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探讨(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创新型人才的凝聚与培养。大学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孵化基地,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高程度地重视。本文结合地方院校实际,从目标体系、师资队伍体系、教学实践平台体系等方面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思路和做法,尝试构建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地方高校
一、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既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又要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大学生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包含四个主要目标。首先是意识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全面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创业的概念和特征等,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其次是能力提升,解析并进一步培养在校学生的洞察力、决策力、批判性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能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第三是引导学生认知环境,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环境,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知晓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第四是进行实践模拟,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模拟实践活动开展等,鼓励在校学生体验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近年来,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指导下,我国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序列之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更应响应国家号召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结合专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还应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构建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各层面均对创新创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些许问题。首先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之间未形成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各主体之间的相互联动效应不明显,难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创新创业,这在地方尤为突出。其次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条件不足。地方高校的大多数创新创业师资来源于各二级学院从事专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和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招生就业处老师。这部分师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只能按教学计划进行理论方面的教学。一部分创新创业师资来自于商界或政府部分,他们主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兼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教育。专职创新创业教师的匮乏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此外办学经费不足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利用现有资金只能保持现有专业的正常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投入大量的经费,这也成为了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难题。
三、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目标体系的构建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针对刚进学校的大学生,应专注于意识方面的培养,普及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其次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应加强创新创业技能、创新精神、创新品质的培养。划分不同类别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因材施教,以促使其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并有能力对未来的创业提前作好规划;最后,对于大四学生,着重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专业能力,在实习实践中积累和检验创业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不断完善创业心理品质,做好创业前的充分准备。
(二)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匮乏,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内选拔、培养创新创业教师,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设置教研室定期开展培训与交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教学技能。其次,由于编制有限,可以通过招聘人事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外部创新创业专职教师。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实践经验有较高要求,也可以让社会专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创新创业指导与咨询等机构成为高校师资的有力补充,这对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社会化、专业化、实践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当地企业家、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也可作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兼职导师参与其中,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源,对大学生来说都是稀缺的资源。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体系。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经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比如全校性选修课和网络课。但创新创业课程还未被纳入到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之中。实践教学平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培养服务地方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实验实习实训环境为支撑,按启蒙认知、专业训练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来循序渐进地构建。构建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针对刚进校的大一新生,可以聘请国内外著名教授、专家及学者做专业学术报告,让他们对本专业、本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科技前沿知识,开阔学术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拥有创新意识,为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奠定理论基础。2、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逐步培养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奠定科研实践基础。3、通过组织学生创业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拔尖人才创造条件。4、构建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体系还需启动保障系统,一方面可以监管教学实践过程,一方面还能促进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组建由教务处牵头、院系两级共同联动的实践课程管理机构,根据各专业特点,教务处制订出能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方案。同时,为了能调动创新创业教师、大学生、校外企业和政府的积极性,建立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形成学校与外部区域内经济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四)构建保障体系。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体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保证在校学生都能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可对参与学科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学分,这种奖励性学分能够抵扣全校性选修课学分。为解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时间上受限制的问题,学校需不断完善学籍管理制度,为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造便利的条件。地方高校筹资渠道有限,为了保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可以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专项基金,提前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最大限度地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高校还应在平时的教育中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树立创业目标,更多的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五)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需要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地方高等院校在构建其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主体性。教育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实现教育目标由指向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不再仅仅是教学第一目标,还要转向第二课堂、第三课堂。2、可量化性。创业能力是否改善或者改善的程度如何,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量化标准或考核标准来衡量,要有权威的验证材料来进行断证,也就是说,在进行创业能力考核时要用最容易且最合格的考核标准进行评定。3、考核全面性。要改变传统的考核原则,引入相关利益群体,如:企业家、校友、专家、老师以及身边的学生,参与到评价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虞亚平,陈丽,陈丹娥,顾欢.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南通大学为例[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03)
