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4篇)

第一篇:创业教育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摘要】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根本无法顺利就业。面对这种情况,实施创业教育,可有助于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缓解就业市场的压力。下文中探讨了运用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全面提升。

【关键词】

创业教育;就业能力;有效策略

一、实施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

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对此,要转变学生传统就业的观念,对于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区别都要理性地对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鼓励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的新理念。转变学生没有好工作就不工作的观念以及一业而终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学生从事多种职业的信心,使学生逐步认识自主创业是生存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趋势。帮学生熟悉未来职业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明确为了生存、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努力工作,促进大学生有目的进行职业规划,将自己的志向、爱好与职业的选择结合到一起,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途径。

二、制定创业教育工作目标

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不同的创业教育目标,例如:对新入学的学生要他们了解就业形势,专业发展情况、就业岗位等;大二的学生要鼓励其积极实践,参与校园的各项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其创业意识;对于临近毕业的同学,要加强面试指导、心理指导,缓解学生面对面试失败以及就业时的紧张情绪,提升其心理素质,使大学生能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就业。

三、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按照规划的路线去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朝着自己向往的创业目标或者职业岗位去努力。对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兴趣、爱好、优点、缺点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与自己实际相符的、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短期内职业规划可以是的物流基层的拣货员、库管员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后可将职业规划提升为物流企业运营管理人员,在掌握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流程后,可将职业规划提升为自主创业,寻找合作伙伴或者寻找资金支持,运用自己的人脉创建物流公司,实现自主创业。

四、在创业活动中进行大学生创业指导

当前,大学生所接触的创业教育通常都是通过课堂教育来实现的。这种环境下,学生是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创业教育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让大学生马上去创业,关键在于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使大学生具备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对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合作意识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这一途径,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创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对此,高校可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例如:高校可成立创业基金会,有创业目标的学生可以自己组织团队,制定营销策划案,获得批准后可申请基金支持,由专人进行资金的监管并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指导。也可通过职业规划设计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起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意识与创业热情,为提升就业率打下基础。

五、以开发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基础拓宽创业教育途径

高校要以开发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基础,尽可能地拓宽其创业实践途径。对此,高校可以区域内的社会组织以及各大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掌握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适当调整就业能力开发计划,并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例如: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安排到周边科技企业去实习,在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当中,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具体的工作内容等,让他们在实践当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在日后的学习和实践当中改正。像有的学生理论基础较好,操作能力也很强,但是却缺乏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因此,在实践中学生会体会到,实际的工作不仅要的知识基础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日后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所述创业教育的各种有效的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而这些也正是就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能够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毕业后尽快融入到相关的岗位工作当中,或者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创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

作者:张丹鹤 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小洲,梅伟惠,倪好.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

[2]谭立章,钱津津.以创业实践为载体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性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

第二篇:校企合作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影响

摘要:

新时期下,无论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从个人层面来看,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发展热词,被推向台前。如何更好地帮扶大学生创业,适时展开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各高校思考的时代新命题。文章将尝试把校企合作模式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当中,以特色发展为着眼点,解析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校企合作

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向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全面做好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业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时代新命题。为了更好地破解这个命题,本文尝试以一个新的融合角度对当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模式建构进行解析,尝试找出更为贴近时展特点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1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1],最早始于美国,当地的学者科林•博尔曾经在一篇论文中提出关于三本“教育护照”的解读,即未来的人才应当具有学术性的能力、职业性的能力以及开拓性的能力等。在此基础上,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的概念,而后被称之为创业教育”。1995年该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全面阐述了创业教育的概念。所谓的创业教育是指通过相关的活动开发、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国内的创业教育也是遵循了这一理念,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从1990年开始,由国家教委牵头在北京、江苏等四地进行试点;2002年,将试点范围确定在包括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在内的9所高校;2010年,教育部统一下文,以指导意见的形式要求全国高校加以推广。至此,国内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口号,进一步推进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此后各地陆续推出了各自的扶持政策,涉及资金补助、税收减免等多个方面,大学生创业工作也获得更为实质的突破。

