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探寻(8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探寻(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创业教育探寻(8篇)

第一篇: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

2015年5月12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强调,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势必将会优化河北省的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带动经济京津冀地区多行业的重构和新增长。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承接者,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河北省势必会承接北京和天津的转移产业和辐射要素,从而会扩大河北省的产业创业空间。

【关键词】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大学生;农业院校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的机遇

(一)河北省的区位优势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环境下,河北省以其优良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京津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北省必将迎来新一轮的产业升级换代,并进一步发展服务于经济的现代服务业,工农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河北省就业态势必会发生转变,为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

(二)河北省农业发展优势

河北是农业大省,是中国的粮棉油、瓜果菜、肉蛋奶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地,在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我省现代农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更大的责任。伴随着河北农业的不断发展,河北农业从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向现代化经营方式转变,不仅推动着当地农业的进步,同时带动着当地农民就业及农村经济发展。近三年河北省各地区更加充分利用农业园区增强社会化功能,以科技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河北省青年创业机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河北省的限制产能、环境治理等因素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河北省农业院校大学生,面临这种战略环境,尤其是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政策,就必须转变已有就业态势,主动抓住机遇,确立适合河北省地域经济特点的创业方向和领域,对养殖和种植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化种植、农副业养殖、绿色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农业院校毕业生的专业优势,选择适应自己发展的行业,实现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河北省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课题组首先从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和参与视角进行调查。调查分为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选取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工程大学、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等涉及农科专业的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及创业认知情况进行调查。

(一)大学生创业的氛围仍不浓厚

对“你是否考虑过要进行创业”,调查的结果是具有创业愿望和兴趣,渴望创业,希望通过创业积累财富,提高社会地位的占86.7%;但“你毕业后是否会直接选择创业,还是直接参加工作,”选择“不会去创业”的有68.23%,“犹豫,会考虑”的有32.14%;而选择“会去创业”仅的占9.43%。可见对于创业,等待观望的多,真正创业的少。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更倾向于安逸、稳定的工作,选择毕业后进入政府机关或国家事业单位仍然是主要的就业目标,其次则是进入企业做白领,而投资创业、自谋生路成为“个体户”,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观念。

(二)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差

对于“是否想要创业”,63.48%的选择“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不太感兴趣”和“没兴趣”的仅占16.88%,对参与创业的兴趣很高。在对于“你曾经参加过创业项目吗?没有参加创业的原因”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人群认为“缺少启动资金”、“没有好的创业项目”、“心理素质差,承受不了失败的风险”、“缺乏创业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市场形势不能准确估计”等原因,导致“想创业,而不敢去创业”,“只能望洋兴叹”,“羡慕、嫉妒,恨”,大大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缺乏创业源动力。

(三)创业地点选择集中熟悉城市

在选择创业的地点上,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均集中在自己上学所在的城市和家乡所属的城市,这对于创业的学生来说,自己熟悉的地方创业好办事,相关政策比较了解,可以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占优势,为创业成功增添砝码。

(四)创业风险是阻碍大学生创业主要原因

通过调研发现,阻碍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原因是外部风险太高,其次就是教育体制僵化和创业吸引力不足。当前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虽然逐渐开设创业课程,但河北省绝大多数高校都将创业教育当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一部分,教育体系不完善,课程建设尚待完善,创业素质不足。

(五)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较差

在关于“对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59.66%的人选择了不太了解和不了解,认为这些政策和措施仅停留在机关、滞留在部门,创业政策并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和大学生之间,大学生对于政策的了解渠道有限。究其原因,广大同学认为宣传和发动力度不够,许多同学表示“没有了解这些政策的便利途径”。针对系列创业政策,以及具体申请创业的手续流程等问题,多数同学们表示听说过,但具体情况或者具体流程不知道或者无从知晓。

(六)创业的能力和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根据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对于想创业的同学,在回答“吸引其参与创业”的原因时,86.7%的选择“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社会地位”和“对财富的渴望”;“对于创业的动机”,79.74%选择了“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和“赢得社会地位”;而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仅占14.32%,“带动就业,提供就业机会”占5.95%。但62.13%的同学认为,大多创业者不仅缺乏投资管理、税务法律、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等基本的创业知识,而且缺乏专业技能或利用各种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虽有创业愿望,但缺乏实施的动力。对于“期望政府提供哪方面的服务”问题,回答“创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占到55.6%,有些地方政府由于财政资金的不足,创业培训的投入不够,很多培训计划也得不到落实。另外,政府相关部门派出的部分创业培训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创业培训工作的实践经验,效果也有限。切实提高有创业意愿者的能力和素质成了当前形势下迫在眉睫的要务。

三、促进大学生可持续创业的对策

(一)通过思想引领提升全民创业意识

在全民创业背景下,要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摒弃各种不思创业、不敢创大业的封闭落后思想,倡导乐于吃苦、敢于挑战、勇于争先的创业精神,增强自主创业、借势发展的意识,转变思维方式,由被动的服从到主动的接受。

(二)通过政府主导推动营造全民创业氛围

环境氛围对于人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通过广泛深入的氛围营造,形成社会重视大学生创业、大学生竞相创业的生动局面。此项工作应由政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形成立体交叉、全面覆盖的舆论宣传系统。如:在城市社区和高校开辟大学生创业宣传阵地;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宣传大学生创业知识、创业项目,展示创业成果;组织“大学生创业宣讲团”,选拔有关部门业务骨干、优秀大学生创业者组成宣讲团,到高校巡回宣讲,介绍创业知识,推广成功经验;开办“大学生创业论坛”,探讨大学生创业的理论与实践途径;用好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通大学生创业专题网站,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大学生创业微平台”,向大学生推送相关创业信息,最大限度地扩展大学生受众面,在和风细雨中传播创业信息。

(三)通过示范带动激发全民创业热情

应重视创业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正能量”激活创业主体。如近期保定市团市委等单位开展了“保定市青年创业先锋”评选活动,高新区开展了“青年创业之星”评选活动。要以这类评选活动为载体,深入持久、大张旗鼓地宣传创业典型。在大力宣传创业典型的基础上,主管部门可有计划地组织“创业观摩”活动,或安排创业需求者参与创业典型的生产经营,使他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创业实践,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尽快找到自己的创业方向。

