础条件以及师资情况,然后进行积极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路径,才能全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本文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创新意识以及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培养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综合人才。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主要为了满足当前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是实现创业的重要基础条件,而创业能够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学校在培养学生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把人才培养与未来就业紧密联系起来,落实创新教育意识,把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综合提升学生的未来就业竞争力,明确创新方向,改革创新思路,大胆实践,从各个角度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分析

1.1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未来能够找一份好工作就业,所以开展教学活动应该围绕着学生的未来就业进行,近几年以来,市场经济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越来越险峻,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且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思想,让学生积极选择自主创业模式,转变就业身份,并且在创业的过程中可以给其他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和就业环境,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推动大学生发展进步。

1.2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专业教育

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中,需要重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可以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高校的教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在一起。目前,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扩大运用范围,需要不断完善各种教育机制。为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开展,首先需要完善人才培养理念,从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专业知识作为评判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硬性指标,必须放在重要位置。高校在开设各种创业课程时,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专业型课程,加强实践锻炼,让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素质进行创新创业。

1.3和实践教育进行沟通互动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所以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一些高校虽然认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和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互动,例如:开展沙盘教学、计算机模拟教学、校企合作教学。通过整合各种创业资源和实践平台,使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沟通互动。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学生进一步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实践体验环节,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

2.1普及创新创业知识教育

学生在步入大学生活之后,对未来比较迷茫,并没有制定明确的计划,所以需要教师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在大二和大三学期定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划分为各个阶段,分别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指导学生熟悉创业环境、创业模式以及创业风险,让学生对自主创业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创新创业教育。

2.2专修教育

一些就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学生,可以针对性地开展专修教育,也就是对这些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专业培训,通过综合测评和实践考核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学生开展实训课教学,和校外的某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导学生进入企业了解专业流程和创业模式,提升学生的创业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积累创业经验,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2.3孵化学生的创业项目

学生在具备充足的创业能力之后,需要实践操作,拟定一个合理的创业项目进行培育,在项目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和环境,组建专业的创业团队,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专业导师需要时刻指导学生孵化创业项目,并且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管理和审批,当学生的创业项目在孵化成熟之后,可以转入到社会环境中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姗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曹勇,张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7):36-39.

[2]胡爱祥,唐伟宇.基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36):146-147.

[3]王琼,盛德策,陈雪梅等.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06):99-101.

[4]冯颖.高校校友资源开发及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J].东方教育,2015(07):109-110

第四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探讨

摘要:

国家为顺应创业发展形势,鼓励大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的热潮中,使得大学课程中对于创新创业的引导以及创新创业的教育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给予大学生更多创新创业上的正确指导,如何让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活动把学习到的理论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成为了创新创业课程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旨在通过学生视角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为培养优质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创业初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视角

0引言

自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行动计划后,我国互联网行业掀起了一阵创业狂潮。大部分创业者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互联网与社会中的各个行业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数据计算能力以及便捷高效的事件处理的特点,实现各行业的高速发展,提高各领域的办事效率。大学校园是知识与活力的聚集地,凭借着丰富的知识基础,敢打敢拼的性格,以及独特、敏锐的视角,大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创业大军中的先锋。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未来就业以及人生态度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课程教育体系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保持正确的创新创业方向,也可以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的质量,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初衷、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现状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和建议。特别是通过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经历,以大学生的角度来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所存在问题及建议分析。

1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初衷

(1)由专业与兴趣引导。这种创业的大学生在某一专业上已经学习到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产生独特与创新的想法,并且以提升专业兴趣知识为前提进行商业化活动。他们具有知识基础扎实的优势,但是对于商业模式以及营销模式等商业化运作并不了解。

(2)由热情与国家风向引导。由于国家大规模的发展创新创业活动,许多热门“互联网+”领域不断地出现。有很大一部分创业者跟风创业,朝着“互联网+”的发展风向,不断找寻具有商业价值的创业项目。

