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主要成因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轨
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高校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社会需求之间相结合,高校毕业生才能顺利就业,近几年人才招聘信息显示,有些岗位一岗千人求,而有些岗位却无人问津,这实际上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之间相脱节,从而加剧了大学生供给的结构性相对过剩,有些高校虽然以市场为导向,但不注重本学校的定位,盲目增设热门专业,很难与就业的市场化接轨,没有达到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就业能力不够,创业意识淡薄,成功率低
目前招聘单位往往更看重应聘者的能力和整体素质等方面,而学历和文凭等方面的要求处于次要地位,但是大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并不匹配,强调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往往一门课程几乎都是理论课教学,而实践教学部分少之又少,很少一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又往往流于形式,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创业教育的培养和锻炼机会,因此导致了大学生进入社会时,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等方面存在欠缺,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出现了就业难的局面,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则因在校期间未受过专业的创业教育和实践,创业能力明显不足,创业成功率极低。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就业自主创业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创业融资渠道,由于资金缺乏,大学生就业创业选择的创业项目起点过低,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往往选择自主创业项目与自身专业的相关性不大,专业能力与优势没能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有效发挥,同时,政府缺乏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引导与服务,相关的服务平台和政策指导较少,不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效果。
二、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对策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方向作用
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对自己也没有合理的定位和方向,处在就业迷茫期。如果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合理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避免就业迷茫。对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社会需求,确定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前做好计划。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前提,是成功就业创业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合理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对自己今后就业创业的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增强就业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特点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教学课环节,重视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增加就业经验值,提高创业竞争能力。将大学生的专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启蒙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创业者的就业经历、创业历程,了解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引导大学生参加人才市场、创业项目、网上市场等实体或者虚拟市场去真实的体会市场感觉。鼓励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到企业里去实践体验,从而增加责任感,由此产生学习动力,理性规划大学生活及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通过开展一些学术科技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学术科技素质。高校在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的同时加快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步伐,结合实习基地建设,缩短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适应期,最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三)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机制
政府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通过大众传媒、公益广告、论坛研讨等形式,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宣传,推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支持和认同,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识。政府最好尽可能多的提供岗位供学生选择,增大就业创业的机会。另外,为了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导,高校要与企业建立专业性、实用性强的实践基地,加强对大学生专业技能、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高校还要多组织开展各项创业模拟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兴趣,树立科学的创业理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对高校大学生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设置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实践环节、就业创业团队等,依托已有的就业创业教育成果,使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能够有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服务体系。
作者:刘金梅 付浩海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长春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大数据、微时代的影响。当前,全球正处于时代的转型期,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对人类已有的知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数据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任何行业和领域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这些数据会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和财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其美国研究报告中指出,几乎任何企业都可以借助大数据将生产力和利润率提高5%,随着企业发现了很多方法来将数据转化为收入,大数据将在全球范围创造许多就业、创业机会。