(四)通过健全创业政策体系增强大学生创业动力

当前,应对全民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根据当地战略部署调整优化、健全体系,完善扶持创业、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建议建立当地政府全面创业领导小组和相应机构,健全创业政策协调和督促落实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通过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等,定期对创业政策进行分析、评估,适时调整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措施,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和稳定性,使创业者在政策方面没有顾虑,从而保持持久的创业动力。

(五)通过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激励创业者

(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学生创业协调机制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有关部门、社会面和高校共同建立大学生创业协调机制,协调督促相关政策落地落实,及时研讨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有关问题。

(2)建立大学生创业状况动态监测和信息机制

落实好既定的公共创业信息服务措施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状况动态监测系统,设立面向公众特别是大学生的创业信息平台,可供大学生选择的社会创业项目、政策、资金以及服务等信息,必要时可指导性意见建议,利用这些信息及时为大学生确立创业目标提供参考和依据。

(3)建立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机制

建议建立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机制,组织相关专家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进行实施效果评价。对于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或效果不明显的政策措施,及时提出调整改进意见,促进政策改善,从而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和稳定性。

(4)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市场导向

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根据环京津、沿海、临港、冀中南等不同区域产业需求,规划不同类型的创业园区,强化园区与区域产业功能的结合,增强大学生创业与区域经济的结合度,以经济转型升级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创业实践的规划和引导。

(5)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力度

及时、有力的帮助扶持,对于大学生可持续创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通过提升素质增强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性

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在引导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素质方面做足文章。当前应把提升创业能力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着力点,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建议以教育主管部门为指导、高校为落实主体,实施“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衔接,形成系统、完备的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和机制。重点加强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结合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细化教学大纲,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创新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的组织方式和载体形式,强化与社会实际的结合,提升项目成果的品质。面向社会整合教育资源,通过聘请校外创业指导教师、组织参观创业实体等途径,拓宽大学生视野。

四、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政府和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盛产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良好的保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氛围政府的政策导向、资金支持、配套服务及创业成功后续服务等方面非常重要,以此来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用制度政策作为保障,创造出大学生全新的就业模式。

作者:张文俐 冯晨静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庞悦,卢真真,梁香美等.河北省政府推动大学生创业发展的行为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254-255.

[2]张建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J].才智,2014,(26).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通识创业教育途径

摘要

通识教育致力于对“全面的人”的追求,对人本身存在意义的追问,对人生存质量的提高,是一种以人为本,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实践型教育形态。近年来,创业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比重愈发膨胀,成为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和具体化的表现。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通识创业教育更多注重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一观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将成为影响大学生通识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通识创业;大学生

从全球视域下看,大学生通识创业教育的发展是世界高等教育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做出的必然选择,也必将成为我国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的总趋势。我国通识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面临问题较多,主要有教学缺乏合理教材和系统教学模式,组织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在笔者看来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有效的介入到创业教育当中去,导致高校对待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发展动力缺失。大学生通识创业教育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发挥其意识形态的基础作用,还应当对实践教育活动起到积极的能动作用。

一、通识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通识创业教育”从横向上来说,指对大学普遍进行共通的创业知识教育,目的是使大学生具备一定深度与广度的基本创业知识和技能。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科技不断创新和进步、学科之间的表面高度分化又内在综合并存,总体上社会逐渐给予“通识人才”更多重视。将创业教育融入到通识教育中,一是为其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广博的知识层面,二是为了更加便捷敏锐的获取各方面信息和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从纵向上来说,“通识创业教育”既要针对“211”、“985”等名牌高等院校,也要涉及到占绝大多数的普通高等院校;既要针对大学生中的“精英分子”,也要分层次的考虑到所有在校大学生。通识创业教育更侧重于广义的创业教育,即教学目标并非直接要求学生创业,而是通过设计并教授同创业相关的课程知识,使学生自身具备基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保持自身能动性,在各自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最终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通识创业教育在国内高等教育阶段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就业问题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正常发展。因此,国家适时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旨在转向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计划在2014年至2017年间扶持80万以上大学生创业。据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的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受“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影响,不少高校创业者人数和比例都在不断增加。不过,依据东北师范大学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仅为2.86%。也就是说在2015年约750万毕业生中,毕业后立即选择创业的学生毕竟还是少数,占各高校的比例也多在1%上下,学生创办的多为小微企业。当下,创业教育没有正式进入到高等教育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计划当中,究其根本是创业教育的理念同高等教育育人理念的相互独立,这就造成在实施与创业教育有关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生与学生本专业知识或培养目标不相契合的现象,所以能够有效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更多局限在少数部分学生当中。但现实是,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是迫切的、更是多样的,而最直接能够帮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和探索的无疑是广大高校的创业教育,这也直接带动起高校对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建立。最近几年逐渐引起国内教育学界普遍重视的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理念,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力量为中心理念,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强化学生的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沟通意识,所以开设通识创业教育不失为高校普及创业教育的一种途径,在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通识创业教育在国内高等教育阶段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从教育开展主体方面看:

首先,当前很多高校领导包括教师对于通识创业教育的实施理念与期望目标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偏颇。有观点将创业教育理解为狭义的创业教育,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有观点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解决学生就业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针对的只应是平均就业率相对较低的高校;还有观点认为创业教育应当集中在具有创业价值的专业上,对其它非相关专业进行创业教育只能培养出更多的“小商小贩”,背离了高等教育的现实意义。其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单一化、片面化。个性蕴藏于共性中,共性包含个性,在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个共性当中,又不能忽略学生个体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如今还处在并未发展成熟阶段的创业教育课程不论在课程选择数量还是课程形式上都较为欠缺,单一化、片面化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创业教育更多流于形式,教师之于授课单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学生之于学习便更无从谈及积极性了。最后,创业教育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目前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多以为零散的校园活动为主,例如:创业计划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及创业项目支持等,在覆盖的人数和涵盖的广度上都是及其有限的。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缺二者基本上是分离的,乏有效将彼此联系起来的桥梁,所以将创业教育注重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是通识创业教育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的着重点。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杰认为:“创业教育不仅应该从普及着手,而且有必要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

