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党的报告对就业工作及创新型社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学生的就业工作,创新型社会的建设都有较好地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特点,阐明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并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方法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建设、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等方面提出建设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就业
党的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通过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职院校,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修改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构建学习模块,打造学习平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培养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进一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
1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特点
1.1新时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需求,需要从中下端产业链向上游迁移,同时企业的管理也对人才提出了方方面面的要求,企业希望应聘者进入企业就能快速进入角色,希望能选聘到符合企业价值观的人才。通常企业招聘有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具备基本的能力素养。企业招聘人才,希望应聘者具备学习、沟通、协调、执行等能力,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第二,具备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企业在市场经营的过程中,最终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考虑到成本和收益关系,人力成本的投入是为了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应聘者必须服务企业发展需求,促进企业更好地管理、生产、销售等,企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岗位的人员共同处理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较好执行完工作的同时,还能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一定的创新,促进企业更快地发展。第三,对企业有相同的价值认同。企业希望招聘的员工能认同企业的文化,认同企业的价值,将自身的职业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1]。
1.2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愿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时代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体现了越来越多的就业特点[2],总体如下:第一,对自身价值的诉求。每位同学都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顺利,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有的会选择跟公司共同成长,发挥自身价值,有的最终会选择创业,用另一个途径发展自身的价值。不管是哪种途径,创业还是就业,本质上都是在一个岗位上发挥自身能力,创造社会价值,都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第二,对就业企业的诉求。大部分学生能结合所学专业选择就业企业,希望能到提供较高待遇或较好发展前途的企业就业,具体企业个体上,一部分同学选择大企业就业,希望能专注在某一岗位上,精进自身的技能,发挥作用,另一部同学选择新兴的中小企业,希望学习更多的能力,便于以后创业或与企业共同发展壮大,这是在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两种不同的就业方式。
2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
2.1以高质量的创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同学们拥有创业意识非常重要,让同学拥有这个意识,并不是要求同学们一定要选择创业,而是让他们知道,创业是职业生涯的一种选择。创业过程并不容易,也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创新创业培训,让其拥有创业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当有一个机会来临,自己才能敏锐地把握住机会,从容地做出正确的选择[3]。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特点,更科学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相对明晰的目标,对于有创业想法或经过培训萌生出创业想法的同学,可以在高校学习期间、职业生涯早期不断地学习完善自身能力,为创业做好准备。只有不断的有新企业被创立,才能更多地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的民生问题,大学生尤其是工作一段时间有经验积累的大学生创业是新企业形成的一股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2.2以高质量的就业,提高企业竞争能力,释放更多的就业岗位
党的报告提出要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创新型国家。一个国家的创新,需要社会上各个集体、各个领域的创新,而集体、领域的创新归根结底是人的创新,建立创新型社会,就需要大量的个体具备创新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正是建立创新型社会必要条件。创新型的企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没有创新型的员工就没有创新型的企业,企业没有创新将缺乏竞争力,缺乏竞争力将可能被其他企业所淘汰,所以,创新能力对企业很重要,是一个企业成长发展的活力来源。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就业之后,可将一些新的管理、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等等应用的生产过程中,为企业带来新的效益,给企业带来利润和活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生产规模必然会扩大,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新的就业岗位。
2.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有利于其岗位迁升
当今社会,知识技术不断的更新,岗位技能不断的转换,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发挥自身潜能,开阔自身视野。在应对新的问题、新的状况过程中,能运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让自己适应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其在工作过程中适应不同的岗位,有利于其在工作过程中脱颖而出,得到更多的升迁机会。
3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1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知识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学生的首要培养是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精神,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好课堂教学,灌输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融入相应的创新精神教育,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公共课、公选课,针对全员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是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精神。一是通过组建各类科技创新社团,为学生提供课余的创新活动场所,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在校园内进行创新活动;二是在校园内宣传各类创新创业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宣传的榜样有身边的同学,也有先进的典型,通过他们的先进事迹的展示、宣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同学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见贤思齐想法。
3.2注重创新方法能力的教育
在知识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类创新方法却变化不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应注重各类创新方法的培养,以不变应万变,常见的创新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头脑风暴法。通过组建各相关领域人员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群策群力,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讨论过程中应遵循拒绝批评、发散思考、方法多多益善、改进他人灵感等基本原则。第二,水平思考法。通过侧向思考、横向思考的方法,打破思维定势,在一定的规则下,转换思维角度和方向,重构新概念的思考方法,其中常用的有“六顶帽子”[4],通过六种角色从不同角度思考,如白帽代表资料与信息,红帽代表直觉与感情,黑帽代表逻辑与批判,黄帽代表积极与乐观,绿帽代表创新与冒险,蓝帽代表系统与控制,可较全面地分析问题。第三,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利用色彩、线条、关键词、图像等能使左脑的抽象思维和右脑的形象思维有机结合,促进归纳概括、联想能力,思维过程具有可视化和可操作化特点,能培养创造性思维。第四,TRIZ工具法[5]。TRIZ主要应用在工程领域,通过系统进化法则的学习,了解一个产品的客观演变发展规律,通过四十个发明原理及矛盾矩阵的学习,不断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以达到推动产品创新发展的目的。
3.3注重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创新创业能力是各方面能力的一个综合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同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一是具备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者需要经常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锻炼对各类知识的学习、归纳、提炼能力,同时要学会提出问题,问题的来源可以是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阅读思考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剖析,对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以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探讨、自我提高的过程。二是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可以将创新思维中的想法转换为实际产品,将想法转变为做法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只要完成产品的实际制作,才能检验创新思维的完整性、正确性。三是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晰地向外界表达我们的一些创新想法,这需要锻炼我们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四是适应现实环境的能力。学生就业之后,可能面临一些新的环境,在岗位工作中,还存在来自企业内部的竞争,如何适应不同环境,面临竞争,妥善处理好各类危机和困难,从容地应对,为自己的创新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4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资源,资源的建设包括各类平台的打造,各类模块的建设,各类资源的融合[6],具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构建渐进式培养的“四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四层次”指借助各类国家级、省级平台,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打造校级、院级的创新实践平台,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二是构建多样化培养的“四模块”的创新创业教育类别,“四模块”分别指教学基础类模块、自主学习类模块、实践模拟类模块、创业实战类模块。三是构建一体化培养的“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四融合”指将专兼职教师队伍的融合、教学内容的融合、第一、第二课堂的融合、虚拟仿真模拟等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4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培养,做好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实施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创新方法的学习是在海量信息里整合、提炼各类知识有效手段,通过资源的建设、方法的利用、环境的营造,推进全程全面全员创新创业教育,以达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黄志云.企业人才需求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5):273-274.
[2]宋春晓.最难毕业季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愿景研究——以D校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4):267-268.
[3]杨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18,(12):37-38.
[4]简•史密斯.六顶帽子思考法[J].发现,2003,(05):12.
[5]彭慧娟,成思源,李苏洋,向孟群.TRIZ的理论体系研究综述[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10):270-272.
[6]蔡华.高职院校化工装备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4):43-46.
作者:蔡华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