2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推进作用

如上文所述,大学生创业教育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而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2]。国家教育部曾在2010年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校企合作能够很好地达到这项要求。通过引入社会资金,高校能够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师资队伍优势,建立功能定位明确,管理体系规范的创业实习基地或是孵化基地,一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创业场地,启动资金和创业实训等多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开展必要的创业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校企合作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校企合作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推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扶持,帮助他们更加广泛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企业介入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领域,最为直接的一个益处就是能够为该项目带来资金的扶持。创业难,关键是融资难[3]。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的理论教学工作,它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市场的验证,为了能够将好的创业项目投入市场进行模拟运营,必要的启动资金是不可回避的。高校的强项在于师资的指导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资金帮扶等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因此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创业教育的短板问题,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其中特别通畅的校企合作范例还能够提供包括场地、实训等更加多层面的外围支持,进一步增加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从而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夯实创业教育的实效。二是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研究、经验交流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创业活动的深刻意义所在。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授人以“渔”。与其他教育内容相比,创业教育对于实践教育比重的侧重更加倾斜。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帮助扩充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打造类似B2B的直接教育平台,使学生能够得到最为前沿的市场创业信息反馈,从而增强他们创业的实效性。虽然高校具有理论培训和师资的优势,但是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讲师相比,高校教师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局限,对于一线市场的接触相对这些企业讲师来说肯定是薄弱的,因此校企合作能够将创业教育中市场信息匮乏这一短板补上,通过企业讲师和高校教师的合作,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在创业孵化平台里所接触到的市场知识相融合,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创业实训过程当中。与此同时,通过孵化平台还能够使学生与已经创业成功的商业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他们的创业经验,更好地筹划自己未来的创业道路,提高创业的成功率[4]。三是有利于创业基地的建设以及创业培训的开展,从而进一步将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校企合作的方式往往以企业注资的方式进行,为了更好地吸引社会资金对于创业教育提供帮扶,往往地方政府会辅之以相对应的政策扶持,比如提供相对集中的大学生创业专用场地,帮助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或是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相应的房租、税收减免等等。这些举措实际上更好地扩容了创业基地的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创业形成集群效应,扩大其创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景德镇市的“乐天陶社”创意集市,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与此同时,校企合作的方式还可以帮助法律、工商、税务、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落户基地,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开展创业的培训或实训工作。

3构建校企合作框架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的推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如何构建校企合作框架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5],便成为了当下我们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在笔者看来,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模型达成目的。一是校企联姻。该模型的重点在于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互动促进型、投入比率均等。一方面,学校作为智力投资单位,主要负责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开发适应的技术和产品,同时将这些科技教育元素通过自我师资团队的授课转换成对学生的教育,使大学生能够获取适合社会发展的一线创业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企业以资金、场地等方式投入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社会资源融合等方面的优势,以保障大学生创业教育能有足够的社会资源和资金投入,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该种模式常常会以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形式施行。二是企业植入。该种模型的重点在于订单式的委托培养,主要以人才的培养为主。在该种模型的人才培养框架中,注重的是创业型人才的技能储备。企业一般会在高校设立奖学金或者是定向培养,从企业的市场需求出发,联合学校进行授课,因此在课程的开发方面,具有十分鲜明的市场性和实用性,甚至部分教材可以来自于实际案例的整合,这样做的优势是能够保障培养出的学生第一时间适应企业的发展,减少了双方的磨合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市场规律,为自己将来的实际创业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这样模型的案例有某校的“佳洋陶瓷班”和“龙泉班”等。

4结论

实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实施创新型国家的需要[6]。该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现在它尚处在起步阶段,如何开展,如何丰富,都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的建议仅仅只是引玉之砖,期冀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研究添助力。

作者:艾军 耿健 甄晶莹 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许国彬.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及其经验借鉴[J].青年探索,2013(2):39.

