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才需求与创业教育对接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发挥五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实现三海跨越、完成五个新区的历史任务的关键是人才优先发展。本项目通过研究福建省十三五规划和五个新区的产业规划,提炼出自贸区、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互联网经济的创新型人才需求与创业教育的对接内容,为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五区叠加;创业教育;创新人才
一、概述
自2016年以来,福州相继获得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海丝”核心区、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级福州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五区叠加”政策,这对于福州进一步发挥政策优势,建设有福之州,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通过五区叠加政策,要实现“海丝”、海洋和海峡的跨越式发展、完成五个新区的历史任务,人才优先发展是关键。
二、福建省创新型人才需求现状
从福建省现有人才情况来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总量不足、国际化程度不高的特点很明显,无法满足当前建设需要。传统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逐步彰显出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的不匹配。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呈现减弱的趋势。随着自贸片区发展,产业结构不断朝着发展目标转型升级,必然出现新兴行业、重点发展行业的人才缺口,自贸区对既懂金融又懂法律、既懂国际贸易又懂英语的外向型、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求贤若渴。福建省的主导产业是石油化工、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是新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和新医药、海洋高新产业,特色产业是互联网经济和现代海洋产业。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福建省在这些产业的发展上的技术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均不足,在国内同产业内相比仍旧居于弱势,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随着新经济、新政策的逐步深入,既懂经济又懂管理,既懂技术又懂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将成为人才需求的趋势。要缓解这些问题,除了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校的人才外,更需要本土高校培养的人才。如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福建省通过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健全专业调整响应机制,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完善专业设置制度,鼓励开设产业发展急需的相关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实施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工程,重点规划建设工业机器人、光电、创意设计等10大类、200个适应需求、特色鲜明的专业群。
三、五区叠加背景下的人才需求与创业教育对接
(一)自贸区人才需求与创业教育的对接
根据福建自贸区发展规划分析,福建自贸区是“海丝”核心区,海岸线曲折漫长,港口众多,各个港口协同效应相对较低,海洋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自贸区和其他经济体有待连为一体,自贸区内企业的经营缺乏规划人才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自贸区特别需要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主要有:航运物流人才,港口管理人才,海洋科学人才,财税金融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和规划人才。高校必须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课程体系设计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与落施。实施产教融合,培养适应自贸区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应用专业群建设的方式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与创业教育的对接
从十三五规划来看,福州市现代服务业从总体上具有三新(即: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社会化、专业化、高端化的特点,生活性服务业具有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的特点。通过本项目组成员的分析与研究认为:我省创业教育发展方向与高校人才培育的对接,高校通过专业群和应用型人才培育体系融入创业教育发展方向中,落实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与创新创业相融合,应用顶岗实习促进创业人才迅速成长。
(三)主导产业人才需求与创业教育的对接
根据福建省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石化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机械装备高端化发展,提升主导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层次,延伸产业链、壮大总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福建省高校应结合发展实际,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发展对接,设置相关专业群和制定应用型人才的培育体系,注重对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应用型人才培育的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适应。具体对接内容如表3所示。
(四)战略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与创业教育的对接
根据福建省的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和新医药、海洋高新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突破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福建省经济发展进入产业转型期,要想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需要人才和科技支撑提升产业竞争力,培养战略新兴产业适用人才,高等学校以其学科优势、科研水平、社会服务等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教育培养的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应具备两个最本质的特征:第一是复合型人才,具有专业和创业素质、可持续学习能力、跨行业适应能力、跨文化的沟通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视野。第二是创新性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强、拥有科学技术、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满足区域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因此,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成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智力保障。具体对接内容如表4所示。
(五)互联网经济人才需求与创业教育的对接
从互联网经济产业体系、互联网技术对产业结构、业态流程的调整来看,未来核心人才需求类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的专业互联网技术人才。智能硬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产业正在成为新的基础设施产业。二是具备互联网思维、懂互联网技术的生产研发人才和营销人才。这类人才在新兴互联网经济形态、“互联网+”行业需求突出。三是互联网产业领域创业、投资人才。在“大平台+小前端”的趋势及良好的创业环境下,具备互联网思维、懂得互联网技术及熟谙互联网运营的综合性产业投资与创业人才需求剧增。互联网人才的基础素养是学会思考、领悟程序、熟知技术发展趋势的科学能力,互联网人才的综合素质是创新意识、学习能力、跨界整合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等。当前,普通高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难以适用现代互联网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无法紧跟互联网行业的变化、实践教学比例偏低的现象。因此,高校必须要把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实现互联网经济的人才需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对接,具体的对接内容如表5所示。
四、结束语
本项目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自贸区产业发展规划、福州新区的规划和教育部的人才培养纲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归纳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接内容,为高等院校设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建议。
作者:钟冬明 郗永勤 单位:阳光学院 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