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教育现状探究(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创业教育现状探究(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创业教育现状探究(7篇)

第一篇: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经过不断发展,仍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师资缺乏、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本文认为应从文化氛围营造、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专家型师资队伍、构建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培养优质人才,发挥我国人口资源优势。

关键词: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重视素质和能力培养教育。经过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毕业学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多了一种就业途径。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瓶颈问题

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整体起步晚,多数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缺失或流于形式等现象。

1)教育观念落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只按课本知识教授学生知识,教授学生就业技能,偏向传统创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而缺乏知识扩展,教学内容不能迅速的跟上最新的创业教育,存在滞后现象,忽视了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谁是主体要灵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然而多数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课堂教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缺少关注个性创业创新发展,而实践教育或止于表面或流于形式,真正有效而适用地实践模式未能有效探索。学生创新意识缺乏、想象力不足、实践能力较差,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创新的兴趣与热情。

3)师资队伍建设缺乏。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应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高职创业创新教育有别于人文科学素质和专业知识素质的培养,其更多在于创新意识层面与创业实践过程中的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因而对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尤其是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大多为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而缺乏对创业创新实践的理论授课老师。对于创业创新教育而言,教师是缺乏了创新与创业实践基础,缺乏企业就业经历。部分院校虽然聘请了一批创业人士和成功人事,但他们在讲授的过程中缺乏组织协调和教学经验,最终的创新教育效果一般。

4)课程体系呈片面化。课程是教学的内容的具体表现,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教学的前提,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应该包括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团队构建等多方面内容。现阶段,高职学校虽开设了一些课程,但没有从多方面涉及和深入,导致课程孤立且零散,没有上升到创业“实务”教育,各学科知识间的关系不够清楚且联系较弱,对创业知识的构建和创业意识与能力实现上存在不足,无法真正提高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

5)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有待优化。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在相关部门对其支持力度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上。一方面,政府对高职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政策支持上力度仍然有待加强,而对已有的政策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市场服务环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可度低。其管理组织、教育教学、服务发展等方面未形成明确的部门分工,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这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仍停留在口头倡导。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1)树立科学教育理念,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实践的先驱是理念。创新创业教育需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需理论教学紧密联系与实践教学、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新型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教学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从顶层结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到具体设计每一门课程内容,都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使创新创业教育扎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全过程。

2)科学的培养方式,注重个性化指导。在学生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提出解决方案能力,实践能力上加大培养。一方面应将加大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业创新的热情,使高职学生成为既拥有专业知识技能又同时具有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尊重不同区域、不同专业、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性,发挥出学校、专业、学生个人的特色和优势,从而构建适合学校和个人长期发展的教育培养方式。

3)加强高职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授学生不仅仅是讲知识和传承知识,而是能够教授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出潜在的创造力和科研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和深层次的看待事情,引发自我思考,自我解决的心态。一方面,高职教师学术性强、专业知识丰富,但是创新实践能力较差,采用企业家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通过优势互补,壮大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加强聘用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可以通过走访企业和社会调研了解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对现实情况进一步的了解提升能力,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新的认识。

4)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个系统的、合理的教育体系,按照意识、知识、能力素质、实务操作这四个步骤循序渐进的进行,使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而对她们的的知识拓展并深入。课程教学上应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理论教育将创业宏观方面具体化,通过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学习时能够轻松掌握和熟悉创业,在学会的基础上注意培养他们对创业的兴趣。实践教育在理论课基础上,通过创业活动、创业计划大赛,体验创业等方式培养学生使她们真实感受创业,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评估能力。

5)政府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政策为创新创业提供很好的支撑,也是注重创新创业发展的依据,在具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下,学校、企业等相关部门才能更好的宣传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目前政府对创新创业加大政策上的支持,支持范围要涉及到人力、物理、资金等方面,不可单一的支持,相关部门也要互相协助,不可增添办事难度。政府也可以做相关的调查,从调查入手并与高职院校合作,有效的整合学校和企业两大资源,通过院校和企业这两个主要场所营造健全的法制社会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对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宣传。高校要合理利用好政府提供的平台,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促进学生创新创业。