[2]丁俊苗.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阶段与高校新的历史使命[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01)
[3]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教育科学,2014(06)
作者:尹琳珊 单位:普洱学院
第二篇:成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与实施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是成人高校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和普及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关键因素。健全组织机构设置可以担负起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工作,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课程、进行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体验、以点带面重点帮扶则是具体的实施途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还需要制度、师资、服务和评估体系做保障。
关键词:成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
1999年,我国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中正式提出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02年,教育部选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九所普通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经过探索与积累,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保障措施、实践平台和成果孵化等配套模式。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同年,教育部再次发文要求全国普通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至此,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实现了创新创业基础教育的全员覆盖。相较之下,成人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政策指导、理论研究、组织建设、管理制度、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建设、实习环境、监督评估机制到师资队伍都缺乏、不健全或不成体系,要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成人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协同努力。成人高校可根据现有条件,在遵循成人高等教育规律的框架内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满足成人学生享受相关教育、提高综合素质的需求。
一、成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提出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界定
1.创新教育。“创新”,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创造和发现新的东西”。从《新华词典》的词义解释可知:“创造”指的是首先想出或做出从无到有的事物,对象可以是某些物质、方法或理论等;“发现”指的是首次见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见的事物或规律。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的“创造”和“发现”过程中走向文明和现代化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所谓创新教育,即是以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素养和创新潜能为目标的教育活动。2.创业教育。“创业”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义是创办事业,其中的“业”字有事业和业务两种含义。对“创业”由此产生两种理解:从狭义上看,指的是创办企业,是在基于复制或创新基础上的实现个人能力和经济价值的行为过程。从广义上看,指的是包罗万象的创业与创新实践活动,可以是以创造经济价值为模式的自主企业行为,还可以是以实现人的价值为目标的岗位创新、技术创新和思想创新等行动过程,创业的本质在于发挥潜能、识别机会,实现有价值的个人或团队创意。概括起来,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对受教育者创业理念、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创办、经营和管理企业的基本知识与能力,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教育活动。3.创新创业教育。所谓创新创业教育,即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维、意识为价值理念,以传授创新创业知识、提高技能为载体,以促进人的职业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活动。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也是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与储备人才功能的体现。
(二)成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必要性与意义
1.背景。普通高等教育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上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后,2013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成长,带动就业,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形成了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在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至此,创新与创业教育在理论上已成为与所有人相关的事情。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办〔2015〕36号),发文机构的权威性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已提升至国家教育的战略层面。同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国视频会议,主要内容就是研究多举措并举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案与措施。现在,不仅高等院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在一起,社会上也催生了一批创新创业性质的研究机构和实践基地、产业园、孵化公司。在此背景下,成人高校理应主动承担起成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2.必要性。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其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要实现一定速度与规模的持续发展,必须要改变对低成本消耗资源和高强度人力资本投入依赖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由要素经济向创新经济转型,因此需要大量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其二是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储备的需要。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而进行的职业素质教育,而成人高校的创新创业育人目标则是实现在当下。成人高校的学生大多是在职工作成年人,是经济转型中的参与者,创新的思维、精神和素养正在接受实践的检验,对推动社会经济和个人职业发展极具必要性。其三是成人高校的学生对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强烈意愿(通过问卷调查得此结论)。3.意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国策。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是贯穿人们一生的教育活动,是所有教育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学生的社会生存需求和个人价值体现奠定长效的专业基础。成人高校,特别是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同时肩负着社区教育的功能,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益于在校学生,同时可以服务所在社区,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教育服务。
二、成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
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的合作,必须有一个独立设置的管理部门对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做出科学的统筹安排和运行管理。
(一)组织机构的岗位设置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开展的流程设置调研与战略决策、师资培训、教学运行管理、教材建设与开发、实训管理(实践平台、实习基地等)、监督考评和对外(政府、企业)联络与协调等岗位,系统化的内部机制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机构需要做好以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工作。1.教育目标的制定。总目标是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要将其分解为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建立目标体系。2.教学运行管理。从课程的分类分层设置、选课标准与方案的制定、各教学环节对接到形成性考核的完成,全过程管理整个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实施。3.教材配置与开发。教材的选定与开发也是影响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且教材选用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层级设置密切相关,如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教育与创新创业的专业融合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无论从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不同,需要按照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甄别选用社会上已出版的相关教材,也可以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与本校教师共同开发适合成人高校的专门教材。4.实训管理。成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训部分,目前基本上是以网络实践平台、专业实训教室、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及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5.考核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的考评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考核的方式是形成性的,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作业、阶段性任务的完成情况、活动的参与度以及结课的项目设计情况(包括教师的组织教学、活动设计)都在考核记录范围之内,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的思维特长进行分析评判。
