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时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
建立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应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转变为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将专业课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开设教学课程、构建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培养高素质创业者是职业教育的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实现该目标的核心环节。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专业教育相结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在现有专业课程设置中融入创业理念,构建起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素质的课程体系。针对高职生的性格特点,学校要注重其个性化培养,保护其自尊心、自信心。通过认真的思想教育、严格的规章制度等手段,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课程、完善教学体系、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教材建设、丰富课余活动,学校教师、辅导员、学科带头人、专业课教师、职业咨询师、职业技能师等,都应将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明确所学专业未来的创业方向,加强对创业所需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创业知识储备量。
(二)明确改革思路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要贴近市场,开设以职业教育为核心、融合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具体做到:明确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创业者为目标,即培养有创造力的创业者,而不只是单纯培养就业者。因此,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根据社会发展、用人市场需求、行业地域经济情况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增大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量,将创业的综合性知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创业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努力进行创业直接实践和创业实验模拟,对学生进行现实指导,聘请具有专业岗位经验的领导、专家进行系列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如:聘请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的专业人士到校,讲解怎样纳税、怎样申请贷款、怎样申请营业执照等经营管理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创业的方式方法。针对很多学生对创业缺乏信心和勇气、对创业存在恐惧感的现状,可以让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让他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和业绩教育广大学生,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学习创业方法,激发内在潜能。
(三)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还比较欠缺,部分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课程结构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信心不足、主动性不强、自制力弱、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高职院校要尽早投身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加强教学改革、注重教学研究、改善教学环境,进行情景仿真、案例分析、互动教学、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的创新。高职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参与意识、创业欲望和进取精神。因此,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必不可少。
在教学创新改革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积极进取,采用启发式、研讨式、辩论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搭建起师生互动平等交流的平台,建立起以鼓励为主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机制。
二、培育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
培育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型高职院校,就是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其兴趣、爱好、特长和自主选择权,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创新创业活动,形成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风,使他们自觉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一是按照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各自的专业优势、办学特色和建设规模,定期开展创业人生访谈、创业大讲堂、网上创业、创业论坛、创业讲演、创业讲座、创业论文评选、优秀创业励志教育和创业市场调研等系列活动,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二是在办学指导思想、校风、校训、校歌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通过张贴标语、悬挂宣传板、班团会议、兴趣小组、参观访问、勤工俭学、社会服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如:职业规划大赛、专业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大赛,建立诸如淘宝协会、创业俱乐部、创业社团、职业发展协会等机构;四是邀请社会上有经验、有成就的企业家、创业者、风险投资家、知名专家、校友创业成功人士和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的热点、难点话题与师生互动,交流探讨,传授创新创业经验和技能,使师生与创新创业近距离接触。
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
(一)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抓出成效、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匹配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实习活动,模拟工作环境,加大实践考核力度,帮助学生积累创业实战的经验教训。为了强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社会实习、实践中,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以便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联系起来。