作者:夏雪婷 方晨竹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39-44

[2]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34-36

[3]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28-32

第二篇:高职商贸类教学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

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助农圆梦”为例,阐述高职商贸类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融合的蓝图设计、协同路径及实施效果,以促进商贸类人才培养与教育。

【关键词】

商贸人才;高职专业教学;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协同;助农圆梦

“互联网+农业”、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为高职农商类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高职商贸类专业教育是商贸人才培养的摇篮,崇尚经商、经世致用是高职院校商贸类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导向。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中,呈现出专业教学与就业创业等素质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影响了商贸人才培养效果。针对高职教育的实践,国内学者提出将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协同专业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构建多元融合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等教育新理念与建议。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秉持“立德弘商、兴贸致远”的校训,形成“秉商崇商、学商精商、为商研商、融商弘商”的商文化办学理念,找准服务现代流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位。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依托创业中心和农村现代流通研究所,聚拢院校、地方与企业力量,组构起多主体参与的教学协同网络,以课堂、讲坛、沙龙、项目、活动的形式,探索系统化的融合协同途径,有效地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美丽乡村建设中,其中“助农圆梦”项目成效佳,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一、“助农圆梦”教学项目设计

(一)项目整体设计

围绕学院服务现代商贸和农村现代流通的办学定位,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主题,协同专业教学与就业创业教育,建立“互联网+农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服务基地,发挥学院商贸和农村现代流通高端技能型人才优势,搭建大学生服务农村新平台。学院“助农圆梦”项目在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广告工艺等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依托学院农村现代流通研究所和院党委书记主持的国家社会科研课题“南宁市供销合作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规划”中农民合作社联建项目,以“互联网+”新模式和路径,借助创业班微商教学新模式,携手农民合作社,组建师生团队,聚拢校方、地方力量,开展农产品“产、供、销”调研及分析、农产品包装设计、营销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讲座、培训和沙龙及“互联网+农业”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服务等活动,与合作社建立“互联网+农业”校外经贸类专业师生服务基地,形成合作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共建生态美丽乡村。

(二)项目内容

专业教师带领创业班学生依托学院“现代农产品流通研究所”指导合作社社员转变农产品生产营销观念,以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为合作社社员开展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将板桂酸菜网络营销与微商教学课堂结合,创业班学生在微信、微博、QQ进行板桂村酸菜营销推广,推动“互联网+服务农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利用“互联网+”对当地特色农产品市场规模、市场发展走向进行挖掘研究,开展助农惠农政策宣传和资助调研活动,向当地群众发放资助政策宣传资料和调查问卷、解读农产品的营销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创业班学生完成板桂酸菜品牌包装设计图标、产品标识设计图标、微商推广策划方案。进而组织实践团队成员进行微商推广创业活动,通过“电子商务+快递下乡+多元化”的流通服务平台打造大学生创业项目“快递电商超市”,充分利用宁明县东安乡板桂村“桂众果蔬”蔬菜合作社联建的实训基地,帮助帮助农民利用“互联网+”思维销售当地特产及板桂村酸菜,打造现代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基地。

二、“助农圆梦”教学项目实施路径

(一)凝聚力量,周密筹划

“助农圆梦”教学项目是全区第一个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学院党委采取“主题鲜明、专业指导、优势联合、实践长效”等策略和方法,对活动内容、主题、形式和要求做了详细的安排。组建了由学院创业学院、创业班专业教师(包括学院派驻宁明县东安乡板桂村第一书记)和学院现代商贸和农村现代流通高端技能型专业学生构成的“助农圆梦”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依托学院农村现代流通研究所,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获得地方行政支持,通过与当地桂众果蔬蔬菜合作社、利用学院广西现代商贸职业教育集团优势协助合作社招商引资和农产品营销优势开展“联—结—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共建模式。

