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摘要:创新创业能力是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职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助于落实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推进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然而,当前职业学校的“双创”教育却存在工作流于表面、理念认知不清、资源少而不均、内容形式单一等问题。因此,职业学校要积极发挥体制机制、资源平台、课程教学、校园环境及师生榜样的聚合作用,打造多主体、多渠道、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

关键词: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2015年,总理在瑞士的冬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职业教育领域的思考。随后《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快了职业学校开展“双创”教育的步伐[1]。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必然诉求。职业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无论是缘于响应政策层面对“双创教育”的号召,还是为了顺应当今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均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然而,受现实条件及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制约,职校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及实践是不可能仅凭学校一己之力促成的。因此,职业学校探索如何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才是当务之急。

一、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双创”教育有助于落实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深入推进及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符合社会发展的新一代技能型人才应具备三大特点: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即拥有国际化视野、复合型的综合能力及创新型思维的人才。并且,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现阶段政府更加大力提倡创新创业,要求国家各级教育部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方式,能够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而且可以在大范围内实现大批次人才的指导及培育。因此,职业学校的“双创”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为当前的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二)“双创”教育有助于推进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吸引力不足,生源数量逐渐减少的问题,大批学校以打通升学路径来寻求生存之道,反而弱化了职业教育的优势与办学特色。一味地效仿与实时应对即便有效也只能寻得学校的一时发展,而转变人才培养类型、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及质量、增强自身吸引力,才是实现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破解之道。“双创”教育的注入,使职业学校也同样具备了培养生产一线智慧型、创造型技术工人及经营管理骨干的可能。例如,毕业生从业岗位由生产线加工人员转换为生产线质量检查人员,提升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从而增加了职业学校的办学底气。因此,“双创”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打破职业学校的发展瓶颈、拓宽职业学校的办学路径、推进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双创”教育有助于实现职校学生的自我发展

创新创造就是敢于且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寻求个性与想象力的释放。职业学校的“双创”教育当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兴趣、释放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一方面,创新思维的培养解放了学生的个性,打开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创业项目的设计,专利研发的参与,使职校学生对于产品的构造与操作程序有所掌握,延伸了职校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创新型技能比赛所获得的荣誉与肯定能够再次唤起学生的自信、尊严及对成功的渴望。但创新本是一个检验真理或者验证错误的过程,创新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多次失败体验使他们能够敢于直面挫折、积极应对困难、善于调节自我心态。因此,职业学校的“双创”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与专业技能,促进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与终身发展。

二、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职业学校的“双创”教育工作流于表面

由于缺乏相关的体制机制保障,职业学校间的无序竞争泛滥,致使“双创”教育工作拘于表面,未得到深入开展。多数职业学校并没有领会到“双创”教育的实质内涵及实施意图,简单地将其用于为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服务。把“双创”教育作为一项功利性、文件性的工作任务来展开,追求短期内可呈现、可量化的成果。学校内大多数的创新创业主题活动也只是形式上的相关,只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而缺乏对学生专业指导;只传统灌输学生如何实现盈利获得财富,而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只盲目建设硬件上的创新创业基地,而后期软件上的建设却跟不上[2]。一味地塑造“面子工程”,使职业学校理应有所为的工作变成了无所作为,致使“双创教育”难以产生实质性的举措及成效。

(二)职业学校的“双创”教育存在认知偏差

当前,职业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根本性的认知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学校过于关注创业教育,致使创新与创业相分离。在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职业学校过于关注学生创业对于学校整体就业率的提升,而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目标是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致使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异化成为创新创业技能比赛技巧的传授与培养“小老板”的速成教育[3]。二是职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离。在学校创新创业的这些案例中,绝大多数却是与专业不相关的创业,如开奶茶铺、淘宝店、微店,或以美甲师身份成为自由职业者等。创业可分为“专业导向型”创业和“非专业导向型”创业,职业学校的“双创”教育应该鼓励和支持的是前者,而非自我雇佣式的低技能甚至无技能创业[4]。显然,当前职业学校的“双创”教育是依就业而谈创业,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忘却了“双创”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职业学校的“双创”教育资源少而不均

