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面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需求,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以创新创业教育意义和内涵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实际情况,从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进学籍管理制度、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健全服务管理机制等方面,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创业成为大势所趋。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并明确“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明显增加”。因此,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首先,党的十八大明确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以创业带动就业,这就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依据。但高职院校要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多少学生成功创业和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其本质是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次,创新创业教育符合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已经无法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经济建设发展离不开大量创新创业型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学生,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输送人才,提升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大概有三种观点: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简单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属于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单独的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也不是将二者简单相加,而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系统性培养。本文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要以人为本,是以培养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为主的教育活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科技人才、技能人才,更需要大量创新创业型人才。
三、基于双主线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近年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通过抓内涵建设,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培养出来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院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017年,学院被认定为“安徽省第二批创业学院”,2018年备案为“省级众创空间”。为了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学院坚持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为中心,以“人才培养+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为建设目标,以“创新创业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和“创业项目孵化”为双主线,积极探索符合学院发展、独具特色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高职院校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对此,学院高度重视,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上坚持与时俱进,并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为学院“一把手”工程来抓,在理念提升、体系建设、经费投入、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了提升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院领导亲自牵头,联合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总务处、基础部及三系一部等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共同研讨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队,逐步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队,是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条件。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基础,丰富的创业指导实践经验或者相关创业经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主要是由学工队伍、行政人员以及就业指导老师担任,这些师资大多缺乏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双创教育中存在明显短板,对此,学院整体校内外各种资源,加大校内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力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不断提升创业导师水平。目前,学院已有3人获得创业模拟证书、1人获得SYB讲师资格证书、20余人获得创新创业培训资格证书,拥有职业指导师3人,各系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达30人,初步组建一支具有各类就业创业资格证书的就业创业教研室教师、学工队伍、各系部专业课教师以及校企合作的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行业专家等构成的近50人的导师团队。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创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实训实践。在课程设置方面,大一阶段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必修课的基础上,由系部推荐11个试点班级,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试点课程,2学分,进行小班教学,同时辅以《人际交往与沟通交流》《营销心理学》等选修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大二阶段创业意愿比较强烈的学生,通过创业实践班、syb培训进行创业培训和实训,进一步提升其创业实践能力;大三阶段,通过顶岗实习安排学生去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或者安排部分优秀创业团队进入创业孵化基地,让其熟悉企业运营过程。其次,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不足,但是情商较高、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强,传统大班形式的课堂理论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为此,学院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与黄淮学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强化双创师资培训,采用小班化教学。课堂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模式,采用案例法、小组讨论、练习法、情景模拟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其创新创业灵感。第三,逐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一方面,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不仅由就业创业指导老师和学工队伍担任,还邀请部分专业课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本专业最新、最热点方向开展创新创业;另一方面,选择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等热门专业进行V综平台实训,通过系统平台进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4.改进学籍管理制度,尝试实施弹性学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学院实施弹性学分制,鼓励大学生创业,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出台了《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激励学生创新创业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等学籍管理制度。《激励学生创新学籍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对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学生,在修业年限上实施弹性学制,最多可保留学籍8年休学创业;明确了休学与复学年限,累计休学时间不得超过5年;在转专业、学分认定及转换方面,也进行了相应规定。《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对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科技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取得的学分进行了规定,同时学院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向创新创业学生全面开放。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真正具有强烈创业意愿并付诸实际行动的学生在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方面提供了有利保障。
5.注重创业实践效果,搭建开放式、多元化创业实践平台
实践平台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石。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整合学院、政府、企业各种资源,搭建了开放式、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一是鼓励大学生创业实践协会积极开展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创业大赛等各种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较为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二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和技能大赛,参赛项目包括礼仪风采、国际贸易、导游服务、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园林设计、网络安全等,覆盖专业多、学生参与度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三是与用友新道科技公司合作,引进了VBSE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和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选择部分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模拟实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并产生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创业项目(有的项目还申请了专利),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四是对于创业意愿强烈的学生群体,组织其参加SYB培训、到企业参观学习、进入企业见习/实习,帮助其掌握创业流程和方法等必备知识,提升其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综合素质。
6.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逐步健全创新创业管理服务机制
高职院校办学大部分是采取“政府支持、学院主导、企业行业参与”的模式,因此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与政府、企业合作,发挥校外各种资源优势,弥补校内资源短板,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加强与庐阳区政府合作,通过多次交流沟通,积极争取创业培训、政策指导、法律援助、跟踪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为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相关咨询和服务。同时,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一方面将企业引进校园,如与美国万豪酒店集团合作,成立万豪酒店管理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将企业课程引进高职课堂,注重学生职场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与美图公司、山力公司、轩昂教育集团合作,依托企业优势建立校外创业孵化基地,引导学生到企业实习、见习,以企业产品和服务为核心,在实际岗位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世杰.高校创新创业的体系研究[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7(1):13-15.
[2]韩宝成,刘梦玉,刘童齐,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向创业实践转变的探索研究[J].新经济,2015(8):21-23.
[3]许婷,黄勤.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J].科技创业,2016(13):24-26.
[4]刘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百家论苑,2017(3):18-20.
[5]刘凤存.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6(7):17-20.
[6]曹晓发,张明齐.基于大学校园创业平台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4):24-26.
[7]陆秋萍.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相关性[J].教育评论,2015(6):19-21.
[8]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2):20-22.
作者:赵军 卢岩 单位: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