(3)由导师引导。这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大学导师对于专业领域已经有了很深的研究及探索,产生了很多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新想法。师生共同创业,这类项目的投资价值很大,融资几率很高,但是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上困难也是最大的。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正在飞速发展,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扶持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大赛,以及通过学校及导师对于创新创业项目与企业的对接与融资,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1)国家和学校为了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思维,设置了许多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画布、财务分析、产品规划、核心竞争力等创业过程中基础知识的讲解,也包括现如今所存在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分析,以及对于大学生本身创业项目的实际分析。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企业实战的分析,来巩固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借鉴企业家的经验以及失败教训;通过创业项目的实际分析来提升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践能力。

(2)国家通过创新创业项目来扶持并跟踪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对于创业项目而言,学校通过立题答辩、中期答辩、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以及解题答辩的形式进行指导,通过结题时发放经费的方式对项目进行扶持。

(3)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是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重要举措。国家、企业及学校会通过创业实践基地对创业项目进行有效的扶持,提供场地等创业所需要的硬件条件,通过项目监督,路演培训等锻炼创业者的能力。

(4)自2015年以来,各种形式创新创业大赛出现在大学校园中,以赛促练,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通过创新创业比赛实现与企业的对接,对于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一个实际的指导,实现有效的融资,开拓大学生的视野,使大学生在创业中有所锻炼。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专家指导对于热门行业的掌握阻碍了项目的发展。由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专家都是在商界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们,并且具有着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以及“互联网+”趋势走向的掌握,对于热门项目具有敏锐的嗅觉。指导老师会有意的把自己的经历放在这些项目中,往往忽略了那些看似市场前景并不是很明朗或者想在创业中得到学习锻炼的创业团队。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而言,商业化与赚钱虽然是创业行为的主旋律,但是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创业活动中学习到丰富的创业实践经历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上仍存在教师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2)创新创业项目经费制度发放不够完善。党中央以及各省,各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都非常的重视,在提供项目指导的同时,也给予创业者很多经济上的支持。国家以及学校提供的创业经费使大学生创业变得更简单,更容易一些,但是在经费的发放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很多的创业者是一些贫困的大学生,他们想通过创业来帮助自己和家庭。但是创业项目结题后才发放经费,使得贫困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项目,导致创业脚步非常缓慢或者停滞不前。

(3)缺乏完整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还是非常不完善的,只有少部分理论课程,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4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举措和措施

(1)倾心指导,放飞梦想。在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上,希望创业指导老师更多地传授创业经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引导,并对创业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加以指导和解决,避免过多的干预创业者的创业想法以及商业模式。指导老师对于风险的把控有时太过谨慎,而大学生创业更多的是需要敢打敢拼以及冒险精神。

(2)动态发放经费,动态监督创业进程。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经费的发放问题,可以采取动态发放、动态管理的有效机制。经费随时用随时结,使大学生创业者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创新创业中。

(3)提升创业指导老师的质量,引入企业指导老师。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要设法提高指导老师的数量,并有效提升指导老师的质量,给予创业指导老师更多的鼓励与待遇的奖励,使创业指导老师更加有热情的去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

(4)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制。学校应该制定出一套完整且实用的创新创业课程,来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将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到本专科生的基本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中。

(5)典范做引导,就业带动创业。每年学校都会涌现出一大批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学校也会建立一批初具规模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投身到创业中,所以学校一定要注重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形成一个良好模式,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进行创业活动。

5结语

从总体上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正朝着逐步完善的方向发展,也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年轻的企业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大学生可以从教育课程中获得更多创业上的指导,使创业项目更具有市场前景与竞争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仍然需要不断地去完善,使更多的大学生接触创新创业理念,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并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中,必将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

作者:王玉 从超 宁可新 单位: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28-32.

[2]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

[3]马永斌,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103.

[4]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64-67.

[5]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24-126.