2.从受教育主体方面看: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一度划分过细,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人才培养对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多有不足。多数学生自身还缺乏创业所需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例如:有些学生认为创业教育的开展目的是为了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创业者,这就导致不希望接触有关创业知识的学生则会对创业充满了抵触情绪。还有的学生虽然具备创业意识,但是缺乏创业所需的品质(这里我们将创业品质分为创业素养和创业技能)如诚实守信,勇于吃苦不安于享乐,独立思考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如市场分析、资源获取、风险评估、团队管理等。

二、通识创业教育中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一)通识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分析

如王淑芹教授所主张的观点分类思想政治教育即:“对社会成员的政治、道德、法律的等思想、态度、行为发生影响的教育因素,绝不止是以教育正为主导的理论认知教育,也有以教育对象为主的‘实践——反思型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互动型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以环境优化为主的‘环境——熏染型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从理论——认知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偏向于首先帮助受教育者树立端正的创业动机,其次激发受教育者的创业思维,使思维更加具有发散性,同时注重受教育者健康创业心理的培养;从实践——反思型的思想政教育来看,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偏向于满足创业实践教育的需求,借助创业实践实例为教育背景,从情境中即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使学生们更容易对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实相一致的事理与原则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从交往——互动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偏向于引导而非灌输,发挥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基于平等主体所形成的思想交流与碰撞的教育作用;从环境——熏染型思想政治教育来看,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偏向于对教育环境的改善,旨在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积极的社会氛围,正如社会环境对个体所产生的教化作用不可忽视,“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

(二)在通识创业教育中有效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通识创业教育中的意义,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可靠的说服力从而得到更多学生们的认同和支持,最终为通识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证。笔者总结看来,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思想导向性——端正创业动机: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主体本身的因素是创业教育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诸如创业动机、创业目标、创业意志等精神性因素,这些因素同创业教育成功与否联系紧密。只有思想上做好引导,个体才能在社会实践中作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创业行为,建立起属于自身可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从而为创业实践打好社会基础。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引导个体超越对于现有物质的追求和满足,在学习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自身潜能,承担起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意识能动性——服务创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作用,所以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这也决定其同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相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的服务性体现在,从受教育对象看,个体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实际需求,设定符合同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创业方向,这是进行创业准备的基本前提;从教育主体看,教育主体同样受从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首先需要经历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正视创业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端正对接受创业教育的态度这样一个过程,才能进行有利于创业教育发展的实践,这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意蕴。

3.系统渗透性——化理论为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从不单单只停留在理论上,创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鼓励学生们将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到的先进理论运用到创业的实践当中去。例如: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良好品德,这些观念上的概念又必须通过创业教育这样一座桥梁付诸于实践当中,再一次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同通识创业教育二者间的紧密联系。正确认识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具备良好素质的学生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收获的同时正是理论通过实践证明其自身正确性的时刻,这样,不仅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了说服力,每个个体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也能更加自觉规范自身意识和行为。

4.教育延伸性——培养创业品格:

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只停留在教育的一时,而旨在影响大学生人格的一世。如何使大学生在气质、得行、能力等方面不断得到提升,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是通识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的重要职责。理论支撑下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对创业实事求是的认知,通过规范创业行为和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仅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品格,同时健全了人格,这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延伸出的重要意义。

作者:李嘉玮 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王淑芹.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当性及其类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李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报告显示:届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2.86%.

[4]王生洪.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复旦教育论坛.2006.

[5]孙志勇、冯译冉、常宇通.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3)(总第508期).

第三篇:辅导员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

摘要:

创业教育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致使创业教育也终将成为学生工作中一项新的职责,同时也是辅导员角色转变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曾参加中国SYB创业培训师的课程学习,对此结合自身工作由感而发写下此篇论文,希望能给学生工作教育者一些帮助。

关键词:

独立学院;辅导员;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独立学院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八号文件精神的“产物”,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大致可归纳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其生源具备思维活跃、个性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等特点。因此发展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有着重大的意义,而独立学院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们的身份特殊性与工作职责也对创新创业工作的推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们将对独立学院学生工作对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的作用进行讨论分析。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促进创业教育的优势分析

(一)外部优势

1.办学机制

从办学机制来说,独立学院与公办院校对比,它的民办机制既给学校资源配置带来了市场优化作用,也充分利用了社会闲置资源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与服务,从而通过集中办学资源因地制宜,突显出独立学院办学特色优势。独立学院具有办学机制灵活、办学成本明晰、共享母体优质教育资源等一系列优势,为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孕育了良好的行政基础。

2.生源特点优势

不少独立学院由于具有专业优势和就业情况良好等情况,如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其招生分数线往往高于三本分数线甚至达到或高于二本录取线,三校14年初次就业率(广东省)分别为96.49%、97.45%、96.81%均比省内本科院校平均就业率(93.52%)高。其生源的学习基础足够扎实,就业竞争力较强。而能够上此类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环境都具有经济优越的特点,由于家庭环境的优越以及如今90后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的双重条件下,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社会文学、科技创新、管理经济等知识,相对显得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具有适应性强、实践能力强、创造性强等特点。这也为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3.专业学科优势

独立学院所设专业(如财会金融类、经济管理类)与社会需求相关性较强。以广东省独立院校为例,在每年招生中财会金融类、管理类都是热门的专业,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适应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这也将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天然优势。

(二)内部优势

1.年龄优势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学生工作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年轻的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管理中充分发挥了其年龄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大部分是刚刚迈出校门的硕士研究生、重点院校的本科生或该校留校生,他们与大学生的代沟小,在交流过程中容易产生共鸣,易于进行创业理念教育。第二,年轻辅导员对当前形势有切身的体会,能够根据自身的经历或身边同学朋友的经历进行现身说法,使得整个教育更具说服力,在创业教育方面发挥积极的借鉴作用。第三,年轻辅导员具备易于接受新事物、执行能力强和勇于尝试的创新胆识的创新精神等特点。

2.与学生间角色优势

在不违反制度和规则的前提下,辅导员可灵活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首先,辅导员可通过各种评奖评优或组织发展等途径来激励大学生积极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其次,辅导员还可以利用空间优势影响和指导学生,例如深入学生宿舍、学生班级、课堂教学等不同场所,通过各类型主题班会以及各种课外活动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此外,辅导员还可以及时将学生的需求反馈给校或学院(系)主管部门,为学生的创业团队提供更好扶持和平台。

