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维下创业教育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经济思维下创业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经济思维下创业教育论文

一、经济思维下的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设计:重视私人收益率

用经济思维来看,在高校创业教育领域供给方是政府下属的各级高校,需求方即创业教育的受众者则是在校大学生。从供给角度来看,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推广和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源于政府迫于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压力,对创业教育产生的就业乘数效应具有高期望值。政府希望通过高校的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市场就业率,产生更好的劳动生产率,一方面减轻政府的就业负担,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就业倍增效应带动更多人的就业,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对政府及其所属高校来说,较高的社会收益率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之一。再从创业教育的需求方看,创业教育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根据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对受过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工人的收入差别进行分析,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即在考虑到像性别和种族这类变量之后,个人一生的平均收入同他们具有的教育水平正相关。由此可见,私人收益率是个人愿意或不愿意接受教育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创业教育的需求方是高校大学生,作为私人个体,影响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真实意愿的重要决策因素是私人收益率,即通过高校创业教育能提高、深化大学生就业素质及能力,能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使其具备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获得较大经济回报。综合需求与供给两个角度,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应是社会收益率与私人收益率的统一。其中,创业教育的社会收益是大学生私人收益的外部效应及衍生,社会收益的实现要依赖于千千万万个创业教育大学生私人收益的实现,私人收益的提高会带动更大的社会收益。因此,重视私人收益率的提高是高校创业教育目标的根本所在。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虽然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却普遍存在声势大,影响小;形式多,内容少;投入多,收效少;尝试多,推进少的尴尬现状。无论从私人收益率还是社会收益率来说,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成果并不令人满意。数据显示,国内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不到1%,在有的重点大学,每年三四千毕业生,创业的只有寥寥几人或十几人。调查还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创业想法并不是来自于高校,比如在一项南昌大学对在校生的两千多份调查问卷的结果汇总来看,创业想法更多的来自于媒体和身边创业人物的影响,认为自己的创业想法主要来自高校的仅占9%,可见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并不乐观,这与高校轰轰烈烈开展的创业教育很不相称。因此,远离教育的各种形式主义,回归创业教育的本质,从创业教育的制度设计寻求突破,将创业教育的私人收益率的提高贯穿在教学内容要求、师资要求、质量要求等评价体系中,才是有效提升创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关键。

二、创业教育的办学制度:委托———关系中的激励机制设计

经济学意义上的委托———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不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没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principle),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人(agent)。委托人希望效用最大化,委托人的效用需要通过人来实现,而人追求的目标不一定与委托人相一致,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无法了解人的真实意图和行为,人由此可以利用信息优势采取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为此,在设计委托合同时,委托人应尽量使人满足以下两个约束:第一个约束是参与约束,又称个人理性约束(individualrationalityconstraint),是指人从接受合同委托人所得到的期望效用不能小于不接受合同时能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也就是说,合同的设计应使人有积极性愿意参与合同;第二个约束是激励相容约束(incentivecompatibilitycon-strait),该约束是指在人有多种行动可供选择的条件下,委托人所设计的合同应使人从最大化自身利益出发所选择的行动同时也能使委托人预期目标最大化。只有满足了这两个约束条件的委托合同,才是有效的合同。信息不对称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由此产生的委托———关系在高等院校同样存在。具有高社会就业效应期望值的创业教育,是对原有计划经济色彩下的传统高等教育的补充、突破与创新,在其管理制度安排上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关系。第一个层次:委托人是政府,人是由政府任命的高校创业教育管理者。在创业教育方面政府和高校管理者各有其自身的发展目标。就政府来说,其发展目标一般为“通过发展高校的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市场就业率,产生更好的劳动生产率,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追求高质量的创业教育办学效果”等。就作为“经济人”的高校创业教育管理者来说,他们的发展目标一般为“希望获得较高的收入报酬,职位安全和升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二者目标并不一致。如果不安排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信息不对称下,作为人一方的高校创业教育管理者的行为会偏离委托人政府的目标,创业教育很容易走向形式化倾向,最终教育成果不论从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角度看都不会理想。为此,高校的政府管理者应将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效果纳入高校创业教育管理者的职位评价中,以调动高校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其工作效率,促使其个人的行为方向与政府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第二个层次:委托人是学校,人是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高素质的师资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保证,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的成效,但是高校和教师个人各有其自身的发展目标。就学校来说,其发展目标一般为“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创业型人才,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增强创业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追求更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等。就创业教育教师来说,他们的发展目标一般为“希望获得较高的工作报酬和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有较多的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以取得更高的学位和资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总体而言,教师个人目标与学校的目标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不一致的一面。并且,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劳动更多的是一种脑力劳动,具有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内容的创造性、劳动方式的独立性和劳动成效的滞后性、群体性等特点,这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作为人一方的教师的行为偏离委托人学校的目标。为此,各高校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其工作效率,并促使教师个人的行为方向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经济思维承认个体的自利性和现实社会的信息不对称性,以此为出发点设计高校创业教育的参与者:高校创业教育的管理者、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接受高校创业教育的大学生三个行为主体人的激励条件,通过制度设计促使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与行为主体人目标一致,优化创业教育质量控制体系,最终实现提高私人收益率即教学质量为先的教学目标。