第五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重要举措,尽管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地方上下积极推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迅速。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剖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深化、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更加有效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等教育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对知识产物的运用以及对人力资源的把控。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向创新性国家的转变有重要作用,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十二五”期间,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更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落实和推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本文参考“十二五”期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对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途径进行探索研究。

一、不断转变师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在短短十几年间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遍及全国高校,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引了方向,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展如火如荼。但是,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更多地把创新创业教育当成一项工作任务,认为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几门竞赛,在校学生注册公司甚至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就等于完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任务。从实施结果上看,这种误区的后果就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背离,不能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结合、理论学习得不到充分实践、校内与校外脱节,不利于人才培养。因此,高校应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基本内涵,理清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框架,使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促进其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二、全面系统的制度改革

要扭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模式,使之真正融入人才培养中,实现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21世纪复合型人才的崇高使命,就需要全面系统的制度改革[2]。制度改革包括观念的转变、制度优化以及制度的执行。这里观念的改变,首先是高校管理者的转变,目前高校多部门同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各部分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内容不同、要求不同,难以形成合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毕业学分要求高,高校学期设置普遍较长,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一定要推进学分制改革和学期制改革[3]。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平均学分为170分,选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平均22%,学生用于自由选择课程、挖掘潜能和兴趣的条件十分有限,加上学期设置时间长,虽然能够更加系统扎实的学习理论知识,但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安排集中,学生自主学习或是开展实践严重受限,而在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应加快推进学分制和学期制改革,为当代大学生营造自主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是继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进而导致教师对于学生学业评价重结果考核轻过程学习的后果,归根结底是因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过分依赖可量化的排名指标,却忽视了不可量化的人才培养度量,因此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要改变现有不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回归教育本质。

三、努力创新高校教育教学

高校需将“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1]。设立创新学分、开设大学创业讲堂、SYB创业培训;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建立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协同育人新机制,聘请企业家、律师、经管类专业教师为学生授课,促进青年创业者、教师、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场所建设

高校实验室建设对创新创业教育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家通过设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项计划,极大的提高了高校实验教学条件,有力的推动了高校实验教学改革。高校应在国内良好的政策支持下,继续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扩充实验室面积,优化实验仪器设备,提高大学生生均实验室面积和生均设备值。

五、从创新创业实训中快速成长

“十二五”期间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孵化器,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以各类创业比赛、学科技能竞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下一步,高校应进一步发挥各项创业实训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连点成线,将创新创业实训从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融入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

六、建立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为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制定了各项制度和指导教师激励奖励政策。例如,通过选派相关指导教师下企业培训、挂职锻炼、短期进修等形式增加教师实践经历;引导和鼓励教师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提高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积极联系企业,聘用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专业人才,组建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积极调动辅导员和团干部参与创新创业计划活动;合理制定工作量计算办法,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等。

七、结束语

高校将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和创新热情,激发学生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大学生“学而优则商、学而优则创”的理念早日形成。

作者:陈胜楠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杨芬.新常态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5:29-31

第六篇: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十分关注,高校也进行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相比,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基于此,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模式进行理论概述,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详细的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典型的高校教育理念,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与变革,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模式。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尚处于初期探索和研究阶段,创业教育模式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大学生主要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理论概述,并对两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展开分析对比,找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和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优势和特色,将有利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概述

由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可得,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指的是高校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所组织实施的以专业技能、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模式,作为对高校大学生传统教育体系的革新思路。

二、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模式

(一)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模式

1.清华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清华大学“创新环”创业教育模式具备两大支撑体系:一是指导支撑体系。学校专门进行了一些行业专家、资深教授的选拔和任用,由他们共同组建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能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理论、实践指导;二是竞争交流支撑体系。通过组织召开各种竞赛活动,将学科内容、创业知识有机融入到各种竞赛活动中,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创造和创新兴趣,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可以看出,清华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业务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基于素质教育体系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兴趣,为大学生创业之路提供重要依据。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工作由学校多个部门、机构共同开展。创业教育不同实施阶段的参与部门和机构有所不同。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环节为主,进行了必修课、选修课等教学课目的设置。实践操作环节主要以创业大讲堂、创业技能大赛、创业星期六等形式组成,并且要求大学生前往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实践培训。担任创业教育课程讲授的讲师为学校聘请的中关村业内资深人士、成功创业者和创业校友,共同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的讲授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创业教育课题完成之后,学校将给予有创业计划,并且具备创业能力的学生三万元一次性的创业奖励基金,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北航科技孵化器作为创业管理培训学院的继承者,进行创业者的继续教育和培养,经过长达三年时间的孵化,将具备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大学生送入北航大学科技园,进行继续深造。该种较为先进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业资源和广阔的创新环境。

