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重要的一环,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现在高等院校的改革需求,为了适应这样的时代背景及社会发展,在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成为不容忽视的课题。文章主要阐释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改善现在的状况等问题。
[关键词]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
当前,由于高等院校扩招等原因,导致如今的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存在“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而大学生毕业创业则存在成功率低的现象。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高等院校为社会输出人才,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要让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适应社会、企业等的需求,开展创先创业教育工作是重要途径,能启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到实践自主创业上,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和价值;将就业和创业有机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业型企业家,为国家经济发展助力。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体系等尚未成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高等院校教育体制问题和学生的自身问题等。因此,开展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支持大学生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创新与创业密不可分
与一般的创业不同,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培养创新人才。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创新与创业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创新是创业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创业又是创新的贯彻和落实,将两者有机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对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创业已成为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
创新创业工作不仅仅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是市场经济和时展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发展的方向,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纵观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及创业情况可以发现,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创业率都很低,尤其是创业的比例。为了缓解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挖掘我国优秀高校毕业生的潜力及创业积极性,高校及政府都很重视,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尽管处于初级阶段,但会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三)可以效缓解就业压力
高等院校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群体,为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更是用创业的方式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高等院校毕业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方面的要求因也日益提高,导致很多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高等院校毕业生因其知识储备及技能均有一定优势,不少人有自主创业的意愿。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可激励大学生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提高就业质量。
(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也是推进大学建设的重要举措。不少高校中具有较强自我意识的学生,可以通过创业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肯定。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促进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性环节。此外,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有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使其逐步实现自我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途径。
二、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正处于初级阶段,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客观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高校教育环境的限制。
由于不少高等院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宣传及培训的不到位,导致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创业的知识,难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针对这一问题,学院将积极邀请在创业方面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办讲座和培训,在学生当中普及有关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
关于创新创业,对资金的要求比较高,很多高等院校还没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所以对这项支出也不够重视,而且各项激励体制也不完善,自然无法用资金支持高等院校优秀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三)功利化思想较严重。
现在很多人认为,创新创业是一种就业难之下的无奈举措,将其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缓兵之计”,这是一种思想误区。这也导致不少高等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为一种功利性的教育,旨在培养速成的企业家,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多半会创业失败。正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再加上急于求成,往往只看到创业成功的案例,对自己创业的结果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一旦失败,就会感到痛苦,对创业失去信心。
(四)将创新创业等同于就业培训。
不少高等院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简单的就业培训,认为这是高等院校专门负责就业部门的工作。这就使得高等院校没有将这些教育工作视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没有将其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体系,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教学方式单一,单纯传授理论知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团结及合作意识也得不到培养。另外,在很多高等院校学生看来,他们只是将创新创业作为一个美好的理想或是计划,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在培训自己,而不将其与自身发展及创业需求联系起来。这也是这项工作开展后实效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五)对创新创业形式理解狭隘。
不少高等院校尽管有创新创业中心,但是对其理解不够深刻,将其简单地认为是开网吧、书吧等活动,而且活动范围仅限于高校;还有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认为是小发明、创业企划比赛等,具有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
三、重塑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举措
(一)思想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思想是指导行动的先导,要想做好创新创业工作,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创新创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及任务,并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新阵地,可是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理念。就高等院校而言,需要树立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理念,积极营造激励创新创业的氛围,加快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高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等。对学生而言,先要掌握足够的知识,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创新创业培训,理性对待创新创业,创业前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不盲目选择项目,规避跟风,理性分析市场;此外,还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有创新创业的激情,同时做好创业失败的心理准备。
(二)工作展开需要国家政策的积极配合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展开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尤其是资金方面,它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这也是制约高等院校学生创业的最大瓶颈。为支持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很多地方的政府都提出了许多有利政策,如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减免或减少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附加税等,规定时间内免收属于证照类的费用等。此外,还有些地方政府特意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平台。这些服务体系目前还不是很完善,比如,在创业初始阶段的各种手续很烦琐,即便是委托,费用也很高,而且不少还需要资金担保等,这对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个考验,这些问题需要国家政策给予一定倾斜。
(三)完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积极性,高等院校可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小组,将一些学生较为喜欢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均较为优秀的教师吸纳进来,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各系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引导与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
(四)加强宣传力度
高等院校要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和信息平台的建设及拓宽。可以尝试着建立一个记者团或是建立微信公共平台、开放邮箱等,专门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报道,渲染高校创新创业的氛围,积极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中去。
(五)将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素质教育是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将素质教育更加具体化和细则化,是高等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深度体现,更是在当前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表现,它更强调大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要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维方式,有意识地加强创新训练,而不单单是简单的应试即可,让高等院校毕业生可以顺利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六)高校学生创业需多些理性
虽然不少人都可以创业成功,但创业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如充足的资金保障、技能知识的丰富积累、处理事务的能力、足够的社会经验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必需的风险意识等。学生可以有效利用高校资源进行专业、系统的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把握机会进入社会实践,了解自己想创业行业的运营模式及所需技能和相关门槛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这不仅需要学生自觉,更需要高等院校教师的积极引导。此外,大学生在计划创业时,应该将自己的“本科生”“研究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抛却在脑后,降低自己的心里预期,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寻求与他人的有效合作,才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业成功。创业最初,可以考虑先从合伙创业开始,逐步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
(七)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毕业生就业前,要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将自己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而且要转变就业观念,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利用自身的学识和创造性施展自己的个性,自己创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作者:郭春雷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艾军,邹金成.论精英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青年与社会,2014(8).
[2]王锋.我国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4).
[3]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4]许艳平,孙红刚,宋娟.创业型大学生培养体系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