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建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先决条件。在制度建设和实践平台支撑的前提下,将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目的和作用,从“课程设置”“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标准”3个维度,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规律。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建设标准
随着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有200所院校成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期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三大任务之一就是着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高等院校应围绕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着力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激励措施,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健全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现阶段,各高等院校都在轰轰烈烈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教学计划,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在创新创业相关的教材编写、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还没有体系化、规范化,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程度不够高,建设标准不够明确,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推行的思路[1]。因此,本文将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标准3个层面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需要机制保障
1.1顶层设计,引导改革实施方向
在学校层面,高等院校要根据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短期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远期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为二级学院或系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明方向。在专业层面,要制定专业的建设发展规划,首先要对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重新评估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入人才培养体系,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要密切联系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评价等方面展开合作,形成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多专业交叉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1.2制度建设,规范改革实施过程
一是在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方面,制定课程建设标准、教学实施标准等文件,要摒弃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发展、学习主体、学习效果”为核心的教学方式[2],实施教育教学深层次变革。二是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制定师资培养规划,出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管理办法,优选骨干师资,重点培育创新创业名师,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学籍管理方面,要出台学分积累和置换、创业休学、奖学金、大赛奖励等制度,鼓励学生从事创新创业实践,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制度宣传和落实的力度,促进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形成。在激励措施方面,一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纳入项目管理范畴,出台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建设和评价方法。二是由于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主体是实施者,要将教师的工作成果纳入绩效管理和支撑评聘范畴,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改革实施热情。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需要系统设计
2.1课程设置
高等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创业教育而开设的公共必修和选修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精神,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下面将从以上3个方面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开设方式[3]。
2.1.1围绕创新创业精神的课程内容与开设方式
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主要包括引导学生形成好奇心、进取心、求胜心、无畏心、责任心等性格特征,具备敢为人先、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意志品质,拥有实现价值、服务社会、造福国家等人生情怀[3]。高校一定要在认清创新创业精神内涵的前提下,开设专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课程,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创新创业精神可以以网络选修课程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开设,网络选修课可以开设“企业家精神”“创新故事”“创业历程”等课程,利用学生线下时间,静下心体会精神内涵;可以为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举办交流和讲座活动,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告诉学生创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挫折和应对技巧[4];可以结合现阶段新时代的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组织集体观看主流媒体录制的大型纪录片,如“大国工匠”“超级工程”“厉害了,我的国”等,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
2.1.2围绕创新创业知识的课程内容与开设方式
创新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创新技术、技巧、方法、实践、标准等创新知识,以及完整创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必要元素,比如商机识别、个人优势、团队建设、资源利用、财务金融、产品定位、营销策划、企业管理等一系列的创业基础知识。高校可以通过线上选修课程与线下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开设此类课程。创新知识课程要以培养创新思维为前提,讲授“头脑风暴”“TRIZ方法”等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创新方法;创业基础知识应该以创业过程为主线,开设“机会识别”“商业模式构建”“创业团队”“商业计划书撰写”以及相对专业的“财务”“人力资源”“初创企业”等课程。
2.1.3围绕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内容与开设方式
创新创业能力由多种能力构成,主要是指在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时,为达到个性发挥、资源利用、知识运用、效益转化的目的,而体现出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锻炼通常以实训课程和实践活动来实现。实训课程可以开设“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创新创业模拟仿真实训”等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开展。
2.2课程设计与实施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既承担着精神的培养、知识的传授,也承担能力的训练,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必须彻底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基于以上要求,实施项目化教学是有效和必要手段。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产生真实的“创业项目”为目标,将创新创业项目中的要素设计为若干子项目及其活动,能依据教学具体内容灵活运用有效的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恰当运用多媒体、网络交流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及各种辅助性教学软件等工具,模拟项目实施场景、制定项目操作行动,启发引导学生完成各模块子项目,最终生成商业化真实项目。教师应充分有效的组织进行项目分享、交流、纠偏、点评活动,达到检验、巩固、转化所学知识的目的。针对线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使用的知识理论,事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线上学习资源(线上教学资源平台),寻找和学习相关知识点,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认知参与度。
2.3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定位、意义和作用,明确课程目标,注重教学效果,制定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课程建设评价标准,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水平提升,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需要实践支撑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形成要依靠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又离不开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支撑[5]。一是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大学生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孵化器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平台一定要充分与专业建设相结合,能够为专业教育提供充足的实践教学支撑,让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知识,从事创新创业实践,进行创新创业交流和成果分享,体验从无到有、从想法到现实、从创意到产品的努力过程和辛勤付出,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二是通过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构建真实的创新创业环境和职业成长环境。高校应借助企业的项目、技术、人员等优势资源,鼓励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技术创新等活动,在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主动学习创新创业和职业成长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三是寻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为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创业培训,对接校外深度孵化服务资源,尤其要利用好政府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和资助项目,主动解读、主动帮助学生申报,解决大学生毕业后创业的各种困境。
4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障和实践支撑,遵循可操作性强的建设标准,采取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的发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的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茹宁,沈亚平.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三项设计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13(7):42-45.
[2]多俊岗.应用型人才培养下PDSIPE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教学研究,2013,36(6):29-34.
[3]李平.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探索,2014,280(10):123-124.
[4]李曦,李煜民.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养成和能力培养[J].中国培训,2016(11):38-39.
[5]陈航.论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与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15(11):143.
[6]劳丽蕊,邵丽平,刘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7(12):59-62.
作者:刘兆琪 刘双 寇鑫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