(二)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模式

1.哈佛大学商学院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为典型的“聚焦模式”,该创业教育模式与传统创业教育模式相比,具备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主要表现为:从哈佛大学商学院和管理学院中进行具备创业意识和潜质的大学生筛选,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相关测试之后,进行有针对性教学课程的设置,将专业基础教育与创业教育紧密关联起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聚焦”创业教育模式体现出专业化、系统化、高效性特征。同时,哈佛大学商学院领导非常关注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培训工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当然,该校的创业教育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相关标准和规范由本校结合自身实际所制定。

2.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建于1891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变革,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较为系统、全面。“磁石模式”作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的核心,为商学院及其他相关院校在校大学生提供开放、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平台。同时,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管理学院为核心,通过进行各类资源、技术的整合利用,吸引不同专业背景的创业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斯坦福大学的“磁石”创业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业综合素养。系统、完善的“磁石”创业教育模式,深受全校师生的推崇,也作为美国较为先进和典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三、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分析

(一)创业教育目标比较

21世纪以来,自主创业受到高校大学生的极力推荐,基于此背景下,高校普遍针对大学生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旨在增强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达到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处于本质的初级目标被逐渐替代,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创业教育体系逐步构建起来。至此,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进一步得到明确和完善,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未进行全面发展目标的设置。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初建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当时以新创中小企业为经济中坚力量,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多,而高校作为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主要教育培训主体,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和综合素养,为大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机遇和多元化职业成长条件。同时,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专业性很强,直接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积极作用。通过对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明确、理念清晰;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逐渐明确,正处于积极探索和研究阶段。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处于研究、探索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教材并不多,一些高校虽然进行了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但绝大多数课程为选修课目,并且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课程体系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运用类知识。课程教育培训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开展较少。基于此背景下,以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为主的国内高校开始注重对大学生创业意识、技能、精神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对传统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改进、创新,并且对课程内容比例、必修选修比例等进行了适当调整,以应对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科学构建基础所需。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较为完善,突出针对性和侧重点。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学科理论体系、学科建设体系日趋完善,课程内容涉及到创业意识、技能、精神、综合素养等方面的知识,并包含了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同时,课程教学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并附有典型操作案例,坚持专修、选修课程相结合原则,现已开设课程一百多门。充分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对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以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实践操作为辅,并处于研究和探索时期;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较为完善,突出理论、实践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基础性特征。

(三)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比较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较低,师资力量明显较弱,基本上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际所需。首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专业教师较少;其次,教师业务技能、专业化素质较低,相当一部分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并不专业,甚至兼任创业教育工作。如此一来,从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不利于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积极主动性的培养。随着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的进一步增大,我国高校开始逐渐意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行之有效应对策略的制定。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和工作开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的教师基本上全为专业、专职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负责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还进行课题研究和探讨。同时,有条件的高校专门从外部进行客座教授的聘用,引进一些创业成功企业家、创业校友,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专业化辅导。通过对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较低,尽管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依然与美国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做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

作者:郑娟 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邬智,胡冰玉.中美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及启示[J].教育导刊,2010(07).

[2]陈慧女.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4).

[3]王梦倩,邵波,曹小妹.基于中美比较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3).

