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要]在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于服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及推动毕业生社会就业、创业等方面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四位一体”新视域,即立足于政府、高校、家庭及学生四个发展维度,多层次、综合性审视与把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新常态”一词由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首次提出,“结构”、“速度”、“动力”为主要构成要素,本质内涵为提质增效。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是对“习式热词”趋势性、不可逆发展态势具体诠释,象征着我国经济由“管理型经济”转向“创业型经济”,“创新驱动”逐渐代替“要素驱动”及“投资驱动”成为当前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同时,鉴于大学生是新时代主力军,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并于2017年进一步明确“教育综合改革”若干措施,确立2020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宏远目标。基于此,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对于新常态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构建当代价值

(一)创业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与知识爆炸的时代,更是以创新创业为主要驱动力的时代,传统经济运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国与国竞争模式已经逐渐转化为“高新人才之战”、“科技成果之争”。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以及驱动动力亟待升级与优化。我国坚持打造“质量第一,效率第一”新经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与“科技强国”发展战略,为此做出了一系列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决策。全社会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是首要问题;现代企业转变为创新主体为关键枢纽;塑造大量创新创业人才为核心条件。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实践成果表明,创业教育对培养与输出创业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推动国家经济综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创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于2010年正式提出,明确指出要牢固人才培养在高校的核心地位,面向社会、市场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是以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过渡至“大众教育”。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为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变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首要目标,通过政策支撑与保障,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加大人才培养与输出力度,进而建设“创新创意创业”型人才队伍,强化高等教育在稳增长、优结构、促改革中的效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教育与人才支撑。由此可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变革已成为当前及今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内容。

(三)高等教育与毕业生就业创业

1998年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递增态势,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毕业生数量分别为107万、338万、631万、749万,2016年保守估计约770万,持续增加的青年就业群体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打破了传统就业渠道模式。新常态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且形势较严峻。据相关调查表明,一家中小企业可以提供70%以上工作岗位,假若大学毕业生群体里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将会大大地缓解社会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时,高等教育生源大多为90后,这一代人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且善于应用互联网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天性具备强劲的观察力、敏锐的感知力与信息化应用能力,再加上他们对开放弹性工作方式的向往,这均为大学生“创业”梦提动了现实转化动力,也为高等教育的推行奠定了发展契机。

二、新常态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表征

(一)创业环境欠佳,政策不健全

本质上而言,创业教育是全民的教育,有别于单纯的学校专业教育,它要求政府、高校、家庭及大学生“四位一体”的联合。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创业教育十分重视,并随当下新常态发展,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条例或通知,但是总体而言仍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及健全完善的配套政策举措。如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法》、《教育法》均未独立成体对大学生创业内容作出明确指示或规定,大学生创业合法的法律依据要追溯到2001年1月出台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类型的政策举措。在大学生创业帮扶条例方面,政府工作重心主要集中于免费咨询、简化流程及减征税收等方面,实际门槛较高,操作难度较大。对于创业核心要素如项目评估、融资渠道、创业基金、税收政策,相关法律法规较欠缺。此外,受传统文化思维影响,家庭及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认可及支持不到位,有时甚至转变为阻碍创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二)创业师资缺乏,体系不完善

至今为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缺乏完备的教育目标、学科体系及有效制度安排,呈现一种“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现象。如绝大多数高校建有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自办公司、参与创业竞赛、开办创业社团,但仅停留在对创业理念扶植上,并未切实执行到“真枪实干”层面;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遵循“专业化择课”标准,与商业联系密切的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或相关工科学院才进行开课设置,覆盖范围窄且专业化程度不高;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欠缺,导致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得不到有效反馈及检验。其次,创业教育是一项知识层面与实践经验性较强的特殊学科,它要求在职教师具备扎实创业理论学识,同时要有足够实践经验,甚至要有一定的人脉、渠道及技术资源。而我国高校大部分创业教育教师均为半路出家者,经验短期在职培训,难以将创业教育活动落实到教学目标上。

(三)意识形态淡化,观念较滞后

意识形态淡化,观念较滞后主体现在三个层面:高校、家长及学生个人。高校由于对创业教育内涵及当代价值认知不足,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单层次扶植大学生创办办公室或创业社团,并未将创业教育内涵适宜渗透、融合进学校整个育人体系,也未将创业教育认知高度上升至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层面。同时,沿袭传统教育侧重于对大学生专业知识教授,忽视了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导致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立能力的欠缺。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认知也存在片面性,投身创业行列一味只向钱看,忽视了个人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及创新能力培育,甚至将专业课程与综合素养抛之脑后,一味去摆地摊或勤工俭学。受传统文化思维影响,部分家长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认可及支持不到位,有时甚至转变为阻碍创业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

