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从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不完备、师资匮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等方面分析问题原因,提出通过高校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扶植力度、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水平、努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素养来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创新基地,承担着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职责。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开拓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业人才,让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课题。
1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究对策,本次调查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一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80份,有效率为80%。调查情况分析包括以下方面。
1.1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存在差异
高校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了解大学生是否对创新创业感兴趣,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调查显示,43%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57%的学生兴趣一般。68%的大学生表示在创新创业中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52%的大学生会因为自身的兴趣而促使他们形成创新创业的意愿。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1.2创新创业的目的更加现实化
创新创业的目的主要取决于大学生的价值观,目标明确做事才会有动力。有57%的学生把提高个人收入作为创新创业的主要目的;37%的学生希望通过创新创业不断超越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心理准备和精神动力;另外有5%的学生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向行业成功人士学习,扩展自己的人脉。数据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目的明确,而且更加注重实践。
1.3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的支持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富有创业精神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1]。然而,调查显示,84%的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够设立创新创业指导机构,也有84%的大学生希望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73%的大学生期待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68%的大学生希望学校可以创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造条件。以上诉求,充分说明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的支持不够,宣传力度不大,学生不了解学校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机构和条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现实所需。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不完备
调查表明,26%的学生认为政策不完备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学生反映:现今,很多高校都有就业指导课,而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作为就业指导课中的一个部分,由于时间紧,课时少,很难进行全面详细的讲授,不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创业产生较大的热情,要想掌握创新创业的系统理论知识或是较强的实践经验更难。随着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提高,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对全社会都在提倡的创新创业感兴趣,但是由于对学校的相关政策不了解,无法及时准确地得到学校的政策扶持。4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不到位,大多数时候,想要创业的大学生都会像“无头的苍蝇,乱飞找不到方向”,以至于原有的创新创业的热情逐渐消退。27%的大学生认为,虽然国家极力主张大学生创新创业,但在各类政策实施中成效甚微。国家乃至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扶持力度较大,但对普通创新创业的活动给予的扶持相对较少,这使很多心怀创业梦想的学生望而却步。
2.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
在调查中,29%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师资匮乏。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应具备一定的人际关系和资源。学生反映,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都是由其他教师兼任,教师专业程度偏低,创业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再加上有其他工作,时间很难周转,精力有限,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由于不是专业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只是讲讲通俗易懂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满堂灌”“照本宣科”成为习惯,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6%的学生认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没有系统培育专业化的教师,高校也很难在短期内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2.3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53%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创新创业精神并没有确立,传统的学习观和就业观仍占据主导地位。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虽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平台,但大部分还是形式多于内容。真正从事创新创业的学生,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够[2]。有35%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必须具备足够的优势,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强创业成功的概率。因此,对没有把握的创业项目熟视无睹,也不愿尝试。仍有不少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打算,对创业的选择也很模糊,没有明确的创业目的,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究其主要原因是在较好的物质生活水平下,学生没有经历太多的打击和失意,习惯了安逸的环境,一些学生不懂得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较少考虑通过艰苦奋斗来创造自己的未来。学校即使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学生也不太重视。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感或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即使学生有梦想,但在困难面前还是会临阵畏缩,进而去选择相对更稳定、更惬意、更舒适的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思考
3.1高校应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扶植力度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阵地,其中作用不可小觑。随着互联网时展,高校要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大政策扶持面和力度,优化相关设施和实践基地,提供切实可靠的基金支持,及时有效帮助大学生减缓创新创业的压力,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空间。要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各项创业中,学校还要为大学生建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慢慢了解项目实施过程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不断丰富实践内容。其次,要建立健全指导体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级别的创新创业比赛,用竞赛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创新,对于有想法、有创意、有成绩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应委派专业资深的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帮助扶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以此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再次,学校应通过大力宣传优秀校友的创业事例,形成对学生正确的引领。对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要积极培育,尽最大可能促成项目成功。另外,可以创办校企合作共赢的模式,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途径。除此之外,还应广泛宣传国家出台关于创新创业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最后,高校也可以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对积极参与的大学生给予鼓励,以个人带动团队参与其中,使其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梦想起航的摇篮。同时,也要为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的帮扶,真正可以做到为学生保驾护航。
3.2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水平
高校的教学质量是由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教学水平,自身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决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大都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由于缺乏实践,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免不了过于理想化,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思想引导和专业的指导,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制定、分析项目方案,寻求该领域成功企业的协助支持,提高创业项目开发的成功概率。由此可见,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首先,高校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核心在于鼓励并提供教师外出参与创业实践培训的机会,保证教师任职期间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教师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从课程体系出发,将基础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创新创业知识基础。其次,教师要立足网络信息时代,以互联网思维和丰富的理论引导学生紧跟时代步伐,从保守陈旧的就业观跳出来,积极主动参与到创业的热潮中。教师通过高校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身体力行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创业实践。最后,学校提高师资力量,就要保障教师应有的权益。如:教师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时长和课时应等同教师正常工作时间。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应与职称评定、年终考核挂钩。应对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的优秀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与此同时,学校可以聘请相关行业有学识的领军人才,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或者当地知名企业家,聚集多方面人力资源,合力对高校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进行鼓励和扶持。尤其以创业成功的校友作为创新创业兼职教师,对壮大师资力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安全可靠的支柱。
3.3努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素养
曾指出,广大青年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要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3]。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欲望是创新创业最大的源动力,学生自身应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应理性分析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创业促就业。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对创业初期的大学生给予积极的认可和鼓励,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大力宣传表扬,以加分等方法进行激励,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校要加大对课程设置的改革力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提升素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需要勉励大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力。教师可以通过团体小组锻炼及个体的独特优势深度发掘,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与培育智力转化相结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大学生找到发展方向和目标,在自主探索中获取创新思维,进而获得创新的乐趣,创新的信心,最终进行有准备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源自对未知世界不懈的探索,依据兴趣来追求这个世界的真谛。大学生在学习钻研过程中要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贯彻始终,为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娟,杜洪涛.王小东农科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新途径[J].考试周刊,2012(27).
[2]赵妮娜.大学生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3]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R].2013.
作者:孙秀香 袁建勤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