职业学校的“双创”教育资源整体存在硬件资源有限、师资储备不足及分布不均的问题。“双创”教育是职业学校顺势而为的新工作,多未依托本校的专业规划建设,原有的实训资源在类型、布局及水平上都与此略不匹配,致使现有的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多数学校仅是极速地投建或改建了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相关的大批配套硬件设施在短期内是难以完成的,因此,职业学校“双创”教育的硬件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备。同时,职业学校的“双创”教育师资相对短缺。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未配备创业指导教师,均由传统的德育课教师代替,他们虽然有一定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但并不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具体流程,更不懂得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照本宣科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只讲理论,不谈实践,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一阶段[5]。职业学校的“双创”教育资源不但不足,而且还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使参与的学生在数量与专业上受到限制。多数可用资源划拨给较易取得比赛成绩的技术类专业,而服务类等专业所得则少之又少,最终造成一些专业的资源多而滥用,使个别群体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四)职业学校的“双创”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职业学校的“双创”教育主要包括五种形式:参加“双创”比赛、建设创业园或创业基地、开设创客空间、组建创业学院、设置创业课程[6]。但目前多以参与“双创”比赛为重点,配合性地开设了部分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因此,“双创”教育的内容依托比赛项目而展开,主要采取比赛培训的形式。首先,由学校选取创新创业项目;然后,指导教师结合项目的具体内容,给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自我探索与学习;最后,以技能比赛的参与而告终。因此,多数学校并没有系统的创新创业教材,通常是使用一些搜集而来的分散案例,甚至有的学校直接用德育课程的内容来替代。可见,职业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实质上与德育课程、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等并无太大的差异,学校之间的相互观摩与仿效,使得“双创教育”内容与方式千篇一律、近乎相似。

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路径

(一)发挥体制机制的保障作用

1.发挥上层设计的调控作用

职业学校要注意做好顶层设计,组建专门的创新创业领导小组,成立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由各个专业的教师自主推荐,选拔校级优秀创新创业骨干教师,组成创新创业下属部门成员。各部门各司其职,承担起每个部门的具体职责,环环相扣、层层监督。上层领导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进“双创教育”,传播引导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在全校内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

2.利用制度体制的保障功能

完善的制度体制是上层指示具体落实的必要条件。首先,物质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学校要划拨出专门的财政经费,给予“双创教育”活动全方位的支持。其次,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由学校领导小组具体监督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并搜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意见。再次,要采用灵活的激励策略,教师应给予额外的课时与津贴补助,学生则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及物质奖励。

(二)发挥资源平台的支撑作用

1.引入优质资源,增加硬件配套设施

首先,职业学校要配备较好的教学条件,设立学生工作室(专业教室)和教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室为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室,教师工作室由教师工作室与创业模范、大师工作室组成[7]。其次,职业学校要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基地与创业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创新氛围与创业项目的设计流程。再次,职业学校要依托地区及企业的力量,成立创新创业产业园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创业项目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去感受不同的角色,由创新点子发现者、校园创业体验者、企业项目参与者逐渐转向社会创业实践者。

2.建立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成果转化及追踪服务平台

在创新创业萌芽阶段,借助专业建设专业资源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建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在创新创业苗圃阶段,集聚导师资源,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教师指导平台;在创新创业孵化阶段,建立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技能培训、项目推介等“一站式”服务;在创新创业运行阶段,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等服务[8]。结合以上四个平台,运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模式,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训练、创业孵化的链条式前端、中端、后端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9]。