(二)组织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活动
首先,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诸如专业竞赛、科研活动、技能大赛等各种竞赛活动,以培养锻炼学生的想象、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选拔出部分应用性强的成果使其最终走向产业化,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其次,学校应经常开展科研竞赛、创业交流和创业讲座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定期邀请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讲座,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学生提供借鉴。再次,学校还应将社会实习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大课堂,拓宽学校与企业、社会沟通的渠道,要求学生尽量多地了解市场、接触社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职业见习、顶岗实习、创业体验、兼职实习、求职打工、社会调查和市场调研等活动,将学习与社会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
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要想在未来创业成功,学生不仅应具备敢为性、独立性、适应性、克制性、合作性、坚韧性等素质,而且应具备专业素质、技能技巧、经营管理、社交公关、组织协调、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信息处理接受等方面的能力。学校教给学生有关创业方面的知识,有待于两方面的实践检验: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二是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学生在接受了创业教育后,即使是在校期间,也有必要进行一些“真枪实弹”式的实践。
(一)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校期间就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和业余时间尽量参加与自己未来职业设计有关联的社会实践,力争使未来的创业更有针对性,进而为未来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构建实践体系方面,要加强专业学习和创业实践的衔接,可以将学生的毕业规划设计与实习实践项目结合起来,将寒暑假与平时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提高创业实践技能。学生在亲身参加社会实践之后,会更加明白自己未来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学习的动力就会更强,目的会更明确,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素质、创业品质会进一步提高。此外,学校还要开设突出专业特色的创业实践课程、创业技能课程和创业知识课程。教师要编写、选择好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相关教材,对于学生开展的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业实践活动,要分别进行指导和管理。
(二)积极创建实践实训基地
社会实习实践有利于学生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积极创建专业实训基地、创业实践基地、特色实践基地,要建立多种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培训中心和校外创业实践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学习、实践、演练的场所。学校可组织举办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创业规划竞赛、创业模拟竞赛、经济艺术节、商业文化周、创新创业论坛等,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学校应把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发现学生的个性、潜能和特长,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机制。学校还应将职业技能鉴定与毕业实践考核结合起来,实行“双证制”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实践潜质。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高职院校应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创业教育的实施条件,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为祖国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作者:许文海 曹? 单位:山西警官职业学院
第二篇
一、引入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创业教育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高校加快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早日实现,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学校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战场,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更多平台,加强与外界联系,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依托于创业教育,有效提升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教育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带着创业的意识、创业的理念、创业的感悟去就业、去创业,从而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2.“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创业教育
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我们的“中国梦”,即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怀揣梦想和激情的新青年,当代大学生理应成为创业大潮中的一支重要队伍。敢于创业,应是新时期优秀青年的一种品质。青年代表着未来,青年创业中国强。实质上,中国梦就是创业梦,是全体中国人的创业梦、富强梦。帮助有远大志向的青年实现他们的理想,是学校、社会、企业和普通居民的共同责任,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创业教育,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并落实到位,企业提供配套平台实施创业教育,大学生和普通居民积极参与创业,才能同心共筑中国梦。