(四)创业素质欠缺,受挫能力差

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沿用传统创业模式,餐饮服务、商业零售、教育培训为主创业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占比不高,这说明,高校大学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技术思维欠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专业相关性较低,制约相关产业专业化、平衡式、全面性发展,也阻碍跨界整合战略的实施,难以实现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最优化。同时,由于大学生专业背景差异性及层次性,部分大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认知不足,不了解企业人、财、物资源配置与优化,整体团队建设能力薄弱,导致即使是较好创新创业项目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此外,据相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受挫能力较差,会因一次偶然失败就放弃创新创业,造成创新创业持续性的欠缺,这均不利于高校创业教育的推进及普及。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四位一体”战略选择

(一)政府层面:优化创业环境,加大政策扶植

政府部门是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创业教育的联结枢纽,其重大方针政策指导着社会的有序发展。新常态下,要想优化创业环境,创业文化宣传为重点,创业政策体系为核心,是以实现“四位一体”的联合。具体举措涉及内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文化宣传,营造全社会、全民正确创业观意识;逐步完善、出台与创业实践信息同步的政策法规,尤其是项目评估、融资渠道、创业基金、税收政策等方面条例;加大对高校创业教育配套扶植,并以政府公信力做担保创立创业教育基金,并建立健全政府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贯彻“政策先行、资金保障”原则,对大学生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大学生创业门槛及创业成本,为其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加强对捐赠法的重视,通过设置一定管理机制,将校友捐赠资金转化为大学生创业资金。

(二)高校层面:健全创业体系,塑造师资队伍

在思想上,正确认知、把握创业教育内涵及当代价值,认识到高校创业教育是文化教育、技术教育更高层次的教育,并将创业教育认知高度上升至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层面。在行动上,建立高等教育完备创业教育目标、学科体系及有效制度安排,同时重视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将高校创业教育综合改革着力点放在与专业教育、文化教育有机融合之上,将创业教育列为大学生必修课程,根据培育对象群体差异性、层次性设置相应课程体系,激发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基础上提高创业教育的实际效能。在师资建设上,严把职位任用关,招聘优秀在职教师,对于理论学识、专业技能欠缺教师,定期组织在岗培训,并设立考核制度与奖惩机制,聘用阅历丰富实战教师,负责创业教育职责,加强老教师与新教师交流沟通,构建一种“老带新、新促老”工作氛围,打造一支年轻化、实力化的师资队伍。

(三)家庭层面:强化意识形态,提升创业观念

一定程度上而言,家庭意识形态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起到决定性作用。受传统安定平稳编制性质“铁饭碗”文化思维影响,绝大多数家长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认可及支持不到位,对孩子工作抉择及工作性质产生大包大揽或强制性要求,阻碍了部分想要走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创业者投身创业行列。新常态下,家长这种传统殷切期盼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家庭的压力,更是一种新型就业观念前行与创新的阻力。因此,这些家长应该及时转变传统就业理念,依据孩子发展特性及家庭实际状况合理性、科学性指导孩子积极正面的就业指导,并充分尊重孩子自我创业的选择,给予他们放飞自我、现实锤炼、实现价值的自由空间,促使孩子真正成长起来,独立肩担家庭、社会、国家之职责。

(四)学生层面:提高创业素养,增强受挫能力

大学生作为创业主体,在思想上,正确认知与把握创业教育内涵,在学好专业知识基础上,注重自我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及创业能力的培育。同时也要意识到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创业潜质,只有具备人脑特有天赋与技能——创新思维,才可考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创业潜质关键在于对创业的先天灵敏感知度,可以通过参与一些创业小测试进行预测与把握,切记单纯凭借自我预估盲目开展创业活动。在对个人创业天赋有一定认知前提下,若创业意识浓烈就要积极涉猎创业前沿知识及自身创业能力的提升,在新常态背景下,尤其要注重对高新产业的关注及相关技能的学习,正确把握时代航向才能汲取创业新思维、创业新模式及创业新发展。其次,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在校可通过参与创业中心、创业竞赛等,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及锻炼自我创业受挫能力。新常态背景下,随着“教育综合改革”进程的深化,大学生创业潮流已成为推进当前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高校毕业生已成为建设我国创新型国家的中流砥柱。转变传统理念,紧抓经济新常态转型的机遇,化发展阻力为发展动力,积极构建政府、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联合机制,通过创业环境、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力等全方位、多层面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构建高等创业教育健全体系,促进我国稳增长、优结构、促改革进程的升级及优化。

参考文献:

[1]刘越,林钜溥.新常态下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7(03):56-59.

[2]尹泽西.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12):112-113+127.

[3]沈陈锋.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4]任洁.新常态下创新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四位一体”为视角[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1):43-46.

作者:刘东艳 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