三、成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需求,成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路径如下:
(一)创新创业基础教育
创新创业基础教育是指面向全体在校学生进行的创新精神培养、创业基础知识传授和创业基本技能实践体验的综合性教育,以必修课的形式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开设的课程为“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实施创新创业基本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意识、理念,了解企业家精神。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基础知识,知晓基本创业流程,提高创业基本素质。学生是创业的后备力量,创业需要机遇,但是“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以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为例,创新创业基础教学实施过程如下(本课程方案设计和互联网+教育实践平台由有名网“创新学堂”提供):课程标准。本课程按照国家对创新创业课程要求标准设计,是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开发的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教学目的。以五色思维为导向,训练创新能力,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学堂平台)实现互动创新实践与服务,全方位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提升创业素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向学生学”的第四代教育理念方法,即“教师变教练、学生变选手、教室变工坊、考场变市场。”教学要求。学生:学员专业多元化(各专业通识)。教练:指导教师通过系统的课程培训和能力认证,具有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设备:教室拥有无线网络(WIFI),学生携带智能手机。教学方法。课堂与网络(线上线下)协同模式,多种互动教学方法相融合。(1)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组建团队,开展讨论、案例、展示、调研、活动、实训、路演、真实互动实践与服务交易。(2)MOOC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学生线下自行拓展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创新学堂APP),课上教练进行辅导答疑,组织互动实践。(3)情景化教学:教练指导学生完成思维训练的游戏,训练创新创业技能。教材。《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蔡剑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版。教学特色。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模拟实践,本课程采用真实创新创业实践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创新创业过程。课程实训为每名学生发放50元现金作为创业基金,应用创新学堂平台APP,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创业就业提供训练和发展平台,实现真实交易互动。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共计40学时:互动实践30学时,MOOC学习10学时,每次6个学时(10个学习单元)。从统计结果看,《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方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创业教育
对于有意创业者来说,仅有上述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创业课程应该是一个以创业学科下的专业课程知识为主,以创业所需掌握的其他经济、法律、心理、商业、政治等一系列知识为辅的综合课程,创业知识与专业课相融合后的综合性创业课程才能培养创业者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因此,对于特殊专业或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要安排有差别的创新创业教育。1.根据专业方向,进行有差别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些学科专业更有创业优势,如管理、金融类专业,在专业教学计划设置上本身就具备了创业所需要学习的一些相关课程,所学的系统化专业知识使他们在创业上更具竞争力,只需把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融入专业课程,就可实现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2.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群体实施有差别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人高校的学生不仅基本上都是在职学习,其中有少数学生已经是创业者,这部分学生有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强烈愿望。
(三)创新创业实践体验
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通常是采用课堂教学+网络平台实践+基地实训+社会实践(校企合作)的模式。在网络平台上模拟创业活动可以实现面向全体学员开放,通常应用于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堂上,但基地或校企合作的实践机会尚不能满足全体学员的实训需求,可根据专业特点化整为零参加一些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以点带面,重点帮扶
对极少数具有强烈创业意愿或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学校要在咨询服务、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招商引资、对外宣传推介上重点帮扶,助其创业成功。用学生创业成功典型案例去影响和鼓励有创业意愿的人才,可以起到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措施
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保障措施,包括制度、师资、服务和评估体系等。
(一)制度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基础工作,它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来规范创新创业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工作;规范学生学习的责、权、利;规范各种学习要素和目标。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用制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保障,是创新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目前,成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整体水平不高,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首先,要提高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水平和责任意识,无论是负责理论教学还是实践环节的教师都要严格执行教学标准。其次,鼓励任职教师参加高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在资金和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再次,可以把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家、创业成功者或企业名人请进校园指导教学工作,还可以把教师派到企业里兼职锻炼,补上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
(三)服务保障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走过场,不能教过就完,要建立长效的服务体系。学生不是经过创新创业的短期培训就具备创业能力的。学校应建立起中介服务、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的长效保障体系,为学生提供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和创新创业活动信息的服务;为学生搭建对外展示和企业对接的平台,可以通过组织小型路演汇报的形式让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家、企业的专家对学生的创意项目进行现场点评,给学生营造出创业的环境和氛围。
(四)评估体系建设
评估是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和效果具有约束和监督作用。评估最基本、最易行的方法就是量表评估,评价量表在内容设计上要包括对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和能力、管理和服务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要有领导、同行和学生参与量表的评价。另外,还可以不定期地请专家督导检查的方式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更具有建设性。以上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成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界定、背景与意义、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资源有限,还需要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优化组织管理、规范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师资质量等诸多方面做长期不懈努力。“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成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兴未艾,探索和变革依然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安华荣.独立设置成人高校4G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报告[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8(01):6-10.
