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设计思维创业教育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设计思维是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和学习论,与创业教育有诸多契合之处,设计思维中的视觉化教学、以结果为出发点的导向性,关注当下和未来无限可能性,通过创造性劳动验证设想的体验性在创业教育中广泛应用价值,本文对此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设计思维;创业教育;创造性劳动验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创新创业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不断体现新的活力。当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我国的创业教育还相对落后,起点低,体制不完善,教育模式传统等问题都在制约着创业教育的推进和发展,要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亟需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思维。
一、创业教育需要新的教育思维
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高新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而出现的一种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教育模式,以培养适合新时展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思维、人格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学校、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渠道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激发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模式。【1】基于这样的特殊起源背景,就注定创业教育其特殊属性。1.创新必定成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是创业教育的灵魂,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媒介都需要给予教育对象创新的思维和意识。2.创业教育需要国际化的视野。大学生创业是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本土模式,需要大视野、大格局,与国际接轨。3.在培养目标上应以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为平台,更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与社会的融合性,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加强实践环节,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加入实习、职场体验和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内心冲击的环节,增强课堂的实用性和效率。国家和政府也关注到创业教育的特殊性质,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2】可见国家层面已经关注到了创业教育需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创业教育属性。因此,针对“实用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创业教育,要凸显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内容和理念的实践,新的教育思维和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的必要保证。从教育的发展和变革的历史经验中也可以发现,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工作成效的保证,在全国创新创业的关键时期,根据现实的情况,不断创新,选择合适又合时的工作办法是适应时展的步伐,是非常必要且势在必行的。
二、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
设计思维是一种工作和学习的方法论,指通过思维活动挖掘现实中不存在的项目或产品或模式,关注其创造性的应用和衍生。其雏形是1960年代美国的Osborn和Gordon,他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率先提出BrainstormingSynectics的方法,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直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商业创新咨询公司IDEO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创新性解决问题上的方法论,随着人性化设计的兴起而首次引起世人的瞩目,并且在之后运用越来越广泛,这就是设计思维的形成过程。当下,全球对设计思维的理解认知以及应用,已经引起了相当多领域的关注,并且在各个层面开始实施。目前的共识是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方法论,用于为寻求未来改进结果的问题或事件提供实用和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它是一种以解决方案为基础的,或者说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思维形式,它不是从某个问题或逻辑入手,而是从目标或者是要达成的结果着手,然后,通过对当前和未来的关注,采用创造性的劳动体验,探索问题中的各项参数变量及解决方案。与以往思维不一样,设计思维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它通过预先设计好的一个目标或者结果,然后再来推论为使目标达成的所有的因素,并使之路径最优化,它的核心就是目标是问题的起点,然后用各种新颖的思维方式,以尽可能多的产生让人耳目一新的想法,从而更宽泛的视角对问题加以定性,以新的视角重新定义问题,避免单一结论,转变思路,产生可行的方案。由此可知,设计思维的产生背景以及发展路径,包括教育理念和导向,都强调创新和结果,强调方法的革新,正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核高度契合,且其诸多新颖的工作方法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空间和价值。
三、设计思维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以表征心理特征为基础的视觉化教学
