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内容中去,并用以指导大学生创业的全过程,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创业、勤劳勇敢的品格、诚实守信的高尚人格,团队合作精神,强化法制纪律观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业教育;大学生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可以用这24个字概括,它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并注意把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更是在校大学生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创业观,决定着大学生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就业和创业。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最终形成的重要时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的判断力和自制力在这一阶段显得相对薄弱。通过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创业教育,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情趣、品位、境界,培养他们豁达、宽容、乐观的精神,不断促进他们素质提升、思想成熟、人格完善、全面发展;也将有助于及时调节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形成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视野和积极的心境理解和面对一切,用成熟、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文主要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个维度来探讨如何指导和引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1、创业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精神。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中华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把民族精神教育摆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位置、贯穿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他们养成自尊、自立、自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也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培养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品德,发扬为祖国的发展甘当铺路石的奉献精神,把个人创业看成是促进民族振兴和祖国强大的重要手段,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改革创新成为了中国当代的最强音。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才能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赶上并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水平。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必须鼓励大学生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去。实践出真知,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他们才能逐步卸掉迷信的包狱,克服保守僵化的思想,改变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树立敢于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未知,用于创新创造的思想观念,对扶贫救弱、公平共享,自由、公正、竞争、效率的和谐精神和与时俱进的观念才能理解得更加深刻,民主、科学、法制的理性精神才能扎根于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才能成为他们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追求。实践长才干,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他们才会懂得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中人生才可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青春才能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犹如一把火炬,照亮大学生前行的路。正是这把火炬唤醒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才能找准个人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把自己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前列。
2、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有“导弹司令杨业功用赤胆忠心浇铸共和国的和平之盾,医学专家钟南山在抗击非典中敢医敢言,科学家马祖光在实验室里以生命之火点燃科学之光”等,从中,我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不怕牺牲、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后世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对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重要意义。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能引导大学生把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把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甘于奉献,恪守职业操守,追求精益求精,做到乐业、勤业、守业、精业。
3、创业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创业、勤劳勇敢的品格。
古往今来,事业上有所成就者,大凡离不开两条:一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敢于改革创新、不畏困苦艰辛,需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心。提出与他人对立的见解,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敢。创业目标的实现、创业计划的落实都离不开踏踏实实的行动,离不开勤奋的工作。只有美好的愿望,而没有将创业进行到底的勇气、决心和行动,那么只能收获失望。
4、创业教育要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高尚人格。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如果离开社会和他人的支持与合作,离开必要的人际交往来谈人的创业活动简直就是“缘木求鱼”。而诚信是人与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要想赢得他人的帮助、合作与支持赢得别人的理解与信任,就必须待人以诚,信守诺言。否则就会感到寸步难行、孤立无援,创业也将成为泡影。
5、创业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友善待人,学会与人合作。
创业需要团队精神,靠创业者孤军奋战是不能成功的。创业者既需要自己出点子想办法,也需要别人出谋划策助一臂之力,因此,学会友善待人,与人合作,学会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团队成员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和基本要求。
6、创业教育要强化大学生法制纪律观念。
从根本上来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与完善,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经济领域的各个环节和层面越来越需要相关法律规范来保驾护航。尤其是我国加入以后,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股份制改造、资本所有者的风险投资,还是各类新型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以及完善,离开法律将寸步难行。人才素质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是法律素质、懂法并善于用法。因此,学习和掌握有关创办企业、企业运行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及其运行机制应成为每一名创业者的必修课。只有遵纪守法,规范自己和企业的行为,才能保护自己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已成为各界成功创业人士的共识。
作者:吕晶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名称:
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DGW1516ACX004。
【参考文献】
[1]李辉.内涵发展视界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向[J].高教探索,2013(4)
[2]沈文青等.大学生创业价值观与创业教育巨[J].高校辅导员,2014(2)
[3]彭立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2
[4]秦琳,李炳论.新形势下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J].科技视野,2014(19)