第七篇:高校党建工作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

[摘要]

国家已经提出了全民创业的理念,高校需要积极应对目前人才市场竞争压力加剧的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高校党建工作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重点分析了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和重要意义,从重视程度,教学内容,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了两项高校教育任务融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高校党建;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

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了全民创新创业的社会发展思路,为全民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提供很多政策、资金贷款等方面的优惠,进一步激发了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的思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1]应对这一就业形势,大学生需要进一步创新自己的发展思路,高校需要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发展有着更为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结合思政教育,具有一个良好道德品质的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创业道路上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因此高校的党建工作与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是分不开的,通过进一步融合两者之间的发展规律,实现整体化的发展[2]。

一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1大学生创新创业亮点需要高校党建支撑

大学生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开展自主创业就需要不断拓展他们身上的亮点。因为现代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都很大,只有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强化别人的弱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的优势、亮点在于他们对自我专业知识的掌握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中的道德情操在创业市场中可以理解为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具体化的思想理念。这些都是需要大学生在高校中开展相关的思政教育才能有效实现,而党建工作正是这些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媒介。

2党建教育强化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研判

党建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新问题之后,进行创新发展,拓展思维的具体措施,这些发展理念是与现代时展同步,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准确把脉,开展有效的党建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对今后一段时间的社会发展有一个更为明确的发展规划。

3党建工作的接地特性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致性

党建工作过程中,高校几年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当下还在进行“两学一做”的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都是实践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这些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拓展以人为本的发展思维,这是与创新创业教育有着一定的重叠之处,因为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不断拓展大学生面对市场竞争的沉重冷静的思维,应对问题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关注人本精神等。这些教学内容之间存在重叠部分,相互之间出现关联性。

二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前提分析

1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体开放性

开放发展是实现相互容纳,相互结合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高校党建教育可以将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纳入其中进行系统化的教育,都是我们党在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思想武器和发展动力,创新创业教育同样如此,也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的特征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容纳更多不同形式的内容,其教育体系建设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因此,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放共性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就成为两者进行结合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2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公共性

公共教育是指不针对某一专业进行的教学活动,公共课程的教学具有普遍性,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全体大学生的教育。这种课程可以实现学生的整体素养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业教育都是属于公共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大学生,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接受这些公共课程的教育,这也就给现代高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维。毕业生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技巧等方面也受到系统化的教育,这样一来,他们进行创新创业的时候,可以具有基本的技能和素养,遇到问题之后,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解决。由此可见,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公共性可以保证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具备最为普遍的、基础的技能。

3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创新性

高校开展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具有创新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需要激发,他们对相关知识和思想的理解需要巩固,这些都需要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不断融入更多的创新思想,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开展创新,实现实际化的案例不断融入教学之中,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这是提高高校党建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也是实现两者之间有效融合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构建高校党建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具体措施

1提高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视程度

目前一些高校党建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多数流于形式,学生接受不到系统化、多元化的党的先进理论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课时较少,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不够紧密,学生参与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另外,创业教学主要集中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这时候的学生更多的精力放在找工作之上,对于创业课程的学习精力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构建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职能,重塑学生对这两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认识程度的提升是实现教师和学生对其投入更多精力和前提。因此需要提高的就是教师对这两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强化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支部学习、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建设,坚持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有效开展“两学一做”活动,这样的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党建教育的认识,不断实现自我思想品质的提升,对目前国家、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进行总结和梳理,构建教师对现在学校学生就业情况的有效认识,同时对今后创业发展是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的有效理解。这些思想教学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教师不断重视其高校党建和创业教育工作。

2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学内容融合

要想实现两类课程更好的融合,实现互动作用,就需要从它们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的大纲和基础,只有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才能保证两类课程的有效融合。高校党建教育主要是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这些内容的教学需要和创业过程中坚守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进行联系和融合,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些教学内容的融合过程也需要不断实现学生对其学习兴趣的提升,最为关键的就是一些现实案例的融入教育。学生对那些思想理论的问题的认识还缺乏必要的理解,将这些理论知识的抽象问题使用一些生活化的案例进行铺垫,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这就符合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加入大量的生活化的案例,从具体的问题开展讲解,在学生对这些具体问题有所认识之后,教师再进行相关思想理论的讲解。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需要引入更多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教学[3]。

3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实践的融合

实践教学是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提升的有效措施之一。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学都需要实现其实践教学的优化,在两类课程进行融合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实现其教学实践活动的融合。因为在最后的毕业阶段,进行重复度较大的实践教育占用学生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只有实现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提高一次实践多重教育内容和目的,这样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两类课程教学的效率。每一次实践活动都可以融入道德思想和创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学生进行分组实践的时候,可以进一步统一分组。这些之间的长期合作可以有效实现他们团队协作的默契程度。高校党建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需要进一步融合高校教育资源,在教学内容、实践活动等方面实现两者之间更好的融合,不断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卢建飞 赖浩明 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吴广宇.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4(9):119-121.

