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教学下移对创新教育的意义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意写作教学下移对创新教育的意义,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创意写作教学下移对创新教育的意义

摘要:创意写作作为创新文化的发源地,如何走出学历与年龄的限制?本文尝试探索将教学构架视野向基础教育延伸,并作为一个创新教育推行的突破口。本文将以教育学为出发点,以香港基础教育中的创意写作教学情况为参考,结合创意写作学科特点,探索中国本土创意写作教学视野下移创新教育意义

关键词:创意写作教学;移创新教育

当创意写作课程渐渐入驻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传统的中文系走出“作家不可培养”的包围圈,我们迎来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局面。与此同时,对于创意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进行之中,而这些探索无外乎止步于高等教育阶段。从创意写作理念在国内的引入、立足、腾升这些阶段看,所发生的处所绝大部分为高校,且实践对象基本上是本科及以上学位获得者。由于我们对创意写作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且从学科性质看其具有高度自由化自主化的特征,故创意写作从接受能力较强的高等教育层次作为突破口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未来对于创意写作更深层次的发展应当浸入到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视野的下移正呼应创新教育理念,这也是此学科走向成熟的体现。创意写作不仅仅作为一条分支存在于写作学中,也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作为一种大脑思维创造力的反应活动,应是不分年龄、学历、处所的限制的,其是具有广泛包容性与持久普遍性的存在。美国的创意写作体系早已从爱荷华大学走了出来,走向中小学甚至每个社区,香港地区也早已下移了创意写作的学科构架,向中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中国大陆早早就提出创新教育的理念并做了许多实际性的改革与突破,创意写作在理论观念、教学出发点与创新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将创意写作的理论发展线路向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延伸,将研究与探索的视野放低以呼应创新素质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借鉴:香港基础教育中的创意写作方法分析

香港是我国将创意写作引入中学阶段比较早的地区,对于我国大陆进行创意写作学的教学视野下移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香港地区在中学的创意写作主要以校本课程的方式进行,大陆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常规科目的理解与运用,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方法的培养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在语文写作方面,我们的写作校本课程或者说我们的写作教学体系依旧停留在死板、模式化的禁锢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对香港地区创意写作课程教学理念与模式进行分析借鉴。全语文(WholeLanguage)是香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全语文是一种自然的绿色的大语文学习,是一个健康的跨学科的整体的教学模式。”1自1994年以来,香港中小学在普遍推行“全语文写作教学计划”,“全语文写作教学参考自全语文取向(WholeLanguageAp-proach)的精神,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法。”2其突出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与自由化,对于中小学中创意写作课程校本化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香港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以“全语文”理念开设了创意写作校本课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思路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自由度,从而改善了过去写作教学上的拟定题目——提供相关材料——给出范文的模式化套路。在创意写作课程设计方面,许多香港中小学仿照高校创意写作工坊的教学模式,以认识本我、技巧传授、讨论争鸣等流程进行设计,如课程一:认我本真,我有我故事。课程二:神奇雕刻刀,人物描写。课程三:谈谈情、写写诗,借景、借物抒情。课程四:铜牙铁齿不简单,游说与议论。教师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因势利导,学生在掌握写作手法的同时,亦能培养良好的思维素质。香港中文教育网上总结的创意写作六方法分别是:不判断、类比、打破传统、颠倒、发散性思维、革命性疑问。我们可以看出创意写作校本课程的核心是思维的敏感性与创造性,这也正是借助写作的形式综合运用传统写作手法来辅助创新思维去进行创意写作。创意写作校本课程对于从根本上支撑“全语文”教学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意识:创意写作思维对应试写作教学的破冰

