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课程教学研究(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新教育课程教学研究(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创新教育课程教学研究(3篇)

第一篇:学生创新教育课程创造潜能研究

一、开课形式

学校的创新课程以班级为教育单位,将实验班的学生分为14个小组,每小组3人,以团队式授课为教育形式,来探索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所必备的知识、智力、毅力、洞察力等素养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理念学校在创新课程实践中遵循的三大教育理念:

1.激进建构主义理论—冯格拉斯费兰德

学习不是一种刺激—反应的现象,它需要自我调节以通过反思和抽象建立概念结构。持续学习的有效动机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去体验快乐才能培养起来,这种快乐存在于他们自己所见和所造的问题解决中。

2.多元智能—加登纳

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在各种智能上的表现各不相同,在教育中就体现为个别化教育,一种认真对待个体差异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精心设计教育实践以平等地服务于拥有各种不同智能特征的学生。

3.成功智力—斯登伯格

智力不是某些量化值,而是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 力的均衡。成功智力是用来表达人生中重要目标的智力。培养成功智力的教育需要在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上都有所涉及。

三、教学模式

学校将创新课程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都按照项目的形式展开,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将能力风暴创新课程知识点融到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项目当中。学习者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在项目学习中培养学习者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设置一个个实际的问题,激发学习者原始的好奇心,保护学习者与生俱来的好胜冲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习者重建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联系,同时增强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强化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团队式的教学组织方式,让学习者在强化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同时尊重学习者的多元智能。采用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动态、全面地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和成长。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应不受任何束缚,这是实现创新课程实验班的多元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四、教学内容

学校以《创新教育实验教材》为教材,教学内容呈现递进式设置,学习内容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从基础结构搭建、机械传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到最后的创新与实践应用,每个阶段的项目设计都同时考虑该阶段学生的基础以及教育部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每阶段都旨在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式以及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关知识的掌握。

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优秀专职教师短缺。

学校担任创新教学的教师主要是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教师,很少有专职创新教学教师。教师们对设备提供的说明书进行研究性学习,学完后再教学生,自身缺乏创新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在教学模式上,缺乏对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亟待更多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2.学生学习差异性显著。

学习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在设计方案、搭建机器人、编写程序、调试机器人等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困难,因此学生需要更多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3.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

创新教育对教师来说也是一门新的课程,从没有教材到有专门的教材和部分资源,这在较大程度上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新编教材难免有不足之处,而且相关的教学资源匮乏,建议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源与其他教师共享,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机器人校本教材。我们认为将微课用于创新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但真正实践过的教师并不多,因此亟待创新课程微课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4.设备的管理。

设备零件繁多,部分配件小,搭建和拆卸过程中容易散落。教师可将每套设备分配到小组,小组长对该套设备负责,造成设备的损坏和丢失必须按照规定赔偿;每次活动结束,小组成员必须将全套设备分类,归袋,整理收拾好,交由老师验收合格后方能离开。

5.占用场地多,设备资金投入较大。

学校虽然以一个整班为单位开设了创新课程,但由于有的课程容量大,学生不能在一次课中既学了知识又完成了作品,这就需要保存过程中的作品。若要全年级开设创新课程,就需要更大的场地,更多的设备资金投入。创新课程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希望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创新课程活动中来,使自己能够快速成长。

作者:罗志国 单位:四川省南充市第十中学校

第二篇:创新教育课程实践

一、给予创新课程更丰富的教育内涵

在实践中,学校坚持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把能力风暴机器人作为班级创新课程的主要教学、操作设备。同时配置了乐高机器人、智慧天下机器人、纳英特机器人,让学生了解不同品牌的机器人设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对比、求异,让学生思维发散开去,“深度”动起手来,同时也满足了部分学有余力、特长学生的需求。为了丰富创新课程内容,学校购置了3D打印机,为学生开设介绍3D打印技术的课程,引导学习建模软件,设计一些简单的作品,然后打印出来,感受整个过程。学生自始至终充满浓厚的兴趣,既培养了创新设计思维,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在给学生讲授基本搭建、基本传动的知识时,学校邀请物理老师进入课堂,给学生分析力的关系与原理,讲授搭建的优化设计等知识,让学生把每个问题尽量弄清楚,搞透彻。在班级创新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尝试让参与课题研究的3位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2015年5月,学校两位课题研究老师分别在创新课程实验室上了一堂全校性的机器人创新教学研究课,一堂全市的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得到的社会评价较高,使大家对于创新课程实验室和创新教育课程有了新的认识,直呼“还有这种教学方式,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看来,班级创新课程的教学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有自身教学实践的巨大优势,能收获意想不到教学效果。这正是目前很多学校思考和追求的素质教育好路子,好模式。

