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体育课创新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1帮助学生提高体育素质
高校体育课与其他科目一样,具有教育目的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既定性和组织体系的严密性特点,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一直设置的科目,教学的连续性非常强,实践的层次性非常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知识的点拨角色,学生扮演知识的实践角色,双方互相配合,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身体机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学生的活动能力得到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同时也指导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锻炼方法。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1.2帮助学生开发智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学生的青少年阶段是身体成长、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非常重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能促进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的更好发育,增强学生大脑,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科学、适宜的体育锻炼还能保证学生精力充沛,劳逸结合更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1.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能塑造学生健康健美的形体,从而使学生具备追求美的心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不但能体现心灵与形体美的融合、力量与美的和谐,还能在自身的体育活动实践中领悟到人体自然美。
2.1树立正确观念,创新学生认知态度
创新学生的认知态度,教师就要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端正学生对体育教学实践的态度,将体育锻炼变为学生的自觉实践,当成学生自己将来生活和工作的一项内容。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与学习,学习缺乏积极性,存在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创新学生的认知态度,强化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积极引导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和爱好。教师可以采取耐心细致的沟通、图文并茂的讲解等方式,也可以通过体育相关内容的讲座、论坛等形式,加强体育课的宣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熟知体育课的功能以及体育锻炼对成长成才和促进自我完善发展。通过树立正确的观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2因材施教,创新教学目标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环境、生长发育条件、爱好兴趣,其在知识接受快慢、身体素质好坏和运动技巧是否灵活等方面也不同,因此,教师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和实践强度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比如在跳高教学中,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就能跳的高,但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就不能跳出好的成绩。此时,教师就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提高高度,提高技术方面的要求;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降低高度,多进行辅助指导与学生的诱导练习,态度要和蔼,要不时的进行鼓励,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对小小的进步随时予以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与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保证学生没有厌学体育情绪的产生。
2.3按照时代要求,创新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体育的教材内容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存在问题,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只是在训练项目与课堂内容作了简单的调整。当前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从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有很多的重复,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对体育的兴趣。尤其在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已经成熟,形成了综合的体育价值观,学生们兴趣广泛、追求课目的实效性。为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需求和实效要求,高校体育课在项目训练的设置和课堂教学的搭配就必须做调整,依据学生的需求,提供各式各样的项目,做出灵活安排。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体育项目逐渐纳入了社交场合,比如当前流行的网球、保龄球、瑜珈等,学生不仅具有浓烈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后大有好处,高校要积极推广。
2.4采用不同方式,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获得教学成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培养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在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呆板、机械的教学方法,学生势必会产生反感、厌学的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采用科学、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就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将教材内容生动形象、精练的教授给学生,并依据课堂的实际要求,结合有趣的故事,就会产生别有生面的课堂局面。此外,高校学生好胜心比较强,兴奋易转移,教师可创新的采用竞赛性教学方法,例如中长跑项目教学,如果教师一直沿用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不会兴趣盎然,如果变换教学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追逐跑、接力跑、分组对抗赛等教学方法,就会增加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学生实践情绪。所以说,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就能增强教学过程的吸引力。
2.5寻找教学突破口,创新教学形式
采用多样化的体育课教学形式,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实践,同时也是当前改变高校学生体育厌学的有效方法。当前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实际情况是,学生只注重课内教学,忽视课外活动,引导与组织力度不够,形式枯燥单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因为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兴趣,而成为学生的负担和累赘,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学情绪不断上升,所以,创新体育教学形式势在必行。增加训练项目,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内容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训练、规避体育厌学情绪的重要措施。首先,高校要根据体育场地的大小、器械设备的数量,完善补充田径、球类、体操、棋类等体育项目,加大体育教师的配备数量,对学生进行现场的训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其次,高校要进行课外的体育辅导,课外体育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促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体育项目锻炼的教学形式,课外辅导结合课堂教学,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再次,高校也可以采取组建体育代表队的形式,在课堂之外进行体育项目的训练。高校体育教师从学生中选拔具有某项体育项目天赋的学生,摒弃学生所在年级或班级的限制,根据学生实际年龄的大小和体育项目的特点,组建成专项体育训练队,由专业的体育老师担任体育训练队的教练,形成自己学习的特色,逐步形成一个传统。最后,高校可以采取在学生中发展俱乐部的形式,以提高学生兴趣。体育活动的开展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项目的锻炼中去。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加大体育骨干的培养力度。
3结语
高校体育课创新教育必须以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项目实践为基础,树立正确的观念,因材施教,按照时代的要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进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断提升的目标。教育工作者的情感精神,不仅强调育人的过程,更强调了育人结果。深化高校体育课创新教育要立足于实际,实事求是,决不走形式主义,最终完成课堂教育与课外训练的全部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而又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而努力。
作者:罗诚 单位:武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