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加以解决。本文主要剖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一、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概况

1999年,国家举办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201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条中指出“加强就业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了全国1878所高校的57253支团队报名参加,带动全国上百万大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活动。人们或许不知道,大街小巷的“ofo”小黄车原本只是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一个参赛项目,现已引领全球绿色低碳出行的风潮,成为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缩影。国内高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依托课堂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各种课程设置和项目载体,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二是依托专门机构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专门机构开展教育,邀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成功者、社会创业精英、上市公司主管进行授课,教授学生创业技能和创业经验。三是依托竞赛培训模式。主要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并运用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引导学生向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方向发展。四是依托问题导向培养模式。主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各类创新创业问题,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在攻关和突破问题的过程中累积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认识不清

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把引导学生创业作为提高毕业就业率的手段,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价值取向。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未能与高校整个教育体系相融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即使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也仅限于在学生毕业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进行简单介绍,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和布局,致使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师资力量薄弱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道难题,国内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教师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属于“半路出家”的兼职教师,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工作办公室的教师组成,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即使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也缺少实践经验,所以无法给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系统的、有效的指导,创业教育难以实施。有的高校严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意识,认为创业教育仅仅是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工作处的职责范围,在公共基础理论和职业教育中,对创业教育的相关要素没有或几乎没有整合。部分高校管理者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缺乏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严重制约了学生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部分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基础薄弱,还没有建立系统性的专业学科,对创业课程的设置仍停留在参加创业大赛的和就业指导层面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缺少系统规划,与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探索和指导服务需求。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还处于“业余教育”的尴尬地位,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大部分都是选修课,只是对创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做一个简介,课程设计上仅仅关注学生能否在相关科学竞赛比中获得好的名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与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现有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方案面临教学模式简单,内容僵化的问题,没有摆脱知识灌输的局限性,学生的实践机会少,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四)环境氛围支撑乏力

一些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尝试建立了创业孵化器、创业基地、科技园等,但真正发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鼓励、培养、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运营,还没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挖掘、收集、整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渠道和体系,创业教育缺乏相应的环境和氛围支撑。社会上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孵化和综合配套服务的平台少,目前的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创业园区侧重于创业企业的效益和成长性,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大。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才能使创新成果借助于创业过程得以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才能不断创新,实现创业成功。

(二)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充分认识教师是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职责,并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指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加强对从事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系统化培训,把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组建专业教师、资深专家、创业者、企业家、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家、政府官员等构成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促进创业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防止出现学用脱节的问题。尝试组建创业导师咨询委员会,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并提供创业所需要的条件。

(三)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课程结构与核心课程相结合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为核心,从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整体设计,重点建设一批课程资源丰富、适合网络共享的创新创业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活动等方面一体化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课程设计要注重将科技素养与人文修养、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促使学生在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为将来创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成功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环境氛围支撑

高校要充分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资金支持、专业技术指导和企业孵化服务。积极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建设好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高校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以教育部组织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核心的课外科研和科技竞赛活动,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地方政府要鼓励社会各方力量为高校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培训、辅导、咨询、场地和共享设施等方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晓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路径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18(4)

[2]谭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6(17)

[3]黄兴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机制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

[4]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5(5)

作者:贺晓珍 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