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优化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优化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优化研究

摘要:自主学习是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方式,提升大学生创新素养是高校创新教育的核心任务。基于自主学习对大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作用,依据人才培养周期,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提出相应的四层次创新教育目标,同时对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优化路径进行探索,构建了自主学习视角下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概念模型,最终形成基于“创新素质培育—创新知识积累—创新能力实践—创新价值实现”四阶段的“PBL-TBL-CBE-OBE”四层次的创新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新教育;大学生

创新教育是培育创新素质,传播创新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知识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教学课时短、节奏快、知识滞后的特征凸显,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方式。自主学习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周期的始终,引导大学生对创新内涵的充分认知,激发创新意愿,可实现“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价值”的转化。因此,找寻自主学习和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融合点,实现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优化,成为当前高校创新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创新素养与自主学习

(一)大学生创新素养及其维度解析

1.创新素养。创新不仅包括技术要素重组,还包括人的进取精神和管理方式[1]。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的内涵进一步拓展,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创新美国:在竞争与变化的世界中繁荣》报告中提出: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产品、新过程、新方法和新服务。创新与日常经济和社会生活相伴,与人的发展和需要相随。素养不限于知识和能力,而是涉及知识、能力、态度的组合[2]。仲小瑾认为大学生创新素养是通过训练或实践,获取到的一系列关于创新的技巧和能力的统称[3]。创新素养可分为外在素养与内在素养两个方面。外在素养主要包括各种创新知识与应用技能,可通过实训及实践获得和发展,是创新成功的基础;内在素养包括创新者的能力、品质、动机及价值观等,可通过行为和表现体现出来。至今,学术界对创新素养的界定并未统一。根据McClelland的冰山模型,创新素养可分为外在素养与内在素养两个方面。外在素养主要包括各种创新知识与应用技能,可通过实训及实践获得和发展,是创新成功的基础;内在素养包括创新者的能力、品质、创新动机及价值观等,可通过行为和表现体现出来。因此,大学生创新素养是指在创新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能够推动创新步入稳态,应具备的创新意识、知识、能力、修养和精神的有机结合。2.创新素养维度。创新素养维度是指将创新素养指标归类,进行维度划分,有利于将组成大学生创新素养结构的各要素与相对应的各个创新教育元素统整,从而更深入解析创新素养的内涵,促进大学生创新素养的和谐发展。目前对创新素养维度的划分各不相同,主要有:二维度划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三维度划分———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5];四维度划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本文从广义上将创新素养分为创新素质、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三者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1)创新素质是一个人通过创新潜质开发、技能训练和知识内化而形成的决定其外在表现的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创新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素质[7]。大学生创新素质主要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具有爱国情怀、全球视野和高尚情操,以胸怀天下的理想和抱负投入学习和工作中;二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技能、积极的创新态度和批判的创新思维,在跨学科领域研究和创新中提升技能水平;三是具有坚韧的意志和鲜明的个性,对创新预期有充足的主观意识准备。(2)创新知识指与创新活动有关的科学、技术、工程、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大学生创新知识主要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必备知识,包括高等数学、工程知识与法律基础等,是创新知识链中基础的通识部分;二是应备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生产运作与优化仿真等的专业知识,是创新知识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部分;三是需备知识,包括财务金融、数据分析与移动终端开发等,是创新知识链中体现未来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顶端部分。(3)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在观察事物、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够不断提出新的提升效率或改善效果的才智。大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在各种实验、实训和实践活动中,发现新需求、新问题,形成或产生新思想、观念或创意的跨学科融合和沟通协调能力;二是利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新思想、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产品、新方案或新事物的创新创造能力;三是通过创意与实践,实现新产品、新方案、新服务或新事物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或生态价值的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能力。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1.时空开放性。时空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共享平台互动、技术论坛交流、移动终端沟通、实际企业实习等都是大学生重塑思维、增长智慧和发展能力的机会和条件。2.主体能动性。主体能动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挖掘解决问题的线索、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3.形式多样性。大学生可以依托开放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学科竞赛、社会调查和实体企业等形式或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开放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资源网(MOOC课程、OpenCourseWare和微视频资源等)、创客空间、数字化学习中心和学科资源网等;实训基地包括校内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校外专业实训基地;学科竞赛包括国、省、校三级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和技能竞赛;实体企业涵盖大学生即将就职的大、中、小、微型企业;社会调查针对焦点事件或热点问题进行的线上线下的考察、分析和研究,形成对专业知识的再认知。4.内容广泛性。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加强对社会需求、职业环境、工作流程、岗位精神、专业发展、就业前景的体验。主要学习内容涉及社团活动、社会服务、创业活动、认证培训、企业实习、专业知识、交叉学科和学术前沿等。5.互助合作性。自主学习不是封闭式的自学,大学生可根据具体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和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伙伴,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