二、组织管理工作是开展创新课程教学的前提

绵阳中学英才学校进行的是班级创新课程实践,全班学生都要参与,组织管理难度很大。起初,学校还是用带几个、十几个学生机器人竞赛班的方法上课,结果课堂一团糟,器材到处摆,学生根本不听指挥,50多名学生无法调控,自此,学校才认识到开展班级创新课程实践比平时的信息技术课难多了。因此,教师不要急着上课,要把准备工作做好,组织管理落实到位。教师首先把班级学生带进创新课程实验室,对实验室基本情况、注意事项、安全等作一讲解。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但要求男、女生搭配,这三名学生每人都有个“职务”。组长:负责器材管理,领取和上交设备,协调组内事务;机械设计师:动手能力比较强,主要负责机器人的搭建;程序设计师:逻辑思维较好,主要编制程序。大家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协调,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不当旁观者。过一段时间,三个角色互换,每个人都要尝试不同角色,这利于培养每名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给每个组建立了研究日志,记录每节课的研究情况,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总结,让学生自己说。通过这些举措,课堂秩序焕然一新,每堂课都能轻松完成教学任务,班级创新课程教学实践能够顺利推进。

三、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推动班级创新课程实践

开展创新课程实践以班级教学为重点和主阵地。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可以拓展创新课程的内涵和实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创新实践能力。学校成立了机器人社团,社员以课题实验班的学生为主,还包括机器人竞赛班和兴趣班的学生。学校组织社员参观了西科大机器人国家实验室,参加了中国绵阳科技城博览会科普展,机器人作品受到好评。同时,学校定期举行讲座,开展研究型综合实践等社团活动,在全校掀起了机器人热。为了检验研究实践成果,学校组队参加了FLL工程挑战赛、WER教育机器人大赛等各级赛事,队员是创新课程研究的主力,他们的比赛方案、训练过程是创新实践的具体体现,同时这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积极开展深入探究和学习,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说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为班级创新课程实践注入了无限活力。开展班级创新课程实践,绵阳中学英才学校刚刚起步,但我们已感受到这门课程带来的惊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我们能在创新教育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者:邓平 单位:四川省绵阳中学英才学校

第三篇:创新教育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探究

一、创新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创新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促进人们生活的发展。如今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科技发展、环境改善和制度变革的动力源泉,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华民族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问题,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体来说,创新教育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它要求在加强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和全方位的创新素质训练、学习方法培养和实践练习。其中,创新素质由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要素构成。创新人格是指创新的动力机制、创新动机和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包括智能系统、创造性想象、丰富的灵感、活跃的求同存异性、敏锐的观察领悟力等;创新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观察、搜集、实验、加工、分析、整理信息的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因此,创新教育具有下列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创新教育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知识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学生能力培养的综合性上。当今学科间的不断融合要求教学知识逐渐丰富,过去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教学界限也应打破,宽口径环境下培养的通识型人才已成为社会所需。另外,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所学知识转变为创新能力,具备创新素质,如:良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品格素质。第二,主体性。主体性是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灵活性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的主动性、兴趣和热情。创新靠主体主动实现,主体性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教活书与活教书”,并尊重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参加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都被充分激发并发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第三,创造性。创新教育的根本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潜能。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已知领域发展出新的观点和新的突破。第四,个性。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成长环境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即个性。个性是创造力的萌芽。在传统教育以一种模式和一个标准的培养环境下,个性趋于消失,换来共性,但强迫共性是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满足社会各岗位和职业对人才各种类和多层次需求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个性才能和独立人格。

二、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综合英语课程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第一必修基础主干课,是全面训练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综合型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多年来,针对综合英语课程的研究未曾间断,在教学定位上从最初的“纯语言技能课”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通识课”,教学目的也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转变成“发展英语知识技能、拓展知识面、学习方法论、锻造思维能力、开发创造力、培养人格个性和孕育人文精神。”然而,综合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实践却落后于蓬勃的教学研究,教学模式上还存在着诸多弊端。首先,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单一。传统教学法中“以教师为中心、语法词汇为基础、考试为导向”的趋势仍占较大比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解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教师为课堂的主角,偶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评价,学生几乎没有主动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这种“灌输且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具有片面性,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英语的基本能力,如听力和口语的能力,导致学生很难与他人用英语交流,哑巴式英语、理论与实际脱离、高分低能现象严重。其次,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授语言技能时安排一切课堂内容,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所有信息,创造性被扼杀。同时,为了提高语言的正确性和熟练度,学生只需机械反复地进行操练,缺乏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影响创新能力的提高。这样实际上是割裂了语言与思维在本质上相互影响、互为促进的关系。事实上,思维能力影响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思维能力高的学生学习语言事半功倍。这种人为割裂语言与思维关系的教学法有悖于语言学习规律,影响语言学习效果。再次,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强。由于教学方式的机械性,英语课堂缺乏新鲜感和足够的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也不强。许多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主动思考、不愿参与讨论,只是被动地接收教师的授课内容,课后作业不认真完成,难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总之,种种弊端导致综合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与该课程的教学定位和目的不符,教学模式亟需改革。

三、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教育以课程教学为主要载体,课程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当今倡导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背景下,创新教育理念可为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据和方法。创新教育理念下的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培养为核心、通识教育为支撑,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启发式、互动式和研究式教学中积累知识与方法、激发创新人格、训练思维以及培养能力,达到人文精神与人格个性相融合,从“自学”到“治学”。创新教育渗透于综合英语教学的各环节中,综合英语教学反作用加强创新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具体来说,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内的创新教育可从以下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中得以体现:

(一)以培养创新人格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1.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丰富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严格遵循英语教学大纲。然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在学习探索中接触到的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内容也应更新。一方面,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而应综合整合教材,联系最新的学术前沿动态或生活热点信息,围绕创新来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开阔学生视野,与知识和时代同行。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用生动有趣的各种题材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课堂效率,并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技术保证。”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到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平台资源和视听说材料等进行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将教学内容以集图、文、声、色的方式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活跃的思维中探究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和加强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创新人格。

3.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化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创新教育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无论教学模式如何改革、教育理念如何先进,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教育中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与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那么创新教育将无法得到客观的评价。因此,创新教育理念下科学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应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包含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等的终结性评价和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人格等学习过程和发展性的过程性评价,开放地融入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构建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科学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关注点不仅在分数上,也在如任务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等的学习过程中,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和创新人格的发展,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以训练创新思维为中心的教学环节建构

“创新思维过程是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引起表象的整合、改造乃至重构,从而创造出全新的事物属性表象和关系表象的过程。”当人们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观察同一事物,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或判断推理的“整合、改造乃至重构”过程时,就在进行创新思维。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形象思维的教学环节建构

形象思维即在表象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联想或大胆想象的思维,它是语言和图形的再现。因此,教师应扩大学生表达方式,丰富语言表象,再现语言所表达的图像或情景,启发学生大胆进行联想和想象。为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常用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方式有:第一,造句。学生可运用所学单词、短语或语法造句,也可对句子进行扩展、改写或转换。这是学生在创造性地运用已积累语言知识表达观点或陈述事实时最常用的练习方式。第二,角色扮演。教师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进行角色扮演,寓娱乐于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新形象思维。第三,写作。学完一篇课文或讨论完一个话题后,可给学生相应的写作范围,要求学生创造性地用英语将客观事实或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激发形象思维。

2.发散思维的教学环节建构

发散思维是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以多样化的方法探索解决办法的思维,也称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或多向思维,要求正中求反、同中求异。作为创新思维的核心之一,它能突破人原有的知识结构,在知识和理念的重构过程中寻找出更多的设想和方法。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在不同情境下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各个角度表达观念或同一事物,进行一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课堂活动,如:第一,多重释义。英语中大量的近义词、一词多义、课文篇章和丰富的语言文化内涵都可作为多重释义的材料。教师在释义时,可用多样化的词汇表达方式,将长难句或课文大意用简单的英语重新组织,意义基本保持不变,并要求学生也以多种方法表达同一词汇或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二,英汉多译。在英汉翻译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思考出多种多样的译文,而不只局限于“参考答案”,并了解译文间的细微差别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实用程度,以此显示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三,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联想和思考就某问题产生尽可能多角度的想法,从而找到最佳或多种解决办法的思维过程。教师可精心设计问题,将头脑风暴活动运用到英语教学复习、热身或课文教学等环节中,鼓励学生提供多种思路或答案,通过比较、组合或纵横等形式训练学生多比、多解或多变的发散思维过程,开发创新潜能。第四,课堂讨论。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每人对事物或课文的理解不尽相同。教师可在教学中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或从不同角度表达或评论他人的观点。讨论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总结发言,也可以是全班自由发言,以此进行“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发散思维。

3.批判思维的教学环节建构

批判思维是个体在全面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论、背景和评价标准等是否正确作出自我调节性判断,以达到正确或合理判断的思维过程。它既包括解释、分析、评判、推理、论证和自我调整等技能,也包括质疑的勇气、公正谦逊的品质和换位思考的情商等情感意向。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应将这些批判思维技能和批判品质培养相结合,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主动地批判思考主题、课文思想、学习过程及整个世界。第一,课堂辩论。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学生感兴趣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将学生分为小组或全班范围内的正方和反方,学生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也需查阅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进行辩论。教师需创造和谐、民主和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表独创性的见解,对进行批判思维的学生给予肯定。第二,批判式演讲。教师可在课堂上留出特定时间给学生对指定话题进行批判式的演讲,学生需在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批判思维后对话题进行论证和口头表达,以理服人。

(三)以提高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

作为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创新能力包括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打牢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创新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己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用清晰并符合逻辑的语言表达复杂创新思维等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贯穿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教学模式体现:

1.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习不是简单的从外向内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主动创立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扮演指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加之当今信息的丰富和咨询媒介的便捷为自学提供有利条件,所以自主学习已成为教改趋势,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也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于课文背景知识、词句意义和内涵理解等部分进行课前自学,课堂上通过陈述展示、讨论或问答的方式予以检测,之后及时总结评价并查漏补缺进行讲解,将英语课堂真正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自学意识和传授自学方法。

2.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研究能力包括观察、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在课前将研究任务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等进行资料收集,课堂上以同桌、小组或全班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或将研究方式、数据收集过程和研究结果等写成书面报告上交,从而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结语

创新教育理念下的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体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终身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发展个性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营造创新学习的氛围,尊重并鼓励独特观点的表达,在将英语知识与创新教育结合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环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来培养创新人格、训练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

作者:王菲菲 刘静 李静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