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业教育文化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开放教育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创业教育符合“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能力为本”的育人理念,“实践为重”的职业需求,实现创业教育的根本转变需要依靠创业文化这一力量引擎。文章以湖州广播电视大学(简称湖州电大)为例,阐明构建崇尚创业的价值文化,推动创业的行为文化,激励创业的环境文化的有效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开放教育创业文化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众创时代;开放教育转型发展;创业教育;创业文化;品牌建设
当前,我国已进入众创时代,创新创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根据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教职成[2016]2号)都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校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具体意见。开放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如何主动顺应众创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把“加强创业教育建设创业文化培养创业人才推动大众创业”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深化探索,更好地满足普通民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创业需求,办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保障,既是开放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体系的基本目标。
一、创业教育、创业文化与开放教育转型发展
开放教育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是应党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战略重心转移急需各类人才而产生,也应以党和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变化。广播电视大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开放教育的功能定位也逐步从以学历补偿为主向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重要支撑转变;尤其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开放教育更应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自身的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按照差别化的思路推动创业教育和“创业家园”建设,让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
(一)创业教育的发展进程
大学生创业教育最早出现于美国。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尔斯•梅斯首次引入了一门叫做“新创企业管理”的创业课程。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创业学成为美国高校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1]6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倡导创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技能。1998年,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提出,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重要内容[2]610。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业教育逐渐引起我国高校教育界的关注。1998年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是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肇始。2002年,由教育部牵头,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启动实施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2006年,教育部对试点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推广,并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出版《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一书。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进入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高校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层面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驱动创新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进入深入推进阶段。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不断推进创业教育改革,纷纷推出新的举措,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构建基于创业意识与价值教育、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创业文化与创新教育、实训模拟与实践教育、孵化培育与实战教育环环相扣的全链条式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生动的工作局面。
(二)创业教育的内涵特征
目前,国内外学者由于观察的视角不同,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和观点表述不尽相同。2006年,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一书,强调学校创业教育从教育对象看是全体学生;从教育目的看主要是以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激发学生创业兴趣,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为主;从创业教育的特点看具有实践性、持续性和终身教育的特征[3]1417。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笔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开放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指向,是素质教育的本源回归。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办学精神;既是一项教育内容,也是一种教育模式。它改变了过去重业务教学轻思想教育,重书本理论轻社会实践,重知识传播轻技能培养等弊端。具体体现了以下特性:1.创业教育凸现“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创业教育契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高等教育核心理念,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坚持思想引领是前提。个人创业梦汇聚就可成就“中国梦”,个人创业梦只有助力中国梦,才能事半功倍、梦想成真。对此,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只有始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培养、心理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引导受教育者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团队意识、进取意识,心系国家和民族,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唱响时代主旋律,才能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创业的持久动力;只有将社会责任的基因根植于创新创业的实践土壤,强化包括社会责任在内的优秀创业观念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形成高尚的创业境界和道德人格,为梦想助力。2.创业教育强调“能力为本”的育人理念能力为本教育思潮,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股世界范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潮,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90年代初介绍到中国。它以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要的具有实际职业能力的劳动者为根本目的[5]6872。开放教育主要面向普通社会民众,属于职业教育、终身教育范畴,不但注重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取,更加注重受教育者职业发展能力的后续培养。而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更加贴近,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有利于从根本上缩小学校与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之间的差距。总之,创业教育与单纯的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思想教育有区别,是一种基于综合素质基础上的开拓性素质的发掘与提升[6]2833。3.创业教育符合“实践为重”的职业需求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创业人才,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教育的责任。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7]而创业教育体现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实践导向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既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也体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基本要求。比如,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教学方法,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路子;比如,倡导和推动教师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再比如,要求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和创业基地建设,加强实验实训环节,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业技能。
