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建议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建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建议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四个问题

1.1师资队伍薄弱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师资总量不足。目前虽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没有社会公认的准确统计数据,但实践证明现有师资总量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二是师资水平落后。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基本是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或专业老师转型而来,很少具有创业的实践经历,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三是师资结构单一。前文已谈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来源,这些老师的年龄、学历、专业、技能结构都不太合理,其中学生辅导员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辅导员并非专业教师,不具备从事高水平创业创业教育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

1.2课程体系单一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知识结构的构建,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美国高校开设了大量具体课程,并能根据本科生、研究生的学历差别进行开设。相比之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的教学体系是比较单一的,主要表现为表现在课堂上的创业课程,缺乏作为一门学科应有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中国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未能系统的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以及训练创新创业的技巧,影响到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1.3实践平台缺乏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包括创业教学基础平台、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和创业实战综合平台。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高校设立了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家学会、智囊团、创业研究会等,这些课堂教学之外的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丰富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中国高校中,课外的创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主要是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项目来带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部门发起的这些竞赛中,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式参与,因此竞赛主要体现于活动本身的开展,其活动效果得不到预期的保证,竞赛结束后很少有学生再继续进行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

2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三点建议

2.1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

富有前瞻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是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条件。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个新的切入点,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应该引起政府、高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现阶段,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在高等教育中,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重要部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由求职者转变为“创业者”“、企业家”,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和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即把普及有关创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创办各项事业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总之,高校教育理念应从就业教育及时转向创新创业教育。

2.2加强创业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业务素质强、教学水平高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完善创新创业师资的资格认证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高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或参与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来提升实践能力、提升创业意识、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加强对创新创业师资的资格培训,建议政府部门尽快完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进行认证、设置专门的专业技术岗位。其次,高校应积极拓宽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渠道。高校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聘请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专家、企业家作为“创新创业导师”或“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学生作专题讲座或授课,通过实际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给学生带来真实的创业经验,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相关咨询与便捷快速的帮助。

2.3完善创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首先,建议高校将创造、创业创业相关课程纳入公共基础课程范畴,将有关经济、管理、法律等和创业密切相关的知识融入到课程内容中来。其次,创业课程结构要实现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在创业教育方式中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包括课堂授课、课外实践等教育方式,。再次,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建议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跟踪系统。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的有效监督,进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完善。

作者:李海波 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