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队伍创新教育管理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现状与问题
(一)入党动机不够纯粹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价值观逐渐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大学生作为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也受到了不良思潮的侵袭,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主观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一些大学生把入党作为自己实现利益的途径和筹码,表现为:入党动机存在功利性、投机性、虚荣性等问题。大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很明确,就是为了就业和升职,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忽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信仰模糊的现象,同时部分大学生过分关注个人能力发展,忽略了和群众的联系,致使部分学生党员的组织、纪律性松弛,党员党性修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这对于党员队伍的建设和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忽视对党史的学习
一些大学生虽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对于党本身了解并不够。这在根本上就不符合新时期党员的标准。同志在讲话中,将学习党史提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的战略高度,强调“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这是对党的十八大号召学习党史要求的再动员。大学生党员是党员中最有朝气,最活泼的部分,是党在未来发展中进步的力量。如果大学生党员对于党史认识和了解不足,会对未来的发展起到负面影响。
(三)党员个体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党员理论储备不足
首先“,入口”把得不严,发展的同学群众基础薄弱。在现实工作中,因思想政治道德水准不易把握,因而常常会把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作为入党标准的重要依据,以致被发展的同学缺乏群众基础,造成在学生中的威信不高。其次,民主测评走形式,入党后的再教育存在短板。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模式呆板、不够持久,对当代大学生的了解不过准确、全面;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个别同学达到入党目的后,就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于群众,淡化了党员意识,减弱了党员的责任,忽略了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四)入党以后,放松了对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要求,这条主线从总体上为党员在新形势下提出了具体的标准与要求。而大多数大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前,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而在入党之后个别人则表现出一种思想和行为上的懈怠。不能自觉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理论水平,往往会出现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的现象。思想上的 变化一定会导致行为上的懈怠,长此以往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就会难以保证。
二、解决的途径与办法
(一)践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
“批评与自我批评”被视为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党员自我规范和自我修养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一定时期以来,由于形式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党员放弃了共产党的这一大法宝。我们应该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让我们的大学生真正的从思想上发生转变。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结合起来,使之在中国当代大学生身上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二)创新党组织生活方式
党的组织生活在党员活动中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起着重要作用。党章要求,“坚持和完善党内生活制度,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这样就可以使大学生党员,及时了解中央最新指示和重大的方针政策。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丰富党组织生活的形式与内容。首先要突破陈旧思想模式的束缚。党组织生活要突破传统的活动形式,改变以往民主评议时“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歌功颂德会”模式。要积极创设组织生活新载体,探索组织生活运行新机制,丰富党组织生活的内容,提高党组织生活的质量,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将党员组织生活与大学生党员的生活与学习密切结合。
(三)改善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
研究生整体素质较高,政治嗅觉比较敏感,因此研究生党支部应及时抓住研究生的思想脉络,举办相应的集体活动让更多的研究生进一步了解党史,进一步加强对党建认识。但因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目前还存在设置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健全、组织生活难以开展等难题。因此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党支部,可以按照不同年级,不同的专业学科、不同课题组等采取多样化的设置和活动方式。同时在考核方面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以量化考核的方式体现出来,作为各项评比的一个依据。
(四)思想鼓励与社会责任教育实现对接
大学生党员也是党员的一份子,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一直是我们共产党员时刻提醒自己,锤炼自己的有效机制。大学生党员是党员中独特的群体,其本身还担负着学习的任务,容易忽视与群众的联系。首先,作为学生党员,要加强学习和思考,接受教育和洗礼,用坚定的信念为人生导航。在平时要走到群众中去,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走出一条大学生党员的群众路线。其次,大学生党员还应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担当起社会责任,“尽管高校学生党员在学校期间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尚不明显,但他们具有很强的潜力,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充实到各行各业并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和领导力量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实现方式有多种,如:参加偏远山区的支教活动,成为城市活动的志愿者,定时照顾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到社会中的某些岗位进行“互换活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身在“象牙塔”的大学生党员真正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群众。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教育的意义
(一)严把“入口关”,提高党员发展的质量
现在的大学生身上有着时代的特点,我们要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形势,要针对他们的特点,采取引导、典型示范、组织生活、学习座谈等活动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启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入党的积极性。并从确定为积极分子那天起,要进行全程的教育考察培养,杜绝在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中却存在“重党前发展而轻党后监督”的这样一种现象。高校不但要注重发展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加入党员队伍,还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监督机制,从而保证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快速成才。
(二)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对党员的新要求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作为大学生党员更是其中的重要支撑。大学生党员既有其自身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普遍性是其身上拥有着党员应有的普遍素质和基本要求。大学生党员应该以共产党员的普遍标准不断要求自己,在不断地自我探索中提升自己。其特殊性是说,他们身在大学,拥有着较高的素质和能力。这就更加要求大学生党员在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的同时,不断学习党中央的最新指示,要做到思想上不懈怠,行动上不掉队,能够真正承担起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的责任。
(三)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迫在眉睫。在社会高度需求知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背景下,高校在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舞台。与此相适应,高校各种制度的改革,使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等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现实的变化都要求我们,从大学生党员队伍教育这个基础的工作抓起,才能筑牢“象牙塔”这座参天大厦。大学生党员是高校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的保障下,才能改变以往对大学生党员单一、僵化的培养模式,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提高高等院校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定期检查,实时监督党员的教育工作,突出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学生党员的榜样作用和学生党员队伍的引导作用,提高党的基层组织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保证高校教育发展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春阁 刘硕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