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现状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现状。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上典型的有个体本位说和社会本位说。这两种学说站在不同的视野下,得出相应不同的理论观点,也表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个体本位说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大学生自身为中心,是对大学生“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是一个人的‘开创性’形成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与手段上,注重遗传与环境等因素,倡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教育的主导作用。社会视野下的社会本位说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国家实施“创新战略”背景下,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教育理念。在社会本位说看来创新是一国发展之基石,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导战略,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为后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此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当前,我国“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还不足,办学活力还不够”。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与社会教育活动双重作用的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两种理论观点都不无道理,实现不同价值维度的融合是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发展的必然之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实现知识价值、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高校应从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树立“新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意识,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2、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现状。

当前,我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上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把它当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岗位职业培训,并把就业率的高低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败的衡量标准。在这种错误观念指导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功利化、肤浅化和非规范化特点。首先,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表现出了功利化倾向。把技能培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开展短期“创业培训班”、“企业家速成班”等。所站的立场多为学生个体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在培训内容上很少触及到社会价值层面。同时,落后教学方法与手段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与个性化发展。其次,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表现出了肤浅化倾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往往表现为“职业规划”、“专业比赛”、“挑战杯”等比赛形式。在这些比赛过程中,许多学生只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很多都是都流于形式。再次,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表现出了非规范化倾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有待逐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需要完善,学科地位需要提高,课程设置体系和培养目标需要统一,缺乏有影响力的统一教材;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一支经验丰富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高校中系统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学校数量很少,在已经开设的高校中,教师的授课和考察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这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上的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没有站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应有的高度。它“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其宗旨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要立足学生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要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举措。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发展路径还是从实践现状来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向上走”,需要上承到国家与社会层面。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则表现出相反的特点,需要“向下走”,下接到学生个体的自身发展和生活实际。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与实践现状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内容,是基于我们国家精神、社会理念和公民道德的高度概括,集聚了正能量。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强调理论认知和价值认同的统一,从而达到知行合一。从不同的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站在国家层面,“民主、富强、文明、和谐”指向的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并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第二层面是站在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达的是我们社会建设要达到的理想目标;第三层面是站在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高度概括,它集中继承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普及与践行又是一个重大课题,因为一种价值观的践行要经历理论认知、价值认同和道德规范这样三个过程。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由于没有遵循道德与价值哲学固有的逻辑,只注重理论与知识的宣讲,脱离生活,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导致教育效果不佳。针对这些现实情况,理论界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理论进行了发展,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理念得到学界广泛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理念包括教育要符合人的心理认知、人的需要理论和人的理想追求三个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理念立足于人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让思想政治教育诉诸于人对其生命成长与价值的不懈追求,关注人的内心与精神世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现状。

自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不断掀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热潮,面对这喜人局面的同时,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效果,不难发现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存在知性化与形式化现象及任务化与功利化现象。首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知性化与形式化现象。在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相关理论知识的宣讲与学习,举办大量的学术报告、理论辅导培训,印发众多学习资料,有的还进行相关知识的竞赛等,其目的集中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的传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做一门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忽略其价值认同和道德行为的规范。其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任务化与功利化现象。许多高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做一项纯政治任务来完成,制定了相关教育活动计划,收集整理了一堆活动材料,或者妄图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内涵,违背了价值教育的逻辑,出现了任务化和功利化现象。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融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价值指导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它是对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合理内核的借鉴吸收,并在自己理论体系内加以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对象是整体的人类社会而不是针对个人的价值规范;它是实现自己价值追求和人类普遍价值追求的辩证统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也必然是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它对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各方面都起着价值指导作用,也肯定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价值指导作用。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内核上的融通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两个方面,创新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创业教育必然涉及对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作为创业者,其创办的组织目标包含了三个不同层级的目标。首先是整个创业组织的整体目标,其次是创业组织内部关系的管理目标,最后是创业组织内部个体的培养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个目标作为一个创业组织的整体目标同样适用,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第二个层次目标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它同样也是一个创业组织内部治理所希望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和治理准则,这四个要素也代表着现代创业组织所崇尚的使命。第三个层次目标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必然也是作为创业组织个体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创业组织得到良好发展的基本人才素质保障。这三方面内容上的融通性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效结合。

3、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着陆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类社会整体追求价值规范,具有高度的凝聚性和概括性,在教育实践上必然容易因落空而缺乏实效性。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寻求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心理接受的切入点,将思想教育与解决学生自身的实际问题有效结合起来。当前,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当前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时代主题,它是关乎学生自身发展的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旋律,这无疑在理论界得到广泛认同。而且,从现实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引起了高校广泛重视,也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开展。由此来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进行有效结合,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着陆点,从而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上承下接。唯有如此,才能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实效性,也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更高的价值依托和使命目标。

作者:余江舟 单位:安庆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