3.学生工作经验与材料

由于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学生事务办理、“三金”评定、职业规划、实习与就业……独立学院辅导员一直奋斗服务于学生工作第一线,涉及的事务杂而繁,繁而广,一带就是四年。所以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对学生的动态是比任何一位教师还要清楚,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优势。辅导员在创业教育中掌握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辅导员作为教育的传送者,他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创业信息政策与资源。第二,辅导员掌握大量学生的基本信息,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基本信息与背景,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区分,因材施教。第三,辅导员拥有大量学生工作案例与材料。他对历届学生就业、创业情况更了解,他能够借鉴历届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进行最真实的创业教育,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从而帮助学生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准确定位自己。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对策

(一)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

在日常学生工作管理中,辅导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业竞赛、企业公关关系、营销策划以及校级创新创业课题研究等活动。同时也可以让大学生走进企业、邀请社会各领域成功人士或校友分享创业经验、开展商界人士创业专题讲座形式来萌发大学生创业的冲动,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对于有潜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参加创新创业型社团,扶助组建创业兴趣小组、开展创业教育培训班、成立自主创业团队、辅助队伍进驻创新创业孵化园,积极参与各类创业活动。总而言之,要将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引导工作,贯穿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工作引导工作做到位了,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对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会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如我们可以引导外国语学院(系)学生可以联合外语教师开办英语四级培训班;计算机学院(系)学生可以开展计算机二级或相关领域的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大学生在校应用软件的开发……

(二)辅助建立创业类社团,提供创业实训平台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的特殊性,学生社团的管理也相对其他公办院校显得更灵活。辅导员可指导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类型的社团或培训班,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训的平台。同时,辅导员还可以引进一些较成熟的社会型创业组织,如创业互助会、赛扶社团……通过不断的交流,在不同层面上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也证明,参加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活动,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风险预测能力等未来企业家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创业初期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独立学院辅导员可以针对那些即将完成或已完成学业又有创业想法的学生,积极帮助学生联系对口的政府机关,指导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市场的评估、企业人员的配置、企业存在的法律形态、预测启动资金的需求、制定利润计划、创业运营指导、合同的签署和管理等相关事宜,为创业者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大学生刚出校门,在自主创业活动中将会遇到各类困难,作为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与心理活动,积极为学生创业创造条件、做到排忧解难。如:指导创业计划书撰写,评估创业方案并给予指导与修正;指导如何进行成本预算、利润预测以及风险评估;充分了解当地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倘若遇到我们辅导员不明白的地方或领域,这时可以请求校内外的专家或相关部分的专家给予帮助,并不是辅导员每一样都可以亲自解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高校辅导员如何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空白点尤其是独立院校却少之又少。所以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工作者,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工作思路与思想教育水平,通过各种途径的创新创业学习来提高自身创业综合素质,还要了解国家、当地以及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关注社会市场的需求,充分借用自身工作的内外优势更好的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作者:戴永建 陈淑仪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岩.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当代教育论坛,20l0(1):31-32.

[2]马莉莉.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4):240-241.

[3]那薇.曹国林.独立学院管理的研究与实践[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4.

[4]邓文婷.独立学院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1-57.

[5]叶慧文,王富明,曾春水.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们[J].高等教育研究,2010(11):55-56.

[6]郑磊,赵世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M].方经贸,2010(4):137-138.

第四篇: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

大学科技创业教育是高校发展、社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目前还存在认知观念不正确、教学体系不健全、相关单位工作衔接不连贯等问题。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应以正确的科技创业教育观为导向,制定正确的培养体系,政府、高校共建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良性机制,强化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科技创业教育;高校;政府;科技创新活动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下严苛的竞争环境里,已然成为各个高校需要面对的一项艰巨而繁复的工作。科技创业教育作为现有就业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科技创业教育,是以创业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以科技为攻坚重点,其目的是使大学生的科技创业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业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因此,“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教育应该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更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而应该是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具有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科技创业教育不仅是高校就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创新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国家鼓励全民自主创业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尤为必要。我国科技创业教育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必须在肯定现有科技创业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寻找出科技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1.1科技创业教育的认知观念不正确

(1)内涵理解存在偏差。大学生科技创业的主体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兴趣,在高校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实践的创新就业活动。目前,很多教师和学生对科技创业的内涵理解不准确,将科技创业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某些高精技术领域的独创,或是某些技术领域的革故鼎新,亦或是最新科研领域的成果转化。其实在实践中,大学生提出的新见解以及相应的配套解决方案、措施,或是大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新领域进行的探索式、尝试性的创业行为都可以认为是科技创业。(2)价值取向较为模糊。一些浮躁的社会习气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科技创业之路,在抉择面前他们显得迷茫无助。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治学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在学生群体中比较盛行。很少有人愿意平心静气、踏踏实实地学习理论基础,进行科研实验,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时或毕业后不想或不敢尝试科技创业。因此,科技创业教育活动常常滞留于理论层面,“说得多做得少,说得好做得虚”的情况较为常见。(3)过于强调精英教育。我国的科技创业教育主要起源于科技创业大赛,致使该教育在起始阶段就被注入了浓厚的精英色彩。科技创业教育与科技挂钩,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科技创业专业性较强,该领域过于高精尖,常人无法进入,因此常被认为是精英教育。很多高校设立的科技创业社团普遍倾向于精英式的选拔教育,这就局限了科技创业教育的发展。科技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不应限定于某个特定的学生群进行教育,而应面向所有学生输送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性创业思想和创业理念,让他们有勇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尝试。