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早已受到高校普遍关注。自1998年清华大学举行了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以来,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普遍根据自身的特色开展了各具特点的创业教育,举办了不同层次创业策划竞赛,制定了鼓励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竞争能力。但实际真正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却只有2%,和英美国家20%至30%的创业率相差甚远,因此找出我国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1.重精英,轻大众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是从清华等知名院校开始,诞生起就打上了精英化烙印。创业教育关注的总是少数人。一方面,备战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各高校是挑选本校创业精英,组建成精英团队,进行精英化培训,最终为获奖,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而开展创业教育。绝大部分同学几乎被排除在创业教育之外。另一方面,当社会各种创业组织涌现之后,全社会表现出对创业教育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各院校纷纷设立了“大学生孵化中心”、“学生创业俱乐部”、“创业科技园”、“创业一条街”等创业机构,但其价值取向仍是精英化的,绝大部分同学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只能成为“看客”,创业教育缺乏普遍性而降低了发展空间。
2.重理论,轻实践
大学生创业教育来源于国外,列举的多是美国等高等学府的创业案例,属于学历化的创业教育,如在我国高校MBA开设的创业课程,旨在对创业和创业管理进行专业化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侧重于理论研究。由于创业教育是新兴事物,我国开展创业教育时缺少参考资料,因此沿用了国外专业化和学历化的创业教育内容和体系,对于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启蒙和创业实训实践能力培养尤显欠缺。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70%的大学生反映高校的实训实践环节不够。这充分说明了高校教育和创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3.重专职,轻兼职
由于创业学是管理教育中学科跨越最多、最具综合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科,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多于概念规则的讲授,因此,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较高。可目前各高校为了节省教育成本,创业教育教师多数是该校的就业指导老师、辅导员等来担任,受自身知识面的影响,同时也缺乏真正的创业实践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即使少量雇佣校外专家或知名企业领导人来兼职,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也是经常给他们开“绿灯”,不会和专职教师一样规范管理,上课时间往往分散、上课内容比较随意,这样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4.重政策,轻实施
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如减少工商登记注册的手续,降低注册资本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SYB大学生创业培训政策,自2007年来,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思想推动下,SYB培训项目逐渐规范与完善,从起初的试点院校向普通高校扩散,其形式是培训一到两周,全程免费,培训结束后发放结业证,凭结业证,可向银行申请贷款,享受税收优惠及创业成功奖励金。但实际执行的情况,却差强人意。部分学生事先根本不知道该项目的内容和目标,部分同学只是觉得免费就报名参加而已,对于真正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来讲也只临时抱佛脚,进行一次“企业家速成班”培训,无法真正提升创业素养。不管学员的表现如何,培训结束后都发放结业证,仅凭这张结业证,银行并不会毫不犹豫的贷款支持大学生创业。另外,各高校为了配合国家政策,也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来鼓励大学生创业,如提供创业场地、创业基金等,但实际情况是并没有落在实处,大学生创业缺乏合适的场所、稳定的资金来源,即使有好的创业方案也成了“无米之炊。”
三、实施创业教育的对策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四重四轻”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来强化大学生创业氛围、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条件,最终促进大学生顺利创业。
1.专业教育引入创业教育,强化创业氛围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创业率高于本科毕业生的现象折射出:依托专业教学实施创业教育,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最优选择。江苏大学的张莉在其硕士论文中主张“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专业教育,创业教育需要建立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否则,创业教育只能是无本之木……创业教育应该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从专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各专业课程中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并通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的创业所需能力结构,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何基荣等也结合创业教育的实践撰文主张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以专业为基础的创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在专业教育中自始至终融合创业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创业素养,而不仅仅局限于某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学生来开展创业教育,这样创业教育就能去精英化,更有普适性和实用性,更能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2.构建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增强创业信心
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创业信心不足所致,而提升大学生创业信心的关键因素是增强创业实践。据厦门大学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内容的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多接触社会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这说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中最缺乏、最需要的因素是积累社会经验和人际技能,这些只能从创业实践中逐渐获得。因此,构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尤其重要。第一阶段,融合各专业教学进行创业教育中的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的理论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二阶段,运用“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实践模拟平台进行虚拟创业实践,并进行在线创业综合能力测评,使学生认识自我,教师跟踪即时指导,协助解决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课后,教师布置巩固性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和以往的成败经验,再次以团队的形式运用“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实践模拟平台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运用软件的教师端进行实时跟踪和飞信指导。