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多元方式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健全多元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视域下建立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教育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国家软实力竞争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严峻现实下,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创业是缓解我国就业问题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良好途径。但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应用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建立对策。
一、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应试教育、就业教育为基础,忽视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一门技术并拿到文凭,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算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使命。所以日常教育内容大都偏重于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培养,较多灌输课本知识,较少考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应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忽视创新思维的教导。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思想过于标准化,遇事遇人时不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而事实上通过创业教育的定义可知,创业涉及到对创业机会的发现、创业风险因素的排除、创业者整合身边资源的能力,涉及到创业者人际关系处理、领导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养成等多方面的素质。而显然单纯的知识应用与技能掌握无法有效帮助创业者克服创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疏于正确创业价值观的培养,使大学生创业多以追求功利性的目标为主,束缚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导致其不能够在创业的路上远行。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匮乏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操作层面以零散的课堂教育、专家讲座、创业设计大赛等方式为主,没有正式固定的课程、教师安排和教学考核,也没有一套成熟系统的教学理论、教育管理模式。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只是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选修课程来安排而非必修课程。有些学校领导并不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所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都是面子工程,走形式化道路,游离于正规教育之外。仅仅停留于操作层面,当作简单的就业指导来做,体现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与内涵。高职院校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也大都非专业出身,无创业实战经验,讲课都以理论化、课程化输出的知识为主。并且,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有些教师本身无企业从业经验,教授的课程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学生听课时自身也无法从中吸取精华,培育积极的创新创业精神更无从谈起。从应用教育理论知识的输出一直到创业实践的指导都没有形成专业的教学体系与考评体系。大学生虽然接受了一些创业教育但效果低下。
(三)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创新创业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创新创业考验的是一个创业者在开创事业过程中思维能力、预见能力、分析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需要创业者掌握谈判技巧、经营技巧、演讲技巧、管理技巧等技术能力。而这些创业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磨练成熟起来。显然传统的教育理论趋于保守僵化,即使所谓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采取课堂教育的刚性模式,局限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知识的简单传授。由于高职院校缺少创新创业平台的实践,学生疏于实际创业的锻炼,使创业的大学生大都眼高手低,其想法多无实际可行性。且疏忽了对学生中成功创新创业典型案例的宣传,没有打通应用瓶颈,阻碍了教学体系的贯通。由于缺乏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式的创新创业环境的搭建,使大学生一直缺少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许多创业项目都没有真正走出校园,没有跟外面的企业进行对接,没有接触社会,缺乏竞争力,从而无法真正孵化。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建立对策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多元化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根据调查,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多是为改变现有的物质状况,进而实现自我价值,较少考虑到为社会发展而努力,还处于一个较低层次的创业动机水平。创新创业教育要让大学生意识到,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能够带动国家就业率,推动社会的发展,满足被人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国家通过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投身于创业浪潮。然而,创业的大学生虽然多,大多数却是盲目创业或动力不足以失败而终,如果不能正确地指导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塑造他们的创业人格,很有可能扼杀他们的创业动力,使他们遭受失败的打击。为了能够让大学生顺利地踏上创业之路,塑造健全的创业人格,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气质、性格、能力等,所以创新创业教育既要肯定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及其积极性,注意正反面教育的结合,又要及时指出影响他们创新创业教育的消极因素,解决他们的意识障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态,为其日后成功创业打下基础。
(二)健全多元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1.在必修课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我国高职院校只有不到30%的大学生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表示希望能学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选修课程为主,在必修课中尚未设置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教学内容。因为创新创业是一个长久性的过程,意识形态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循序渐进。具体的方法应用上,可分年级段开展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比如在大一时注重的是对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根据创新创业素质的模型,可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独立性、责任心、冒险精神、挫折承受力等方面的品质。针对大二的学生可注重于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分享创新创业政策,健全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比如法律、会计、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可为他们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大三的学生可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进行指导教育,比如领导感召、资源组合、人际交往、机会识别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及时纠正他们创新创业中的错误意识与行为。另外,也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育。现在的大学大多拥有健全的综合性专业。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拥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与知识技能。主要差异在于文科生、理科生的思维方式、做事风格、知识背景等,这导致了他们接受同一事物上的方法与观念也不同。而这种差异也直接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目标定位上也有了相应的针对性。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或就业会根据自身的专业来定方向。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以不同的学科为载体,促进差异化的知识结构与创业技能的相互渗透,同时注重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课程体系。若要使创新创业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必然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具备新的教育理念、综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而且要有企业或机构的从业经验。现实条件下,仅凭高校自身实力要组建这样一支完善且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难度是很大的。高校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来构建这样的师资队伍。一是可以加强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相关培训补足教师的短板,提高他们的专业化程度;二是可以聘请高校外的专业人士兼职授课,如企业高管、政府官员、知名科技人士等,充分利用各自的社会资源为大学生传授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根据专业的特色,以培养创新创业型大学生为目标,在本专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要考虑不同年级所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不同,根据重要性,先后顺序依次为创业精神教育、创业技能教育和创业能力教育。根据不同课程的重要程度来分布课时,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循序渐进地推行。
(三)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园、就业教育等研究机构,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协调教学与实践的分配管理。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成立创业社团,开展创业沙龙,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建立创业孵化园等,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使创新创业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为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环境,需要把高校、政府、企业三方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创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政府提供完备的配套设施,企业与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只有实现三方联动,才能达到企业、高校及学生的多赢效果。
参考文献:
[1]寇誉元.“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科教理论,2019(2):203-204.
[2]姜惠娟.“互联网+”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8(9):152-155.
作者:戴维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