第二篇:转型升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摘要】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让不少人对高校的教育职能产生了质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高校纷纷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实意义,简要介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转型升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教育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模式上一直沿用传统方法,注重知识技能的培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都会选择就业、考研或出国深造,很少有学生有勇气或有能力自主创新,我国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功能普遍缺乏,家庭对于学生创业也大多持怀疑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创业的意识,对学生创业能力和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改革当前高校教育模式,强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能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问题,这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建社有助于学校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层思维的训啦,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随着高等院校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教育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学生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困难,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大学生创业成功也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能很好地缓解就业压力。
(三)有利于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方案很明显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告诉发展的市场经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基本一致,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
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能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推进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促进社会的进步,现阶段已经许多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范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也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发展,但受到重重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体系建设依然保持在初级阶段,体系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下文简要介绍。
(一)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清。
目前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还没有形成专业的学术领域,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其当成主流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更无从提起。而在高校的教育中,尽管已经为学生开展了部分有关创新创业的工作,然而功利性创新创业的理念还是存在,甚至于相关人员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或者创业提出指导,而创新创业教育只是简单地把创业思路和方向传授给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二)缺乏完善的师资队伍。
建设完整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都来源于本校的专业课程教师、辅导员及学校有关部门管理人员。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缺乏创业经验、知识结构单一和自身创新能力薄弱,难以满足学生学习要求。优质课堂难以开展,增大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难度。再加上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部分高校讲学人员是从外界请来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而各大高校因为经费有限,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很难投入配套资源和教育经费,教师本身的科研工作、理论教学比较繁重。对创业课程的积极性不高,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有限。
(三)缺乏持续创新创业的保障机制。
近年来,教育部门围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竞赛,在这些活动的推动下,大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越来越受到高校的注意,各校为激励大学生的积极性,勇于实践,开展了各类创业设计大赛、科技比赛等实践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然而这种以短期收益为主要目标的方式,在当时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奖励,但在活动结束后,很多团队就此止步,加上指导老师有其他的研究项目,使得继续研究的团队凤毛麟角。故而,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为目的的竞赛活动在短期内虽有一定效果,但忽视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持续培养,在没有有效的机制保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很难深入发展。
(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有效结合。
虽然当前大部分高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但未将创新创业教育归纳到专业教育的体系之中,学校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所以推行的创新教育仅仅存在于操作和技能方面。就业率一直是高校评定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创新能力并不在评价体系之内,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并不匹配。
三、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的建议如下:
(一)改革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切实融入当前高校的教学内容中。
我国高校必须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为大力培养创新人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强化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开展素质教育。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正常的教学计划,为确保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在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设计和课程设置上都应有清晰的规划。
(二)加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培养计划。
完善培养计划是高等教育创新的关键。高校要努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拓宽学生的学习层面,提高创新能力。此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多参与科研项目如科研创新、科技竞赛、创业训练等等,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通过创业教育、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者,优质的教师资源能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进行。当前我国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定时开展教师技能培训,鼓励教师进入企业,深入了解当前各类企业的运行机制,实践出真知,只凭空泛理论知识必然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
(四)建立健全创业培训计划的运营机制。
健全的运营机制是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顺利实施的保障。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学校、院系、学生共同参与,学校负责其中的监督管理工作,学院负责根据本院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完善的培养计划,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计划中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必须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职能,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行。学院在制定实际的培养计划时应坚持“总体设计、分项实施”的原则,具体项目的负责分配到人,各类项目课程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的始终,真正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所提高。
(五)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教育的教育方式长期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老师的传道授业和学生的识记掌握,长期的填鸭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而当前推行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改善这种局面,有利于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高校创立文化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新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关的科技竞赛、创业比赛等实践活动,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发展的平台,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有效推动改革当前高校教育模式,强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重要意义。