(二)梯度推进,多方协同

第一阶段在完成校内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广告与包装设计等专业课程知识后,项目团队指导教师专门针对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与广告设计方面进行系统的知识讲解和项目实操。第二阶段深入地方,深度调研。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了崇左市宁明县花山田园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瓜果蔬菜种植基地,指导学生对当地农产品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以及当地合作社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采购价格、品质要求、包装要求、货运要求等“产供销”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参观、调研,形成板桂酸菜经营现状调研报告。第三阶段调研分析后,由学院农产品专业教师将调研问题带到创业班课堂,指导学生为当地合作社社员开展农产品广告包装设计、营销、微商推广知识讲座,解答农产品营销方面的问题。利用学院广西现代商贸职业教育集团优势协助合作社招商引资,在学院校企合作单位“农产品互联网创业基地——广西南宁梦生活•微信电子商务公众平台”进行板桂酸菜网络销售。与宁明县政府建立“科技支农工程”长期服务机制,依托学院“农产品流通实训基地——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特产网•WWW•GX123•COM”校企合作项目,指导农民创建“桂众果蔬”蔬菜合作社。

三、“助农圆梦”教学项目实施效果

(一)构筑教改实践平台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创新与务实并存,精心设计,张弛有度。“助农圆梦”团队,结合创业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课程实施的前期效果,成功申报并实践依托2015年广西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重点精品项目“携手农民合作社,共建生态新农村”,协同学院“就业与创业工作”专项课题“基于‘双困’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创业学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借助学院创业班微商教学新模式,建立“互联网+农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服务基地和经贸类专业教师服务基地,通过开展创业讲座、营销创意创业技能大赛,建立技能实践平台,提升专业技能,形成以赛促学教学机制,通过“电子商务+快递下乡+多元化”的流通服务平台打造大学生创业项目“快递电商超市”,参加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广西赛区)铜奖,深耕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凸显了实践育人效果,促进高职教学教改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形成服务三农长效机制

团队积极实践“以农为本、扎根基层”的农商文化,采用“互联网+农业”模式,培养出的一批农产品经纪人通过大学生创业项目“快递电商超市”进行持续微信营销,帮助、引导农民利用“互联网+”思维创建合作社,助力广西“三农”发展。通过务实进行农产品品牌标识和包装设计,精心策划和实践微商推广活动,最大限度地帮助农民解决农副产品流通中所遇到的问题。目前,宁明县部分特产依托学院农产品流通实训基地这一平台走进市场。协助合作社招商引资,并获得县扶持资金,为合作社规范运作与规范化管理提供智力支持,拓宽宁明县特色农产品流通途径,形成以农产品网络营销推广实践活动的“科技支农、富农”长期服务机制。助农圆梦教学实践项目活动引起了各级媒体的持续关注,铸就服务广西三农品牌,社会影响深远。

(三)提升商贸人才培养效果

围绕学院“培养服务现代商贸和农村现代流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突出能力本位,通过精心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设计,以张弛有度、梯度推进的方式,深入农村开展开展助农惠农政策宣传和资助调研活动,学以致用,利用“互联网+”对当地特色农产品市场规模、市场发展走向进行挖掘研究,搭建的“互联网+”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农民生产经营交流互动平台,高职学生在微信、微博、QQ等多元、多轮农产品营销的微商推广创业的系列实践活动中,切实提高高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和培养职业素养,形成积极上进、吃苦耐劳精神,提升创新创业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同时,也增强高职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和感恩、回报社会的意识,做到经世致用。

四、结语

“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高职商贸类专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时代背景。针对高职专业教学与就业创业等素质教育呈现出的“两张皮”的现象,需要通过顶层教学设计和多层次统筹予以破除。本文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助农圆梦”为例,阐述高职商贸类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融合的蓝图设计、协同路径及实施效果,对商贸类人才培养与教育意义重大。

作者:吴兴兴 谭华云 单位: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2]谭华云.导游负面形象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教育研究[J].广西教育,2015(4)

[3]蔡小平.多元融合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28)

[4]樊正强,邱金林.广西经贸职院特色办学的思考[N].广西新闻网,2015-08-21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2013zzz047);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358);2013年度学院资助工作研究专项课题“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十八大专项课题“高职大学生‘中国梦’教育问题研究”

第三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

对高职院校教育来说,创新和创业教育是近年来工作提出的重点之一,这既是国家和政府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了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以此希望高职院校积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让他们成为高职教育的未来。

[关键词]

高职;创业;创新

引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之一,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随着全社会对于高职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高职院校的发展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在校生数量不断攀升。对高职院校教育来说,创新和创业教育是近年来工作提出的重点之一,这既是国家和政府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毕竟高职毕业生的未来工作岗位在生产一线,是各项技术的开发者、继承者、开创者,没有足够的创新精神和意志动力,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从国家角度出发,从学生的未来角度出发,积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让他们成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新方向。