[2]刘薇.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7.
[3]蔡剑.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22.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办[2015]36)[EB/OL].[2015-05-13]
[5]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28-32.
[6]胡宝翠,张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路径与机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11):63-68.
[7]刘振华.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8(01):241-242.
作者:安华荣 单位: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
第三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已经大大改变了,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并且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国对于高校人才的需求,当前的新经济时代越来越需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创业型人才。因此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我们必须要针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努力克服困难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进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探究
一、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探究
随着经济时代的转变,当前高校急需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这是时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是一种能够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经济发展方式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是对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一个深化和发展。它有利于学生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精神,能够不断的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是一种教学新理念同时也是对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在新出的教育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到创新教育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这就要求高校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进而来提高我国人民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创新教育是我国当前高校教育急需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在当前的我国高校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与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高校中对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意识以及创业技能等一系列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能够让学生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理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后来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人们开始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重视,同时开始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技能和实践创业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同时还有利营造一种崇尚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因此,我们可以说当前的创新教育以及创业教育对于高校的教学和发展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知识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在高校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必须要一致秉持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初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还要对创新教育以及创业教育进行不断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校仍然采用着传统的课程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所教的知识内容陈旧,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完全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我们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进行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在当前有些高校也看到了社会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始设置一些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课程,但是由于实际中的一系列问题他们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严重缺乏特征性,因此根本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相应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老师一直是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是学生前进的指路明灯,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课程本来就是一种多门课程汇集于一体的复合型多元化课程,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强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实际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师资力量来为教学做准备。但是在实际高校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民办高校,他们的师资力量根本满足不了他们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严重缺乏专业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导致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处于一种劣势地位,在这种实际情况下,他们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课程就很容易有一些其他专业的老师或者辅导员兼职担任,由于这些老师本身就还有很多的工作去做,因此他们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上投入的时间就特别的少,这就对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中通识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都不能具备比较强的通识教育能力,那么就很难教育出能够很好掌握通识能力的学生,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就很难进行下去。
(二)学生对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缺乏关注。虽然我国近年来一直在紧抓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深化问题,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教育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高校的教育体制机制够不健全,在高校中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基本放在理论学习以及专业课学习上,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玩乐,用来进行社交活动。很多大学生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应对各类考试,考取各类相关证书,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他们不会去过多的关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他们总觉得这些对他们而言太远了,学习、考证才应该是他们的主要任务。除此之外,一些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也是一味的追求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他们引导学生将大多数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中,在高校教育中他们一直忽略着通识教学。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仍然缺乏了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有关的教育体制,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机制也不够健全。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的方面,不仅仅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教学环境同时还要保证资金的到位以及社会的发展导向和政府的支持。然而现实条件是高校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严重缺乏专项资金保障同时,政策导向与支持力度也是很缺乏的,这些问题都导致了高校对于学生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不能很好地进行下去。
三、新经济背景高校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创新教育有助于为我们培养创新人才,当前我国所需要的创新人才不仅仅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且是能够将创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当前社会中所需要的创业人才则是不仅懂得一定的专业技术,并且有着开拓创新、组织沟通能力和素质,能够善于发现商机并且能够进行创造性生产或经营的人员。在当前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校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具备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这种学习对于缓解社会上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因此高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进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实践,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有利资源进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教学。
(一)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创业网络教育。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在经济发展方式被转变的今天传统的人才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全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当前高校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我们能够利用的一系列有利条件,比如网络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由于他们自身就具有校园网络平台,因此他们可以很好地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变化和需求及时充实、更新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建立于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有关的教育网络系统,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
(二)多开展创新创业普及性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在高校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想很好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健全,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很难对学生进行精准的指导。因此,高校就应该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添加一些普及性课程,让学生对于创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高校在进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尽量的鼓励学生去进行实践,去尝试创业,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还处于一个基础的发展阶段,很多的教学教育体系还不够成熟,但是鉴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极度缺乏的实际状态。针对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现状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就应该正视当前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努力想办法克服问题为了创建更好更稳定社会儿努力。
【参考文献】
[1]冷震洲.“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7(99)
[2]孙忱.“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32)
[3]章巧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16(5)
[4]张改莲.民办高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
作者:吴长贵 朱云开 单位:南通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