1.2科技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不健全

科技创业教育的教学要解决的是“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教学结构是否经过合理的设计直接决定了科技创新教育的成果。因此,科技创新教育中的教学结构问题是该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科技创业教育除了在意识上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业观,还要在行为上强化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合理的教学结构和教学设计,要求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动手能力以及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并最终辅助大学生完成理论到生产的过渡。(1)教师指导水平与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参与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学校的每一次科技创新活动都为大学生的科技创业教育提供实践经验,而大学生每一次的进步都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目前,各高校的科技创业教育指导体系尚未在现实层面真正建立,大多数教师以兼职的身份参与该项教育活动,指导教育工作还停在基础层面,缺乏大学生真正需要的科技创业知识。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精力有限,对科技创业教育这种“副业”,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不够,这直接导致科技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理想。科技创业教育能否真正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同教师密切相关。从事科技创业教育的教师应同时具备较高的科技素养、科技知识以及科技创业实践经验。目前,从事科技创业教育的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亲身经历科技创业成果转化的人较少。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科技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积累丰富的科技知识储备,在教学手段上也要形式多样。教师要从思想层面激发学生科技创业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积极投身于科技创业的大军中。(2)科技创业教育脱离于学科专业教育。我国科技创业教育目前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融入到整个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之中。科技创业教育在很多高校没有被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多数科技创业课程属于学工部或共青团主管,这种做法使得科技创业教育失去了最为基础的学科内部支撑。同时,科技创业教育并没有和学科专业教育形成紧密的结合,甚至在很多高校中没有开展科技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课程。以山西省为例,山西省的高等院校现在主要集中在太原、晋中两市。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高校集群优势明显,各高校均建有科技园区,对科技创业教育比较重视;晋中地区的部分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科技创业教育,已被纳入“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的“山西省高校教育园区”,为推动晋中地区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在山西其他地区,开设科技创业教育课程的情况依然不乐观。

1.3科技创业教育的衔接工作不理想

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地政府都在大力倡导和鼓励创新教育与课程建设,给予科技创业教育多方位的支持,但科技创业教育的衔接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缺少有效的媒介支撑。虽然政府层面积极谋划和改革科技创业教育,但是却疏忽了最为重要的环节——沟通媒介。近年来,很多高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背景开设了科技创业相关课程,但是在实际演练和操作层面评价却不高。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在科技创业教育过程中政府和高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媒介,没有一个平台可以将课程设置与创业实践同政府的政策指令准确结合,因此导致了科技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出现了偏差。第二,大学生科技创业缺少明确的执行机构。在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体系中,政府引导是关键,有效沟通是保证,机构实施才是保证科技创新真正落实的核心。山西省目前拥有各级大学科技园数十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一所即中北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山西省高新技术创业中心、长治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等;省级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基地有太原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山西省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等。但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责任机构统筹和处理这些科技园区、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与高校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这些机构之间的沟通不畅为科技项目走向实际生产增加了难度,也延长了这一转化的过程。此外,由于专业职能机构的缺乏,大学生的科技创业教育与创业大赛也相应的缺少专业的教学细则和详实的比赛规则,后续报道也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给予支持和引导。因此,不论是创业教育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创业大赛的适时性与规范性,还是媒体报道的有效性和统一性都大打折扣,影响了科技创业结果的转化。

2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2.1以正确的科技创业教育观为导向

(1)明确科技创业教育的实质。科技创业教育就是通过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业意识的教育,来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提供一个“舞台”。正确、合理、客观的科技创业观是以科技创新成果不断的巩固和实现为前提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挑战,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必须具备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因此,大学生需要学习有关科技创业的理论课程,深刻、准确地认识与理解科技创业的真正实质和内涵,这才有助于他们将自身的知识与创业理论相结合,最终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2)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科技创业离不开突出创新意识和优秀的创新能力,在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中,应该突出“创新”的地位。引导大学生充分运用自身科技知识,尤其是理科、工科类大学生,增强科技创新动手能力,有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奖励机制,通过奖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科技创新能力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

2.2构建科学的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对大学生的科技创业由理论走上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科学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应该将科技创业与创业教育完美结合。科技创业依赖创业教育的支持,创业教育也需要科技创业提供实践方面的反馈。第一,教学方式多元化。科技创业教育要从大一开始就进行,这样创业精神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引入经营管理类知识,面对纯理论性学科要引入产品开发、设计的理念知识,同时还要加入创业政策讲解。第二,教学评价确定化。在教学过程中,把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科技人文素养相结合,实现科技创业教育和目标一体化,实现科技创业的新突破口;在教学性质上,将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让学生在思想层面加大重视程度;在课程考核上,将科技创业课程的考核加入创业实践的成绩,将成绩最终计入学生毕业成绩之中。通过教学评价体系的明确,让学生从内心改变对科技创业的认识,从内部驱动使得学生系统地接受科技创业教育,促使教学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第三,教师队伍专业化。各高校应该尽力采取一切措施来不断加强高校科技创业教师的理论素质、科技素养,打造一批理论功底扎实、视野开阔、经验丰富的专业化科技创业教育队伍。

2.3府校联动:共建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良性机制

(1)发挥政府在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首先,大学生科技创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要加快相关科技创业政策、法规、制度的制定和修订。由政府牵头,统一协调教育、科技、财政等各部门的工作,制定出规范化、连续性、激励性的政策,为科技创业教育建立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科技创业程序需要明确、简化。根据实际情况适度降低公司注册资本,鼓励、支持大学生创办科技型民营小企业。最后,建设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政府要创办中介机构,建立信息和服务平台,加快各类信息的汇总和服务,并为大学生提供成果转化平台,不断完善和大力建设大学生科技创业园,以及科技创业孵化机制。(2)帮助高校解决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实际困难。当下,高校大学生科技创业还面临着科技创业资金缺乏、科技教育投入不够、科技创业融资渠道不畅通、科技创业实践场所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出面帮助解决,为科技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要齐心协力,高校应该打开实践大门,争取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支持。

2.4强化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科技创业教育是以实践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科技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高校需要积极寻找出路,寻求各种支持,尽快丰富和完善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建立新机制,推动教育、经济、科技之间的共融。高校可以利用其充沛的研究资源,以技术领头,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与企业合作,创建科技创业园、创业企业孵化器等高新技术为龙头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科技创业工作,将这项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来抓。提高大学生日常科研训练和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创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并重,让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就重视自主创业。这样更利于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事业相联系,也为他们思考和规划未来之路奠定基础。高校还应把科技创业教育的精英教育变为普及性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一工程中来,为日后的工作选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高校还要为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提供物质支持。创立校内外科技教育协同创新基地,扩展学生科技创业活动的实践场所和空间,满足课程设置和人才终极培养目标。高校的科技创业教育还应结合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学生学识基础、不同的年级特征来组织和实施形式多样的科技创业教育课程、活动、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校科技创业教育的相关活动应该“一方面以科普为重点,以举办各类竞赛为着力点,提高课外科技活动的开放性和可参与性,鼓励学生跨专业联合开展毕业设计和科研训练;另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大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知名专家教授组成,负责指导全校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并协助做好发展规划、活动组织、筹集资金、协调和评比表彰等工作。”

作者:陈昊 单位: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卫玉彩,赵振军,张树彬.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6(5).