1转变观念与准确定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一个空谈的宽泛的概念,从国际社会上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是所有国家都在做的事情,尤其是发达国家,更将其列为学校教育的未来主流发展方向。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美国,像是微软、Google、Facebook等企业都是得益于美国在高等教育中不断鼓励学生创新创业而发展起来的优质企业,而这些企业的成功也更进一步坚定了美国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同样,国内在高职高专领域也有很多创业明星,每个学校都有很多这样成功的例子,这说明创新创业教育是可行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就业中要求学生求职的观念,将学生按照能力不同实行不同的教育思路,多数学生以求职为主,部分学生则可以鼓励其实施创业教育。而且,即便是将来学生都要首先经历求职过程,也应该提前给他们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也许在未来特定的条件下就可以帮助其创办出自己的企业。当然,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要转变观念,更要让学生对自身有个准确定位,不能所有的学生都出去创业,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失败的资本,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适合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2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2.1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突出专业体系建设,注重与专业教育、基础教育有机地结合和融入,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所在,但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不是对立的,两者都应该共同成为高职教育的组成部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是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因为其最终目标都是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入探索和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特别要将创新精神贯穿渗透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渗透创新创业精神。同时,建立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评估和评价体系,完善保障、约束等机制,构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完整体系。

2.2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近年来社会上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因为在信息化时代,人将是最为重要的生产力,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对生产力的重视,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被管理的对象,而是社会化组织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的主动性的高低将极大地影响企业价值的产生,所以国际上都在努力的发掘人的潜力,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企业管理最为重要的内容来抓。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比较成熟的思想,对自身的发展也极为重视,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学校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思路,加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行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增强他们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认识,最终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2.3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坚持以育人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业带动就业,处理好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关系

来自美国的著名教育学家大卫•伯奇教授曾经就企业发展与创新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不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只不过前者是对内的,后者则是来自外界压迫。但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所以,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该注重将大学生由一般求职者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工作岗位创造者。通过课程教学和课外辅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选择人生成功道路,教会大学生妥善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升华和完善大学生的自身人格、创造性格和创新品质,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劳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大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方式,提高其创造力、学习力、适应力、竞争力与成功效率等,这将有力地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3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在过去的高职教育过程中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但是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从党中央国务院就在不断的提倡社会进行创新发展,并将其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策来执行,所以高职院校也应该紧紧抓住这一要求,努力转变教育思路,做好相应的工作,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作者:王波 单位: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艳,闫国栋,孟威,权宇彤,逯家辉,滕利荣,孟庆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

[2]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教育科学,2014(06).

[3]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04).[4]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07).

第四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创业教育

摘要: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大量技术人才的场所,因此创业教育可以说是其教育工作的重点。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看似是不相关联的,但是实则两者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互补。为此本文就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透彻地分析,其次提出了创业教育与思政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思政政治教育融入于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实践与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斟夺。

关键词:

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其在很多方面可以起到互补或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会起到了引导创业教育的作用,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会具备一定的指引效果。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将是未来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可以不断加强对其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讨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创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具备引导学生思想建设的作用,因此若是能够将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想融入和,可以起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创新精神。而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以及创新的精神,从而担当起促进国家发展的使命。不仅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感和意识感,即使真正进入社会接受创业的考验也可以做到迎难而上。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创业教育的主体意识影响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精神,而创业教育也需要创业者具备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尤其是在主体意识的培育和树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是一个需要反复实践检验的过程,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高职院校的前途做考虑,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会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同时也会给予一定的理论实践作为辅助。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会显得较为枯燥乏味,但是创业教育却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若是能够将二者进行合理的结合便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力。

(一)教育目标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都起到了帮助学生正视创业、直面竞争的作用,而两者之间内容上的互补也科研起到促进学生形成坚毅的思想道德品格。教育目标上的一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创业教育工作的结合成为可能,也大大促进了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二)教育内容互补

思想政治教育关乎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面对困难时如何保持正确的心态、能否在创业的道路上坚持到底等。而创业教育主要是要帮助学生正视创业、在面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较短的时间找到解决措施、在组建创业团队时需要考虑的若干问题等。