作者:司杨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国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
[2]李秋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J].闽江学院学报,2014(01)
[3]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02)
第三篇:我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摘要: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校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根据我院实情,构建富有职教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实现发展动力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为创新驱动。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的发展战略。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高职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着力培养高职生的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创业意识,进一步提高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及能力,发挥高职生的潜能,转变就业观念,是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升级高职教育价值创造功能的迫切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知识经济社会需要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造就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以适应全球化、知识化时代的挑战。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我院更应顺应经济时代新形势,高瞻远瞩,从战略发展的角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知识社会、网络社会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之路,是高职院校提质升级的良机。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多措并举,积极主动地筹建富有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就业轻创业”倾向,功利色彩较浓。创新创业是学生离校之后的事;创新创业应由政府、企业承担这些观念一直影响着高职院校相关教育。由于理念的偏差,致使许多高职院校缺乏甚至根本没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良好的生态环境。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是指那些与创新创业活动相关联的因素的集合。创新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更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一个良好生态环境,创新创业教育就成为无土之根,难以生根发芽,难以持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营造能够有效地激发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对高职生理念的转变,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具有熏陶、引导、塑造、培养的特殊功效。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条件。我院首先要在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方面下功夫,让创新创业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在校园落地生根。重视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要让全院教职员工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国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战略绝非权宜之计,这是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之路,也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需要。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承担着,教职员工更要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创新发展的强烈意识,积极参与到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之中。要让广大学生认识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迫切性,要让师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要求高职生必须有创新创业意识、观念及其精神。创新创业实质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没有出路,那种认为创新创业与己无关的落伍观念,难以在未来的职场取得出众的成绩。重视创新创业宣传。一种新生事物的传播与推广,离不开宣传活动。我院要充分发挥宣传在营造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及其具有校园特色的相关竞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教职员工、学生营造创新创业情境,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全院教职员工、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激情与热情。弘扬杰出校友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发挥校友参与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示范的特殊作用。大力培育创客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让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二、组建高效组织机构和高素质教育教学团队
按照“专业化、专家化、多元化”的标准,组建专业机构、教育教学团队。按照“专业化”的标准组建专门机构。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学院创新创业整体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中心,集行政与教育教学为一体的职能部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中心集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各种要素和资源,既承担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管理职能,成为贯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政策决策的实施机构、参谋助手机构、监督管理机构、反馈评估机构。也承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职能工作,成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组织机构、实施机构、指导服务机构、外联机构。按照“专家化”的标准,组建专家化的教育教学团队。提高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仰仗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相对复杂的教育过程,集理论、实践、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活动,包括理论传授、意识激发、模拟演练、实训实操、服务帮扶等多个环节。需要教育者具备创新创业知识、创业实务、企业管理、经济法律等综合知识、技能。唯有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实践兼备的专家化、多元化的高水平教育教学团队方能承担这一重任。学院应在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团队的基础上,通过提质增效组建新的专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肩负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指导服务职责。学院通过学习培训考试促使这些教师获得“创业指导师”资格,提升其职业素养、理论水平;通过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拓宽其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其实践指导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战性极强,仅靠学院专职教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要充分发挥外脑的特殊作用。聘请政府、企业界、创投界、金融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校友,组建高水平的兼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队伍。兼职教育教学团队主要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环节的教育与指导,突出指导与帮扶功能,重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项目、流程、实践等实务性环节进行教育指导帮扶。
