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一轮的创新创业热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尽管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和成果,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寻找有效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对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然成为2015年度热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地方政府积极出台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优惠政策,高职院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和地域特点,积极推进创业教育,营造创业氛围,以创业带动就业,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和西方高校创业教育相比,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目前尚未形成比较成熟和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开展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日益重视,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也促使各大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业教育”也作为高职院校不断创新发展的新课题,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意义。由于“创业学”,在我国还没有独立的专业和学术领域,缺乏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框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为:一是把“创业教育”窄化,把创业教育简单地归结为某个行政部门的工作任务,执着于各类创业大赛获了多少奖,或者直接把“培养了多少位老板”作为创业教育的最终成效的评判标准。二是自主开发或是引入了就业创业类指导类课程,但是课程基本相当于就业创业技能技巧培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不能体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及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专业。
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初创性,就决定了师资队伍的匮乏。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企业管理相关专业教师为主要师资力量,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研究的人员几乎没有。创业专业知识、实战经验的缺乏,使得课堂教学过于呆板,从理论到理论,创业指导也没有底气,往往是纸上谈兵。有人将现今的创业教育形象地比喻为“鸡教鸭游泳”。虽然近年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也推出了“创业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认定,但是每个学校参加培训的人员有限,加上短期的培训效果与系统地学科学习效果必然存在差距。总体来说,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师资仍然存在着专业性差、数量不足等问题。
3.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虽然在全国已有82%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课程有必修有选修,但课程间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创业教育还未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而是以独立的个体割裂地存在。由于目的的功利性,大多数课程还停留在创业技能教育,而对于创业教育的精髓“创业精神”的教育来说,基本上是采用专家讲座或创业动员等形式,未能作为一门体系化的课程来讲授。
4.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是对学校、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价值评判活动,是教学、教改活动的主要参考依据。我国高职院校校的创业教育评价,仍然沿用传统课程的“学生评教”“教师评价学生”等方式,局限于校内单一来源评价。缺乏由学生、学校和企业及政府等有关部门多方参与的立体评价,同时也缺乏适用的、科学的考评制度,来衡量和检验创业教育是否成功。因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时代性、层次性和多样化,传统的课程考试和评价标准并不适用于创业教育的考评。
二、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理清思路,统一认识,形成创业教育合力。
美国著名百森商学院的蒂蒙斯教授提出,学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更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只有正确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方向”的偏差。创业教育既不能照本宣科地进行纯理论教育,也不能等同于创业实践指导,它应该是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及未来生涯发展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它不是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而是融入在专业培养计划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协同合作,杜绝“两张皮”现象,努力做到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
2.内培外聘,专兼结合,打造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理想的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不仅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还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在指导创业教育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创业思维,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和选拔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学者型老板”或“老板型学者”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关键,是推进创业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首先,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优势互补。高职院校教师在拥有创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可以深入企业,实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实践提高自身创业指导的水平。同时邀请企业人才到高职院校担任创业导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形成动态交流机制。其次,利用学校人脉资源以及地方政府支持政策,将创业成功校友、相关部门专业人员、专业创业指导师纳入学校兼职教师队伍,提供各阶段有针对性地指导。最后,积极组织校内教师参加创业指导师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在校内对团队其他教师进行内训,从而阶段性提高创业教育指导水平。
3.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加强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一门课,而是多学科融合的一个课程群。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可以在接受创业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学习相关课程。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原则,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理论教学上,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学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慕课的形式,丰富创业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方便快捷地分享高品质的创业教育课程。在实践指导上,可以加强与地方政府人社部门的合作,组织专题创业培训班,如SYB(开办你的企业)免费创业培训,丰富创业教育课程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创业取得优惠政策拿到了许可证。此外还应加强与企业的进一步交流,让学生可以接受企业的实践培训,提高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
4.多方参与,搭建多维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对创业教育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质量控制的必要条件。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针对创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充分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过程考核而非结果性考核,着重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素质的培养,而非问题答案的正确性。对于创业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价,则应将企业、政府相关人员、创业研究专家等纳入评价主体,以此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创业教育既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教学,高职院校只有立足地方特色、专业特点,构建起校园微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唐莉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硕.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徐玉成.高职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12.
[3唐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李炳安.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谢志远,吕一军,邹良影.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6]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M].中国高教研究,2004,02.
[7]梅伟惠.创业人才培养新视域:全校性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