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赛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业大赛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创业大赛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索

摘要:以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着眼点,通过分析创新创业大赛的桥梁作用和对就业能力培养的载体支撑作用,探讨创新创业大赛与就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赛;就业能力;培养模式

1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1.1就业能力普遍受到关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一直是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对于高校来说,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很重要。为了大学生的就业,各个高校的学工部门及院系的辅导员老师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很多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创业实践等课程,但大学生就业的核心问题还在学生本身,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获得好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容忽视。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明确就业目标的能力、岗位实践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等。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再是高校与用人单位的简单对接就能够解决,不再是大学生通过去招聘会投几个简历就能获得相应的机会。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项复杂而充满挑战的工作,就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院系、专业教师都已经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1.2就业期望与就业质量存在差距。大学生就业过程包括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通过岗位入职相关考核、获得相应的入职机会等环节。目前,很多本科毕业生想要找到满意的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即便是硕士毕业生想实现高质量就业也并不容易。究其原因是相关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有限,尤其是这些岗位对应聘者的要求很高,经历了本科或硕士阶段学习的学生并不意味着能够达到这些岗位的要求。比如工作经验,这是很多用人单位岗位的硬性要求,而大学生在校期间很难获得相关行业或岗位的工作经验。再比如以熟练掌握某种技能作为基本条件,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锻炼可能比较有限,还不足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因此,即便很多大学生有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并且学习成绩较好,但仍然不易实现高质量就业,仍然不易签约到理想的单位。要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就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放矢。很多用人单位也急需招聘相关人才,大学生应该做的就是通过各种学习实践和锻炼使自己成为这种人才,达到或接近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校期间进行这种锻炼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小组,继而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从中找到自己应该加强和提升的方面,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

2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2.1创新创业大赛的桥梁作用。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精力用来进行各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是在学习课程基础上的重要实践机会,参赛过程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并不了解社会上相关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具体是什么。同时,学习了理论课程应该如何应用到今后的就业岗位当中,也是大学生普遍欠缺了解的问题。创新创业大赛是高等学校与社会需求相连接的一个桥梁,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这样的桥梁,提前体会就业和创业的一些细节,为今后的高质量就业乃至创业打下基础。

2.2创新创业大赛对就业能力培养的载体支撑作用。目前,国内的创新创业大赛主要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各个地方性、行业性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参加这些赛事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锻炼的机会。参赛作品如果是科技创新产品,那么在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就会锻炼实验动手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为就业能力中的岗位实践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在参赛创业项目计划书撰写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明确就业目标。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准备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复杂,在准备参赛的过程中,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将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创新创业大赛,是一个就业、创业锻炼的载体,在参赛过程中,大学生会体验到社会需求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学习课程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差距、自己还有哪些欠缺之处需要提高。学生参赛的目标是明确的,既然是比赛,就得拿出有竞争力的作品,就得为之付出努力。在提升参赛作品竞争力的努力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锻炼和培养就业能力。

3探索以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的培养模式

3.1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明确就业目标。以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就是在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将项目产品相关的理论、技术、经济分析、市场调研等内容与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参赛过程对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锻炼作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今后迈过就业门槛和实现高质量就业打下基础。创新创业大赛的内容十分广泛,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可涉及到很多的岗位方向,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不仅仅是参加一场比赛而已,重要的不是结果,更多的是参赛的整个过程的锻炼和体验。对于一个参赛项目,首先应该是有创新性和技术含量的,这就要求参赛学生为此去做充分的研究和准备。在项目创意阶段,大学生应充分地调研相关方向的社会需求。比如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去调研相关的社会需求。创新创业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就应该充分地发掘现有的和潜在的社会需求,让创新的成果投入到实践中,通过成果落地转化来服务社会。大学生对于自己专业方向的社会需求了解得越深入,就越能够把握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岗位,就业意愿会更加明确。很多时候,大学生不是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而是对这些工作岗位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很多学生会问自己专业的老师,本专业毕业后能去做什么工作以及怎样去获得这样的机会,如果老师只是通过简单的语言回答学生,学生可能还是一知半解。但是,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小组,那么对于其专业方向社会需求的体验就会深入很多,有利于学生精准地把握就业方向,确立目标。目标明确是成功的基础。

3.2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模拟岗位实践。创新创业大赛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大学生竞赛,大部分学生参加的是创意组的项目,在创新创业大赛的创意组项目计划书中,产品竞争力分析、财务分析、市场前景分析等内容都是要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情况来完成的。以往大学生想体验岗位实践主要是通过参加一些实习活动来实现,学校组织的实习机会并不多,实习时间也较短,很多专业的实习又是以参观实习为主要形式,所以实习所带来的岗位实践体验比较有限。有些学生在寒暑假期间会联系一些工作单位去现场实习,但大部分学生并不容易获得这样的机会。在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准备项目计划书过程中,学生虽然是模拟相关岗位的工作,但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真实地体验到相关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关键是在校期间就能够获得这样的体验机会,不影响课程学习,不受地点限制,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下,老师组织学生举行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布置会,指导老师可通过项目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创新小组,给每个创新小组安排不同的科技创新项目,选出组长分别带领各个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实验、完善项目书、做参赛制备等工作。将专业相关前沿研究领域的成果引入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展学生产学研结合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思维。

3.3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积累创业经验。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大致包括与企事业单位签约、考研升学、自主创业等。随着国家“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屡见不鲜,自主创业也已经成为就业方式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方式。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经验是不足的,在校期间也急需找机会去积累相关的经验。创新创业大赛作为一个创业的载体和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积累创业经验的宝贵机会。学校和老师可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赛,让大学生充分地体验创业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从实质上帮助大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创业之路充满挑战,会遇到很多困难,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上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在指导大学生时,可通过鼓励和帮助参赛团队学生解决心理上和技术上的多重难题,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素养,为将来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指导创新创业大赛过程中引导学生做有价值的创新。在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项目中,有学生自主研发的项目产品,也有师生共创的项目。有些学生认为只要有好的设想,项目产品就会有较高的价值,但事实上很多设想虽然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但这类产品并不一定具有创新性,而且有可能同类的产品已经问世了。因此,通过深入调研来确定项目产品的创新性是十分必要的,指导教师应该严格把关,引导学生做真正有价值的创新,用创新思路和产品来解决社会需求和痛点问题,有价值的创新活动会激发学生的热情,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掘出来。创新创业大赛真正地为全社会的创新发展服务,参赛学生所做的创新努力就会为今后的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创新创业大赛真正地推动各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4结束语

大学生参加竞赛只是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一种形式,而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所积累的经验和提升的专业素养,是大学生将来就业的宝贵财富。以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提供政策和平台支持,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和引领,充分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作者:朱琦 王欣 闫隽 宋成华 邢子鹏 单位: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