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创新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顺应时展的需要,有利于高校的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开展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根据国内教育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的思路,逐渐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训,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强化创业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一些探索性的成果;但因起步较晚,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转变,社会、企业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从全国人才市场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为了满足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必须改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创新力不足”的现状[1]。
一、美国的创业教育卓有成效
美国是世界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以产生效益为中心的实用主义传统促进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创业教育已基本进入成熟阶段。美国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此项工作[2]。麻省理工学院校园内与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学生社团、科研项目层出不穷,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竞赛类活动和学术研讨类活动也丰富多彩[3]。百森商学院成立于1919年,办学以来,要求学生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就一直贯穿着学校的发展。它是美国学校创业学领域先导,在创业管理方面的专长为世界公认[4]。早在1968年,美国学校就在本科生中开设了以创业为主修的创业课,对有创业意愿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系统性的创业教育。在大学的不同阶段,美国的高校都在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教育项目、培育创业项目。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为高校、社会、政府搭建了紧密合作的关系。
二、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顺应时代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需要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国家大力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创业将成为高职院校学生重要的就业渠道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使其在未来尽快适应社会、成功创业,是高职教育顺应时代需求的体现。
(二)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目标是要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教育的成功可以大幅度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以培养更多具有创业精神的高职学生,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知名度,使创业成为高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高职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新的突破口[5]。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从高考报志愿的序位上看,高职高专是排在末位的。高职新生的录取分数、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和薪资待遇明显比普通本科生要低。从这一点来看,很多高职生都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创业教育为高职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将来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创业人才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必须改变原有教育模式,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创业人才。
三、国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也逐渐推开。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程门数也逐年递增,设立了创新创业资金,建成了大学生创业基地、众创空间等,但是与当前的经济发展相比,尚有差距[6]。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起步晚[7],创业教育的理念滞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定位还不够准确,理念模糊,学校还没有形成以创业教育为主体的价值观,有些还停留在形式化层面;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实践意义不强;忽视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自身能力的培养,各项资源投入不足,配套的扶持措施不到位。根据国家教育部安排,尽管创业教育已经纳入到公共基础课程,但由于开设时间短,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项目的配套等方面缺乏经验与积累,还没有像思政课、体育课一样得到学院领导与教师的普遍重视。很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并没有独立的专门管理机构,而是依附于就业部门、教务处或科研处。创业教育部门缺乏专项师资培训、教学经费、实践场所等。
(二)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
创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提升洞察力,能够把握机会,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家”精神和领导能力。但目前教育部门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评定经常是以哪个学校参加创业大赛获得的奖项多,获得的奖项高为标准,导致许多学校过分追求眼前利益、追求短期效果;部分学校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出几个创业成功的学生,缺乏对学生适应市场意识的培养,导致许多获得大奖的项目却不能适应市场竞争。
(三)创业教育专业师资的缺乏
教育资源的关键是师资。由于创业教育起步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各高职院校从事创业教育人员多为兼职教师,缺少专业教师,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实践经验少,因而课堂讲授往往是纸上谈兵,缺乏亲身体验和真实感受,也就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虽然有的高校在社会上聘有兼职创业教师和导师,但是那些有经验的企业成功人士却又不喜欢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加上日常事务繁多,实在抽不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指导,到头来也只是挂个名而已,难以真正发挥创业教师的指导作用。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创业教育教师大多是从就业处、思政部、学生处等部门抽调的教师,既没有创业经验,也没有受过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这样的师资只是从创业知识和心理素质方面对学生予以指导,无法传授给学生创业的实战经验。
(四)创业教育缺乏实践训练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大部分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最终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创业教育只会纸上谈兵,是得不到学生认可的。高职院校必须建设相应的实践场所,解决创业教育的实践问题。大学生的社会创业实践训练普遍不足,尽管有的高校组织开展有各级各类的大赛,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但很多是为了比赛而比赛,真正转化为创业成果的则少之又少。从社会层面上来说,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实践的平台少,缺少来自社会、政府及企业针对大学生项目的持续性孵化平台。
(五)创业教育不能与专业相结合
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8]。由于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其他专业学科转行而来,他们的教学内容往往以创业思维、创业意识为主。当然,这些基本创业素质的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但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只有和所学专业相结合,在未来的创业道路上才能显示出它的优势。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创业项目只是一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路边练摊,这就脱离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创业教育而言,必须要改变“创业就是创建新企业”的狭隘观念。创业首先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不满足于现状、敢于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精神,是一种在不考虑资源约束的环境下把握机会创造价值的认识,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因而创业教育就务必培养学生树立用创业精神开展工作的意识,增强对新创事业创建与管理过程的认知与理解,增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创业意识。