3.搭建创新创业师资引入、培训及提升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授课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更需要具备基本的创业实践经验以及创业指导能力[10]。职业学校要引入更多的企业大师、创业人士、创意大师担任外聘兼职教师。同时,学校要丰富教师的“双创教育”培训,为教师提供“双创”自学平台、网络交流平台及假期培训平台,并采取强制参加与自愿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个教师都依据自身的特点与需求参与到“双创”师资的培训。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双创”教师的培训并非单独的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的指导,更应侧重的是对教师教学方法及课堂组织方式的更新,引入新的“头脑风暴”课堂、问答诊断活动等,促进职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及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发挥课程教学的育人作用

1.编订校本特色教材,开设创新创业专业课

职业学校要依据本校的办学特色与专长,研发校本创新创业教材,并且要分群体、分阶段地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首先,面向全体入学新生开设创新意识培养通识课,发散学生的头脑,凸显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为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同学开设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问题思考、解决能力,锻炼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发与设计能力。最后,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开设创业技能指导选修课,给予学生具体创业政策、注意事项及流程等的指导。

2.渗透其他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结合

“双创”教育若要与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相贴合,就必须在课程上有所贯通。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与专业紧密结合的行业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本技能教育、创业专题研讨等内容。在各个专业开设与本专业相结合的创业通识教育;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创业项目的学生开展结合其专业基础的专业化创业技能教育[11]。同时,要注意其他隐性课程的渗透作用,开设具有时代特点的选修课,及时将学科前沿知识引进课堂,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12]。

(四)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

1.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职业学校要借助校园环境资源,时时、处处对学生的行为与思想产生影响。首先,注重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电子屏等设施,介绍一些高效的思维锻炼方法与优秀创业人士的事迹;鼓励学生自荐小点子,设计校园创新创业角;张贴自制的鼓励海报,宣传校园小发明;设置学生创新创业专利展列室等;将学校环境建设与创新创业主题相贴合,打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品牌。其次,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学校要采取民主型的管理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张扬学生的个性,营造和谐、宽松的相处氛围。

2.丰富校园创新创业主题活动

学校可以成立独立的“双创”社团,组织校园内的创新创业体验活动。例如,可以成立主题活动日,允许学生在校园内自由买卖商品,体验自我创业;举办校园创新金点子、项目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组织课外大讲堂,邀请创新创业管理办的工作人员及创业者科普创业流程、规章制度及经验心得等。通过开展“第二活动课堂”,增添校园的创新创业氛围,让这些有创新点子、创业想法的学生能够“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动在手里”。

(五)发挥师生榜样的引导作用

1.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教师的启蒙。因此,教师要深化“双创教育”理念,对“双创”工作充满自豪感与幸福感;主动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运用一些独特的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注意发挥自我的人格魅力,改变日常的思考与问题解决的方式;改变自己与学生的接触方式,营造一种自由的学习空间。学校可以积极的引导、宣传与表彰教师的工作事迹,以教带教,以教促学,提升教师参与“双创”工作的热情。

2.注重同伴间的相互影响

教师要善于利用“同伴效应”,发挥小榜样在班集体的影响力,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教师可以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校有创新创业经历的学生发表创新创业的演讲,解说自己的心路历程;组织开展“金点子手”“我爱发明”等比赛,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周边那些有想法、有胆量、有个性的同学。利用同伴群体的事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创业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未必所有人都有机会创业,但每个人都有创新的可能,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职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旨在理念上的引导,所注重的应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做准备。职业学校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路径,将“双创教育”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建立全覆盖、分层次与差异化的培育体系,做到全员参与、有所侧重、各有所长,进而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起到萌芽、引导与推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绪军,周旺.高职院校“双创四层次进阶”实训体系的逻辑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34-37,63.

[2]刘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7(3):36-39.

[3]舒杨.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囿、成因及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9):49-53.

[4]匡瑛,石伟平.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17,38(2):97-103.

[5]徐小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99-102.

[6]谢建平,蒋雍君.“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2):43-45.

[7]孙爱武.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实镜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4):161-165.

[8]王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成都创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53-56.

[9]赵兰杰,吕晓鑫.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30):89-90.

作者:朱赛荣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