[2]余瑞玲.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06.

[3]张一持.引入社会资本助推大学生创业[J].中国人才,2015(7):52.

[4]武星.校企结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才智,2014(33):64.

[5]纪玉梅.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24.

[6]章国平,李德平.大学生的创业问题探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57.

第三篇:农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建设

摘要:

笔者从机制建设的角度,对从渠道上如何激发并培养农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从路径上如何引导农业方向的创业选择、从实践中如何提供农业创新创业的激励与支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农科背景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支持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农科;创业教育;机制建设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不仅是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一环,也已经成为适应时展、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普适的大学生创业意识激发机制的建设

(一)以优质高效的课程设计和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建立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没有广泛而长效的创业意识引导教育,不可能带来大学生群体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提高。钟强2014年对农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普遍不足,女大学生尤甚。[1]对于是否要开展广泛的创业教育,高等农业院校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狭义的创业虽然是小众行为,但随着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比例越来越高,开展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越发明显。在创业教育未纳入必修课体系的情况下,笔者所在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明确目标定位,开展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的建设,把启发大学生创业意识纳入新生始业教育,此等做法值得提倡和借鉴。除此以外,通过编著专业的教材来整合全面的创业理论,并在课程设计中突出创业实践环节,进而建立起优质高效的农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激发和引领农科大学生创业意识。长期大范围地实施创业教育,需要建设一支学习能力强、了解学生需求、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素养的师资队伍。对大多数学校来说,辅导员队伍是现下一个较好的选择。对辅导员来说,面对学生创业教育的新需求,如何介入其中,了解、帮助学生成长是辅导员工作的职责所在。因此,把普适性创业教育作为辅导员培训的一个必要环节、把创业教育作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等,同样也是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工作内容。在建设辅导员队伍基础上,高校应当借助人社局、孵化器等政府和社会力量,引入财税、法律、管理、市场等方面的行业专家,为萌发创业意识的同学提供企业运作所需的各方面知识。

(二)重视创业教育的广泛宣传,传播创业价值观念

全媒体背景下,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机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改变师生们关于创业教育是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创业教育不过是为就业找出路的错误认识,营造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需要依靠媒体的广泛传播力量。应当认识到,创业教育的确能有效提升农科背景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其主要成效在于创新精神的倡导和培养,这同时也是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农业人才的重要依托。高等农业院校应面向师生们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如组织关于学生创新创业的辩论与讨论会、进行创业工作优秀人物和事迹的宣传报道以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从而形成“大学生创业价值观”。以浙江大学为例,校方支持组建了一个吸纳近百支学生创业团队的“微创业联盟”,彰显了创业工作受学生欢迎和为时代所需、大势所趋的特点;编写《创业浙大》校园刊物,在师生中宣传各类新型农业政策和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同时搭建“浙大创业”“浙大农业创新创业”网络平台和微信平台,在校园内外引发了“浙大系创业热”。

(三)通过培育社团等学生组织,强化创业活动的激发

多项调查显示,在已创业大学生中,最能激发其创业行动的因素是参与创业活动或者创业实践的相关经历。[2-3]农业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应积极探索富有成效的新模式,如在第二课堂中设置大学生创业实践环节,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类能够实践农业科技创新的创业大赛。笔者所在的浙江大学拥有多个创业类型的学生组织,其中农业创新创业俱乐部于2011年成立,并迅速发展为在全校最具影响力的组织之一,俱乐部组织的日常活动为创业开展提供了保障,农业创新创业俱乐部每年开展农业创业点子秀等参与性强、以学习激发为主的创意类竞赛,以激发同学们的创业意识。同时,成功联合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农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比赛、农业创业园设计建言活动等宣传面大、适合入门级创业者参与的活动,起到了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的作用。