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随着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民创新创业,很多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专家学者们澄清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及发展趋势,就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途径、价值意义、社会观念等进行了解读,同时,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在实践探索方面,各高校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内容涉及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平台建设、社会合作、组织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借鉴。现在虽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加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中,但是,从总体上看,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比例还很低,而且我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率并不高,仅为2.4%。其原因主要与创业环境、创业政策、创业能力不能满足创业要求相关。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主要以课外活动为主,起点低,层次低,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具体地说,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
三、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一)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美国的创业教育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各高校还未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虽然创业实践活动很多,但多流于形式,与创业实践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而,高校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政府要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建立与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帮助和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要采取措施,形成支持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与社会氛围,引导社会各方面共同关心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多种能力,要在相关领域真正从事创业实践的活动。然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师资缺乏、力量薄弱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硬伤,教师本身的知识和能力缺陷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培养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创业实践,培养打造一支除了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外,还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建立实践基地和孵化器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园区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孵化园的主要功能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具体表现为: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支持;指导学生新创企业的成长。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和成果孵化基地建设,通过校企联合的模式,积极推动开展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活动,真正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有的放矢,为大学生参与创业实战搭建平台。比如:怎样挖掘创新创业项目、怎样培育创新创业项目、怎样资助创新创业项目、怎样评估检查创新创业项目、怎样规划创新创业项目成功后的后续发展等等。
作者:屈春芳 霍佰义 吴岭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南京风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第三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探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主体认知的僵化
高等院校是我们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一个责任主体,但目前他们对创新创业的教育重视程度还亟待加强。部分高校到如今还未将创新创业教育提上议事日程并加以认真对待,并未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与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同时,部分高校还未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划为必修课程,缺乏比较系统的学科专业体系,对课程随意进行设置,培养的目标与教育的目标未能实现一致对接。
(二)教育受体素养的不足
大学生是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接受体,如果他们自身素养存在很大不足的话,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现在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程度还非常肤浅,部分学生以为进行创新创业是未能找到工作的同学才会去考虑的一类事情。由于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多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在他们看来,获得毕业文凭、学好大学书本的知识才应是他们努力追求的唯一正事。
(三)教育介体要素的缺失
教育介体要素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组织以及教育方法等,这些要素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式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在创新创业的教育过程当中依旧存在着教育目的不够明确、教育内容比较单一、教育组织不够健全以及教育方法不够科学等诸多问题。虽然创新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但部分高校在教育目的上依旧存在着很大偏差,目光比较短浅,始终抱着“缺啥补啥”的不良心态,抑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明显缺乏长远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战略性思维,从而导致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始终跟不上时代的迫切需要。
(四)教育环体支撑的脆弱
在社会层面上,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有待优化。首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力度不足,纵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但是部分政策的可操作性明显缺乏;其次,资金短缺问题仍未得到彻底改观,因此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科研水平就成了一句空话,学校在支持学生创新和创业方面就会捉襟见肘;第三,当前的教学管理体制束缚了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定性思维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根深蒂固,加之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等影响,很多中学生的身上都存在强调理论、轻视实践这一“毛病”。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是长期的。学生在升入大学后,因为受之前的教育“熏陶”影响,并未对创新和创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予以足够的重视,更未将其置于人生理念和规划这一高度来进行认识。