并结合课堂表现和创业实践表现,评选公布出“最佳创业组”,以此来激发学生创业兴趣,提高创业技能,彰显其创业的成就感。第三阶段,将学生的虚拟实践转化为现实。如通过举行创业励志报告会、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建设创业孵化园等形式,对有创业潜力的学生、有市场前景的创意早发现、早扶持,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技术支持与经费资助,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理想与人生目标。通过开展分层次、分阶段的创业教育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当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没有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协助与支持,是难以顺利开展的。
3.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提升创业能力
一方面,我们要将创业教育优秀师资“引进来”。应当借鉴美国许多名校的做法,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政府官员等担任兼职讲师,并纳入学校教师队伍进行规范管理,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一些创业课程。另一方面,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如学校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提高职业技能和对行业发展前景的认知,增强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也可以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创办企业,并适当带领学生参加。很多美国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并担任过或现在仍在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这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的变化有良好的洞察力。这样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有利于增强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必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4.政府支持落实到位,完善创业条件
很多人认为创业成功主要依靠个人创业能力和机遇,然而失去了政府、社会、企业的支持,当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自己无法独立面对的问题时,他们的创业愿望多数必将夭折。因此政府在创业政策扶持与保障方面,不仅要完善相关优惠及保障措施,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的覆盖面,还应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实解决好大学生创业中的资金、技术等问题,从而完善大学生创业条件,促进大学生顺创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进而实现全国人民的“中国梦”。
作者:陈小秀 毕传林 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广东省区域创业教育研究水平状况
一个地区的研究水平不仅体现在其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上,更体现在论文质量层次方面。在考察创业教育研究论文数量的基础上分析质量,可以较为客观地评判该区域的创业教育研究竞争力。从图1可以看出,广东省公开发表的创业教育研究论文总数为150篇,居全国第7位,其中核心论文26篇,居全国第12位,而作为反映本地区整体研究体系中优质成果比例的论文核心率则更低,只有17.33%,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处于第20位。另外,从反映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研究协调发展程度来看,广东省高职院校在核心期刊上共10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第6位,论文核心率为4.27%,列第17位。通过以上对广东省在创业教育研究领域内的数量、质量和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发展协调性的考察可以发现,本地区创业教育研究的上述3个指标在全国没有优势,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创业教育研究方面的协调发展程度也较低,广东省改进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工作须以提质增量及提高内部发展协调性为目标。
二、广东省高职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2013年4月,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粤高职创教指委)在广东省教育厅领导下开展了相关教学改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是迄今为止广东省高职院校开展的最大规模的创业教育研究工程,是对全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能力的全面检阅,所申报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基本上反映了全省创业教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对客观评价全省创业教育研究情况和指导创业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创业教育研究热情地域差别悬殊
根据粤高职创教指委教学改革项目申报统计情况来看,全省高职创业教育研究意识存在着巨大的地域性差别,区域间对相关课题的研究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差别非常明显。珠三角地区的创业教育研究最为活跃,93个申报课题中有88个来自该地区高职院校,粤东、粤西、粤北三地高职院校申报课题数量仅占5.4%。创业教育研究在本省珠三角之外地区普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创业教育研究人员来源结构失衡
通过分析教育领域研究者的隶属系统,可以较好地了解研究力量的构成和各部门对本研究的关注重视程度,对于评估研究本身的发展状况和态势,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图2显示,从整体上看,广东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在部分学校内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上由某一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已经改变,研究力量来源趋于多元化。在全省创业教育研究人员中,教师是主力,占研究人员总量的59.1%;有10.8%的院系领导作为主持人参与项目申报,一定程度上反映院系层面对创业教育的重视;6.5%的辅导员从规模上构成了为全省创业教育研究第三大力量,有利于推动创业教育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素质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和就业部门主持申报人员规模相当,各占5.4%,一方面表明部分院校对创业教育工作重视,设置了专门的归口部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全省缺乏一支强大的、专业的创业教育研究队伍。团委、学工、教务等部门的研究人员能从不同领域丰富创业教育研究的视角,是创业教育全员参与的积极表现,但总体来说规模明显偏小(合占12.8%)。其他包括:教务、学工、科研等其他行政部门图2项目主持人隶属部门分布