二、自主学习对大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作用

将自主学习的内涵、特点延展具体化到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可以明确自主学习对大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作用。

(一)自主学习的时空开放性对创新品质和创新心理的提升作用

创新品质是主体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品质和道德品质,属于非智力因素,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道德。创新心理指主体从事创新实践活动中持有倾向性的内心状态,包括创新个性和创新动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主学习,便于将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嵌入到创新活动中,大学生可借助典型创新案例分析、创新标杆示范、企业家创新讲座、创新创业模拟以及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途径,解读创新者的特质和动机,激发对未来事业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具有敢于冒险、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和创新个性,全面提升创新品质和创新心理。

(二)自主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对创新思维和创新知识的提升作用

创新思维是主体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实践基础上,主动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模式,用别人忽略的思维模式,创造出前人或他人尚未创造的独特、新颖且具有现实价值的思维成果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不断主动提出新目标、追求新目标并实现新目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可根据自主方案设计、自我组织实施和自我结果评价,综合多种思维协调活动,提供新颖的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同时,自主学习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和结果,会主动对所学习的内容展开独立的思考,将原有经验和认知结构与新的思维成果相结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三)自主学习的形式多样性对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

自主学习不仅可以存在于任何形式的学习之中,而且还能产生多种新的学习形式,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如:新媒体指尖传播的移动学习、冲破专业领域的跨界学习、虚拟现实环境的仿真学习、个性化智能推送的定制学习等。每种自主学习形式都蕴含着新知识和新技能,对创新知识的储备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独特的内在价值,大学生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多种自主学习形式,突破线性的、顺序的知识学习桎梏,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将知识“碎片”连接起来,提高知识的吸收率和融合率,促进大学生自主地构建自己的多元知识体系和多层次能力体系。

(四)自主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对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

大学生创新成功与否与大学生自主学习内容选择密不可分。自主学习内容具有广泛性,涉及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财务金融知识、运营管理知识、市场开发知识、数据挖掘知识、政策法律知识和安全环保知识,广泛的自主学习内容倒逼高校不断优化创新课程设置、丰富创新知识体系等。此外,广泛的自主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大学生加强对创新政策、创新流程和创新环境的理解,在学习中有目的地提升隶属于创新能力的机会识别力、市场洞察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等,使自己的能力体系更加完整化、系统化。

(五)自主学习的互助合作性对创新素质、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

大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较大,互助合作能使大学生意识到自身与社会需求上的差距,增强生活体验和创新感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互助合作促进大学生自主选取薄弱环节或感兴趣的内容,主动组合创新必备、应备和需备知识,以增加自身创新知识容量,拓展创新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此外,伙伴间富于创意与实效的互助能够激发大学生对新技术、新规律和新方法的顿悟,显著提升创造能力。

三、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阶段划分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素质培育阶段

刚入大学的新生都是潜在的创新者,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扩展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通识课程群(大一)的内容,获取政府促创政策、企业实际需求、杰出人物经验、专业前沿发展和典型创新示例等信息,感知和理解大学生创新应具备的市场嗅觉、知识维度和技能特点。同时,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加深大学生对通识课程群知识的理解,并有意识地去锻炼创新技能。此阶段是大学生形成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创新心理的关键阶段。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知识积累阶段

在此阶段,大学生会依据专业基础课程群(大二)所学内容,逐步将社会实践转变成专业实践,继续跟踪专业前沿,不断自主地聚焦新知识、学习新方法,持续增加自身创新知识的容量和改善自身创新知识结构。此外,大学生基于创新素质培育阶段的认知和技能,会积极选择参与高年级的创新团队,在创新社团、技能比赛、金工实习中继续深入体悟专业知识与创新需求的耦合关系,因此,此阶段是大学生创新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对创新知识再认识的过程。

(三)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实践阶段

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实践阶段是大学生体悟创新角色内涵,提升创新素养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大学生会根据所学知识,特别是专业平台课程群知识(大三),亲自跨学科、跨专业招募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自己的创新团队,充分利用创新项目、创新大赛、虚拟仿真等实践,协调组织管理、合理分配角色,不断自主发现新问题,用所学的知识理论、专业技能和现代工具,探索解决新问题。