三、创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创业教育是一个立体的、系统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工程。作为一项涉及全校学生的公共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包含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内容信息量大工作量大,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又很有限。在创业教育领域,教学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的,如何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使高校创业教育产生最大的正向教学效益,就要运用经济思维探索高校创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从创业教育的教育特点来看,其办学模式应包括:

(一)打造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保证创业教育成效的关键所在。首先,在高校创业教师的培养上除了重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外,还要重视教师的创业实践水平和科研能力;其次,通过与社会上的企业通力合作,积极聘请一些具有创业成功经历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成功人士来做兼职教师或者专职教师,或者邀请他们参与教学研讨和召开辅导讲座进而激发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热情,同时促进高校创业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些兼职教师可以是理论专家、风险投资专家、成功创业者和技术专家等,通过他们的参与,进一步壮大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最后,高校也可以鼓励一些创业教师或者学生到企业进行锻炼,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增加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大学生的创业经验,进而提升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几率。

(二)建立覆盖面广的多学科交叉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内容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专业教育、现代形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基本素质养成教育等。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主要专业渠道。创业教育知识容量大,课时资源少,为取得更好教学效果,应建立一主多辅、多学科交叉的协同课程体系。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定性为大学生公共必修课程。将经济学、管理学、企业战略、税收学、市场营销、财务会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实用性、知识性较强课程列为选修辅课程,通过课程交叉最大限度的系统介绍创业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创业潜能。设置独立的创业教育教学中心,积极关注创业资源和创业者教育,教师专心于创业教育教学和研究,建成一门具有吸引力的课程,提供给大学生一个进行创业的启蒙课程。

(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

首先,形成由校长负责的创业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多部门参与管理,整合学习资源,统一规划创业教育的发展。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中心,进行高校创业教育的各项统筹工作。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和进行创业问题的咨询。推进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场所。

(四)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评估体系

科学的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估体系包含多个方面,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估、教师的评估、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学方向的评估以及其它方面的评估。这些评估可以是学校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尽量采用独立的第三方评估,这种评估更具有说服力,更能促进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通过有效的监管、反馈,改进高校创业教育,提高受教大学生的私人收益率,促进高校创业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

(五)构建创业教育的财政支持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有充足的资金,所以创业教育的关键是资金的支持。高校创业教育资金来源除了政府财政资金外,还应增加创业教育资金的来源,通过积极的与社会企业合作,激发社会企业投资创业教育的热情,积极争取企业资金的注入,缓解创业教育资金不足的矛盾。经济思维向我们展示了从经济视角审视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内在规律,激发我们对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思考。创业教育本身蕴含的对大学生“创业、创造、创新”精神的培育,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社会就业机会的创造、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等都具有重要的引导与基础性作用。运用经济思维分析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加快创业教育办学制度的科学设计,是创业教育走出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的误区,实现质量为先,创造良好社会收益的有效途径。

作者:陕立勤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