二、农科大学生创业选择引领机制的建设

(一)建立高校创业教育工作领导机制,推进课程体系的建设

农科院校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农科背景创新创业型人才,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从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培养模式的重新定位,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教育思想转变的基础上,建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内各职能部门为成员执行单位,加强创业教育的上层决策和基层落实。[4]浙江大学于2015年初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囊括了团委、学工部、研工部、地方合作处等近20个成员单位,为浙大创业教育理念的贯彻和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等农业院校和综合院校的农科专业还应把“以优势特色农科为龙头,以跨学科合作并进为趋向”作为指导思想,推动校内涉农学科与其他管理单位的资源整合,在创业意识和农业专业知识交叉普及的基础上,开展创业思维、技能和实践的训练,探索建立多学科融合的农业创新创业试验班,建设农业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吸收多学科背景的学生共同参与农业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多学科融合的农业创业团队建设。在此基础上,探索把创业理论和实践从第二课堂纳入第一课堂,进而考虑制订专门的培养方案,开发专门的教材,培训专门的师资队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从2013年起开展了农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在学校党委、学工部的支持下,综合利用校内农业试验站、农业推广中心、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系等资源连续三年开设了农业创新创业“青苗”培训班,分设校内、校外两大课堂,开展一系列农业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探索,主要包括创业精神培养模块,通过校内课程平台,邀请优秀的经管学科专家和企业家导师参加专题讲座、交流沙龙等,分享创业经验,宣扬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学习模块,在校内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平台,由专家学者普及现代企业相关知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农科创业政策的解读、农业各技术领域产业的现状和热门项目解析、创业项目风险管理等。

(二)长期开展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形势政策教育

当前,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短缺是制约“三农”发展的一大瓶颈。钟强2014年对农科背景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6.7%的学生对“三农”问题密切关注,而密切关注“大学生到新农村创业”相关优惠政策的学生仅有9%。[1]长期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迅速推进对“三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注解。如今,在“四个全面建设”的关键时期,让学生了解“三农”,服务“三农”,参与到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基层环节,建立与“三农”的深厚感情,对于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高等农业院校还应建立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形势政策教育常态化机制,普及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让大学生能够从宏观上了解“三农”事业欣欣向荣的现状,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树立投身农业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当前,年轻人所擅长的互联网正与农业这一传统产业全方位融合,国家亦连续出台多项惠农政策,完善制度支持,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支持大学生在“三农”领域自主创业,以上这类形势与政策的宣讲,也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吸引力。

(三)探索农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共建培养模式,依托高校优势资源塑造农业创业典范

对农科背景大学生创业选择进行引导,要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学习文工商医等其他专业做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专业资源和合作平台,把专业特点和优势资源融入农业创新创业教育中,探索农科创业教育“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利用高校的优秀科研成果,吸引共建一批稳定的创业教育实训基地或项目孵化基地,为农科大学生提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同时探索建立高校和创业大学生之间的科研成果共享体系,让农业创业教育成果惠及广大科研工作者,同时依托农业优秀产品项目的推广应用,培育出一批农业创业的典型项目和优秀创业人才,形成优势资源的良性互动。例如,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吴殿星教授等将科研产品授权给所在学院一个毕业生创业团队进行运作推广,其创业成功的经历在校内得到广泛传播。

三、农科大学生创业实践支撑机制的建设

(一)建立以农业行业选择和创新创业为价值导向的政策支撑

从政策层面激励大学生创业,并特别鼓励农科大学生在农业方面创新创业,对于农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来说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得农科大学生一方面能开拓思维和视野,投身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另一方面能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加强农业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个人创新精神的锻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宜建立完善创新创业奖学金设立、专项竞赛开展、创业专项学分的认定等配套政策。对于农科学生创业典型,由学院给予专门奖励和表彰,给予与到基层村官岗位、到西部工作一样或者更高的荣誉表彰,以彰显院校对农科学生服务“三农”的战略导向。同时,对农科背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也需要从教师层面进行考虑,比如落实创业项目优秀指导教师的课时数以及经费的双重奖励,倡导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理论、教学管理的研究,开展优秀教学案例的编写等,以收到双管齐下、多措并举的效用。