三、创建立体化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学院应重视创新创业理论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地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必须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需要理论来普及、宣传。根据学院实情,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创业基础性理论教育教学采取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的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学院人才培养计划中,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虽然大多数学生不能马上或最终通过创新创业成为企业家,但通过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更新观念,培养其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技能,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一名潜在的创新创业者。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和意义根本所在。让所有大学生都成为创新创业的开拓者,创业的实践者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对于那些有创业意识、意愿,有潜质的大学生采取分类施教的方法。分类施教的重点是对那些有创新创业意愿、有创业行动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专门化、个性化的指导与帮扶,提高其成功率。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内容、目标,创新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摒弃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积极启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着力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新颖性、创新性,吸引性,让所有学生都能愉悦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让其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真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在创新课堂教学的探索同时,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创新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覆盖广、传播迅速、吸引力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积极引进一批适合学院实情的创新创业精品课、网络视频公开课、微课、慕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多样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制度保障。挖掘校友资源。我院60年的建校历史,积淀了一大批校友创新创业成功的事例,它既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的鲜活案例,也是能够得到学生强烈反响、广泛认同,具有强烈说服力和示范性的生动教材。尽快建立起校友创新创业先进事例教辅、案例相关书籍,使其成为构建富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一亮点,让这些真实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事例帮助学生增强创新创业信心和热情。
四、构建实践教育教学基地
创新创业教育两大基本功能,一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二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操能力。模拟训练、实践锻炼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操能力的根本途径。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可代替,但要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就必须更多地将教学场所放到实习实践基地、市场乃至企业现场,让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对培育创新创业主体、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以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的功能和基础性作用已得到充分体现。建设好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脱节通病的有效方法,也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滞后,是我院的短板。根据学院实情,按照“挖掘现能、借用资源、加快建设”的思路,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院已经建立了一些高水准的实验室、实训基地,拥有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实践指导教师。学院要对现有实习实训场地,设备设施进行仔细的梳理、盘点,盘活这部分资源,让其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进行有机的衔接,挖掘这些设备设施资源和教师资源的潜力与潜能,释放资源活力,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服务。对学院一些闲置的房产、商业底店,在不影响学院教学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作为学院学生创业的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孵化基地,助推学生创业实践、创业成功。目前,各级政府、一些高校都已经建成了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实践实习基地、示范基地。这些基地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拥有了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设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成熟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非常适宜大学生创新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学院可以根据学院学生实际需要,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利用这些基地为己服务。建立规范、标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学院要积极创造条件,积极谋划筹建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园”。目前,各级政府为了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在资金方面扶持高校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学院应抓住这一时机,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力争及早建成“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新的优质的服务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
作者:匡增明 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参考文献:
[1]曲振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2
[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内蒙古自治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Z].2015.12
第四篇: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用
【摘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众创新创业,大学生作为最有活力的创新创业主体,更是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创新创业之中;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辅导员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众创新创业。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重要引擎之一。大学生作为最有活力的主体,面对现在的经济社会形势,更是应该发挥自身才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也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来引导和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状况总体上在不断加强和提高,创新创业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向好,但相比于发达国家,差距还是比较明显。2015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而发达大学生创业比例在20%~30%左右。所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还是必须要进一步加强,这有助于提升我国整体的创新创业比例和水平,对于经济社会的转型也有积极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对于促进和发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力,其次是要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和活力。
(一)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力
1、广大的高校辅导员要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识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做好日常的教育工作同时,也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尽快转变思想观念,紧跟国家的形势和政策,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创新创业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来加以重视。
