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环境及激励机制大学生创业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创新创业号角的吹响,我国双创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而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其创新创业能力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双创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要受制于该地区创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生态环境,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与手段,以期为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充分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生态环境评价;激励机制分析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导向的提出,我国掀起了一股股创新创业浪潮,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而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群体,其创业能力有待提高。而除了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还与各地创业政策、创业资金支持、创业教育支持、创业市场环境以及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等因素呈极大相关性[1]。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创新创业环境的支撑力,成为目前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关键性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生态环境的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生态环境的优势
第一,国家政策支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支持之下,国家与地方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也给与了足够的重视,纷纷出台了各种配套文件以及政策。各地通过进行创业培训、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基地建设、创立创业项目信息库等相关措施,建设创业产业园以及科技文化产业园等方式,集合了社会各个方面的优势,构建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为大学生的创业工作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2]。第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推进。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几年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随着创新创业课程在高校的全面开设,不同专业、年级的在校大学生都能系统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第三,舆论引导。目前,创新创业的话题已经渗透到了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国家的指导性政策支持之下,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下,创业教育的先锋代表不断涌现,无疑都为创业构建了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创业生态环境不足之处
虽然有国家创业政策的保障,学校创业教育的推进,舆论的引导,但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生态环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政府创业政策的制定更倾向于创业资金与市场的支持,而对于创业平台的搭建不够重视。另外,在平台建设过程中,一些学校创业、产学研合作企业以及政府的实践基地等缺乏联动性,没有充分的凸显平台的价值与作用。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创造力,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黄金阶段,大学生视野的拓展、日后创业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育。对此,高校要以现阶段大学生创业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模型,要从政策、技术以及精神等不同角度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激励机制的应用
据2017年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数据分析,毕业之后自主创业的学生为整体的17.2%。虽然有近50%的学生有着创业的观念,但是真正进行创业的学生仅为整体的11.1%[3]。而出现此种问题主要就是受到家庭、个性观念、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创业的领域与自己本身专业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增加了创业的难度,加之创业的风险也较大,因此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另一方面,高校的应试教育模式与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于课本知识较为关注,缺乏实践能力。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高校应积极构建和完善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努力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调动其创业积极性。
(一)进一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应以“大类招生”为牵引,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尝试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创业实践、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学分。优先支持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延长在校生休学创业学籍保留年限等。
(二)强化创业实践管理
实践出真知,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只有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才可以积累经验、拓展眼界,不断的磨砺自己。对此,高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组织开展各种专业的实践活动,举办或支持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支持大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俱乐部、沙龙、创客空间等。同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外联动体系,与企业合作搭建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积极协调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园、企业等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按照“互联网+”理念,通过市场化方式构建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
(三)构建宏观激励与微观激励相结合的机制
第一,营造高校创业浓厚氛围。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于无形之中影响学生,形成一种创业的意识和欲望,这也是推动学生成功创业的必要环境。高校要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创业环境与氛围,就要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进行引导。在教师职工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构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以及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因而,高校要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加强创新创业培训。组织开展创业宣传,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理念、知识以及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方式讲解大学生创业的案例,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第二,重视创业培训管理,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能力。高校要整合教师资源,选择一些具有扎实基础能力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学生创业的引导者。另外,整合社会、企业创业培训资源,配备专业和企业兼职师资,为大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培训。例如,高校可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在指导日常教学的同时,鼓励兼职教师发挥技能所长,融入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团队。也可以组织学校校友、优秀的实业家、企业家以及成功人士进行引导,定期进行专家创业讲座。
(四)构建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第一,物质奖励。高校的物质奖励方式主要指奖学金。通过发放奖学金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创新发展。高校应在教学经费中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创业成果以及创业理念等予以发放。在设置奖学金的过程中要综合各种因素,如果单纯的通过学习成绩判断是否可以获得奖学金,会打消一些优秀创业人才的积极性,无法凸显激励的作用与效果。第二,精神奖励。精神奖励是一种通过对学生高层次情感需求的满足而强化及激发其创业意愿的激励方式。对于一些优秀的创业案例以及模范,高校要以在校内积极主动宣传等方式给予鼓励。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组建创业群,对高校创业优秀事迹进行记录,形成专题,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事迹,了解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等等。这种形式的精神奖励不仅仅有效的激励学生,也可以充分的利用榜样作用加强对其他具有创业意向学生的引导,形成一种良性的创业环境与氛围。第三,处罚制度。一味的激励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合理的处罚机制则可以充分的凸显管理中的负强化效应。在创业活动中,如果学生态度不端正,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高校就要及时进行处理,惩罚,要通过合理的惩罚引导学生。对此,可以通过扣除创业课程学分、除名创业奖学金、校内公开批评等方式进行处理,进而让学生正确地对待创业。
三、结语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要打破大学生创业生态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限制,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尤为关键。高校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专业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运用适当的激励对策与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创业引导,让学生正确对待创业中的失败与挫折,进一步为学生的创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宝琳,姚晶晶.河北省大学生创业生态环境评价及激励机制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4):70-73.
[2]程晓琳.激励机制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与成效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14):133.
[3]方杰.激励机制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及效能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7(8):97,99.
[4]郭景茹,赵铁丰,计红,等.激励机制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及效能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2):22-23.
作者:李乐 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