三、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于创业教育作用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为了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同时要不读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要逐步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或者是培养创业想法。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指的是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为学生的就业道路上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体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理念,更要为学生在今后创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够满足高职院校教育的新发展和新要求。

四、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

在寻求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途径时,要不断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同时要不断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首先加强教育机制的建立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要不断完善和加强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和发展。

(一)建立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

首先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创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当前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解决措施。在建立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时,要加强对专门机构的设立,其次是充分加强对制度的建设,这两者是教育融合机制初创的基础。

(二)注重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注重的是高职院校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理论作为保障,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创新等工作。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做好教育实践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设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应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需要在此之前设定专门的目标。即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发展目标。

结束语

创业教育注重实践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教育,这两者看似是不相关联的,但是其内容却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开展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即使是面临就业的压力也能够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选择创业。

作者:王健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魏雅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

[2]邓利霞.浅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良性互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39-240.

[3]钱艳芬.论高职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02:26-29.

[4]张政.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78-81.

[5]徐盛栋.创业教育视域下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4,22:133-134.

[6]赵沈生.基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8:236.

第五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探讨

摘要:

在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压力,而创业能为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在实施创业教育方面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并就如何培育创业人才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如转变思想、重视创业教育;侧重实践、健全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深化认知,注重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育路径

一、引言

据相关部门统计,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有765万人,加上中职毕业生,仅这两项新增就业人数达1200多万,创历史新高。另据有关调查机构4月中旬的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应届毕业生中,公务员、创业或已经获得企事业单位就业机会的仅达到了52.11%[1]。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和高校毕业生持续增长的的环境下,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将会愈加严峻。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学校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加大对学生的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走出一条创业精神与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认识不足,对学生缺乏引导

目前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目标定位不准确。有人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很低,因此,创业教育缺乏实际意义,将就业与创业对立看待。另外,现在我国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普遍实行的是招生计划同就业率挂钩,而自主创业的学生往往不能计算在就业范畴,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点是通过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关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的培养往往是通过选修课的方式进行,对其重视不足,也没有将其纳入考核和规范的教学和科研规划中去。

(二)教学方式单一,能力培养不足

首先,灌输式、广谱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存在于学校的其它日常教学过程中,而关于创业的教育方式更是进行了借鉴,对于创业教育采用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仅阻碍了学生对创业知识的获取,而且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也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适得其反。其次,关于创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也较为传统,一般局限于课堂知识的讲授,关于创业计划的比赛、专业知识的讲座较少,社会动手实践则更少,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授课方式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再次,目前我国关于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学校从事创业教育的老师大多从事本专业或其它专业的理论教育,对于创业的实践经验较为缺乏,缺少创业体验,正是这种师资力量的不足或者结构的失调,限制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2]。

(三)观念守旧、创业文化培育不足

从学生方面而言,受传统思想和整体就业环境的影响,一部分高职毕业生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才选择创业,认为创业是就业补充,并没有把创业同就业等同起来。从学校层面而言,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许多院校往往对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做老板还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缺乏准确的定位,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师生认为创业教育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宗旨,将教育庸俗化了,这种教育理念与定位上的不确定性,导致学校对其师生的创业意愿上缺乏正确引导,在没有明确目标导向的情况下,创业教育得不到社会、家庭、学校的支持,甚至初期创业者会受到漠视、抵制,正是校园创业文化培育的缺失降低了在校师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三、加强高职院校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重视创业教育

政府的创业教育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政府健全完善创业管理制度与体系,切实有效保护创业成果,助推创业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同时,高职学校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思想,重视对学校创业教育的重视,优化创业人才培养的机制。由于高职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努力为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二)侧重实践、健全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创业人才培养机制。首先,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创业教育既然是教育范畴,教师就应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创业教育的质量,高职院校应该支持在校教师到校外挂职锻炼,鼓励老师参与到社会各行业、企业的创业实践中去。同时,积极从社会中邀请知名的企业家、成功的创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或者为学生作专场报告,对其创业成功经验进行分享[3],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创业;其次,应做好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不管是教育还是创业,主要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是否满足社会需要是判断创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创业者获得与该行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紧跟社会需求,与时俱进,按照需求设置专业,避免因学科重复建设造成人才资源浪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以专业不可替代性培养人才不可替代性,并进行适时调整,实现“产业一需求一专业”的结合。再次,从高职院校办学方面而言,应该注重社会实践的作用,企业是创业人才的孵化器,是使创业教育走上实践的主要平台,作为高职院校,其具有校企结合的办学经验,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开放办学的高职教育观,集社会力量办学,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