(六)创业教育协同机制还不够健全
就高职院校的内部协同机制来说,创业教育或由教务部门牵头,或由就业管理部门牵头,或由学生管理部门牵头。由于管理部门的业务范围有限,促进创业教育牵头部门发挥作用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未能从学校层面上形成协调统一,将学生、人事、科技等相关职能部门吸纳进来,并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协同配合,共同参与到创业教育工作中,从而推动这项工作持续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部分,高校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指导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就要深入实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以院领导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就业工作的相关副院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9]。有的学校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具体负责创业教育工作,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科技与职教研究处、实验实训中心、财务处、党政办公室等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创业教育各项工作,就是很好的范例。
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创新思路
(一)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要坚持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高校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动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创新人才机制为重点,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0]。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创新创业素质”是可以培养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应该是系统的、科学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以系统的课程形式展现,其中有理论教学、有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还有学生亲自参与创业实战,并且有相应的学时、学分和考核方式、学分转化制度[11]。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创业教育需要通过专门的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开展;但创新教育则可以融入到各专业的课程中,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的思念,从而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敢想、敢干,并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以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作为教师也应该具有开拓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的角色是设计者、引导者。高职院校要有效利用互联网构建创业教育理论资源,借助网络空间建设创业教育网络课程,在线课程、幕课等。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更多的创业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案例[12]。“众创空间”可以作为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学生在这里开展创业教育实践;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将“众创空间”的所有资源整合起来,学生登录到网上学习,既可以学到理论课程,了解更多校内外优秀的创业案例,又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创业资源[13]。
(二)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
加强专职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并与各专业教师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应配备有相当数量的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创新创业教师应从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社会学、教育学、法律等专业中选拔,他们应具备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明确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具有实际操作经验,并能够在教学中引入具体、鲜活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14]。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不只是专门的相关任课教师的专责,还要与专业教师一起把一些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专业教师也承担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职责,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学习到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并能把这种思维带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高职教育各专业教师都有一套师资培训系统,有从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教育到各种层次的培训、进修。但是创业教育作为新生事物,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培训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强创业指导教师自身的学习,相互借鉴与促进。学校则要制定师资培训计划,“请进来,走出去”,选派教师外出学习,举办校内培训,使教师更快地转变创业教育观念、掌握创业教育方法,了解最新的创业政策和信息,做好课堂组织和教学;鼓励创业教师考取创业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与创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拓宽他们的视野。
(三)营造创业教育氛围
高职院校应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中,经常举办一些相关的讲座、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是企业生产、销售、研发、设计等环节,也可以是社会服务类型的专项调研、帮扶等活动;可以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类别的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甚至一种社团或沙龙的组织与管理、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刊物或报纸的构思与设计、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设计、一种新观点的提出等,都可以成为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积极寻求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行业企业合作,与各类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进“众创空间”平台建设,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高职学生勇于创业。比如可以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配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指导,形成有易有难、有小有大、有学有赛、有竞争有协作、有学校有企业有社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高职学生创业成功率[15]。
(四)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积极创建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创业工作室等,规范创业评审程序,制定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定期对学生开放校内实验室,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最新的生产设备、科研成果、同时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在校内建设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一条街,让学生成为创业的主体,自主经营创业项目。五、结语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之一,高职教育要不断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能够通过卓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合力,促使新企业的产生,为我们国家带来新一轮的创新创业浪潮,成长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作者:雷玉梅 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