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中的职业价值观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业教育中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创业教育中的职业价值观培养

一、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个人的竞争能力不仅仅局限于学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储备,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等逐步成为个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评价个体劳动者的重要标准,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不再把资历和能力作为唯一的标准,具有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责任感强、进取与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良好职业道德和态度的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这些综合素质是以职业价值观为核心的,高等院校要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不但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把职业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职业价值观培养存在的问题

职业价值观从微观上看关系到一个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分配和社会建设成果。但是,目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整体情况并不乐观,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高校对职业价值观培养重视不够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服务奉献意识不强,不愿去基层工作;诚信缺失,功利性明显;缺少创新精神,缺乏自信,“等、靠、要”思想严重等。这些问题主要是思想层面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范畴。探究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高校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重视不足。当前大多高校都成立了校(院)、院(系)两级就业指导中心,但作为行政处室之一,其人员配备和职能发挥并不能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需要。在长期的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大多数就业指导中心将工作重点放在招聘信息、接待用人单位、落实学生就业上,关注重点在就业数量和就业单位上,将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简单地理解为给学生找工作,而忽略了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这样软素质和软实力的培育。

(二)职业价值观培养缺乏系统性

部分高校其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出发点是帮助学生调整就业预期,但没有站在服务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和全局视角下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没有对职业价值观的真正内涵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另外,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校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以职业指导课程为基础,配合专题讲座、座谈会、报告会。总体来说,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理论教育比重过大,教育手段单一,对于职业价值观培养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相当缺乏,没有形成完整健全的教育体系,对大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帮助不大。

(三)职业价值观培养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

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队伍主要有以下四类教师群体: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教师。以上四类重要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师资在职业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有理论的没实践、有实践的没理论”的尴尬局面。目前,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职业指导课教师和辅导员大多缺少在用人单位工作的经历,而只是建立在长期的校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尽管有着较为丰富的教育理论,但因缺乏实践而使理论教育流于形式。专业课教师是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上的楷模也是重要的领路人,但由于大多专业课教师没受到过职业发展方面系统的教育而使其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使其观点因理论支撑不足而缺乏说服力,这使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制约。

三、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加强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措施

1.将职业价值观培养放在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鲜明地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来完成。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不应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进行有效的价值观教育,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丰富精神世界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成为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有用之人。高校应加大对就业指导部门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研究出科学全面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将职业价值观培养放在突出位置,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发展难的问题。

2.打造系统科学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体系,按照先理论、后实践、讲理论、重实践的思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在高年级的同学中增加实践教育部分,比如让学生走进用人单位,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职业现实,调整职业理想,纠正价值标准。通过系统的就业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人文素质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大学生立足基层、服务社会,把为社会做贡献和实现自我价值有机统一的高尚的职业理想。

3.打造精良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教师队伍。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打造一支精良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教师队伍,对于教育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师队伍的打造过程中要明确师资队伍的范围。在很多高校专业课教师只是在自己的授课课堂上穿插有关价值观的内容,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保证。对此,高校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将专业课教师作为兼职教师正式吸纳到价值观培育的师资队伍中。增加专业课教师和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等其他三类教师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另外邀请企业、行业中的资深人士走进校园,作为以上四类师资队伍的有力补充,形成优势互补、内外兼修、理论和实践协调发展的校内外教育队伍,帮助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评价、职业选择、职业价值取向,增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实际效果。

(二)加强职业价值观培养应突出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并将其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当中,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1.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可以避免大学生由于就业愿望与就业实际的差距而产生价值观偏差陷入物欲的迷途,造成就业观择业观世俗化。但是,理想信念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内化的、长期的教育过程。因此,要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始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尊重大学生主体个性,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生活特点,以广大学生易接受的方式解读大学生所关注的各种就业热点难点问题,把理想信念教育与解决实际就业创业问题相结合。

2.培养大学生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主流,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改革、创新是当代时代精神的核心。将时代精神融入职业价值观教育中,进而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加强时代精神的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从容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加强时代精神的教育要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3.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古往今来,所有仁人志士无一不是胸怀大志、敢于担当,具有极强社会责任感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然而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又离不开这个社会的帮助和支持。因此,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使之成为其职业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十分重要。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劳动观,提高大学生抗挫折和抗打击能力,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形成知荣明耻的道德标准和良好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素养,进而培养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宋剑 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