(三)创业文化的育人功能
加强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实现创业教育的根本转变需要依靠创业文化这一力量引擎。创业文化是指全体师生普遍认同的与创业有关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心理状态、环境氛围和制度机制的总和,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文化对大学生具有价值导向、目标激励、人格完善、开发潜能等功能,在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发挥引领和驱动作用,是诸多育人要素中渗透力最强、作用持久的一种教育力量。(1)创业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创业文化的指向是推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这对于引导大学生自觉认同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增强强烈的创业意识,培育浓厚的创业兴趣,激发持久的创业动机,增强由内而外的创业自觉具有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2)创业文化的目标激励功能。创业一旦成为职业生涯目标,创业文化一旦被受众接受,就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牵引力和内动力,激发和促进大学生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并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自觉投身到大众创业的洪流中去,增强“追逐中国梦、实现个人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自豪感。(3)创业文化的人格完善功能。创业艰难且极具挑战性,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对创业者的适应性、合作性、坚韧性、抗压性等心理品质有一定的要求。一个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情感体验和心理品质,从容面对竞争与挑战、成功与挫折,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创业文化的潜能开发功能。创业文化环境是重要的隐性课程,是潜能开发的重要条件。多样的创业训练活动、丰富的创业实践体验、深厚的创业文化熏陶,对于锻炼大学生的创业心智,开启他们的创业智慧,激活他们的创业潜能,促进他们创业能力的提高,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往往起到教学主渠道达不到的意外效果。
二、构建创业文化助推大学生创业的实践路径
近几年来,湖州电大高度重视开放教育创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形成了“学历+技能+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业教育中注重发挥创业文化的育人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注重从思想引领、活动推动、氛围营造等方面着手,不断深化探索,统筹推进创业价值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建设。湖州电大“创业家园”入选全省电大开放教育文化建设品牌。
1.培育形成“崇德尚能”校训与“学历+技能+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崇尚大学生创业的价值文化
从大学创业教育的内源性要素来看,具有创业精神的历史传统及其办学理念毫无疑问构成了创业教育发展的文化核心,也是构成整个创业型大学的精神内核,制约着一系列制度、物质和行为等文化要素的发展,是大学转型发展的内因[8]3439。湖州电大在办学过程中,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培育形成并一直秉持“崇德尚能”的校训。学校结合开展“深化改革改什么,转型发展转什么,服务地方做什么”系列教育思想大讨论,始终把强化实践性和职业性作为开放教育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加强创业教育、强化技能素质、引导推动创业作为衡量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创业实践相结合。2010年,针对中央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养项目,学校提出“学历+技能+创业”的多元化培育模式,把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要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人才培育体系。目前,这一模式已覆盖开放教育全领域,崇尚创业的价值理念和育人模式已扎根于教学双方的思想和行动。当前,学校根据深入推进创业教育的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正在筹建创业学院,将进一步把崇尚创业的价值文化弘扬光大。
2.搭建“综合素质+创业能力”提升的活动载体,构建推动大学生创业的行为文化
创业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影响学生素质培养最直接的方式,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学生对创业文化最直接的体验[9]6569。近年来,湖州电大以“创业人文教育课程化、创业技能培训证书化、创业实践活动基地化”三位一体的主题活动为抓手,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1)把创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推动创业教育课程化。通过开设第二课堂、网络课程,积极构建形式多样的创业课程,并把创业课程纳入课程教育体系,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高度融合。2011年,学校面向在校大学生及社会民众,推出“创业大讲堂”普训式项目,编排形成了创业意识类、创业技能类、创业知识拓展类课程菜单百余讲,邀请院士专家作“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专题讲座。到目前为止,累计举办“创业大讲堂”500余场,开发网络教育微课65门。比如,2015年,学校引进了尔雅通识创业类在线课程,创设了开放教育大学生专利发明兴趣班,开展创新思维系列讲座。(2)把创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推动创业培训证书化。积极鼓励开放教育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考试,取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面向在册学生,每年组织开展物流师、营销师、心理咨询师、机修钳工、焊工、汽车维修工、维修电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考试,仅2014年,就有226位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学校面向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在读大学生,开展IYB创业培训及鉴定工作,2013年有22名创业基地负责人获得相关证书。(3)把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推动创业实践活动基地化。学校高度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把推动创业实践作为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土壤。一方面,用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实训平台资源,同时按照产业功能、地域分布、教学项目等要求,遴选出一批龙头企业,作为学校教学实践基地;另一方面,自2011年以来,在大学生经营实体中遴选、培育、认定了48家创业实践基地,在创业指导、实验设施等方面给予扶持,使之较好地发挥孵化辐射作用。
3.营造“创业舆论引导+创业群体示范”的良好氛围,构建激励大学生创业的环境文化