“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其主要论点认为表征是信息或知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和记忆方式,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既描述客观事物,同时又被心理进一步加工。如同一事物,其表征的方式不同,主体对它的加工也不相同,这就解释了同一客观事物为什么不同的人因其加工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这些不同组成了观点和角度的多样性。正因为如此,人的视觉上呈现出的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中最活跃,且与其它思维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让学者在对事物的研究上多了一种角度和立场,正因为“表征”体现出视觉化呈现的价值,视觉化教学在教育中就尤其重要。设计思维整个理论体系和应用方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基于“表征”原理强调视觉化教学,视觉文化学者W.J.T.米歇尔(W.J.T.Mitchell)提出:“图像转向的幻觉——一种完全由形象所统治的文化,现在已经阿恩海姆认为视觉思维在人类认识活动中是最有效的,它同样具备思维的理性功能,跟一切思维活动有更紧密的联系。视觉思维是一个内在的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现实的技术可能性。”【3】可见他非常重视视觉化教学,他提出视觉的呈现可以通过技术的实现反映人的思维,并且进一步加工。设计思维受此影响严重,整个体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通过视觉化的呈现,在产品设计之前,视觉描述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图表呈现创意产业的过程和逻辑,通过绘图设计产品雏形,在研讨和产品讨论会上,都能够让思路表达更清晰,让产品呈现更直接,让沟通更畅通,其中思维导图就是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这点在教学尤其是创业教育的应用中意义巨大,比如在创业项目的研讨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图像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把与创业项目各级的关系以及网络用不受限制的图文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利用思维的逻辑、阅读的习惯,发现与项目更多的资源和环节。思维导图可以把创业项目的讨论更加具体化,通过图像中的线条、文字、图形等能激发思考的方向,从而激发更多的项目关节点,呈现出立体的多层面放射性的项目结构,这能够让学生在项目论证中理解和认识得更充分、更具体、更全面,这对于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和激发灵感都是极有帮助的。【3】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很清晰地把创业项目管理的八个方面呈现出来,并且对每一级的子项目进行清晰的分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目了然,这样可以在文字与图片的转换中,加强记忆,加深理解,符合个体的记忆和理解习惯,赋予课堂新的活力。在教学中可以此从识记到理解到应用的升华,针对某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根据想法思维导图,迅速运用到创业教育的各个内容,方法便捷有效。因此在创业教育中利用各类可视语言将复杂的教学设计过程和思想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在计算机屏幕或纸本上直接表征出来,具有如下应用价值:首先,可以使复杂的创业理论教育过程视觉化、形象化、趣味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发掘学生的潜能,在视觉化的呈现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其思考更加全面,知识掌握更系统。最后,还可以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力,视觉化的呈现很多需要学生团队的合作完成,视觉呈现从表征心理学的基础上来说更容易让人接受,会让学生在成就感中获得肯定,激发持续的学习热情。【4】正如现在很多学者都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视觉呈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但应该注意的是,视觉呈现不是文字到图片的简单转变,他需要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加入美学、设计学的元素,通过创新思维,把线条、图片、文字和思想完美结合。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重点并不是图片的呈现方式,而是思维习惯的养成。设计思维中视觉化的教学呈现在创业教育中有很大的优势,符合创业教育的属性。【5】
(二)以结果为出发点的导向性
设计思维的显著特征是以结果出发的目标导向性。目标是项目完成的方向也是调整和评估的准则,设计思维以目标为起点,一切的思路和思考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这能确保在思维的发散中始终有主线,围绕主线,进行逻辑思维,既保证方向性,又保证合理性。区别于通常的教育思维,从逻辑出发,从逻辑寻找结果,如果逻辑不成立,则思维无法达到预期结果,结果思维把思考的核心放在结果上,逻辑是服务于结果的,任何一个逻辑都是指向结果,结果是思考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创业是从零到有的过程,是需要创业者通过努力,思考、运营和整合创造出新的社会财富,出现新的事物、模式或者实体是评价和检验的直接目标,创业的本体就是要产生结果,这是检验的标准之一。因此在创业教育中,结果思维尤其重要,始终坚持结果思维,在教育中围绕核心目标,不断整合资源和验证,能保证创业教育的高效性。【6】
(三)关注当前和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市场的本质是变化和未知的,又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创业就是在无限的可能性中寻求机会,验证结果。因此,创业人才的培养中就需要没有边际的想象,又要经得起科学理性的验证。设计思维注重无限可能性的联想,在获得结论和路径之前,并不忽视对内外环境的分析和关注。在产品讨论和创意研讨中,大量使用头脑风暴、默写式智力激励、奥斯本智•力激励、卡片式智力激励等技术群方法,在团队中让各个成员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讨论中注重对某一项工作多种因素的联想和分析,通过大脑联想激活的原理,启动思维过程,让事物在大脑中唤起的想法激起许多其他的创意,并且让联想的行为在大脑中迅速扩展,但这种设想不是盲目的,始终以目标为导向,保证思维的连贯性,并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理性的整体。这样能让事物的分析基于参数的各种变量,保证全面性,又能基于数量的扩展,保证科学性。