(二)建立服务农科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平台支撑

一是聚集多要素整合的创业指导力量。在农业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中,农业科技、农业推广、经济管理、法律、创业教育、政府经济部门、农业企业、投资公司、孵化器等领域人员都需要参与,因此,高校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建立来自上述领域的创业导师团队。[5]同时,还需要通过专门研讨、定期交流等形式对创业导师进行系统培训,建立平台,聚集创业指导团队,加强合作交流,通过与学生创业项目的对接和经验分享、成效评估,强化其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探讨,使其从知识传授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化。结合农科创业的特点,定期组织非农领域创业导师深入农业生产、服务一线,了解农业发展的动态。二是建设商业模式多样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创业教育和实践基地。建设一批校外创业教育和实践基地,对于创业教育初期的激发、引导,以及创业初期大学生的实习、实践、学习都十分重要,基地建设的定位宜各有不同,如初期主要通过组织学员走访创业阶段的涉农企业,深入体会创业初期的艰辛和创业成功的喜悦,为学生塑造立体而全面的创业价值观,真正理解创业意识的内涵,培养创业家精神,后期筛选建设一批商业模式上各具特色的校外基地,组织学生赴校外基地开展农业商业模式的调研和探讨、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参与涉农产业投资管理的实践、根据基地实际情况开展农业创意类项目的实施、开展企业家与大学生“一对一”师徒制的学习实践,等等。

(三)建立服务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撑

为促进农科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落地成长,高校要多方筹措资源,推动形成学校、政府、企业的合力,着力解决创业初期资金难的问题。主要途径包括,一是积极联络各级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和创业归口单位,优化大学生创业政策,增强金融、财税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力度,争取建设高校的农业创业专用基金项目;二是争取农业企业、商会等经济组织或企业社会机构出资共建创业基金,提供多种形式的启动资金支持;三是推动社会投资机构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开展融资服务,如建立农科大学生创业天使投资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等。只有建设和完善创业保障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创业服务,为农科大学生创业铺平道路,高校的创业教育才能进一步落地开花,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人才的不断输出服务国家“三农”事业的新发展。

作者:张颖 诸杭棋 单位: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钟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8):97-99.

[2]汪爱娥,王德海,徐锋.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133-135.

[3]曾俊.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1.

[4]胡太芳.构建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研究[J].教育界,2014(18):64-65.

[5]姚霞,何临春.国际视角下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4(2):159-162.

第四篇:创业教育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选择

摘要:

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现实,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强化他们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指导他们如何选择经营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选择

一、引言

我国人社部和教育部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展开全面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近两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毕业自主创业的学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不论是选择自主创业还是在中小企业就业,企业经营与管理是大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2015年大学毕业生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总数已达1000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1]因此,国家大力推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整体教育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统计平均水平。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为1%左右,而发达国家该比例高达20%—30%。[2]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应针对现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知识技能,提高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运用敏锐的创业意识发现商机创造机会。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说:“创业不一定是真正的开办公司,创业是一种态度和经历,是一种意识和精神。”现代社会多数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具有创业精神的毕业生的需求很高,因此,注重大学生创业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择业。

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经营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论,是企业管理者对生产、经营等各项运行业务的管理,使企业顺利开展各项经营项目,并根据企业的发展不断调整经营管理模式。[3]

1.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1)品牌共享模式。

例如,TCL与德国施耐德、法国汤姆逊、阿尔法特等品牌的结合,将本来并没有市场的国内品牌推向国外市场,不仅增加了产品出口量,还开拓了国外市场,同时提高了自身品牌的知名度。