[2]陈国华.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A].20132013(05):167-168.

[3]周敏丹,游艺,等.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A].2011(07):192-193.

第八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

大学生创业是近些年来高校所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性人才的基地,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模式,不仅可以强化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还可以提高其专业素养,确保能够在创业路上走得更加长远。本文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论述,然后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探讨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机制策略,希望可以对高职院校相关教师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问题;机制策略

经济形式的变化与市场竞争的加剧,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着巨大的找工作压力,尤其是高职院校这类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处在较为弱势的地位。因此,通过创业另寻出路成为了诸多大学生的新选择。因此,高职院校就需要结合当前大学生创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其创业成功率的提高。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从根本性质上来说就是将培养具有开创性和创业素养的优秀人才,其培养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加强对市场变化、行业趋势、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养,让大学生能够具备较为全面的创业综合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属于一种实用性教育,即所教授的知识在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都可以派上用场。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一定的实践表现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创新性,即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模式上实现了创新,和传统的局限于课堂的创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差别。二是创造性,即创新创业教育创造性地开创了许多全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同时也强调对学生的创造性地培养。三是实践性,即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从理论教育的脱离,更加关注学生实践,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在实践中深化创业理念。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内容体系上来说,其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一是意识培养,即培养大学生形成基本的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意识。二是能力提升,即针对大学生展开各种创业基本能力的培养,这就涉及到思维能力、洞察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三是环境认知,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行业发展、国家政策、趋势走向、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素养和技能。四是实践模拟,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展开教育实践,如撰写企划书、模拟实践活动、创业基地实训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对创业能力的提升。

二、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化问题突出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存在理论化突出的问题,这就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实践性表现出了很大的脱离。具体说来,在创业教育当中,不少高职院校或是创业教育的老师,自身对于大学生创业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清当前的创业环境,使得创业教育局限在理论层面,与当前实际相脱离。而且,不少高职院校缺乏足够的实践资源,在创业教育当中不能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理论化突出的问题,会让学生空有创业的相关理论,但是却不会对其进行灵活运用,无法实现有效的创业活动。不仅如此,理论性突出也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偏弱,进而在实际创业过程中遭遇相关问题时不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进而增大了创业失败的几率。

(二)创业培养不全面

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内容来看,其涵盖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环境认知和创业实践四个大的方面,在每个方面下又具有许多细小的环节,由此构建起来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根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创业培养存在不全面的问题,很多方面都存在遗漏,这就导致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学生学到的创业知识也存在局限性,在实际的创业中无法利用这些知识高效处置问题。比如某些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的培养,但是却没有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创业中即便能够正确分析趋势走向,也可能作出错误的决策,导致创业失败。创业培养不全面的问题不仅仅会影响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也会反过来制约高职院校自身的创业教育,使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长期存在缺陷,无法在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下实现发展和进步。

(三)创业教育体系不合理

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体系,成为一个完善的教育板块。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创业教育不仅没有形成体系,甚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区域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工作往往是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相关教师组织的,但是这部分教师自身缺乏教学经验,而且对于创业也了解不多,这就导致创业教育仅仅是流于教材表面的散布的教学活动,没有形成体系。不仅如此,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雷同化、理论化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机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促进对策

