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智慧教育下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目前,传统本科师范院校存在着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师资专业化程度较低,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陈旧、没有凸显师范特色等现状。基于智慧教育背景,提出提升师范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育,推进产学合作、打造线上+线下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践平台,优化课程体系、构建PBL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基于大数据实施个性化教学等路径来推动本科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智慧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师范生;优化课程
体系中国于1996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开启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随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2015-0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2019-02-22,教育部再次公布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要点,其中一条即指向“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目前的中小学已经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那么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都没有较好地学习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又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呢?此外,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的就业市场萎缩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在提升师范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愈彰显优势[2]。
1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在笔者执教的师范班级中,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将未来职业定位在中小学教师上,具有比较坚定的“毕业后做教师”的观念,这种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接受度以及自己开展创业实践的动力。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与自己关系不大,对“创业”的认识不到位,把“创业”理解为“创办公司和企业”。实际上,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挖掘出每一位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唤醒其创新和创业的意识。在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外部作用下,目前的大学生在创业方面有一定的考虑,但采取实际行动的情况不容乐观。在笔者执教的师范班级中,通过课前学习“你是否有过创业的打算”的小调查,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52%的学生“考虑过”,23%的学生和同学或朋友商量过,21%的学生选择“完全没有”,没有同学选择“已经开始创业”。
1.2师资专业化程度较低
由于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无相应专业、学科,导致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低。笔者调研了省内的师范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来源主要有:辅导员、行政教师、创新创业中心工作人员、社会兼职教师。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低的现状。由于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没有相应的学习经历和实践经验,知识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1.3课程体系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专业教育为载体、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专业技能和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目前师范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比较单一,主要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类的课程教学。课程内容也存在如下问题:①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学生对真实行业、市场动态了解不足,大多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学生缺少思考的训练,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解决实际创新创业问题等能力的提升;②课程内容与专业学习的关系几乎没有,课程随意性大、与专业教育体系的结合度不够。
1.4教学模式陈旧,没有凸显师范特色
2015-12,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均要设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但是师范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与其他类别高校的同质化程度高,难以凸显“师”字特色[3]。教学模式陈旧,填鸭式教学的情况依然比较普遍,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多停留在理论讲授,局限于“纸上谈兵”,缺乏在实践中的有效指导和训练。师范院校相较于工科院校,项目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在笔者的课堂调研“是否参加过学校的创业相关比赛”中,如图2所示,只有5.7%的学生参与过,可见学生的相关创业实践经验极其缺乏。
2智慧教育背景下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伴随近年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不断推进,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行业领域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智慧教育指在教育管理、教育科研以及教育教学层面全方位深入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智慧教育具有多媒体化、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的技术特征,其根本特征体现于泛在、开放、协作、共享与交互等方面。在智慧教育环境下,以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为导向,推进智能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结合师范特色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4],推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近年来,高校的智慧教育环境逐步优化,智慧教室、校园网络、网络学习平台等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创设了有利的条件。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实施,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认同度也得以大幅度提升,这为开展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创造了新的机遇。
2.1提升师范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课程是公共课程,学生的心理接受度相对较低,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敷衍、不重视的情况比较普遍,而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首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习动机由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①通过实地考察、形势分析等帮助学生走出象牙塔,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使学生意识到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②以政策为制度保障,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5],当下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非常大,比如设立创新创业扶持基金等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勇于尝试创业;③实行休学创业的弹性学制,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在校生可申请休学开展创业,这些保障措施都为师范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后顾之忧。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育
多元化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对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一支具有专职和兼职动态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势在必行。师范院校要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在校内选拔优秀的教师,将其重点培育为专职教师,鼓励其继续学习深造,参与SIYB、CET、KAB等项目的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并注重“走出去”,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企业的制度管理、战略设计、市场开拓、商业模式等,将企业前沿理念引入到校内。加强专职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以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另外,以项目合作、成果共享等方式,聘请专业匹配的创业成功者、校友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创新创业顾问等优秀人才请进来担任兼职教师,开展“理论授课+沙盘演练”“商业实战+企业计划书路演”等创新创业训练,深度参与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弥补校内创业导师实战经验不足的缺憾[5]。
2.3推进产学合作,打造教育综合实践平台
第一,建立校企联盟,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校内的师范生技能实践平台,将各个学院的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业园区联系起来,鼓励学生与教师合作科研项目,锻炼创新创业能力。第二,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优势,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注入变革性力量,积极探索多元化、开放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比如基于校内网络平台,与企业建立网络联系、建立虚拟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开拓眼界、体验创业实践创造条件;构建创新创业基础数据系统,为学生选择创业方向、孵化创业项目提供参考。第三,成立创新创业社团、大学生创新协会、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等。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竞赛,如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师范专业竞赛活动,结合专业知识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积极整合专业教研室、公共实验室、师范生技能实训室等教学与科研资源,结合科学实验研究、校企联合开发产品项目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人才的培养。
2.4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分层多维课程体系
对师范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要全面探究培养模式,精心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6],不能期望通过一两门课程就可以达成师范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应该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期间,建立适合师范院校的分层多维课程体系。对于大一新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对于大二学生,挖掘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有机融合,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会贯通;对于大三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研发兴趣和能力;对于大四学生,开设市场环境分析、融投资以及风险评估等实操性课程,为学生开展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夯实基础。此外,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科与专业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7],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2.5构建PBL的数字化教学模式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师范院校应该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云计算技术等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探索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PBL是一种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这和双创教育的培训宗旨是一致的,构建基于PBL的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活动主要以项目教学为核心,以创业项目、小组协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以项目任务的选定、项目任务的探究、项目成果的验收为项目学习的活动主线,相应的教学活动设置为问题驱动、问题解决、成果评价。在项目任务选定阶段,教师根据课程大纲发布学习任务,学习小组立项、制定项目计划。在项目任务的探究阶段,包括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讲授、分组讨论、汇报解疑、头脑风暴等活动,还包括学习小组在课后进行线上线下自主学习,进行案例探访、资源搜索、讨论总结、制作作品等活动。在项目成果的验收阶段,包括成果交流展示、多元评价等环节。比如在“创业团队与创业者”的主题教学中,设计“陌生拜访”项目活动,走访身边的企业和创业者。具体任务包括拜访谁、谁去邀约;访谈提纲、谁访谈;讨论陌生拜访后的感受,并写成文字总结,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展示分享。在“商业模式”的主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创业项目并编制商业计划书,让学生体验组建团队、设计产品、实施营销等环节,让学生在模拟创业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2.6基于大数据实施个性化教学
由于大数据、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的支持,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智慧环境通过感知物理位置和环境信息、记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认知风格、知识背景和个性偏好。由于不同的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不同,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基于智慧教学环境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依循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为其提供精准的、适合个人发展需求的个性化资源,实施特色化、个性化教育,充分挖掘大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统计和分析功能,识别出大众的产品需求,帮助大学生及时调整项目计划,支持指导教师实时评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培育创业型高素质人才。
3结语
普通本科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着师范生素质较高但创新创业能力薄弱的问题,师范院校应立足于师范特色,在师范生专业教育中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师范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及能力。充分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在师资建设、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平台、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等方面开展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
作者:张文馨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