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开展创业教育是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创业需要创业者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具有设计规划、组织协调能力和把握行业发展态势的前瞻意识,这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承载着创业理想的创业教育为传统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和内容,以培养面向市场、面向世界的具有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旨归,是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可见,开展创业教育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2.开展创业教育是疏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必然要求。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内,就业市场仍然是供大于需的买方市场,就业难度与日俱增。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大学生,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显性就业上,应迈出主动创业的步伐,从就业岗位的“占有者”努力向就业岗位的“创造者”转变。高校有责任实施以创造新岗位为目的的科学的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搭建自主创业平台,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其走上创业之路、开创事业人生做好坚实铺垫。
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1.对创业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创业教育在我国大学校园中仍属于新生事物,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推进创业教育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高校、教师、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程度不一,缺乏高瞻远瞩的意识和气魄。各高校基本上处于谁认识程度深、谁推进力度大的浅尝辄止的散漫状态。这体现出对创业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严重不足,高校创业教育的谋划与实施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未形成统一的思想、清晰的思路和科学的评价机制。
2.创业教育的模式存在问题。有专家指出,高校“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教学方式及应试教育、狭窄的专业教育等,把学生捆在课本上,围着教师转”。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多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采用被动灌输知识的方式,缺乏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创业教育的活动范围局限在课堂和学校内,缺乏开放性的实践平台。一旦创业教育课程结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就中断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缺乏延展性和深入性,不能在课下方便地给学生予以指导。
3.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具有特殊性和实践性,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语言感染力,在教学和实践的生动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激情。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多是学生工作的管理干部,其本身没有实际创业的经验,对市场运作也没有切身体会,授课只能简单停留在创业的概念、精神、理念等抽象事物的普及上,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开拓性思维,在创业实践中提供全天候服务更无从谈起。繁重的日常工作导致教师有对创业教育课程敷衍应付的倾向,对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理念没有系统的认识,缺乏研究和探讨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创业教育的开展缺乏良好的氛围。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和“重农抑商”的思想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家长多数希望子女大学毕业后在国家机关、部队、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寻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认为创业投资大、风险大,且未必体面、受人尊重,学校的创业课程反而会分散学生学习精力。这些观点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创业的看法和激情。很多大学生为了所谓的安逸而对创业避而远之,认为自己根本不会去创业,所以不用参与到创业教育中去。一些学校虽然已经将创业实践纳入创业教育体系规划中,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建设创业园等,但往往因体制、经费等各种原因而流于表面、缺乏长效的机制保障,成功的案例极少。这使人们容易产生误解,认为大学生创业很难成功或长久坚持,因而不被社会看好。受社会经济、道德环境影响,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缺乏信任和理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业教育的顺利展开,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效果。
三、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路径
1.转变教育观念,深化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各方面知识,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民生活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人格、实践能力、领导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通识性人才。无论他们以后是否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都能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汲取营养,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高校必须正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手段,科学、稳步地构建创业教育的实施体系,实现创业教育由技能型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
2.转变教育模式,搭建教学实践平台。教学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积极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重点介绍创业相关知识,体验国内外创业成功经典案例的精神实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和理想,熟悉基本的创业方法、程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发现、鼓励、指导适于创业、有创业志向的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发展道路,为将来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实践体系。对有创业热情、希望继续参与创业教育的学生可以导入实践课程,采用“导师+项目+团队+基地”模式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小班教学。除了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外,学校可以联系企业、工厂、社区、农村作为创业实践基地,让想创业的学生走出学校参观、考察、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状况,由导师指导设立创业项目,自愿结组模拟公司团队,开展实训性的创业课程。学校可以成立并依托“创业者协会”等专门组织定期对创业计划书和创业过程进行讨论,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通过各团队的交流,增进对创业的理性思考和感性认识。辅助体系。针对学生的创业项目雏形,学校要细化辅助体系,按照创业性质、创业行业、创业模式等,鼓励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一线教师组成导师团队,直接参与到具体的创业过程中指导。如在公司宣传方面可以让新闻、广告的专业教师指导,网络运营方面让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指导,融资方面让金融专业的教师指导,财务管理由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指导等。学校专职创业导师综合协调,为学生团体提供全面的服务。孵化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实践,高校应创建创业园等专业的孵化机构,对经过市场分析的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进行资金、场所等支持,并联系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帮助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公司,进行融资和营销,将创业项目付诸实践。
3.转变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当今社会,学习成绩和学分已不再是评价大学生学习成效和综合素质的唯一依据。用人单位和社会更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和实践经历,更关注学生的心理人格、团队精神和人生态度。高校要紧密追踪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积极改革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把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参与创业实践的过程和效果通过学分等形式直接体现在综合评价中,激发学生关注创业、实施创业的热情。
4.转变队伍结构,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组建师资队伍方面,可以尝试“专兼结合”的思路:一是对现有的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日常教学和指导工作;二是在专业课教师中选拔业务精通、视野开阔的人员组成兼职教师团队,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服务;三是从企业中选聘优秀的管理人才或创业精英到高校中兼职,开设专题性、研讨性创业教育课程,将他们的经验教训、管理方法和亲身经历向学生传授,对学校的创业教学形成有益的补充。
5.转变社会氛围,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一是转变家长对创业的思想偏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和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视频、专家讲座、家庭座谈等形式,使家长逐渐接触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认识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转变其错误思想,使其认识到创业给子女带来的机会,鼓励和支持子女创业,实现家庭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衔接,在创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二是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任何服务体系都要有公众参与,创业教育的宣传要面向全社会,利用一切传播手段,转变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可以在校内外新闻媒体上加大对创业的宣传力度,用生动鲜活的创业故事激发大学生对创业的向往。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被点燃,创业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高校也要向社会宣传创业教育的进展情况,展示创业教育的成果,使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社会效益最大化,进而赢得全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理解和支持。
作者:佟丞 张秋山 单位: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