(四)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价值实现阶段

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价值实现阶段是大学生修正创新角色偏差,实现自身价值的阶段。在此阶段,大学生扩展专业方向课程群(大四),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实际情况,选择考研、保研、创业还是就业,调整自身的价值取向与实际创新期望需求的偏差,形成相对稳定的创新角色认知和行为,并影响政府、企业、高校和学生自身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期望,进而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四、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优化路径

根据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阶段划分,对创新教育模式优化路径进行探索,构建自主学习视角下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进而形成“4+4”的教育思路。

(一)自主学习创新素质培育阶段PBL教育

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引导式教育,适合大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尤其是大一的新生。首先,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富有朝气、充满热情,都是潜在的创新者,但对创新内涵认识不清,对创新政策解读不准,对创新需求尚不明确。其次,大一新生盲目追崇创新达人,创新动机不纯,创新选择脱离实际。最后,大一新生对自身认知不清,缺乏全球视野和胸怀天下的情怀。PBL教育可以调动潜在的创新者透彻解读创新政策,主动求索创新品质,积极训练创新思维,引导大一新生对创新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PBL教育需注意三点:一是更新教育理念。鼓励创新导师转变教育理念,用创新思维打造育人新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创新教育。二是丰富教育形式。设置班主任与辅导员全程跟踪、监测自学状态;反馈、评价学习效果,聘请创新知名学长,现身说法,增强引导效果。三是拓展育人资源。丰富标准创新敬业示范,精选典型爱国创新案例,建立多元创新育人平台,深化通识教育的同时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提高创新素质。

(二)自主学习创新知识积累阶段TBL教育

TBL(Team-BasedLearning,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育很适合大二学生自主学习中创新知识的积累。首先,大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彼此兴趣、特长相对比较了解,需要志同道合的同伴组成团队,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其次,各种形式的校内、校外实验和实训的开展,特别是假期的校外实践,以团队合作形式进行效果更佳。最后,已初步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大二学生,可参与相关的学科竞赛,不同专业的成员结构,会使团队更具竞争优势。TBL教育作为PBL教育的进化版,对师资力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跟踪专业前沿。创新导师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全面了解专业发展动态,介绍新工具、新方法、新知识,激发自主深入挖掘的意识。二是开办创新论坛。线上补充创新知识内容,帮助大学生理解其他专业的创新视角,熟悉其他专业创新伙伴的特长,拓展创新知识新观点。三是申请创新项目。指导学生以团队为单位申请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熟悉创新项目研究过程,训练团队沟通技能,体悟知识运用与分享的快乐,加速创新知识积累。

(三)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实践阶段CBE教育

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教育适合大三学生自主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实践。首先,已有一些团队合作经验的大三学生,欲将积累的创新知识提升为创新创造能力,胜任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经历更多能力实训历练。其次,CBE教育主张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素养等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大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的创新能力相匹配。最后,完善的实训体系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灵活拓展和应用知识,快速适应未来就职岗位,而且能够培养服务意识和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CBE教育对师资力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一是跟踪专业前沿,构建能力体系。一线教师应亲自进行企业调研,进行职业分类、岗位分析,确定能力层次,设计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创新能力实训体系和评价标准。二是创设虚仿中心。营造虚拟现实环境,仿真实际职业岗位,模拟角色活动场景,增加能力实训、实践机会。三是指导创新竞赛。鼓励大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自行组队、自行管理、自行选择研究热点,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大学生创新技术和应用能力,丰富创新体验。

(四)自主学习创新价值实现阶段OBE教育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即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教育更适合大四学生自主学习中创新价值的实现。首先,无论继续深造、创业还是就业,大四学生对结束学业后的最终价值取向已有清晰的理性预期。其次,逆向规划的OBE教育能够更有效地修正创新角色与实际预期的偏差。最后,时间更长、机遇更多的情景设置,更有利于塑造大学生鲜明的创新个性,全面提升创新素养,实现创新价值。OBE教育灵活度高,发展空间大,对师生的要求更高。一是健全反馈机制。毕业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和实现价值等信息的及时跟踪反馈,不仅有利于修正大学生创新角色偏差,而且有利于调整逆向规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市场需求动态变化。二是拓展实习基地。学校实训、实践平台数量有限,开拓校外实训中心与校企合作的实践实习基地,聘请熟知企业需求的企业创新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实习内容,增加创新价值实现的可能性和真实性。三是搭建展示平台。开放式搭建创新成果展示平台,将评定优秀创新价值的成果公开推荐,可吸引风投资助大学生创业,也可引起企业关注招贤纳士,还可让大学生体悟创新成就感,同时激励学弟学妹们的创新意向和创新动机。

作者:田世海 王宇奇 李继承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