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生创业教育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研究聚焦“互联网+”背景下创业教育的现状,认为当代创业教育在理论、资源及方式层面都有主动的调适与嬗变。同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即:把脉形势,建立教育观念创新的新常态;拓新场域,建立教育内容创新的新时态;引新技术,建立教育方法创新的新形态;建新平台,建立教育模式创新的新本态。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指出,要“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互联网+”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植入,为教育本体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下,“互联网+”理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开辟了更为丰富的路径选择,更为高校教育本身完成发展转型、增进就业品牌影响力提供了思路导引。当前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中,教育理念与社会人才观之间缺乏疏通,课程教育内容方法与学生意愿之间缺乏互动,导致高校生毕业后就业可选空间不足。正基于此,研究聚焦“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从理论及实践层面探讨创业教育的常态化机制构建,将对高校人才的优质输出形成积极很有效的保障。
1.“互联网+”背景下创业教育的主动嬗变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空间,同时在均等的机会场域中需要适应时代特征,主动嬗变,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动态需求。
1.1创业教育理论的主动调适
从理论本属来看,创业教育是“创新”与“创业”的合体。“创新”所指为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新载体等的创造,本身相对于旧事物、旧常态是一种破除,具有新颖性、改革性与预见性。“创业”则是通过思维方式、发展机会、行为能力的孵化与培育,创造新的经济体或经济常态,其对于创造主体的创新性与领导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创业教育旨在通过专业系统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体验中产生对创新创业的思考,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所获得的创新创业机会与风险是并存的。故而理论研究者及高校教育者需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诊视传统创业教育的短板与不足,对创新创业理论进行主动调适或补充。“互联网+”理念的实质就是互联网背景下与新业态、新常态的结合,其中包含了跨界、重塑、变革、开放和共享。故而,当前创业教育必须基于互联网的基本功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大资源、互联网大平台对创新理念、创业经验加以互通、共享,进而为创新创业的理论提供实践可植的温床,搭建多方位、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体系。
1.2创业教育资源的主动拓宽
“互联网+”时代,创业教育成为各高校发展共同的主课题。而互联网平台本身也成为创业教育的资源载体。其中有微信、QQ等即时交流App,也有数字杂志、博客与论坛等交流平台,其中所承载的大量创业教育的理论、案例及资讯等都能够为创新创业资源的重要补充。其外,商业交流网络化的趋向,让更多消费群体通过互联网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的。高校要想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必然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挖掘网络场域丰富的机会资源,尤其利用新媒体途径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模式,让学生创业发展获得更多资源支撑。
1.3创业教育方式的主动变革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方式上进行了革新与优化。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教育,更加倾向于“撒大网、捞小鱼”的粗放式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大数据时代,精确的测评数据分析,能够更加兼顾学生的个性需求,让高校创业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与精准化。同时,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由单一的文字呈现与解读,变成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于一体的立体式教育,而微信微博等载体的介入,也让创业教育本身由单一教师传授转为教师传授为主、网域经验共享为辅的综合式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科学化与高效化形成方法导引。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思考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然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表征与影响因素。“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必然会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模式层面进行主动突破与变革,以实现学校创业教育与社会创业环境、创业需求的相融合与相适应。
2.1把脉形势,建立教育观念创新的新常态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2015)》中指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标志着创业创新教育将进入新时期、新常态。高校要利用大好的政策环境及导向,主动建立教育观念创新的新常态,以引领创新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要勤把脉,树立全新的“大创业教育观”。高校要建立研判创业形势的教育研讨机制,定期设坛开讲、现场交流,让创业专家做导师,深度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新动态、新问题,并找到问题解决的为调整创业创新教育提供基础性数据。二是要把好脉,要建立过硬的“把脉者”队伍,主要是对辅导员展开相应培养,让其在学习新理论、借鉴新经验的同时,做好“把脉”工作。同时,要利用专业教育课程载体,将创业教育新理念揉入课程执行过程中,以保障管理者、教育者与学习者都能实现新理念同步。三是要用好脉,即遵从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师生在创业创新教育中的新需求、参与教育管理与决策的新诉求,积极调整创业创新教育行为,促使其由传统的“社会本位”或“任务本位”向“主体本位”过渡。
