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教育过程是引导人发展个性,实现自我的过程。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中国现代社会,大学要坚持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更好地完成大学使命,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突破口。创业教育应当成为教育思潮。
关键词:
大学要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任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突破口。1998年,清华科技创业者协会以培养技术与管理技能兼备的高层次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引入MIT创业竞赛模式,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创业计划大赛,在中国首开高校“创业启蒙运动”。2002年4月,教育部确认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为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学校,这是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的里程碑。从此,创业教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在已有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本文谈谈对创业教育的理解。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业”,现代汉语词典中记载为“创业是创办事业”。华德•H•斯蒂文森认为,创业是一个人不管是独立的还是在一个组织内部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创业可由六个方面的企业经营活动来理解:发现机会、战略导向、致力于机会、资源配置过程、资源控制的概念、管理的概念和回报政策。”[1]斯蒂文森进一步指出,创业就是察觉机会、追逐机会的意愿及获得成功的信心和可能性。[2]纵观过往研究,学界对创业教育的目标、过程、内容体系等探讨诸多,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侧重于知识产业化研究,从解决高校毕业生出口问题的功利角度认识较多,认为创业教育是高校就业压力的缓解器,在高校扩张过度造成的就业压力形式下,学者们呼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发现新的市场商机、筹集创业资金、寻找合作伙伴、创立企业的能力。我所理解的创业教育应该是高校通过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施加影响,使之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人做事,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能合理利用资源,创造性地解决个体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开创美好未来的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理解创业教育,需要认识到在创业者成功的要素中,善于学习是最重要的要素。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说到:“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和核心”。[3]人类文明的创造皆来自于客观事物与人完美结合。创办和开拓事业的人,首先是学习能力强,且需要层次较高的人。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除了生存和归属层面的需要,开创事业者应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开创某项事业或在组织内部创造性地捕捉发展机会,正是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最高形式。因此,实施创业教育需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形成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二、创业教育的本质
正如一些学者的理解,创业教育确实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但是仅把创业教育停留在这种层面是偏颇的。创业教育应当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大学里开展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在毕业后的社会生活中能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成为智者、强者而不是懦弱者。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教育。思维方式具有对知识的建构、控制、支配、导向的作用。创业教育是体现素质教育内涵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新需要识别和把握机会,而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取决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知识进步首先表现为知识数量激增,大量的新知识不断涌现,冲破原有的学科、领域的界限。这就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知识进行开发、控制和建构。传统的科学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只适用于狭窄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创业教育需要借助整体性的知识,从中反思,形成新的科学思维方式,特别是掌握新的哲学思维范式。因为哲学作为智慧的学问、帮助人聪明的工具,能帮助人克服保守、单一封闭的惰性思维,哲学范式使人灵活和具有多元性,有利于宏观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业教育是一种核心能力培养的教育。创业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训练,它不仅应让学生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有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较为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更要具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个人在各种工作领域中激发创造力至关重要。无论是创立小企业还是在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上,受过良好创业教育训练者应该具有创造性、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为此,创业教育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社会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以便在生活中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活动,创造性地解决开拓事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创业教育是一种生存方式的教育。为未来最好的准备,不是为某一具体职业而进行面窄的训练,而是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4]创业活动是一种充满挑战的生存方式,创业人才的视野必须很宽阔,才能有广泛的创业活动领域。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信息取代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具有开创事业的资源优势,应该是更好的生存者。创业教育要站在人的生存方式的角度来理解,训练创造性人格,强调个体创造行为中的人格因素。一个人总想做点什么,只有发现点新东西,解决点新问题,头脑运转得力,他才心满意足。[5]创造性人格是由动机、兴趣、信念、气质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创业教育要改变学生的生存方式,需从训练创造性人格的各种因素入手。
三、创业教育应当成为教育思潮
1.创业教育的社会功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发现了创业教育和创业精神这个创造美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开始,创业和创业教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政界和教育界高度关注的课题。创新成为经济的推动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占有更多的信息资源,拥有更多的“创新头脑”,就相当于拥有了战胜对手的“新型武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于1998年10月5日至9日在巴黎召开会议,这是自教科文组织成立以来首次有115位教育部长,2800多名高校校长、教育专家参加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会议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
2.创业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大学生。
一流人才并不仅仅局限在办学条件好,入学门槛高的大学里,各级各类高校,包括职业技术学院,都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历史和特色,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精英人才。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创业教育对每个学生都有意义的理念。无论在哪类学校,学习什么专业,每位大学生都面临未来的社会实践,都需要具有创业素质,因此都需要接受创业教育。国外有学者指出,个人创业决策由两部分背景决定:一是创业意识,二是创业潜能,后者通过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教育来检验,而前者则受国家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6]根据皮革玛丽翁效应的心理学原理,无论哪类高校要想使大学生显现创业潜能,都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向其提出一流人才培养的标准,把其当成一流人才培养,在学校的期望下,学生可能受到激励,积极开发自身潜能。创业教育也并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将来自己做商业,做产业,成功接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学生,应该能在自己选择的就业岗位上开拓进取,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3.教学资源是创业教育发展的“引擎”。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展得还不普遍,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考核标准没有统一的要求,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培育缺乏土壤,鼓励创业的文化氛围不浓,崇尚创业、扶持创业的社会文化基础薄弱。创业课程是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载体。院校研究人员要从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热情、冒险意识、团队精神入手,向学生提供创业的讲座,依托创业计划大赛提供相应的创业课程,设计实施创业教育的整体性计划,开展创业组织活动,重视大学生创业体验。创业教育研究还需要根据各高校自身的特点,研发出培养创业人才所需的一系列文化辅导必看书目,以补充高校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创业品格。师资团队水平是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保证。自2003年扩招以后,各级各类高校师资力量虽然在数量上得到补充,但是师资质量的保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总体上看,中国高校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专、兼职师资力量都极其紧缺,各级各类学校的师资团队还不能适应创业教育的要求,教师自身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需要大力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学生管理体制需要改革,为学生提供直面个体生存和发展过程各种问题的机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制度上的方便。在学生管理体制方面,清华大学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他们推出了“休学创业”的举措,允许一些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项目特别有兴趣的学生保留学籍出去创业。武汉大学也有先例,他们曾出台“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两年”的政策。这样的举措能帮助大学生处理创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使大学生在学业上没有后顾之忧。
四、总结
青年是思想最为活跃,创造性生产力最强的群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很长,尤其是博士生,如果在校期间没有接受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训练,走向社会后,开创事业的力量就较为单薄。创业人才的培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创业人力资源来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岗位的创造和大学生就业方式等问题是高校需要在信息化、知识经济社会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为此,在学生管理方面,各级各类高校应推行弹性学制,实行完全学分制,允许知识储备充足,确实有能力创业的学生休学创业,允许学生延期毕业或在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以便及时抓住时机进行创业。
作者:聂娟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H.H.Stevenson.M.J.RobertsandH.I.Groesbeck,NewBusinessVenturesandtheEntrepreneur[J].Irwin.1989:36.
[2]H.H.StevensonandJ.C.Jarsllo,Aparadigmof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Management[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Vll,1990:17-27.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48.
[4]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1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62.
[5]冯之浚等.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J].北京:中国软科学,1998(6).
[6]DUCHENEAUTB.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AGlobalView[C].U.S.:Internationalizing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andTrainingConference(CorporateAuthor),etal,2001.12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