[2]邓淑华.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12).

[3]程瑞,赵燕妮.我国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现状的哲学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13(12).

[4]丁三青,王希鹏,陈斌.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2).

[5]陈馥强.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0.

[6]王彦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与实践互动作用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

[8]张金良.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25~126.

第五篇:外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摘要:

韩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于1972年成立了教育开发院以加大创业教育的发展力度,并以法律的形式制定了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诸多法律法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亦形成了仅次于少数几个国家的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通过了解韩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无论是高校课程设置,还是相应的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韩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就业率下降,韩国政府在这种局面下积极倡导大学生创业。反观中国现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中国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但是,目前看来大学生创业的创业前景并不乐观,由于缺乏必要的创业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单凭着创业者的想象创业,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所以现今大学生的创业成果普遍存在存活周期短,企业前景茫然等情况。韩国发展创业教育的原因与背景与我国当下所面临的情形相似,都面临着大学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岗位增长较慢,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因此,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成为发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相比而言,韩国大学生初创企业的成活率为9%—15%,要远远高于中国(仅为2%),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萌芽与发展相对于韩国等发达国家晚,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缺少先进并符合国情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使现阶段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缺乏足够的创业效能,导致其所创企业存活时间短,未能达到预期创业目标[1]。所以,研究分析现有的较为先进的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韩国作为中国的近邻,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影响,具有相似的国情和风俗习惯,其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进程对我国来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韩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兴起的原因

在20世纪70年代,韩国对中高教育进行了体制改革,迎来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各高校开始进行创业教育,但此时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并不高,主要就业方向还是倾向于进入集团公司工作。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韩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韩国的经济进入了停滞期,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题。为解决当前韩国面临的严峻的就业问题,韩国政府提出了“创新创业”政策,提倡大学生进行积极自主创业。虽然这个政策解决了大学生就业观的问题,但是韩国是资本主义市场,大企业垄断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韩国高校毕业生的初创企业由于初期资源相对不充足,竞争力小,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2]。所以,为了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与素质,在韩国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各高校的创业教育也随之迅速发展。

二韩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

自韩国政府倡导大学生积极创业以来,韩国政府就高校的创业教育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政策方法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各个高校创建了创业实践基地,用来增加韩国大学生的创业实践经验。韩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主要是以高校创业实践基地加以课堂理论为主的模式。韩国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主要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实践基地和校内实践基地。这种形式存在的创业实践基地主要为韩国大学生提供创业实习以及与学校进行教学交流和研究。其学生可以进入社会企业实习,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亦可以在创业基地内边学习边实践,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性,以便更好地为创业实践做准备。另一种更为典型的创业实践基地是“创业支援中心”。它给予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以资金支持,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还联系专业的指导老师为引导大学生创业,促进有价值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投入市场,是韩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韩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

韩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通过提倡大学生创业来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在韩国“教育立国”的政策下,韩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推动韩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1.建立创业基金,韩国中小企业厅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专门开设了一项创业基金,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奖励优秀的创业活动。

2.为提高韩国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素质,韩国开设了相关的网络课程《大学生发展方向》,还定期举办创业专项培训班。该课程的授课导师是一些邀请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优秀创业企业的合伙人、以及有经验的创业导师等,十分注重专业性,为大学生提供大量实例参考,提供其实践能力。

3.在韩国几乎每一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创业支援中心,其中设有企业实习基地以及校内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创业者提供所需的大部分服务,并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

四韩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特色

1.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众多:韩国在几乎每一所大学都建立了专门的供大学创业爱好者提高创业素质的创业实践基地,主要分为两部分:企业实践基地和校内实践基地。在企业实践基地内,韩国高校与企业合作,高校有向企业输送人才的义务,而企业有帮助高校学员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的义务,双方相辅相成,各取所需。在校内基地,高校免费提供创业实践场所以及创业服务等等,力求尽可能为大学创业者打好基础走向市场。

2.雄厚的师资力量:韩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十分注重教育引导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的标准不以理论知识的分数论高低,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为核心,提倡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业实践活动。每一个指导教师都是具有一定企业管理经验或者创业实践的资深人士,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提高创业技能,对课程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表面,更有利于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

五韩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势借鉴

1.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为载体传授大学生基本创业技能与创业素质,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企业家精神的强化培养,以便完成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强化。另一方面,高校设立本校“创业奖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同时,高校每学期对优秀的创业爱好者进行表扬,提高学生对创业活动的关注度。韩国高校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创业引导,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2.注重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韩国高校在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招聘大量的具有丰富社会经验以及一定学术基础的指导教师进行授课,此外几乎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创业实践基地里面与教师一起进行创业模拟实践。学生也可以自己在创业基地里在企业里面实习。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3.与社会企业组织进行资源对接:韩国大多数高校都有与本校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的社会组织,其包括了一些企业公司、风险机构以及社会基金。利用高校的“软实力”,即科研能力、专业知识素养等,对接社会资金,双方合作共赢,即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又为社会企业的高新科技研发做出贡献,为企业提供盈利产品。而学生优秀的创业项目也可以通过这种途径快速转化为产品投放市场,实现创业目标。

六韩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教训启示

1.政府的大力引导与扶持:从韩国的创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创业教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时间节点是在政府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时间点。韩国为缓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韩国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韩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由此可见,政府的引导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2.鼓励大学生合理创业:随着韩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以及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在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但是创业并不是空有想法与激情就可以成功的,很多大学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缺少完备的计划和坚韧的毅力,足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初步创业启动资金等,所以每一个大学生在决定创业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创业。

3.学生勇于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在科技快速发展,经济格局多变的今天,创业不仅需要脚踏实地的谨慎,也需要挑战传统的勇气以及敢于创新的魄力。相比于二十世纪的创业,现如今的创业拥有了更多的途径与渠道,例如更多的资金来源、更多的推广方式等等,所以现在大学生创业要敢于突破传统,寻找新的社会需求,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创业项目。

作者:詹茜 李沾康 单位: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春楠,韩国高校创业教育动因及特色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2(8):45-46.