2、辅导员应积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相关学习
辅导员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必须加强对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相关学习,及时了解国家的相关方针和规定,搞清楚弄明白创新创业的含义,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可以把创新创业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邀请相关专家和社会创业人士来进行讲座,积极参加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多向其他创新创业工作好的院校进行经验的学习,加强交流,拓宽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日常工作中来。
3、辅导员也应积极进行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动,提升自己实际能力
辅导员可以凭借自己的平台积极进行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动,加强与社会企业的交流合作,深入企业进行了解学习,增加自身的管理和创业方面的知识经验,积累社会人脉资源,为日常的创新创业工作进行铺垫;还可以通过走访企业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了解市场的导向,提高创新创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的发展
1、做好相关政策宣传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经常接触学生,可以通过班会、讲座、讨论等多种形式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们从思想上来树立创新创业的观念;同时,辅导员还要做好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相关方针政策的宣传,让大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了解国家对于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从而积极推动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
2、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辅导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通过日常的工作和新媒体来广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气氛,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以以创新创业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为载体来推动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通过社团活动来扩大创新创业的影响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气象。
3、积极发挥辅导员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创新创业是一个需要坚持的过程,这就需要辅导员发挥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作用来做好引导作用。不仅在创新创业观念的树立上进行引导,平常多关心留意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信息,积累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经验,还要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去帮助同学们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包括实际问题的困难,也有遭受挫折后的心理疏导,这些辅导员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希望,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老师和朋友,也有责任去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帮助他们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作者:贾正东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高世杰,赵红灿.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3)
[2]李岩,李莹,刘哲.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1)
[3]张兆强,杨林.高校辅导员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2)
第五篇:洛桑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剖析与借鉴
〔内容提要〕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简称为“洛桑模式”,探索“洛桑模式”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实习相结合、操作层面与管理层面交叉的实习经验、StudentbusinessprojectsatEHL(洛桑学生的商业计划书)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运用、创新课程设置以及创新“洛桑校友会”等方面的研究,分析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事实、统计数据、典型案例,总结出“洛桑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中国化的路径问题。
〔关键词〕
洛桑模式;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剖析;借鉴
一、“洛桑模式”的内涵
1.新生入学时校内半年循环顶岗实践,将酒店业的餐饮、前厅、客房、厨房等岗位群划分为22个项目流程,完成基础操作技能的掌握与考核。
2.课程设置与专业实习充分体现管理岗位群,主要开设人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管理类课程;学生6个月实习时间主要选择管理类岗位。
3.StudentbusinessprojectsatEHL(洛桑学生的商业计划书),可以理解为实习项目书,多元领域项目由业主委托洛桑学生进行设计、调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4.全球校友会贯穿于洛桑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学习过程,从入学考试、面试,到实习就业,以至于毕业后的校友会论坛、联谊等活动,强大的国际化校友队伍激发、感染、帮助着洛桑学生成长成才。
二、“洛桑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剖析
(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洛桑模式”的人才培养理念是FromTeachingtoLearning,即学习怎么样去学习。理念的职责是教育一个人才的行为、素养、知识等综合方面,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与技能,如穿着、吃饭等,既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文化层次,更能体现出一个人如何来做人。
(二)基本操作技能学习与考核创新
学生入学后进行6个月认知能力的学习与考核,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素养,即6个月内,在1200人之中录取300人,进行校内22个工作岗位流程循环,学习中将300人分为22个组,每个组有不同的考核方案,如客房清扫组,一是通过手机网络在分组前进行了解工作流程、考核方案等;二是每周都进行考核,主要内容为上课是否准时、着装是否干净整洁、团队合作精神等;三是每周一考核,周五决定是否还能够在这个组里继续工作。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运用
1.StudentbusinessprojectsatEHL(洛桑学生的商业计划书)项目概况。学校创业指导部门负责StudentbusinessprojectsatEHL(洛桑学生的商业计划书)项目,创业指导部门主要负责四项工作:一是校园招聘会,一年两次;二是洛桑学生商业计划书;三是圆桌会议,展开讨论业界问题;四是出版杂志,洛桑所有校友均能收到,洛桑合作方也能收到。
2.StudentbusinessprojectsatEHL(洛桑学生的商业计划书)项目内容。这个项目主要由学生来完成。由业主等委托方付费,让学生来参与。具体内容如下:一是产生想法阶段。通过圆桌会议形式对某一项目形成初步想法;通过初步印象确定好,将项目交给学生;整个项目需要将内容达成一致,通过市场调查,形成商业计划书,交给委托方。二是帮助创业阶段。委托方要创业,还不知道怎么创业,找洛桑学生来帮助创业,需要跟洛桑校方谈,到底要做什么,然后交给学生来做设计、调研,并做好计划书。委托方需要付费给学校,学生是顾问,帮委托方去实施学生小组做好计划。三是协助投资阶段。委托者有个概念,要投资,这是洛桑考虑要怎么做的重要因素,以便协助委托方进行投资。
3.StudentbusinessprojectsatEHL(洛桑学生的商业计划书)典型案例。一是数据分析。在过去的十三年里,已完成639个项目,共计405个委托者。这些项目对学生来讲非常宝贵,对学校来讲也是有帮助的,对某些方面是有利的。二是TEAMWORK完成项目研究。项目为5名洛桑学生一个组,9个星期的全职工作,为委托者服务,9个星期都不在课堂上课,这9个星期里委托方付给学校折合人民币7.8万元。如果委托方在异地,需要付差旅费;如果是私人创业者,学校收取6000瑞士法郎。委托方的类型,统计数据显示:大型企业是24%,中型企业23%,小型企业16%。三是典型案例——公司设计给员工的非物质激励体系。委托方要求洛桑学生设计一个激励员工的方式,但不要以“钱财”来激励。比如很多员工下班后回家很累,可以得到酒店给做的免费便当作为激励。
(四)创新课程体系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洛桑模式”的理念是:你要成为一名好的经理,你必须从底层做起。因此,大一时,很少有理论课,要求学生需要在厨房、客房、吧台等20个不同部门22个不同岗位来做,每个岗位轮流1个星期,使学生懂得各岗位是如何运作的。学生二年级时,开始学习理论知识。
三、“洛桑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借鉴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包括入学考核、校内22个岗位群循环顶岗实践、管理类课程设置、管理岗位群实习、洛桑学生商业计划书制作等。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作为落脚点,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创新创业技能与技巧。
