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行业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水利行业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水利行业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摘要:高校如何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水利行业大学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地。如何根据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特点,让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得以飞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摇篮,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水利行业;行业型大学;创新创业;高等教育

0引言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对策。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1]。”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总理于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的,并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高到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的战略高度。2017年党的报告也相应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在高等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所向,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形成和发展的一类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行业办学特色。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发展的。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在总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倡议下,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推动了自身的发展,也符合时代需求。

1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在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整体发展中,按照王占仁教授关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1998—2002年)、全面开展阶段(2002—2015年)、深入实施阶段(2015年至今)[2]。在起步探索阶段,很多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例如西安科技大学早在1998年就举办了“星火杯”大学生科技制作竞赛,1999年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五四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00年以后,大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比赛,积极鼓励高校学生参加,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在起步探索阶段,通过校园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获得一定成效,深化了高校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进入21世纪,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全面开展阶段(2002—015年)。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更加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也逐步定型,为人们所熟知。例如西南交通大学于2003年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2007年武汉理工大学加入“大学生KAB创业教育”试点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创业学院专门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推进;华东理工大学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类课程等。2010年5月4日,教育部颁布了国内首个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并在文件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2012年教育部连续颁布三个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及《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活动、实践训练做出了总体要求和全面规划。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下,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深入实施阶段(2015年至今)。2014年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并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高到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的战略高度。从此,我国迅速掀起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潮。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一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随之进入到了国家统一领导的深入实施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由以往的“以创促就”被提高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党和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寄予了更多的期望[3]。深入实施阶段,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将继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寻找适合本校实际情况、彰显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争取到2020年逐步形成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问题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开始逐渐在实践中意识到创新创业行业教育发展系统理论有所欠缺。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一种,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是高等教育创新创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至今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结合自身特点,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完善创新创业研究系统理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2.1尚未形成水利水电行业特色

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虽然有意加强本行业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联系,但是由于缺乏可借鉴资料。水利水电特色型大学积极寻求与行业企业寻求联系,联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但是这种联系依然停留在初级水平的阶段,与行业的合作不够深化,未能突出水利水电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应有的行业特色。具有行业特色的学科为龙头,率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良好的范例,进而带动相关学科更好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这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应然思路,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发现很少有高校是按照这个逻辑思路来实施的。本应有的显著行业特色未体现出来,这本身就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2.2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尚需改进

在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模式,例如:以河海大学为代表的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采用了普及教育模式,普及教育模式的核心是以全校学生作为对象,将所有在校生都作为创新创业教育队伍中的一员,学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对每一位同学都很重要,是高校综合素质培养的一部分。采用这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高校,有助于水利水电特色型大学对创新创业对普及。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将全体在校生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必然会造成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也容易忽略不热衷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同学,也难免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除了普及教育模式外,在其他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中还有很多选择了聚焦教育模式。聚焦模式和普及教育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聚焦教育模式将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集中到特定学生人群,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相对充足,在给予特定学生人群全过程、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同时,还能有效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类模式的培养速度较快,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迅速,很容易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国家和行业所急需的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但是聚焦教育模式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集中到特定人群,造成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局面。使得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只将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少部分的特定人群,无疑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分化、差异会越来越严重,也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4]。

2.3创新创业理念存在一定偏差

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做指导,但很多高校不能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并不成熟。例如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一种手段,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这就是一种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解的偏差。部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化为组织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类竞赛,过分追求竞赛的成绩,不重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开设,系统的教学,扼杀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趋于功利化,流于形式。

2.4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不足

很多高校虽然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缺乏创新创业的宣传。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创新创业,很多学生受到传统的影响,不敢涉及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所以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要积极宣传创新创业,使创新创业得到广泛认同。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借助校园文化来进行传播和推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正确地看待创新创业,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氛围。也可以借助自媒体,大力宣传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帮助有兴趣的同学树立目标。

3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针对上述水利水电行业存在的相关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对策,以求促进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3.1细化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育过程中去,在大一大二时期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系统课程激发同学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在课程中选拔对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兴趣浓厚的同学,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养。培养水利水电特色创新创业的领导者。利用寒暑假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开展培训班,根据学生意愿和特点进行一对一的培养。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进入创业实验室体验与实习。开设专门奖项奖励表现突出的同学,以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实验室和基地等作为线上连接的方式,意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不同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拿出专项资金,对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资助[5]。

3.2形成水利水电行业创业特色

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是依托水利水电行业的,因此在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加强与水利水电行业的联系,在行业中开拓创新,以行业为基础,通过专业技术,积极联系行业先进单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实践平台。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突出的学科优势,利用好自身学科优势,有利于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原则,将自身学科优势全面展开,开展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在发挥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持续为国家、行业培养急需的创新创业型水利水电行业高素质人才。课程体系是高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也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离开了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将成为空谈。通过深入分析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现状,发现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普遍重视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化、递推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水利水电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开设针对不同年级的特色课程,由易入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更快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3.3打造优秀创新创业实践环境

作为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要积极为学生打造优秀的实践环境。逐步达到一种“浸入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递进式的课程体系与实践环境的打造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可以以院级、校级和与企业合作的形式,打造三种实践环境,以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情况对其分类,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实践环境,在实践中取得进步,在实践中对创新创业进行更深一层的了解。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通过各种措施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鼓励、支持和引导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发展对于营造学校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创业中心精心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邀请知名企业家、创新创业团队导师以及成功创业人士担任评委,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提升创新创业技能。创业中心还积极组织校内外创新创业专家学者编写创新创业课程专用教材、经典创业案例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学校的支持与引导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中心、职业规划协会、创业俱乐部、未来企业家协会等等,依托这类社团不定期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讲座、论坛、沙龙等,这类社团为增强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做出了重要贡献。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还渲染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3.4持续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在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如何能将聚焦教育模式和普及教育模式相结合,将二者优点相融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双轨模式是将聚焦教育模式与普及教育模式的结合,这种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面向全校学生,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还设立精英班进行专门教育。这类模式下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与普及教育模式类似,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到全校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学科门类以及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还选拔出创新创业意愿比较强烈且具有一定潜质的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精英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同聚焦教育模式一样。该模式使资源分配也相对较为均衡,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难度。但是双轨模式也有不足的地方,由于双轨模式覆盖到了全部学生,因此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要求比较高,由于受教育人数较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另外,要实行双轨模式,对现行高校的创新创业管理要求也比较高,一般现有的管理体系和部门以及教师队伍是不能满足这么大需求的,所以高校需要加大人力物力,扩展师资力量,做好全面实行“双轨模式”的准备。所以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及时展要求不断地进行改进。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型大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潮流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高等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都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因此我们要积极发展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继续强化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学科,为创新创业教育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2010-05-04].

[2]王占仁.中国创业教育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8):4-5.

[4]付宜强,丁传磊.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高教学刊,2018(11):27-30.

[5]张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8(12):34-37.

作者:杨勇 车?珏 单正勇 单位:河海大学 安徽泉盛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