[2]安桂颖,韩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研究2015,(12):77-78.

第六篇:大学生创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当今社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它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振兴。随着中央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幕的拉开,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创新技能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和发展教育,这些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从而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步伐,加快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在现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创业,国家也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并制定了许多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和环境。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要思考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时刻关注国家的新思想、新动态,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加以引导,使他们不会偏离方向。那如何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呢?如何让大学生们在创业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它重要的作用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根本,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保障,也是更好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健,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都有怎样的重要性呢?我将从3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十分明显。

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的同时,能培养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道德意识的人,这样就为将创业意识与道德意识的相融合提供了条件。这种引导的作用不仅仅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得大学生能够自己独立的正确的思考。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化作用也很明显。

由于受到外部不良信息的诱导,当大学生缺乏独立的判断、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时,容易形成扭曲的、错误的创业观念。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很大的程度上扭转这种现象,将大学生从歧途上拉回来从而形成全面正确的创业观,马克思主义强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升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化作用便能够使得大学生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思想政治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来使得人们能够达到所预设的某种道德要求。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能够有助于大学生面多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创业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创业者有规范的意识,这样才能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密切结合。

(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

大学生的创业需要创业者自身的不断提升,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人格品质,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教育之间的联系

两种教育均是为大学生而服务的,它们之间具有一些共同点和内在的联系。首先,从教育目标上来看,这两种教育的目标具有共同性。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主体是从思想和政治两个大方面来进行的,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在这个大的框架之下有更多详细的目标,在这些目标之中,促进大学生对自己潜能的开发以及对自己主体性的认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对大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的发现和挖掘。因此,在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二者有着共同之处。其次,从社会价值方面来看,两种教育表现出一致的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育本身,最重要的是将这种对大学生的精神层面的教育转化为现实中的物质力量,使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并且,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与政治方面的教育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从而更好的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的就压压力日趋增大,这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一个具体的背景之下,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的重要便显现出来,而这其中所蕴含的社会价值也尤为突出。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将为国家输送大批的人才,这些人创业成功后,必将创造出众多的就业岗位,从而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最后,从教育方式来看,两种教育也具有一致性。两种教育并不是纸上谈兵,理论说教。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将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在实践中检查检验理论,同时用新的更完善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便是如此,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同相应的实践活动进行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并总结出新的知识。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因

首先,从我国的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处于被动受动的地位,缺乏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因此,当大学生毕业之后,大多是独自的第一次的进入社会之中,由于被动,大多选择就业而不去创业。因此,将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其次,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产物,必然没有完整的经过实践检验认可的教育体系,并且专业的教育者匮乏,很多都由思政老师来兼任创业教育老师。从这看来,两种教育的相结合也是理所应当的。最后,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和精神,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两种教育之间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高淼 单位:沈阳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景旺.探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6,18.

[2]袁林鹏.创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趋势[J].人才开发,2010,03.

[3]王春华.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第七篇: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教育理念可谓推陈出新,而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其中之一,且该理念被国际社会广泛重视。当前,虽然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收效较好,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故本文在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定位相关事宜,提出了有效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选型;定位

创业教育以培养强化并开发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人格与素质能力为主旨,其不仅能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能解决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现阶段,欧美等先进国家特别重视创业教育,为其提供了优渥的发展空间,而我国自然不能落于人后,同样对创业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关注密切。但相对来说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及其理论研究成果,与欧美等先进国家地区还相差甚远。为此,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实践。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业即创立基业,而经济学上创业又指利用各种资源创造价值,比如人力或资本等,再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和产品,进而自身获得利润与发展的过程。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提出的解释,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开创性人才,也就是具有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首创、冒险精神等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创业教育的对象相当广泛,涉及了各个教育层次。就高等教育范畴而言,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相对新兴,其既渗透于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之间,又表现出各自为政的关系。故它以大学生全面接受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强化他们的开创型个性及综合素质,并开发提高其现代创业能力及意识为目的。

二、大学生创业选型及定位

(一)大学生创业选型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业主要包括3种形式,即:自雇型创业、专业型创业、产品创新型创业。其中自雇型就是指自己雇佣自己,该类企业一般与大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大,具有微型灵活、高度自主性、低成本、政府支持等特征优势,比较适合匮乏资金及经验的大学生类弱势群体。而专业性则是创办与所学专业相符的企业,包括如物流供应型企业、生产配套型企业、产品销售型企业、专业服务型企业等。这类企业的共同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需要专业水准较高的人才。产品创新型则指拥有某项技术或产品专利、独立知识产权的大学毕业生,通过开发、生产及销售的方式来创办企业,包括新一大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新一代营销模式的开发。

(二)大学生创业定位

将市场竞争强度、创业难度和创业投入这三项不具备争议性的可行性评价指标视作维度,大学生各种创业选型则由矩形面积代表,以此来构建大学生创业选型描述模型。但相对来说,无论大学生创业选型如何,其结果必定会存在交叉覆盖的内容,比如自雇型创业与专业型创业相交叉,形成自雇专业型创业的复合型式。而这种形式兼具了自雇型和专业型的两重优势,不但能解决大学生因资金和经验匮乏难以启动的问题,还能将大学生专业优势全面发挥出来,更是社会急需专业型创业的体现。由此,大学生创业可定位于自雇专业型创业。通常其创业投资额度不低于2W也不超过30W,且市场竞争强度介乎于中等偏高之间,创业难度则为中等偏低。但这种创业形式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一般没接受专业训练的大学生,很难能够进入,但其投入成本低,故而,更适合具有创业倾向和专业技术的大学生。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

(一)建立创业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和体系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的载体,而要落实创业教育还有赖于教学课堂。一方面,改革课程设置,不断延伸、拓宽原有教育内容。可专门增设创造学、科技发明等学科课程,并注意为其编写教材,纳入院校整个课程体系内。教材内容应涉及创业心理、风险、能力、理论、技巧等相关内容。然后,再立足于创业需要,向学生介绍创业必须掌握的知识,包括市场经营与生产管理的政策法规等,通过课堂讲解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则要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采取强化渗透的方法,着重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创业教育无需打破现有课程体系单独进行,更重要的是挖掘、开发和增强现有课程中的创业教育内容。同时针对教育对象的差异,开设不同教育课程,如为本科生或研究生设立创业课程;构建学生创业俱乐部;为职校培养创业教育师资等。