文化的功能在于能把灌输性特征的教育转化为蕴含教育意图的环境氛围,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此,学校注重在创业宣传、标识凝练、群体选树上等方面,加强环境文化建设。(1)加强正面宣传引导。通过校内外各种媒体宣传、组织开展校内主题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创业理念、创业形势、创业政策和创业典型的宣传。2015年,学校结合毕业典礼,隆重召开了首批“创业之星”评选表彰大会。学校校长专题作“引领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报告,进行宣讲推动。(2)注重文化标识凝练。文化标识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具体体现。湖州电大与湖职院共建以来,学校标识由“品”字形的三个方块构成,既体现了“立德树人、质量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也强调了“学历+技能+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标识造型底部的蓝色方块庄重沉稳、如同基石,寓意创业离不开坚固的基础。两个红色方块富有朝气活力,如同扳手和灵动的双翼,既寓意着创业之精神,也体现了创业技能之要求,是“崇德尚能”校训的高度诠释。(3)重视创业群体选树。制定了“开放教育创业之星评选办法”“农民大学生新苗奖评选办法”,通过发掘、培育和评选,涌现出一大批大学生创业先进群体,编辑形成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激扬青春首届领军型农民大学生风采录》《创业典型案例》等教材,作为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的必备教材。并组织相关活动,让大学生创业典型进行“现身说法”,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比如大学生创业典型费明峰,2009年创办明峰湖羊养殖场,后成立湖羊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从8名社员发展到118名社员,带动了470户本地农户创业致富。2011年注册了“明峰”牌湖羊商标。2014年还把湖羊繁殖到新疆阿克苏地区,成为远近有名的土专家和带头人。2014年,被农业部确认为“全国十佳农民”候选人,中央电视台对他的创业事迹进行了录播。
三、加强开放教育创业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
创业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表明,“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始终是学校教育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问题。开放教育创业文化品牌建设要有生命力、推动力、聚合力、支撑力,必须紧贴时展和人才成长需要,找准短板,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目标引领、整合资源、协同推进、要素保障,积极回应“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共同将创业教育引向深入,奏响创新创业的时代主旋律。
1.创业文化品牌建设要有生命力,必须以现实需求为导向,坚持目标引领、立德树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其实质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任何一种教育具备合法性的重要前提,它决定着一种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式。”[10]2943对应于创业文化的培育与建设,也必须以解决这一基本问题为出发点。针对时展对技能型、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和人才成长的需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大力营造有利于创业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才成长作为首要追求,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业实践能力,使创业教育成为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走出一条与技能素质提升、社会实践结合的差异化办学路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针对开放教育成人职业发展的需要,坚持把创业教育、创业活动、创业服务贯穿于育人工作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念、健全的创业人格和高尚的创业追求,强化创业在助力中国梦中的社会责任,发挥文化在引领大学生创业中的导航作用。
2.创业文化品牌建设要有推动力,必须以矛盾问题为导向,坚持深化改革、补齐短板,解决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坚持从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目标不优化、内容不系统、机制不健全、特色不鲜明、整合欠有力等问题出发,找准创业文化背后隐藏的短板,以深化创业教育改革为动力,从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指导服务支持体系等方面完善顶层设计,加大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力度,全方位优化推进,着力重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一步彰显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特点。通过创业教育机制得到最优化设计,通过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得到最优化定位,通过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得到最优化处理,通过创业教育方法得到最优化选择,通过创业教育的教学手段得到最优化利用,通过创业教育环境得到最佳改善等,实现更高的创业教育质量[11]119124。只有坚持改革推动,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教法、加强师资力量、改进帮扶指导,并以教学实践基地与创业基地为平台,放大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突破人才培养短板,创业文化建设才有生机活力,才能取得实效。
3.创业文化品牌建设要有聚合力,必须以协同整合为导向,坚持多方发力、整合资源,解决好“如何联动推进”的问题
创业文化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社会、高校和企业各个方面的支持,必须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集聚社会各方面创业教育的优质资源,统筹推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只有完善协同联动的推进机制,大力推进教学单位与用人单位“双元制”办学,加强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走政产学研、产教融合的协同路子,才能为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资源,进一步把创业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形成内外协同、共同推进开放教育创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合力。
4.创业文化品牌建设要有支撑力,必须以服务支持为导向,坚持政策帮扶、要素保证,解决好“如何扶持保障”的问题
制度文化是创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围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标,从创业师资队伍、创业资金引导、创业制度支持各要素,健全完善支持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制度,这对于保障创业教育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以及大学生创业的长期、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注重总结已有的经验,对创业教育实践的好做法,要以制度的形成固定下来;另一方面要加大并鼓励对创业相关政策的研究和推动力度。比如,针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短板’就是创业师资匮乏”[12],“专业类创业师资的缺失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2]147153,迫切需要健全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办法。通过选送教师到境内外知名高校进修、企业见习锻炼等方式,推动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科研交流,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强一支专兼职的创业导师队伍,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从技术咨询到管理创新的全方位指导,以强化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比如,会同财政、金融等部门,制定出台大学生创业金融扶持计划,解决创业引导资金问题。再比如,探索将专利发明等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转换成学分的机制,以及扶持创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实实在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初创期遇到的各种困难。
作者:叶主 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丁钢.高校创业教育的文化诉求与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5(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2010-05-13)[2016-03-02].
[5]姚纪欢.新思路、新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及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6]罗志敏,夏人青.高等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1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1998-08-29)[2016-03-16].
[8]黄兆信,赵国靖,唐闻捷.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J].教育研究,2015(7).
[9]芮鸿岩,杨桂元,林刚.大学创业文化的培育路径探析[J].文化建设,2010(9).
[10]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11]周勇,凤启龙.基于创新文化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以江苏省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3(3).
[12]黄兆信.论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几个核心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