(2)技术领先模式。

例如,华为在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普遍较弱的大环境下,坚持大力开发先进技术和技术创新,利用技术优势抢占市场,运用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星火燎原”模式。

例如,温州中小企业经营的产品大多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小商品,而且企业多为小型生产单位,发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这种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需要注重产品的质量。

(4)“安营扎寨”模式。

例如,海尔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建立国际品牌,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综合实力。[4]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可指导学生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

2.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在保持原有经营管理模式优势的前提下,还要不断学习和引进先进企业的成功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适应市场发展规律。

(1)企业要建立并要完善一套人才管理系统、科学决策系统、资金运作系统、生产经营系统、质量监控系统,建立竞争机制、淘汰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通过各项管理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从内到外不断调整、改革和完善经营管理体系。

(2)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财务部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下不断完善,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财务管理制度同样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克服财务信息及财务人员管理的缺陷,建立资金集中管理的新模式,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和作用,建立完善的财务审核和内部控制制度。

(3)企业要建立创新性的管理机制,善于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培训和重用,打造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定期考核,实行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5]

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这一模式在众多创业训练模式中,尤为引人注目。它运用沙盘将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均展示在模拟沙盘上,别具优越之处。它不仅涉及包括战略、营销、管理甚至物流、财务等方面,而且可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的模拟运作中,得以亲身体验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开展运用的。“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课程是一种先进的互动的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其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如何正确选择经营管理模式的作用表现在:

1.实现创业能力的综合提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创业并不只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风光。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较低,仅有2%—3%左右,这一数据远低于企业的70%的创业成功率。“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教学主要采用创建社团的方式进行,因此需要大力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次社团活动中。只有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社团创办与建设,逐步在活动中感受到创业的艰难,才能在某种程度上与真正的创业活动已有相似之处的行为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这一模式并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所以它可为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大量的免费训练,增加大学生创业活动中的熟练度,降低创业时的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害,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感受创业的真实体验

大学生在创业中是一名企业管理决策者,需要根据市场和企业发展情况制定经营管理方案,以此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在创业教育中,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模拟市场经验,切实感受企业经营管理这一角色的全部情感,深刻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与困难,以及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创业模拟团队主要模拟的是企业中各个部门各个角色,因此成员需要扮演上至总经理,财务、营销、生产、采购等各部门总监和助理等角色。团队角色模拟不只是表面上的简单的角色扮演,而是要求每个成员都要深刻感受到自己职位的责任和内涵。既要求大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提出意见,同时又要不失大局观和团队意识,能够从整个企业出发,为企业利益考虑,通过交流和讨论形成大家都认同的方案并且遵照执行。在此过程体验中,各个企业的运行环节是紧密相联的,大学生可体会到企业中每个部门的运作和思考方式,同时又可认识到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需要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每个部门每个角色都要以主人翁、企业法人的心态和意识,为企业的长久生存发展考虑策划。经过“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这一模式的教学和洗礼,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团队精神,都可得到强化、提高。

3.培养创业精神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教学中,“市场老大优先选单”的规则充分调动学生模拟创业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从全局思考和看待问题,站在全盘大局的视角上考虑生产和运营的成本,从而培养了创业大学生的实干务实精神。由于“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教学和学习一般都是在周末进行,所以在此之前创业大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能够安排好企业运营前的各个环节,培养了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在“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教学中,应针对现在大学生中诚信精神缺失,开展诚信教育,如进行激励褒奖和惩罚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并非只是口号那么简单。不论是务实精神、吃苦精神还是诚信精神,都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质。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奠定了良好心理基础。

作者:张艳丽 单位:辽宁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潘峰,许明.企业经营管理沙盘与高校创业教育的结合[J].教育与职业,2014(14):106-107.

[2]梁敏.构建新时期企业经营计划管理体系的思路[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32.

[3]罗芳.市场分割条件下中国企业横向整合战略选择、管理模式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4]丁利.大学生创业团队异质性、经营战略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李静薇.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