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研究生创新教育能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目标
较之传统教育对于知识继承的注重而言,创新教育更强调对当下的突破与未来的创新,是培养具备创新素质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教育观念的创新、育人环境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多个方面。所谓创新素质,主要包含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三个部分。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锻炼和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提升其创新素质的前提,尤其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新的主体意识、在创新中获取进步的价值意识,以及善于捕捉并发现新情况的问题意识。学生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充分释放其创新潜能与创新激情,进而在艺术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建立是提升美术学研究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提升美术学研究生教学的整体质量,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艺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根据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现状,通常在大学本科阶段,学生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获取知识,学习的侧重点在于对东西方艺术传统的了解与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而研究生阶段则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作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提高学生不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相关学科领域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本领。处于学历教育结构中较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在相关学科领域学有专精、敢于突破的高层次人才。因此,通过何种教育方式与手段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成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始终是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探索的课题,而创新又成为当下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任何艺术门类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传承与创新,在美术专业教育中亦是如此。美术学的学科特殊性,决定了其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也使其在对创新教育的要求方面呈现出区别于一般学科的特点。艺术创作门类和语言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评价标准的多元性等,都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与广阔的空间,当然也伴随着高度和难度。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各个领域对于高层次的美术理论人才、美术应用人才、美术开发人才等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美术类高素质创新人才层次需求的中心上移趋势也愈发明显。因此,在美术学研究生教育中推进创新教育,在培养方案、育人环境、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各个方面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予以强化和改进,是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大势所趋。
三、美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举措
美术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因为师资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准与创新意识、能力的强弱,不仅影响整个创新教育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更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结果。因此,高校美术学专业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深化导师制度、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创新,培养其理性思维。
一方面,美术学科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与方式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法训练,而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与开放性,同时,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也尤为明显。研究生教育也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教师应尊重并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意识,调动和鼓励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之间不同观念与想法的碰撞与沟通。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在美术理论知识方面进行深入和系统研究的学术能力,进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由于美术学专业本科阶段更加强调实践层面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法基础,因此,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在加强艺术语言的掌握与运用的同时,不应拘泥于技法层面的提高,也要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论研究水平方面,帮助和培养学生形成灵活性、生发性、变通性的思维,使其能够从理论视角验证艺术创作,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创造潜能。学生提高对于本学科知识和理论的分析能力,也会有效提升其在科研与艺术实践方面的创新能力。
第二,建立集体培养模式下创新型的导师制度。
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基本以一对一的导师制为主,虽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也凸显出一定的局限性。导师个人的喜好与偏向对学生影响较大,学生从导师方面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对于教学的实施者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应当不断深化对于美术学研究生创新型导师队伍的建设,采用以主要导师指导,同时配合相关学科的校内外专家团队参与辅助指导的方式,形成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联合的培养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让学生有机会汲取来自不同导师的专业知识,避免单一化的“传承”教学。这种集体指导模式有利于打破研究生学习的指导单一性,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师门观念,赋予了学生很强的自主性。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在综合素质能力的强化中提升创新能力。
第三,建立完善的学业评估机制。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的考核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检验各个环节教学成果的关键。在美术学研究生的创新教育中,更应当设计出多元化的学业评估机制。美术创作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评价方式上也应当多元化。一方面,在学生阶段性课程作业、创作作品、课程考试、以及毕业创作(设计)与毕业论文的评审管理机制中,将考量标准相对侧重于创新性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将创新意识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介入美术学研究生教育,与校内师资共同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更加公平公正地接受来自不同领域的反馈意见。这使得学生有机会听取专家、群众、同学等多方意见,并借此增进不同观点的交流与融合,保证学业的有效完成。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美术学研究生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对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艺术院校应当始终以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在突破与创新中探索新的艺术观念与创作思路,不断推进和深化创新教育改革,完善自身体系建设,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的创新型艺术人才,进而带动我国美术教育事业与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朱琰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