(三)深化认知、注重校园创业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是学校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要想把创业教育办好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深化学校对创业教育理念的主体认知,注重校园创业文化的建设。首先,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在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上适当融入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并且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适当的体现这一目标,以此来强化全校师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其次,关于校风建设的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精神,倡导学生勇于开拓、求新求异、敢为人先、勤于实践的精神;再次,注重创业文化的宣传,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要想发挥创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就需要加大校园文化的宣传力度,其主要途径包括借助校内媒体,强化对创业理念、目的、成功案例的宣传,使学生对创业教育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同时,学校还要积极整合校友、企业等社会资源,借助外力做好校园创业文化的宣传工作[4]。

作者:阚常明 单位:日照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今年高校毕业生765万超半数应届大学生已找到工作[EB/OL].

[2]李岩.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对外经贸[J].2012(8).

[3]于淑玲,张占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5).

[4]翁细金,夏春雨.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

[5]梁蔚.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山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6]许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与创业文化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2(4).

第六篇: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摘要]

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因而受到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在着重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高职院校在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以期为高职院校开展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指导意见。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0引言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带来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而且也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把创新创业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并提出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上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只有不断改革创新,上升空间才会不断拓展,才能永立潮头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都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专业型、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场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呼唤更为迫切,只有不断革新教育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在此大背景下,开展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成为高职院校必然的选择,通过革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对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和尝试,成为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而对此进行研究分析,也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1高职院校实施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获得情感和认知的一个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等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了双边情感体验,既是学生信息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功能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就是更注重教、学、做的统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引入设计好的与创业相关的活动和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领会创新创业知识、政策,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1.2实施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2.1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更侧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授不同,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让大学生体验创业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大学生在亲身实践、经历、体验中对创业过程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形成对创新创业正确的认知,进而减轻或消除他们对创业的顾忌心理,唤起他们的创业愿望,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最终使大学生们积极开拓创新、勇于创业。

1.2.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是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与创业实践于一体的教育体系,主要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择业能力和适应能力。这一目标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高职院校将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并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和深化,通过建构相关的课程体系以及多种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真切感知创新创业全过程,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其适应与发展能力。

1.2.3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如科技竞技大赛、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到企业参观学习、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战模拟创业等,鼓励及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并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指导、资金支持、平台搭建等,以在校园中形成一种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4有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提升与发展

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更侧重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更应该在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实施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顺应和满足时代和社会的现实需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创新型高端优秀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且有助于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个性,实现多样化发展,促使自身综合实力得以不断提升。

2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和市场新形势,以就业为导向,采取科技与人文素质并重、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鼓励、支持和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放眼国内国外,不管从发展规模还是创新内容上讲,我国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

2.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清晰

就目前情况来看,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再到在校学生,在思想理念上,对创新创业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误区,认为开展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题而加大速成教育,并错误地将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划等号,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的急功近利现象,为硬性提高和扩大就业率,盲目地开设相关教学课程内容,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实施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2.2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课程内容偏向理论化。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更多停留在课堂教学、理论讲解、政策法规解释等层面上,而对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指导则非常缺乏,使学生对创新创业只是理论上的认识,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期发展。

2.3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欠缺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和实践内容,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实践活动多流于形式或是形式较为单一,多以创新创业大赛、专题讲座等内容为主导,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创新教育效果。这是一种表面化、情绪化的教育方式,很难在大学生中形成持久的集聚效应,难以引起共鸣。

2.4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的初步阶段,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师,大都是校内负责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或管理类学科的专职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和进修,造成这类教师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阅历的缺乏与不足,从而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不能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给予全面的指导,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5创新创业教育受益群体不够全面

尽管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但是由于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实践环节不够,加上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协会、创新创业园等都仅仅是少数学生参与,造成学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只有少部分学生从中受益,而大部分学生因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对创新创业更多持一种观望态度。