(一)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强调了创业实践,因此鉴于当前高职院校表现出的创业教育理论化的问题,就需要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以便提高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具体说来,创业教育实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校内创业实践,另一个是校外创业实践。就校内创业实践而言,首先可以通过组织创业设计竞赛的方式吸引具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以此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其次,可以依托现有的就业课程展开创新创业教育的渗透,强化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比如可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引入创业教育的板块,向学生传达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念,让学生树立起基本的创业意识和思想理念。最后,还可以通过高职院校自建的大学生创业基地进行实践,让学生对创业技能进行熟练。就校外实践而言,首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校外实践,到相关的企业中对所学的创业技能进行实践运用,同时也可以从实际工作中吸收经验实现内化,以此促进创业能力的提升。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和企业构建“教-工合作体系”,让学生一边学习,以便在企业中进行实践工作,这样势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

(二)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全面性

创业教育的不全面使得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存在缺陷,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要实现创业教育的全面化,以全面可靠的创业教育保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能力。这就需要在当前创业教育的基础上站来查漏补缺,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内涵,发现当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遗漏和不足,然后对其针对性的不强。比如若是缺乏决策能力的培养,那么就需要增加这一方面的创业教育;若是缺少风险防控方面的能力培养,也就需要对应增加。除了主动对创业教育的全面性进行强化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创业教育的结果表现进行针对性调整,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能够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上发挥出切实的作用。

(三)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体系化

只有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才能保证学生具备可靠的创业能力。首先,需要对创业教育队伍进行革新,安排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或是实践经验的教师组建成创业教育工作队伍,以此从根源上保证创业教育的专业性。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实现分层化和体系化。创业教育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次,是面向所有学生,实现全体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第二层次,面向具备创业意愿和潜力的学生,对其进行专门的创业知识、技巧、能力的培养。第三层次,通过实践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对创业知识、技巧等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四、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提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依据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相关理念,对创业教育进行革新与优化,促进大学生创业。

作者:杨振龙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季跃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01:114-118.

[2]蔡莉,吴平.基于大学生创业园平台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流城创业园区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116-118.

[3]谭喜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学训赛创融合”实现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08:105-109

第九篇: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

摘要: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西师范大学理工科专业学生进行抽样调研。调研内容涉及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状况,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度状况和学生创新创业诉求状况三个方面进行。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扎实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工作方式方法,全力提升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学校创新创平台资源打造等方面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

理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国务院总理同志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前进的重要引擎,而大学生是推进我国“双创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作为这个群体中最活跃的一份子,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高,可塑性强,成功几率大。然而理工科专业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研究成果没有转化便已成为技术终点,只有极少部分能够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产品成功孵化成企业项目,究其原因是本次调查的重要目的。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安排

(一)调查对象安排

问卷调查选择在广西师范大学所有理工科学院进行,涵盖数学与统计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化学与药学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和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7个学院的22个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1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8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71%。

(二)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学院、年级、性别。第二部分为三大主题调研内容,一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状况;二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度状况;三是学生创新创业诉求状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理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状况及分析

理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调查主要分为“创业意愿”,“创业目的”和“创业形式”三类问题。首先,在“目前个人是否有创业意愿”问题上,69%的学生选择“有”,31%的学生选择“无”。紧接着针对两类群体,分开设置问题,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创业动机选择”中,70.93%选择“个人追求”,14.82%选择“受朋友影响”,而14.25%选择“迫于就业压力”;对于没有创业意愿的群体,设置“没有创业意愿的原因”,9.25%属于“不了解创业,没兴趣”,22.75%属于“创业风险大,害怕失败”,68%属于“确定毕业后参加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理工科专业学生具有创业想法的人数比例较高,同时从“创业动机”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从“个人追求”角度出发,由此可以看出理工科专业学生创业积极性较强,动机较为纯正,这对于“创业行为”的坚持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无就业意愿”学生群体主要是因为在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和进企业实现就业方面已经有了明确意向,但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是由于“害怕承担创业失败风险”,所以选择了不创业的,这也说明了学生群体对于创业失败可能产生的结果有一定的预期,不会盲目地选择创业。在“创业目的”方面,23.52%的学生选择了“提升盈利赚钱能力,提高生活质量”,9.11%选择了“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而有67.37%的学生选择的是“发挥专业特长,实现人生价值”。由此可以看出,理工科专业创业者对于创业并不是“脑子一热”产生的想法,而是考虑过包括个人特长、专业技能、行业发展等众多因素综合而成的结果。在“创业形式选择”方面,26.64%的学生选择“个人自主创业”,46.57%的学生选择“与同学朋友合伙创业”,8.72%的学生选择“家族式创业”,还有18.07%选择了“其他途径”,包括加盟连锁店等形式。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选择创业的形式还是较为灵活的,大部分同学选择了“团队创业”的形式,这无形中已经解决了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构建”的问题,同时与朋友同学共同创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责任和义务,规避了创业失败所带来的个人财产损失严重的问题。