(二)“洛桑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中国化路径研究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倡导下,我国有600所本科转型为应用技术本科院校,力争实现学生专业技能技术的培养。然而,国内很少有高校像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并将基础操作技能进行探索研究,在真实任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创新创业操作,从而获得创业技能。总之“,洛桑模式”是值得我国各应用本科、高职院校借鉴与学习的,需要考虑中国基本国情,进行“洛桑模式”中国化研究与应用。
2.注重综合素养提升的课程体系设置。“洛桑模式”中理论课在入学第一年的下学期开设,二年级主要开始管理类课程,这是国内很难实现的。国内高校的管理类课程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导致“课难上、生难教”的现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学生通过基础岗位群实习后返回校园学习,课堂效果很难实现,学生没有认识到管理类知识的重要性,教师难以引导学生的重视度以及学习热情,导致学生的实习就业很难晋升到管理类岗位群,这些都是高校教育的失败之处。因此,要借鉴“洛桑模式”的课程设置、课程评价以及管理类岗位群的实习。
3.实训基地“理实一体化”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相对于“洛桑模式”,国内高校与高职教育更重视的是“理实一体化”,通过真实任务模拟、任务仿真等环节,教育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也有高校结合学生实训基地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进行真实任务、真实案例的学习;另一方面产生经济效益。而像“洛桑模式”系统地将具体技能分解为22个岗位群及相关的工作任务,在国内很难实现并且国内相关考核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评估等仍需提高。应借鉴“洛桑模式”,将“洛桑模式”中国化,在尝试中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实训基地的创新创业教育。
作者:赵德辉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第六篇: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
摘要: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政府、高校、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拥有各自的优势资源,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高校积极推进实施,建立起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能够积极推动双创战略的实施,有效促进学生创就业、企业创新和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时期,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经济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战略已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在这种背景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打造涵盖理论与实践的完整教育生态体系,对于推动双创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成主体及其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生态体系的主题主要包括政府、高校和企业。
1.政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引导者。
几年来,以教育部为代表的相关政府部门先后推出一批鼓励或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如,国务院2011年的国发〔2011〕16号文中就对高校创新教育提出要求,鼓励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积极推广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创业能力。2015年,教育部提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些指导性政策上还不足以快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的开展。
2.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
高校在校学生高达3000余万,2016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人。无疑,高校是中国高素质人才密度最高的地方,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战场。但是,历经多年的改革之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在探索中,与市场、企业仍然缺乏有效的互动,尚未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体系和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导致学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学生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储备;教师以形成成果、申请专利等做为科研终点,致使各领域众多的研究成果无法通过市场转化为社会价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深化改革。
3.企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和推进器。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对于市场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但是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尤其是众多传统行业的企业缺乏创新人才。不能通过创新实现发展的突破。同时,企业在经营中积累的众多经营管理经验仅限于企业内部扩散,不能实现更大范围的推广。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的优势,整合资源,构建涵盖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的完整教育生态体系势在必行。在该生态系统中,政府、高校、企业相互支持,通过充分的合作打通创新创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实战的关键环节,为创新创业提供全程的支撑服务,实现创新创业的全面落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大致由三部分组成,支撑体系、理论和实践教育体系、平台体系。支撑体系已经为创新创业奠定了良好的环境,教育体系培养人才并形成创业项目,平台体系则提供了成果转化的载体。
1.支撑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构建主要由政府负责。包括制定引导和支持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创新创业者能够在创业初期放下包袱;牵头成立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支持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积极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成果展览、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等,活跃创新创业氛围。
2.教育体系。
该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参与,具体构建过程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指导,高校为主体,企业配合形成适合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教育体系。其中理论部分包括创新创业的通识和专业教育。实践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展,企业主要提供与理论相匹配的实践平台。该体系培育出的学生具备了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气质和操作能力。
3.平台体系。
平台体系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成果孵化体系,是创新创业成果的出口。政府在该体系的构建过程仍然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各种形式与高校和企业合作,通过建设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等为创业项目提供基础配套、启动资金等必要支持。
三、结语
尽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具备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但是尚未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通过整合政府、高校和企业的相关优势,构建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实践以及创业基础条件为一体的生态体系,势必会培养大批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幅度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为推动我国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撑。
作者:韦福雷 胡彩梅 宋海彬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基金项目:
黑龙江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GBD1212072);黑龙江科技大学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Y14-84);黑龙江高教学会项目(项目编号:HGJXHB2110874)。
参考文献:
[1]任丽.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6.25
[2]田晶.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实施效果研究———基于河南省20所本科高校的调查.宿州学院学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