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业教育的哲学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技创业教育的哲学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技创业教育的哲学思考

一、我国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特征分析

20世纪以后的教育具有了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共性特征,而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不仅具有一般教育的共性,同时存在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独特创新性科技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业能力,强调科技创新与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换,培养科技创业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因此科技创业教育与一般教育相比,具有独特的创新性。

(二)时代前沿性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取决于本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实现不仅能够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因此科技创业教育具有时代前沿性。

(三)有机整体性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培养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在加强大学生科学技术知识教育的前提下,同步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同时促进大学生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比起一般教育目标更加完善、更加全面。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特征即是其个性的体现。科技创业教育的个性并不是脱离教育的共性而孤立存在的,而是包含了教育的共性。因此,我们要善于从教育与科技创业教育的有机联系中去把握科技创业教育的优势和规律,以加深对科技创业教育的认识。

二、我国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分析我国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现状,首先要明确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辩证法原理,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其自身前进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其前进、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我国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科技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业教育模式不断创新、科技创业教育环境不断改善、科技创业教育实践不断深入,整个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这一结果是科技创业教育内部主体自主探索和科技创业教育外部实践多元化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创业教育”一词在1989年我国“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上首次出现,但我国的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真正始于20世纪90年代晚期,在此我们可以将1997年~2002年的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看作是其内部自主探索的阶段。这一时期高校作为科技创业教育的主体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探索与研究。首先,优化科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抓住了促进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开设科技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教授学生掌握如何进行科技创业的理论知识。其次,开展科技创业计划大赛,凸显大学生在科技创业教育中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同时也是重视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内部矛盾的次要方面的体现。1997年清华大学首开“创业计划大赛”先河,通过竞赛的方式调动大学生学习科技创业知识的兴趣和实践科技创业活动的热情。自此“,挑战杯”中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大赛也相继拉开帷幕,在全国各大高校火热展开。可以说,大学生科技创业大赛是科技创业教育自主性探索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大学生实现科技创业的主要形式。由此,我国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在内部动力因素的推动之下,逐步发展形成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课内课堂与课外课堂相结合等多种教育模式。从2002年4月开始,教育部开始对我国各大高校展开科技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开始得到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从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外部矛盾得到缓解,并协助内部矛盾共同促进事物的不断前进与发展。2005年8月,全国青联、共青团中央、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在华展开KAB(KnowAboutBusiness)高校创业教育项目,随即于2006年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知名院校开展了KAB的试点教育工作,让部分学生以选修课的形式接受系统而科学的创业培训,以此来推进创业教育的开展。2009年4月16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业教育分会成立。2010年,为宣传、研究和推广科技创业教育,由中南大学和创新创业学会联合创办了《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逐步把创业管理研究列入了工商管理学科“十一五”发展中的优先资助领域。同时,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扶持之下,大学科技创业园也应运而生,截止目前我国已先后诞生了95所大学生科技创业园,为大学生科技创业创造了条件与机会,同时解决了上万人的就业问题。目前,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本身作为一个矛盾体而存在着,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是矛盾的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我国高校自主探索和政府、社会的全力支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矛盾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重视高校自身和大学生主体在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同时又不可忽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政府的参与,只有坚持将两者相结合,才能使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在新世纪的新时代呈现出自身所特有的特色与优势。

三、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哲学意义

(一)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再次确定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现当代国家领导人也明确指出要坚持马克思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精辟论断,大力发展国家科技与经济,提高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作为科学技术知识理论的一种教育形式,当其未应用于实践时,呈现为知识形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而当其通过科技创业付诸实施,便渗透进了生产力发展的诸多要素之中。例如专注于无线方案集成和无线电应用的山西优班图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实践产物,其价值便在于运用高科技改善了山西地区无无线网络覆盖的落后局面,通过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物化为具体的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来提高山西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普及到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也是如此。只有将科技创业教育理论与科技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加快科技创业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可见,任何一种科学技术形态都在本质上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并且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毋庸置疑,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人的价值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而社会价值的实现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人的价值理论强调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大学生作为科技创业教育和实践的主体,通过依靠学校和老师获得学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又必须通过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又是科技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客体。这就是说,许多大学生科技创业者在创办科技创业型企业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又将企业科技成果服务于社会,在丰富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这一过程便是社会价值的实现。总的看来,不管是大学生科技创办的科技创业有限公司,还是高新技术养殖基地,无论科技创业型企业以何种形式存在,我们都可以将它看成是创业者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同时实现的有机统一。无论是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社会价值的实现,最终都要致力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目标上来。因此,归根到底,人的价值取决于社会的发展。

(三)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诉求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理论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吸引力的亮点之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只有在不断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大学生科技创业作为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产物,发挥了大学生创业者的主体性作用,满足了大学生追求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需求。大学生科技创业者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科技创业的这一实践过程便是使其自身达到全面性的过程。大学生科技创业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实现了大学生个人的人生价值,更重要的还在于在这一科技创业过程中最终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学诉求。无论是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最终都要再次回归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上。21世纪是一个注重人文关怀的时代,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社会和人的发展于一体的集成目标,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和科技创业活动作为实现这一目标中的一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凸显了大学生作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价值诉求。

作者:程瑞 赵燕妮 单位: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