(二)主观原因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间并不长久,在成熟度上距发达国家也有很大差距,再加之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我国工商业的发展在很长时间内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高校层面,把创业的指导主要局限于少数的学生或者是个别的协会和团体当中,眼光依旧盯在那些精英学生身上。在学生层面,由于受到传统的满足现状、安贫乐道甚至“等靠要”等落后思想的熏陶,从而导致缺乏一种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冒险意识、职业素养、团队意识以及创业精神。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原则及途径
(一)创新创业教育原则
1.晓之以理
所说的“晓之以理”,就是要用正确的道理来说服对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始终坚持“晓之以理”的基本原则。首先,应该向大学生讲清楚国家现阶段的基本形势,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断树立新的创业理念;其次,基本诉点应该是创业意识与创业素质的大力培养;再次,“晓之以理”并不是比较强硬的理论灌输,而是要渗透到每个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
2.动之以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当中,应逐步引导大学生树立起共同的理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所积累起来的最新成果、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个人成功创业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不断要求大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专业性的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给予创业者必要的关心和鼓励。
3.授之以实
所说的“授之以实”,指的就是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之下的大学生,在创业教育过程当中一定要虚实结合、宏观和微观结合、观念和技能结合,不仅要能够高瞻远瞩,还要能够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和平台。第一步应该大力创造创业的氛围与机会,不断鼓励大学生的创业实践;第二步是要珍惜社会实践的良好机会,利用学生的实习来开展创业的教育;第三步应该允许那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学生进行休学创业。由于时间上的冲突,精力又比较有限,创业与学习专业知识,有的时候不可能兼得,这就要求高校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来允许部分想创业的学生进行休学创业,有效保障学生创业与完成学业的双重权利。
4.导之以行
“导之以行”就是要求讲授创业教育的那些教师能够身体力行来加以正确引导。高校要想顺利地完成创业教育的这一任务,实现创业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就需要高校能够形成素质比较优良、结构比较合理而且专门性地从事于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这是承载创业教育这一重任的最为基本的条件。
(二)创新创业教育途径
1.转变教育方式
全面转变教育的方式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基本前提与必要条件。从学校的角度而言,第一步,要想在思想的层面上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充分地重视起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相关工作。一定要不断更新就业的衡量标准,将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有效纳入到就业率计算的范围之内,这是按照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不断适应现阶段就业趋势的正确之举。第二步,高校一定要建立并健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相关体系,将创业的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系统设计过程中来。第三步,学校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的手段、方法与途径。创业教育不应该单单局限于校内的课堂,而是要让学生能够“走出去”,让知名专家与创业成功人士“走进来”。
2.教会国家政策
开展创新创业肯定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也就是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首要的是教会大学生国家和当地的有关鼓励、提倡与保护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其次要教会国家和当地有关于大学生的创业扶持与优惠的政策;再次要教会大学生有关的创业法律制度和规章,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法律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引导、指导与良好规范的作用;最后要教会国家的政策还应该不断引导大学生创业者对于当前形势进行准确的分析,研究相关政策。
3.帮选可行项目
任何创新创业类事情都有着很大的冒险性,也就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学生在实施创新创业之前要先学会做出准确的可行性分析研究,详细了解该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切合实际。现在能够引导大学生在如下这几个方面自主选择创业的项目:首先是智力服务领域。智力是大学生低成本创业的一种优势性资本,借助智力的服务来开展创业是大学生一种得天独厚的强项。其次是开店。大学生开店可以从自身校园开始做起。一方面,由于已经熟悉了同龄人消费的习惯,所以入门比较容易;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地利用高校所拥有的大量学生型顾客资源,建立起一种广泛的消费顾客群。再次是连锁领域。加盟连锁式经营的企业也是一类投资比较小但是见效比较快的创业类型。最后是高科技领域。大学生身处于高新科技的前沿阵地,在这一个领域进行创业将会有良好优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在高科技的领域进行创业。除此之外,应该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智力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大学生能够在比赛中享受竞技的乐趣,享受知识的无穷无尽。
4.引导多方融资
创新创业首先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拓展一条多方融资的良好渠道,能够为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提供物质上、资金上以及技术上的大力支持,没有创业资金,开展创新创业无从谈起,因此建立一种良好的融资渠道相当重要。大学生的成功创业肯定离不开经济的基础,在前面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以为缺乏一定的资金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最大阻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过程中,能够引导多方的融资是一个重点。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融资环境的不断优化,直接性地投资于产业的“创业投资基金”正在变得愈加普及,创新创业式投资基金经营的基本方针是能够在高的风险当中追求一种高的回报,它的投资目标基本上是那些并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型企业与新型的企业。学生式自主创业者在实际筹集资金的时候,除了向亲朋好友借钱抑或是向银行借贷等各种传统的方式之外,吸引风险投资商进行加盟逐渐成为了大多数人的最佳选择。
5.扩大创业人脉
如果详细了解一下每一位创业成功人士的背后,就会发现他们的人脉资源是非常广博的,建立起良好的人脉关系网对于每一位想要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异常重要。一个创业者唯有交上各行各业的亲密朋友,才有可能会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首先是在读书期间的同学资源。同学与同学之间本来就是一种志同道合和亲密无间的良好关系,在毕业以后成为生意场上的亲密伙伴或者是帮手的现象已经经常可见。其次是在职场上逐渐认识的朋友资源。职业资源不仅要包括创业者在进行创业以前,为他人工作时候所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人脉的资源,也囊括在自己的创业工作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各种同事朋友的关系。
作者:曹勇 张丹 单位:安庆师范学院 空军航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