3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实施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校内、校外平台等各项资源,鼓励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形成创新创业的大氛围,努力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优秀人才。

3.1科学设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体验式教学更着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因此,在进行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时,应当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教学知识点,设计可供学生参与体验的活动项目,并根据教学内容划分教学模式,合理安排设计若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创业知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就典型的创业案例进行讲授和阐述,或者通过角色扮演、创业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了解创业知识,直观感受创业者心理以及掌握企业管理、创业团队建设、风险控制等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用以指导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3.2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依托各种类型的社团,在校园中定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中来。还可以通过设立创新思维论坛,开设“创新创业大讲堂”,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创新创业导师等来校举办创业讲座等,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实现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之间的良性过渡和有机融合,形成校园新创业教育的完整过程,真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精彩,并逐步学习和锤炼创新创业的本领。

3.3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优势,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以及项目孵化实践基地等,搭建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平台,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驻创新创业园,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科技项目孵化的机会,进行创业实战,让其体验项目管理与开发,并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全方位的保障服务,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中获得体验,为以后创新与创业奠定一定的专业和素质基础。

3.4实行校企联盟

加强与有关企业的合作,建立合作战略联盟,建立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一方面采取参观教学的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到知名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首先使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加直观地感受企业运营理念、运营机制和运行过程,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到对口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交流培训。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企业实际运作情况,学习有关的管理方法,形成相对完善、实际的企业构想,从而为大学生今后创新与创业奠定基础、提供依据,缓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顾忌虑,并减少创新与创业的盲目性。

3.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对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通过脱产培训、在职进修、学习交流,以及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在提高创新创业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外,增强创新创业的工作经历和实际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创新与创业项目和实战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聘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创新创业导师及专家学者为后援指导团队,主要为学生在创新与创业过程中提供技术帮助和咨询服务,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实效。

4结语

高职院校应当以培养创新创业型技术人才目标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以“体验式”教学为载体,以实习实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和社会实践为依托,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学习研究、实践体验、自主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持续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作者:钟小燕 单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彩霞,张婧,吴峻,等.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利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9).

[2]付立平,武桂玲.高职院校体验式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4(1).

[3]付立平.浅析高职院校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设计[J].黑河学刊,20115(7).

[4]阮晓莺.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探究与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5]徐畅,庞杰.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6]王英哲.高职院校以信息化为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17).

第七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

文章认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回归应然,本研究正当其时;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强,更适于创新创业教育。在论述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后,运用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以实践理念、实践工具、实践路径、实践场域四个维度分析了困境与解决之道。

关键词: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困境;发展路径

0引言

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创新创业”就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共64次提到“创新”一词,几乎等于前两年报告被提到次数之和,提到“创业”一词共22次;其中明确提出“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一份子,亦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制造”的国家战略当中更应该担当起创新创业任务。高职学生在校学习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与实践,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重视理论研究与理论应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何付诸实践,便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1研究准备

1.1研究意义:

回归应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高职院校教育扶正了当前形势下应有的办学理念。从应然上讲高职院校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处于同等地位,但是高职院校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虽然国家意识到这种应然,学界也是百家争鸣、各执一见,但现实是高职院校沦为“二流”身份,其与普通高等院校在教育目标、理念、方法、课程设置方面混为一谈或者“形异而神似”,高职院校教育成了普通高等教育的简易版;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不断扩充规模和层次,淹没了普通高等院校应有的功能和内涵,普通高等院校不乏职业技术教育,高职教育愈加陷入“名不正言不顺”的境地,阻碍了高等教育改革,阻碍了国家理顺教育体系和提高教育质量。在当前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形势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研究命题完善了高等教育理论。

1.2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加之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实操能力强,所以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本质。从类型学的角度看,高职教育具有应用性、职业性、高等性、区域性的特征。因此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突出应用性、职业性、高等性、区域性特征。一是应用性,指高职学生长于理论实践与技术操作。二是职业性,指高职学生以创业就业为目标导向,而不是以理论研究、技术创造为目标导向。三是高等性,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同时其教育深度又高于中等职业教育。四是区域性,高职教育所需的创新创业类型、特性与区域的需求有关系。

1.3理论工具:

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理论该理论以关系主义的世界观为出发点,探讨了在特定场域下行动者的实践是如何发生的,借助关系主义的思维方式将实践逻辑视为惯习、资本以及场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公式为[(惯习)(资本)]+场域=实践,这一公式清晰地表明,倘若要理解实践是如何发生和运行的,必须首先对惯习、资本、场域这三个概念工具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实践是惯习、资本与场域联合作用的结果,不是三者中任何一个单方面作用的结果。本文运用这一理论,将惯习、资本、场域细化为实践理念、实践工具、实践路径、实践场域四个方面,以此作为分析的维度。

2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困境

2.1实践理念困境

由于高职院校的定位含混不清,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未根植于高职院校,这意味着高职院校的领导层、行政管理层、教职工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入个人意识,从而也难以形成高职院校的集体意志。

2.2实践工具困境

创新创业教育重于“形”而失于“里”,各高职院校已经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所实践,散见于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形式当中;但是如何抓住创新创业教育内核,将其体系化地渗透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授、实训演练、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当中,并落实到高职学生实习、就业、创业效果上则是当前需要突破的问题。

2.3实践途径困境

一方面高职院校经费相对不足,目前高职院校有公办和民办两类院校,而民办高职院校数目稍盛,教育是一项庞大的投入,相当数量的民办高职院校因为经费相对不足转而以营利为目的,办学资源条件落后,更何谈创新创业教育。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不足,“双师型”师资既具备专业技能储备又具备实操技术,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水平偏低,新进入师资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但专业技能和实操技能有待提高。

2.4实践场域困境

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实践场域困境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的不理性,民众不能正确认识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高职院校的接受程度不高,民众对高职学生抱有偏见,认为其知识、能力、水平处于劣等;这致使社会对高职学生产生不信任感,他们难以获得来自于民众、社会组织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的支持。二是市场的不理性,目前各类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认可程度逐渐提升,但是市场往往选择短期内能产生巨大利润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项目,很少会评估某创新创业项目的长期预期前景;这造成高职学生功利心理严重,倦怠于创新创业项目。三是相关政府部门的不理性,高职教育自1980年初开始实行,至今不过30多年的历史,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高职院校管理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问题仍不明朗;这造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在客观上流于形式。

3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途径

基于以上困境本文认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途径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3.1政府引导

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引导社会正确认识高职教育,鼓励市场和社会组织支持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给予奖励。二是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给予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明确的方向,明确其教学理念、宗旨、模式,改变高职教学定位不明确的现状。三是大力给予财源投入,允许少部分民营高职院校发展,给予其优惠政策;给予大部分公立高职院校财政投入以支持其发展。四是制定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政策,解决高职学生创业难、就业认可度低的现状。

3.2社会参与

一是社会组织舆论宣传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益处,引导民众正确认识高职学生,支持高职学生发展。二是各类社会组织和民众要积极参与到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依靠社会力量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寻找门路,参与形式可以是物质帮助、人力帮助。

3.3市场配合

一是积极聘用:各类企业主要是制造业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要大胆倾向于高职学生,因为高职学生见长于生产制造第一线。二是需求引入:各类企业要与同区域的高职院校展开积极的合作,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中贡献力量,将企业的实际需求与高职院校教育配套。三是平台贡献:各类企业要积极主动地给高职学生提供实训、实践锻炼平台,让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制造当中;另外企业可以投入有价值的创新创业项目。

3.4高职院校主导

高职院校各领导层、行政管理层把“创新创业教育”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动,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轴设计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实践平台。为此高职院校领导层要敢于创新实践,主动取得社会认可、政府和企业的帮助。

3.5教职工实践

高职院校教职工要充分施展专业技能和实操技能,通过在实践平台与各企业的合作成为实践平台的骨干,指导高职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为此高职院校教职工可以从企业选聘兼职人员,或者高职院校教职工到企业参与轮训。

3.6学生受益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成为其创新创业知识储备、技能资格、资源储备,学生在实践平台参与的创新创业项目应得到学校、市场、社会的认可并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院校则要为其争取奖励。

作者:许婷 黄勤 单位:中共重庆市垫江县委党校 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李玉珠.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及其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

2王振洪.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困境与路径抉择———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

3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