2.2拓新场域,建立教育内容创新的新时态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传统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已然难以满足社会用人单位或创新创业经济的需求。故而,主动进行创业内容的创新,建立动态创新的新时态尤为必要。一是要创新教学内容的载体,即构建新平台。高校生在互联网场域获得了资源空间的扩展,而将这些资源应用于创业教育中,需要依托新的载体与平台。高校要主动进行网络全覆盖工作,尤其是在宿舍区域要实现网络连通,而学校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可通过开发创业教育APP、建立专题网域等方式来进行创业教育内容的推送,可设置qq、微信登陆,参与即时讨论、解疑。二是要创新获取教学内容的渠道,即通过建立创业教育研究团队,动态关注创业教育的新问题,定期邀请创业成功者进校园,邀请企业高管开讲坛,满足学生对于不同层次创业经验内容的需求。三是要优化创业教育的基础服务,即聚焦特殊群体,对经济困难或残疾缺陷的学生群体要开辟绿色通道,科学设策、精准施策,让这部分群体获得更多的创业内容层面指导。此外,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尤其是离校学生做好阶段性就业分析,提供专业的创业内容资源,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2.3引新技术,建立教育方法创新的新形态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技术的更新在逐渐加快。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展开创业教育,将会让教育本身更为生动,让学生创业视野不断拓宽、创业思维更为理性成熟。首先是第一课堂的教学方法创新,即主课堂。高校创业教育要做好精细化、分层化的教学预案,可采用微课或翻转课堂的方式,组织“合作式”“轮流讲座式”“场景式”的教学形式,以提升创业教育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二是第二课堂的教学方法创新,即延伸课外教育。高校要创新利用新媒体宣传、新闻推介、创业专题文艺类活动等载体,将创业典型案例等植入可管理载体中,如校园广播、电子屏、学校官网,丰富学生的课外时间,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创业观、创业思想等进行引导。三是创业教育的碎片化覆盖。这里的碎片化是指学生晨起后、晚睡前及其他生活娱乐时间,以专题主题为主的创业教育内容推送,或通过邀请学生参加创业者相关大赛、大会,并通过专业的会前培训指导,让学生完成随时随地的创业素养提高,同时也为高校生营造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
2.4建新平台,建立教育模式创新的新本态
“互联网+”背景下,各领域发展模式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其对于从业者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发展空间。高校要主动求变,让创新教育模式与实际创业需求相适应。一是要强化互联网教育,建构“互联网+创业教育”新模式,将互联网教育应用于课堂教育实践中,通过网络课程资源的获取、网络创业平台的互动、网络创业经验的分享等让课堂变得更有科技感,更富有吸引力。二是要强化多主体参与,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相互协调、相互补位的创业教育体系。高校要加大创业平台的全方位建构,主要与企业、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保障平台创建的可持续性。同时,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与当地高新技术园区或创业园的战略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实践开到创新创业第一线,进而扩大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规模。此外,高校要建立“家校联合”机制,通过微信群或交流会等途径强化家庭对学校联系与支持,与学生家长交流看法、凝聚共识。三是要强化协同式发展,建构创业理论与创新实践一体化教育机制。高校既要及时关注创业新理论、新理念的动态,又要注重考量新理论在实践环境下是否“水土不服”、是否具备可行性,要准确定位创业新目标,积极构建“实践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3.结语
“互联网+”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创业教育拓宽了思路,也推动了创业教育创新式发展,打造了创业创业教育新常态。高校创业教育,应该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利用互联网庞大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交流优势,建构覆盖全面、精准对接、扎实高效的教育新体系。同时要注重先进创新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联系,要以问题为先导,动态关注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跟踪式辅导,以提供课堂到课外、校内到校外全覆盖的创业教育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段淑玉,周坚和,袁浩浩.浅析“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推动ICT类大学生创新创业[J].高教论坛,2016(05):115-117+121.
[2]刘海龙,付向阳,白艳姝.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创业园与创业教育融合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8):79-81.
[3]徐利明.关于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22):37-38.
[4]张黎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评《大学生创业教育——基于互联网+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0):65.
[5]连伟利,郭光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22):74-77.
作者:陈昌松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