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中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业教育中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创业教育中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

一、创业教育的现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广泛开展,但仍存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效。

(一)课堂理论教育现状

在理论研究方面,高校之中关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总体来说不够深入。在现阶段,由于对于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其他现实层面原因,一方面,对于创业教育进行研究的专家学者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创业教育并未能够在高校教育的现实情境下引起足够重视,这让少部分的学者对于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很难维持。此外,由于我国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与国外其他高校相比,缺少实证研究的基础,这也导致了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欠缺深度。在理论教学方面,我国并未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学科体系。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培养目标不清,导致出现“不懂创业的老师在教育不想创业的学生”,创业理论课程成为学生完成学分的手段而已;大多数高校并未将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的主流教育体系中,仅是作为第二课堂的组成部分,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边缘化;许多高校创业课程的内容陈旧、广度不够,或者用邀请部分企业家做报告、收看创业故事等形式代替理论课程,并未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等方式进行体验式教学,尚未形成完成的课程体系。

(二)课外实践教育现状

从现阶段创业实践教育的形式来看,我国创业实践教育种类单一。目前我国创业实践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讲座、策划大赛等,少部分学生能够进入高校创业园区进行孵化培养,极少部分学生能够创办企业实施创业。由于实践教育的种类比较单一,导致了本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变成了面向少数人的课外教育,导致了很多学生实质上是用理论学习的方式完成了实践教育,很难达到动手操作、实践锻炼的目的。 从现阶段创业实践教育的效果来看,仅有的实践教育形式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拿涉及面相对较为广泛的创业竞赛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参赛仅仅是为了争取一个奖项,对实施创业也没有什么想法,也缺乏专业人士的相关领导,很少能走上创业之路。拿实践性相对较强的高校创业园来说,由于资金等各方面限制,创业园区只能吸引少部分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而且园区内的学生企业流动很快,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就离开了原本进行的创业实践,本应成为孵化器的创业园区并未“孵化”出可观的成果。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投入比例不均衡。现阶段,各高校对于创业理论教育的投入明显高于实践教育。从创业教育本身来说,实践教育要比理论教育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创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土壤,也是锻炼学生创业能力的舞台,而现阶段的投入反而未能达到理论教育的水平,因此实践教育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就像有学者曾说,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未能同步开展。大多数高校的创业课程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主,很难与社会和市场需求相衔接,学生也没有实践平台去深化或验证所学知识。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创业理论教育与创业实践教育相脱节的表现,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学生们无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或者是在实践中没有理论进行指导,更为深刻的是影响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的形成,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二、创业教育的改良:理论与实践的耦合

为提高创业教育实效,对现有创业教育所存在的诸多不足要有针对性地纠正。其中,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耦合,切实达到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对于提高创业教育实效大有裨益。

(一)理念更新:创业教育不等于创业培训

在提升创业教育实效过程中,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是关键所在。在更新创业教育理念过程中,首要的便是去除创业教育功利性的一面,明确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业培训,突出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育。不可否认,我国创业教育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因此创业教育在很多高校被认为是一种权宜之计,并没有进入高校主流教育体系,因此很多高校便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简单等同。这种庸俗化的理解,使得创业教育原本蕴含的创新创业理念荡然无存,只停留在创造利润的表层。在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之下,这种观点必须尽早更新。邓小平曾经说过,“世界在变,人们的思想不能不变。”我们不能把创业教育简单视为创业培训,而要将“教育”的内涵充分发挥。我们要将创业教育作为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教育手段,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当中,将创业教育视为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从理念上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厘定,有着高屋建瓴的作用,能够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人文氛围培养结合起来,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

(二)课程设置:创业教育需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程度有所欠缺,大部分高校并未将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当中,更未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而这正是现阶段需要整改的。我们不能将创业教育简单视为一次竞赛或者一个活动,也不能简单视为一场讲座或一次课程,而需要设立完整的创业教育方案和创业课程体系,所有的这些都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取得成效。创业教育需要与专业教育有机契合,创新精神需要贯穿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创业教育依托于专业教育来生存发展,专业教育业借助创业教育来深化改革,二者能够形成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引领学生将创新理念运用于专业领域,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深化专业研究领域,探索专业领域内的创新之处,这样既拓展了专业研究深度,也内化了专业知识;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创业实践行为,审视是否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检验创业行为的合理性。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大学生区别于其他创业者的最显著特征和优势所在。大学生必须将这种优势充分发挥,才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而这种优势具体就体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

(三)操作实践: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到实践层面,创业教育的目的也落脚于创业实践,因此必须将创业实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现阶段,如果能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那么创业实践教育问题必将迎刃而解。在第一课堂教育层面,要加强教务处的核心作用。教务处除了要组织研究并设立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意识贯穿于全体学生的学习体系之外,还需要将各专业的研究成果进行筛选,符合条件的则进行技术转移或者进入创业园区进行孵化。同时,还可以设立相关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或者研究站点,鼓励师资力量进行创业理论研究或创业实践锻炼,提高学校的创业教育能力。在第二课堂教育层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的兴趣是掌握创新创业知识的重要前提,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是大为有益的。研究表明,活动加训练、亲身实践最受学生的欢迎,这为我们今后推进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比较务实的,可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教育方向。因此,在邀请成功企业家做报告时,要增加互动环节;在参加创业竞赛活动时,要鼓励学生自己组队研究问题;在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时,要给予充分的指导与帮扶,利用各种类型的孵化园给予具体支持;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要及时针对学生团队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在这些过程中,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练,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愿意去接受创业教育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进步,从而更积极地进行创业实践锻炼。

(四)后备保障:孵化器和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的直接落脚点在于创业实践,高校创业孵化器是学生创业活动转化为社会成果的重要平台;在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健全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两项内容是创业教育重要的后备保障。高校创业孵化器建设需要依托优势学科,吸引更多学生入驻。高校创业孵化器作为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的对接平台,作为将学生创业实践进行成果转化的载体,需要有效吸引和整合政府、社会和其他各方资源。如果能够获得相关资金投入,便能够给予学生更为有力的支持。同时,高校创业孵化器还应该尽可能面向更多学生,鼓励有想法、有能力的学生进行相关实践。如果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入驻,形成集群效应,也能够进一步完善孵化器自身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实现激情与理性的结合。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健全的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创业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高校创业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创业激情,这样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深入创业实践,并能够在创新创业理念传授过程中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必须重视理性思考,既需要理论上的支撑,也需要实践中的锻炼,更需要将二者融会贯通,指导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就像创业教育中“温州模式”的倡导者谢志远所说“,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要大学生马上创业,而是培养其创业的能力、素质和独立意识。”这种教育是贯彻于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教育,更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切实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进行耦合,创业教育才能够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作者:马成成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