(三)创业教育研究主题关注过度集中
本次收集到的93个项目选题,对创业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都有关注,像创业技能大赛、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等命题在国内还是首次涉及。研究发现,本次申报项目的选题出现了两个关注焦点:一是有43%的项目选题集中关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其中以研究创业教育与具体专业融合的课题有31项,显示了全省创业教育的新动向:创业教育已经走出单一的普及型模式,开始大规模探索其融入专业教育的问题;二是15%的项目选题关注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而从申报材料质量来看,未见有太多内容、方法方面的创新,这种现象背后涵含的意义值得下一步深入研究。
(四)创业教育研究梯队成形能力参差不齐
学术梯队的整体水平与结构往往是体现一个地区研究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研究人员的年龄、职称等结构分析其研究水平,可以比较准确评估本地区在研究领域的潜能。2013年粤高职创教指委教学改革项目的主持申报人员年龄、职称覆盖面广,不同年龄、职称的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从年龄结构看,研究人员构成呈三角形分布,35岁以下的研究者最多,35-45岁的其次,45岁以上的最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创业教育兴起较晚和不同年龄研究人员的开放性有关。年轻人开放程度高,乐于涉足新生事物,年龄较大的人相对保守,比较执着于既成的研究轨迹,不容易转到创业教育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上来。从职称结构看,高、中、初三个层次的研究人员基本成正态分布,表明全省创业教育研究初步形成了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人才梯队。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人员的立项情况表明,广东省高职创业教育35-45岁研究人员的立项率最高(87.1%),45岁以上的次之,35岁以下的本领域研究人员立项率最低,只有28.1%。全省高职创业教育研究队伍中年轻的研究者水平还较低,是未来研究力量培养的重点。从职称方面看,本领域研究力量呈现从副高、中级、正高初级的强弱次序,其分布形态与梯队年龄分布情况基本重迭,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创业教育的特殊性,也表明职称谱系两端的创业教育研究能力亟待加强。
三、对策及建议
自2002年我国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创业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广东在这一轮教育改革中先觉先行,高质量地建成了两门国家级创业教育精品课程,无论从课程建设时间、数量还是质量上说,在全国都是领先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广东省在以往创业教育实践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然而,丰富的创业教育实践没能充分利用于教育研究,广东的创业教育研究明显滞后于教育实践,理论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推动作用没能得到有效释放。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广东省创业教育研究水平远远不及江浙地区,也与内地部分省份存在差距;从内部来看,省内创业教育研究不同地区、不同院校、本科与高职之间协调发展程度低,这些因素非常不利于整体提升全省创业教育研究水平。广东省需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创业教育研究工作。
(一)注重引导,强化创业教育研究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全省要摆脱当前创业教育研究困境首先应从改造人的思想着手。在创业教育相对落后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应继续加大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力度,通过设置专项资金、开展对口支援等手段加强上述地区创业教育工作基础,推动对广大教师的创业教育启蒙工作,形成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积极培养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意识,引导其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并在相关课题立项和研究过程给予研究者实质性支持。在创业教育研究较为活跃的珠三角地区,要强化研究人员的全局观念,通过开展考察、讨论、交流等活动拓展学术视野,使其形成强烈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在全省营造浓厚的创业教育研究氛围。
(二)推优助强,锻造创业教育研究精锐针对广东省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究单位这一现状,有必要对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资源和研究能力进行评估,对部分创业教育基础较好、研究能力强的高校给予适度的资源扶持和政策倾斜,鼓励支持其壮大研究力量,培育研究特色,打造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业教育研究高地。在推优助强的过程中,定期开展全省创业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评选活动,鼓励将提高研究成果产量和提升成果质量结合起来,锻造高产与高质兼顾的创业教育研究精锐军团,并借助其巨大的影响力,引领全省创业教育研究水平整体提升。
(三)协同并进,平衡创业教育研究步伐区域研究能力是一种综合力量,仅靠扶持有限几所有研究实力的大学无法支撑一个地区较高水平的研究,也有违教育发展的均等化原则。在推进全省创业教育研究力量的过程中,要坚持“重点突出、注重均衡”的原则,一方面在局部培育高水平研究力量的同时,注重全省各层次、各地区院校相关研究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注重对低职称、行政部门研究人员的帮扶,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全方位、同过程提高创业教育研究的水平。
(四)内外兼顾,深化创业教育研究交流经过10多年时间的发展,我国很多地方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教育经验,加之我国创业教育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路径的不确定诱发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为创业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巨大的探索空间。与江浙等地区一样,广东省创业教育实践开展得扎实而富有成效,完全具有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的良好基础。广东省可以通过强化与外部的交流,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的研究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快速发展,提升创业教育研究在全国的水平。此外,省内各高校之间也要加强交流学习,推动建设优质创业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形成开放、活跃的研究氛围,实现全省创业教育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
作者:付培凯 王华 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