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政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政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探讨

[摘要]

针对“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远远没有能够跟上数量发展”的现状,本文通过探索实践“政产学研合作框架培养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对于参与市场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有力地增强了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政产学研;合作教育;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

研究生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才强国理念的不断深入,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1],因为其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科学研究的发展、知识结构的创新以及学术水平的提升[2-4]。因此,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努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是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应当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5]。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日益增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远远没有能够跟上数量的发展,因此研究生的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6],那么,如何保障并进一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难题[7,8]。从2010年6月国务院所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开始了对于产学研合作培养教育的重视,可以说,经过这些年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其理念和实践已经逐步获得了国家高等院校的广泛认可[9]。而“政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政府和相关政策调控,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不同部门在功能和资源上优势协同互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围绕人才市场的需求,形成资源上的强强联合,从而有效的改善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形成科学研究成果和当今实际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和互动[9-11]。对于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来说,基于政产学研合作教育框架培养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于参与市场实践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有力地增强了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本研究依托于牡丹江医学院的医药研究中心,利用此研究平台进行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以及社会实践等,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框架培养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模式。现报道如下。

1教育模式开展方式

1.1建立政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

在牡丹江市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与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灵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在牡丹江医学院医药研究中心建立政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牡丹江医学院医药研究中心是黑龙江省抗纤维化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北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黑龙江省高校组织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生物制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所在基地,以此平台为载体,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医学、生物等相关实验技能,着重解决生物技术药物科研成果转化瓶颈,对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优化和工程化,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1.2研究生到药厂锻炼

自2012年开始每年挑选5~8名优秀硕士研究生到合作药厂实习锻炼,反响较好。这些研究生不仅参与了生产车间、质检等方面的工作,还参与企业申请了多项基金项目及国家专利,使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的到进一步提高,主要获益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强化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参与药厂的实际工作中,接触到大量技术和管理实际问题,锻炼了研究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第二,使学生认识到学校培养与进入工作单位之后的区别,通过具体的工作,适应了团队合作、不同部门协作以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等,拉近了研究生与社会现实的距离,真切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与差距,增强了学习动力。

2优势与不足

2.1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优势

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许多研究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发现自己在研究生阶段所从事的学习或者是研究与实际工作脱节,因而产生读研无用的看法[12,13]。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根本目的为了寻找各个领域对于人才培养的一致性需求,形成一个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合作基础,让学生的培养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由单纯的人才培养到社会实践应用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期达到互利互赢的效果[14]。学术型医学类研究生的就业方向通常为高校、研究所、药厂等,因此为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将学生知识资源的获取的渠道,不仅仅是来源于课堂,更可以通过政府、科研单位、药厂企业等多个部门来获取,避免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局限性。在校内外优势资源整合的合作教育中,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并参与到研究所、药厂企业的产品开发、行业管理、生产经营等一系列社会实践过程中,及时了解当前行业中最新的技术、工艺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信息,将在校内学习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应用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学以致用。政府方面主要发挥自身指导作用,为医学院校、研究所、药厂以及其它研发机构或用人单位提供培养和合作的良好的政策环境;研究所、药厂方面提供最新的人才需求方向的信息,为医学院校在研究生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提供咨询,并选派一些企业中高、精、尖的技术人才参与到指导研究生学习的过程;研究所和药厂与医学院校还可以积极开发合作项目,并让研究生直接或间接参与标书的撰写、项目的开展等工作,在此过程中研究所和药厂等相关用人单位应及时向学校反馈研究生参与的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并对学生本人知识结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给予综合评价,使学校可以不断改进和提升创新合作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内容,有力的促进了教学改革。研究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机对接,有利于大力发展学生的对社会适应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基于政产学研合作框架的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教育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对于参与市场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有力地增强了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将这些具备实践经验和研发能力的研究人员充实到企业或科研院所,可极大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及节约生产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科研成果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2政产学研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很快,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在校学生人数都迅速增加[15,16],但也因为研究生人数的快速增加伴随而来许多问题,如培养经费和科研经费的短缺、教学资源逐年减少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降低等,使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空间愈来愈小[17]。同时,教育方式、方法及目标比较单一、学生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尽管各个部门、领域都已经认识到了“政产学研”联合共同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意义,但是具体的合作方法或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17],虽然在既有的实践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18],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各领域在合作过程中的职权划分不明确,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针对医学研究生政产学研合作的起步较晚等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套成熟的能够长期、稳定、完善、制度化的运行机制;第二,合作单位对于培养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异性,并且相对应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评价体系也未完整建立。第三,合作单位性质构成不合理,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科研院所、药厂等机构企业单位较少,使这种合作教育模式开展并不顺利。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猛,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也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和发展机遇[19]。政产学研合作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推动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20]。如何将“政产学研”教育与学术型医学硕士生的培养结合起来,如何将其纳入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应当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给予重视和研究,是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培养体系需要拓展和反思的空白点,也是一个值得尝试和探索的创新点。

作者:武艳 袁晓环 刘洁婷 郭艳芹 李洪志 张春雷 初彦辉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涂亚庆,毛育文,杨辉跃.“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1,(26):56-62.

[2]姚若河.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教育科学,2008,(2):119-121.

[3]何勇涛,张雪,秦永杰,等.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129-132.

[4]蓝丹,李登峰,高宗燕,等.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1):5-6.

[5]姜颖.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以我校研究生教育为例[J].亚太教育,2016,(32):288.

[6]仲文晶,袁军.浅析影响我国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99.

[7]宋红,段丽萍,王晓军.从博士生导师选聘标准谈医学院校导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41-42.

[8]李增森.我国研究生教育转型发展及应对策略分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6):11-14,36.

[9]朱琰.基于政产学研合作框架的服装设计类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5,(3):123,125.

[10]张磊,王京,史大斌,等.“政产学研用”背景下贵州药学专业建设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20):21-22.

[11]秦琴.中国工程教育“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6,(22):52-54.

[12]周舫,王娜,张振亚.日本研究生教育模式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133-134.

[13]崔立晶,吕颖,陈玉丙.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导师的作用发挥[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1):189-191.

[14]刘思源,谢清.美日产学研合作机制对广西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2014,(266):3-5.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7-30].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6-05].

[17]张文栋.政产学研联动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0-24.

[18]沈晨,李萍萍,施卫东,等.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中权变理论的应用.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11(2):83-86.

[19]郭双平,刘一雄,李侠,郭英,王哲.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344-346.

[20]田玉敏.“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6,(1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