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职院校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二者之间的有效互动融合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重点问题。两种教育的融合利于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效率。对于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课程体系、教育管理、实践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课程体系、制定教育管理方案、优化实践教育环节、重点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等融合路径。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和创新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创新精神,进而实现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在经济的迅速发展下,促进产业不断升级。同时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理念下,高职院校只有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互动融合,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掌握创业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互动融合意义
(一)提升教育水平
创新是时展的重要动力,高职院校作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只有将专业教育、创业教育之间有效互动融合,才可不断更新人才机制。对此,高职院校作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只有将专业教育、创业教育之间有效互动融合,才可不断更新人才机制。例如: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与沟通能力,进而提升思维能力,积极创新,形成较强的创业能力,提升高校教育水平,培养出更多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二)整合教育资源
高校的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相融合,可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减少创业教育方面的成本投入。因为高校中含有多种类型的教育资源,但是各种资源具有分散性特点,没有将资源合理整合,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将创业教育向专业教育的教学中融入,可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展现创业教育的功能,与专业教育之间形成合力,降低创业教育的成本投入,保障高校创业教育平稳发展。
(三)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可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过程的成功率。当前,我国社会中大学生创业人数较多,但是成功率不高,针对这种现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重视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巧妙地将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进而在创业方面的成功率有所提升。
二、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互动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融合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部分高校课程体系在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等方面互动融合还不完善,教学中心仍向专业教育倾斜,未能重视人才创业精神培养,同时未能针对学生创业能力,开设多种和创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导致学生虽然具备较高专业知识水平,但是实践能力不足。在选修课上也是讲解经济学、就业指导等理论内容,缺乏实效性。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高需求要求高校对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考核要积极改革,单纯使用考试分数对学生评价,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受到限制,迎合标准答案模式展开思考,长期下去学生思维的创新难以形成[1]。
(二)教育管理不完善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对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互动十分关键,教育管理包括学分管理、课堂教学、激励机制等多方面。以课堂教学为例,部分高校在专业教学、创业教学类教学过程过于独立。在专业课程上,主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并且使用理论学习以及试卷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空间是封闭的。创业教育重点要求学生提升实践感悟,因此要学生形成灵敏的观察力,抓住社会行业的发展动态,属于开放式教学。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不同类型创业教学活动融入,导致理论和实践衔接效果不佳。
(三)实践教育设施不足
实践对于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同等重要。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明确认识,但是部分院校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如:缺乏资金和场地,导致校内的实践教学场地规模不大,使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难以紧密融合。此外,企业缺少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关注,在学生实践过程参与程度不够。国家关于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但是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缺乏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评价等指导,导致学生实践学习缺乏支持。
(四)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学生人数逐渐增加,教师资源出现了短缺,部分高校在教师招聘环节,主要将教师的专业能力考虑其中,教师在专业实践方面经验、在创业能力方面相对缺乏。同时部分高校缺乏创新教育教师,授课教师主要是管理、经济等专业教师,教师教学压力较大,难以创新教育思维,对学生开展高水平的创新教育。
三、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互动融合路径
(一)完善高校创业和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高校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上应按照社会实际发展、高校办学宗旨、企业对人才需求等方面,完善教育课程体系。例如:在高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中,将创新思维、创业基础能力、就业指导等选修课程融入其中,并将这些课程归入到学分管理当中,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等能力,促进这两种教育的互动融合。具体可通过建立阶梯式的创业和创新教育课程系统:第一,创建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实践等类型的课程,并将这些基础性课程纳入到公共类基础课程的教学范围当中,并针对学生实际的创业需求,在必修、选修等类型课程中开设法律类、财务类、金融类、税务类、管理类等实务知识,形成一个逐层递进的创业课程体系。第二,加强专业教育、创业教育之间资源的整合。在不同专业中,建立创业教学资源系统,重点向学生讲解创业过程使用的技巧。不同的专业可按照行业需求、专业特色等,遴选出适合的创业课程,并将其融合与创业教学中同步进行。如:对于管理类、国贸类的专业,应整合企业管理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并鼓励其创办企业;针对教育类、艺术类等专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成果,然后再开展实践创业。通过以上方式将资源整合,为学生的创业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2]。
(二)制定全面的教育管理方案
在高校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互动融合上,可通过制定全面的教育管理方案,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到学分管理当中。例如:制定出创业教育方面的学分管理机制,把各种创业计划书、发明竞赛、实践活动等创新活动算入学生学分当中,同时对创业和创新学分界定条件加以明确,制定合理的学分转换以及积累等制度,综合、客观地对学生各项创新和创业结果展开测评。此外,还可联合高校下属二级学院互相选择创新和创业相关课程,增强专业、创业教育之间的互动性。在专业教学的改革方面,鼓励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引入先进的科研、学术等成果,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探讨,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还可联合校外企业共同打造校内外同步教学。在专业课堂中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把企业运行流程、市场行业业态、创新活动参与方式等理论加入其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提升专业教育课堂效果。高校应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参加各种类型的创新活动,为学生创造竞赛活动等,打造教学第二课堂。除此之外,还可鼓励学生大胆走入企业当中,对专业知识进行感知和体验,形成校企联合的第三课堂。通过教学的改革,为学生打造立体式教学,同时学生实践过程中,还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思维意识和能力,形成创新意识。为高效的将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当中,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可为创业教育建立激励制度。对于有突出创新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学金鼓励,在评优时也将学生的创新能力考虑其中,比如,在助学金、奖学金的授予方面,创新人才优先。同时,制定创业教育鼓励制度,积极鼓励教职人员开展学生创业指导,制定创业教育成果评价体系,对教职人员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经费支持,促进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优化实践教育环节
高校要全方位打造实践教学,将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创业人才。加大力度联合校企互动,打造校外实践中心,同时也可将企业的项目引入到专业教学中,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储备人才等服务,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到学生实践创新教学中,促使教学、创业等教育的结合。还可以在院校建立创业实践基地,配备专门的教职人员,指导基地的各项工作,包括实践项目制定、资金筹措、工作部署等,将创业作为实践引导,以企业需求,制定培养计划,促使学生在技术、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提高,形成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
(四)重点做好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融合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重点,因此,要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具体使用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外出进修等方式提升教职人员创新能力以及创业教育能力。鼓励在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学习创业经验。向校内引入优秀兼职教师,担任创业教育工作。聘请专家、技术人员、企业家等到高校内举办讲座,对学生作就业指导。除此之外,还可邀请创业教育方面的专家为校内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以上方式优化教师队伍配置,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指导水平,高效开展创新教育、专业教育的互动融合工作[3]。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国家对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了全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明确意识到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对于社会、人才、高校本身发展的重要性,逐渐改善二者互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构建完善教育管理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和创业类型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曾兰燕.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4):236-237.
[2]刘涛,赵曦,马骞.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通路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3):197-198.
[3]李兴刚.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9):234+237.
作者:刘丽群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