对于一个新的事物的产生,这种办法是极具优势的,如在电子领域里面的标杆——美国苹果公司,它的苹果手机、苹果电脑、苹果音乐播放器等产品都是设计思维的产品,苹果公司的任何一个员工都是以设计师的思维在工作,正因为如此,无论它在技术上还是在产品的外形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上都是成功的。【7】创业教育亦如此,创业意识需要唤醒,创业思维需要建立,创业能力需要培养,创业的意识是需要经过学习和培养的过程,对于有些群体来说,特别是潜在者群体,需要建立一个无意识到自觉意识的过程,这种思维的建立需要心理的一种强化和刺激,并且在行动中建立关联,从内在建立动机源,从外在塑造行动力,才能在创新创业上出现无限可能性。设计思维主张全新性、独创性,强调工作的各项潜在可能性,在课堂和教育中,充分征求意见,运用灵活多样,务实管用的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在多方面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设计思维理念,使用相对没有拘束的规则,让受教育者更自由地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产生很多的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在使用中必须注意,当参加者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他们就大声说出来,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但不进行批评,不进行任何评价才不会束缚思维,这样可以让工作中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发新的观念,产生尽可能多的问题解决方式,之后通过劳动实践排除不可行的方案,开发集体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产生无数创新和创意。
(四)通过创造性劳动验证设想的体验性
设计思维在产品和创意的产生之后,整体的逻辑是通过媒介视觉化实现计划、构思和设想,并且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和技巧,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一方面在实现的过程中激发更多灵感和思维,另一方面是在试错的过程中对思维进行验证和评价。可以说,设计思维从一开始就是直奔结果,奔向结果的路径就是创造性的劳动和实现,本质上肯定思维的无限宽度和长度,但又让实践劳动来验证其可能性,其验证的途径就是用实践,或者模拟实践来证明路径的可行性,最终得出验证结果。我国的创业教育整体过程比欧美等国家落后20多年,直到2002年4月才启动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虽然近两年,全民创业的气氛非常浓烈,高校的各种创业教育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起步晚,又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创业教育,尤其是高校的创业教育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创业的引导力和扶持力上仍然欠缺有效和完善的模式。体现在创业教育课程上,一方面仍然以传统的授课模式为主,从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上,还是沿袭传统课程模式,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环节即使是纳入课程体系,由于开展需求的外部条件较高,需要较为真实的企业环境,一直落实不到位。同时,学校对此的评价体系没有健全,考核标准没有现成的参考模版,导致实践始终是课程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另一方面,授课教师的队伍组成不合理,缺乏真正具有创业实践或者体验的导师队伍,纸上谈兵,无法真正给予到学生具体的指导。因此,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教师队伍,实践环节的缺失是创业教育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设计思维的创造性劳动体验环节正是可以某种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通过课堂或课下,使用现有的物质资料即时模拟环境,验证想法和模式,如,设计思维中让学生设计“理想中的钱包”,在学生通过头脑风暴,集体得出理想中钱包的概念后,直接利用现有材料,如白纸,胶带,彩笔,以及其他小物件的配饰,现场共同通过劳动,要求实现其想法,在制作的过程中受教育者立刻能判断哪些是理性的思维,哪些是非理性不可能实现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需要通过理论的讲解和分析,学生直接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到路径最优化的选择,通过劳动、实践验证项目和创意的可能性,直接高效,这是创业课程上值得大力提倡的有效教学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我国进入全民创业的新纪元,作为创业队伍的中坚力量,高校学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人力资本,也是就业创业的主体,大力促进大学生创业是高效利用人力资源和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能全民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还能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设计思维与高校创业教育有诸多契合点,其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是有极大生命力,挖掘其运用价值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空间。
作者:谭菊华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童晓玲.博士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2.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3]彭刚.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4]杨春梅.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组织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
[5]叶建国,朱兴龙.高职院校“联合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13(7).
[6]范圣玺.关于创造性设计思维方法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7]陈立勋.设计思维的类型与方法[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8]孙迎春,思海兵.设计思维与方法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09(12).
[9]周纯,王锋.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