《全日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中小学写作教学方面的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3在大政方针上我们对于写作方面的定位是合理准确的,但是在具体教学中,由于体制限制与大环境影响,写作被换算成了分数,受到模式化与功利化的控制,学生的双主导地位意识淡薄。从教育模式讲,这种现象有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再从这两种模式的内核思想看,是创新理念与固化思维的矛盾,最后,从写作教育上看,产生了创造性的创意写作与机械死板的考场作文的矛盾。“创意写作的第一规约是’创造性’,第二规约是’写作’,其本质是’创造性活动’。”4从思想根本上创意写作对应试教育模式起到了破冰的作用。从实际情况看,从小学到中学,现在的中小学生并没有真正做到写作是一种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反观在创意写作课程教学构架有一定基础的高等教育阶段,教师极大地重视起学生的主体作用,普遍使用了引导、讨论等探究式教学方法,这对应试教育写作教学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如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或者材料为中心,达到一种开放的写作氛围是打破传统应试教学的一大难题。高等教育阶段创意写作课程中的教学开放生态与学生主体化两个重要理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开放生态下,教学环境将从严格的既定轨道上脱离,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目标计划都带着诸多不确定性。因为大陆大多数中小学是将写作课程归并于语文课之中,根据教材的进度逐步穿插讲解,这就会引来一个新的问题:影响教学进度,不利于考试准备。但是开放生态中的“生态”二字有着深厚的含义,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一个渗透在学习的点点滴滴的过程。通过课堂上那短短四十分钟完全不能满足去营造真正开放生态的条件,而这就需要通过“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发生作用,达到思维的敏感状态,通过不断的引导、讨论营造开放思维环境,加深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中小学生对创意写作的不断尝试,将是达到上述效果的有效途径。“创意写作是一个’隐藏导游路线的教育方法’,学生们拓展自己的写作素养,还延伸出自己的一份独特体验,让他们相信自己是一个有创意的个体,并完成自我提升。”5一个个体处在自由环境中将会放大其主体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课堂互动将逐渐增多,新兴的课堂模式将会从多方面促进创意写作思维的培养。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建设让学生写作获得独立,思维获得自由,真正做到创造性表述。

三、核心:创新教育理念与创意写作理论的互动

“创新本身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创新的认知系统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其中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6不难发现,这些理念特征与创意写作教学理论有着明显的相似与呼应。创意写作的理论研究从开始倡导的学生主体地位建设到工坊讨论批驳方法的演进,进而促进创新文学与个体文化发展。足以看出其内在的核心观点、教学方法论等与创新教育理念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不断地单向灌输与效仿是中国基础教育乃至其他应用类文化行业的一大壁垒,而在创新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拥有科学的批判力与质疑力,在接收知识的同时产生自我思想,形成自我的创新风格。创意写作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对观点的提取与文本结构的架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且每一个写作主体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创作模式与文笔风格。“高创造力的个体具有‘立法风格’,即像立法部门,不仅具有较好的处理新情况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以新的方式看待问题,承担新的挑战,以自己的方式组织事物的愿望。”7这些特点在创新教育与创意写作这两个不同领域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都是对创新意识的社会化延伸,一个在教育系统中绽放,一个在文化产业上萌发。在讨论批驳的过程中创新教育对新事物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创意写作则是新事物代谢出的具体表现。我们在探索新事物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用到类比的办法。在核心上都以“创”为首的两种事物中,我们未尝不可以使用类比推论出促进某一方发展的有效方法论,所以在核心方法论的探索上其二者也有着较多的呼应。创意写作学在我国发展的近十几年来,自打破了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的狭隘观念后,不断总结了众多适合本土的教学方法与理论。以上海大学等高校为主要阵地的写作工坊形成,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迸发写作灵感,从非虚构与虚构中产生联系,从而形成自我独特见解与文学感知。因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教育对象差异,我们不能直接借用,但是根据我们对香港地区的创意写作的观察,香港地区可被我们所借鉴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可有选择性的运用到发展基础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上,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创作引导、师生关系这些模式可有选择性地下移至基础教育阶段,其可行性的最大根据便是二者核心理念的密切联系与互动。创意写作可进行创意写作工坊建设,创新教育也可以进行创新课堂建设,其方法亦可借鉴创意写作学的各项措施。“‘自我发掘论’是创意写作基础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石。”8创意写作的自我发掘在文本中进行着,创新教育的自我发掘在课堂萌发。目前,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以多方面途径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进程,但是往往只注重创新教育大的外部构架和发展方向,并未触及人类教育的真正的动因,即:生命的教育与智慧的复演。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9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上,人们基本上已在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与基本理念上达成了共识,但是细致的普适措施尚处在经验阶段。故将创意写作研究的视野下移至基础教育阶段是以世界成功典例为借鉴的大胆尝试,坚持二者的共通共识性,相信创新素质教育将会开辟出崭新道路。

作者:李俊飞 黄德志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