(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度状况及分析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度状况调查主要通过三个方向开展。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受学校重视程度;二是学生了解到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内容;三是学生参与过的校级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情况。在“个人感觉创新创业教育受学校重视程度”调查中,72.51%的学生选择了“较为重视”,9.11%选择了“不重视”,18.38%的学生选了“不太清楚”,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方面,在理工科学生群体中是具有较高认知度的,但也有接近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不太了解此类活动,说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宣传不够,辐射面还不广。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内容”了解方面(多选),在课程构建(87.23%)、讲座开展(78.32%),实践团队建设(创业训练营等)(58.96%)和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建设(41.67%)四个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从参与面(多选)来看,无论是课程(63.16%)、讲座(58.26%),实践团队参与(创业训练营等)(28.89%),还是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使用(11.6%),理工科学生群体的参与程度都不够理想。首先,课程建设是基础性的工作,但是由于学校并未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必修课课程体系,只是作为“素质选修课”模块供感兴趣的同学选择,这样无形中让学生群体只会在“拼凑学分”的目的下进行课程选择,失去了课程进行主动引导的目的和作用;其次是在训练实操与实践能力方面至关重要的两个平台———“实践团队”和“训练基地”使用方面,学生参与度和使用率太低,此类平台有别于“专业竞赛团队培养建设平台”,并不仅仅提供给能力突出,表现优异者使用,而应该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平台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探索。

(三)理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诉求状况及分析

本模块调查主要通过“学生认为影响创业成功最重要因素选择”,“创业行业方向选择”和“需要学校提供的帮扶支持项目”三个方面来进行。在“学生认为影响创业成功最重要因素选择”上,9.58%的学生选择“创业启动资金”,25.39%选择了“核心团队建设”,7.63%的学生选择“创业相关经历”,17.13%选择了“社会人脉资源”,40.26%的学生选择了“创业项目选择”。从数据反馈来看非常具有理工科专业特点,大部分同学感觉影响自己创业成功的核心因素是“创业项目”,这主要是因为理工科专业学生具有“技术为王”的思维,认为掌握了技术的制高点,就掌握了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但是也有相当部分的同学认识到,创业还需要方方面面的能力的和资源,无论是钱———创业资金、人———创业团队、社会人脉,还是重要的创业实践经历,对于创业者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和积累。而在“创业行业方向选择”(复合选择题)方面,57.79%的学生选择了“与专业相关领域”,28.66%的学生选择了“与专业非相关领域”,13.55%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看具体情况”。而选择“传统型行业(餐饮、销售等)创业”的比例为30.37%,选择“创新型行业(高新技术领域)创业”的比例为69.63%,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理工科学生还是会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型行业创业”,这也是由理工科专业背景决定的,反映出了理工科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认可度较高,同时对于高新技术领域创业较为熟悉与擅长。最后,在“学生创业时需要学校提供的帮扶支持项目”(多选)上,专业技能培养(98.64%)、创业扶持政策(65.65%)和政府企业资源对接(60.12%)等软资源上面的需求较高,而在启动资金提供(45.09%)和创业场地提供(27.88%)这类硬资源上却需要较低,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体现出了理工科专业学生对于软资源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硬件资源。

三、结论与展望

以上分析结论仅就本次调查结果而言,因调研群体以及客观条件影响,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还是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笔者认为我国理工科院校在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标准话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有效融合;打造多元化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加强大学生与产业界合作,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开展工作。

作者:唐晓虎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教育科学,2014(6):79-84.

[2]钟林飞.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九江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