(二)建立健全相关体系

首先,健全社会资源支持体系。高校方面要以现行的政策制度为基础,为大学生创业及其教育设立不同形式的专项基金,特别是要激励社会各方提供帮助和支持,包括资金物资、技术力量与设备等,并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组建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总之,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提供给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多便利条件。其次,建立国际协作体系。以创业教育需求为根据,建立与各国培训互动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创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而对于创业实践和资源利用问题,应鼓励大学生亲身参与国际性创业实践活动,并积极争取国际创业技术和资金,以便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更多可利用的资源。

四、结束语

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来说,当前还应以自雇专业型创业为主,再逐渐向其他创业形式扩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创业成效。而就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应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建立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健全相关体系,以增强创业教育质量。

作者:贾晋 单位:红河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远.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及实现途径[J].亚太教育,2015,(29):26-26.

[2]李书勤,周颂.试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J].时代金融(下旬),2015,(5):212-212,214.

[3]罗革云.大学生创业的定位与创业教育深化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82-83

第八篇:双创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的重要时期,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时代要求出发,以重庆地区为主要对象深入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并在总结重庆地区大学生创业问题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适性价值的具体对策,以期为重庆乃至全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帮助,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飞跃。

关键词:

双创时代;创业教育;大学生;重庆;困境及对策

基金项目:

本文系重庆文理学院2016年学生科研项目《“双创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地区为例》(项目号:XSKY2016127)研究成果。

引言:

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具备创业素养以及创新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化、理论化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理论和技巧,训练职业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实用教育,其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教育的概念提出最早是在198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我国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当前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自主创业受到国家领导层面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更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前重庆地区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处于发展初期,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因此,现阶段对“双创”时代背景下重庆地区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推动重庆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更有利于实现我国创新性国家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双创时代”(重庆地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欠妥,人才培养定位不清。

由于我国创业教育的理念提法较晚,目前重庆地区高校创业教育基未形成理论体系,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大多数是依靠团委、学生社团组织的素质扩展型活动、创业比赛或较短时间的创业培训讲座等,没有一套科学、健全的包括课程安排、师资建设、基地建设、教学评估等在内的完整体系。同时,重庆地区高校并未把握到创业教育的实质内涵,导致人才培养定位不清,致使一些学生甚至老师错误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销售、管理店面、洽谈业务等,没有理解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备创新意识、思维及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基本的创业素养,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资源配置不足、师资力量发展滞后。

创业教育涉及到诸多资源,包括了创业内容体系、课本教材、教学活动、实践平台、运作资金等等,而目前重庆地区高校创业教育基本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教材,也没有专门为创业教育开展的系统性实践实操活动,更缺乏能够支撑大量学生实践的教学实践平台。同时,教学环节没有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构建合理科学的创业师资队伍。作为创业教育的引导者,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也基本都是科班出生,缺乏市场经验,所教授的内容多以理论为主,基本不具备实操意义。

(三)创业氛围淡薄、精神素养培养缓慢。

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重庆地区高校办学质量和教学绩效考核评估的主要指标仍是就业率,现行的质量评估机制决定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就业。因此,在学校管理的实际层面,创业教育仍不被高校所重视。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缺少对创业课程的系统学习,且所学课程也基本都是选修课,致使在创业过程中出现了盲目创业以及轻视创业两种极端现象。基于这两方面,重庆地区高校很难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四)教学内容陈旧、理论实践过度不畅。

“双创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不论普通课程教学内容还是创业教育课程内容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创业教育作为思维创新、应用实践型课程更应该紧跟时展步伐,符合时展要求。然而调查发现,重庆地区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此外,多数重庆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停留在课本学习的阶段,仅有的创业比赛、创业训练项目以及学生创业基地等都因其平台资源、体量等问题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使用,仅有少部分学生能从中学习实践。

二“双创时代”(重庆地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定位。

一方面,完善高校创业教学的组织机制,设置专门的教学职能部门,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形成规范的、科学的规划。深化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强化课程的特色化、专业化、先进化,加强专业学科与创业课程的融合,合理设计课程、学分标准、考核指标等教学要素,培养具备高素质、复合型能力的大学生。另一方面,高校应寻找适合的、明确的教育战略发展定位,确定与时俱进的创业教育理念。运用统一、先进的教学理念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双创时代”的创业教学不再是高校一方面能够完成的,需要高校、政府、企业三方面共同完成,高校应合理利用整合三方面的优势资源,将政府政策优惠、政策扶持落实到实处,保证政策资源的合理使用。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发挥企业的实践价值,实现“产教融合”。同时,也应强化校内创业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双创时代”背景下传统型师资已经无法满足创业教学目的、能力、实践开展的需要,创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实操经验、行业背景。部分高校可选择适当引进“双能型”人才加入到创业教育队伍来,以保障理论型与实践型两方面的平衡发展。

(三)营造创业氛围、重视创业技能养成。

高校应合理引导、培养学生对创业的爱好与热情,发挥已创业或是意向创业同学的号召影响力,树立榜样模范作用,同时应鼓励教师对学生创业进行合理引导,进行课堂知识迁移,最大程度鼓励大学生创业,增加大学生创业信心。创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如专业+创业技能大赛、创业论坛、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营销活动等,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到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团队意识、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等相关知识的教育。?

(四)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创业实践平台。

高校创业教育应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训练创业能力为关键,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需与时俱进,不断跟进创新,以满足不同时期创业教学的需求,不论是原理知识还是引用案例都应紧扣时代步伐,符合时代需要。另外,创业教育应更注重在实践环境方面的教学,打造学生创业系统化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学习显得犹为重要。同时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开设创业指导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三、结语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体质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无法一蹴而就,不断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精神,提升大学生创业教学质量是政府、企业、高校多方面的共同责任。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创业教育一定能够实现新飞跃,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带来新动力。

作者:徐瑞 单位:卿重庆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陶玮玮.90后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9):47.

[2]丁志忠.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产业观察.2015(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