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孵化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孵化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孵化问题

摘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顺应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大趋势,也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项目组通过网络平台发放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和需求以及当前创新教育创业孵化存在的困境,建议调整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逐步建立学科交叉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同时政府出台相应政策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全程支持,以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教育;创业孵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可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项目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仍存在许多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的因素,比如大学生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双创”师资力量薄弱、创新项目难以转化、创业项目可持续性不强等,因此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进行深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互联网普及应用的环境下,整合学校各个学科的资源,开展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教育是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高校创新教育就是为了挖掘大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进行的启发、扶助等教育活动。创业,就是自己或者与别人合作共同创立企业,而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挖掘其创业潜力,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并帮助特别有创业潜质的同学实现创业。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学校应该持续调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教育战略,继而坚持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读大学”以及“读了大学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并推动社会发展”的问题,并懂得个人“梦想”不能因为现实困难而搁浅。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借助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将学生的创业项目孵化,在促进学生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高层次创业,同时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比率,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二、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孵化存在的问题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考虑学生的诉求,因此项目组开展了面向佳木斯大学本科在校生和已经就业两年内的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运用问卷星网站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10份。通过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大多数大学生有创业意愿却没有明确方向

对问题“您是否计划自己创业”的回答,计划自己创业并且一直在做准备的占23.66%,考虑过自己创业却不知道该怎么做的占38.78%,而17.8%的大学生没有考虑过将来是否创业的问题,19.76%的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认为自己不适合创业。从整体情况来看,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占62.44%,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考虑过创业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大学教育阶段给予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只要认真思考创新创业问题,并为之进行努力和准备,即使最后没有独立创业,也会对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来源多样化

如上文所述,经过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有创业意愿,但是其创业的动力来源也呈多样化。如图1所示,参加调查的学生有85.85%认为创业是为了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同时也有60.49的学生认为创业动力源于社会的支持和鼓励,创业动力源于家庭影响的占37.32%,也有21.71%的同学认为对名利的追求推动了创业,同时由于找不到工作,难以直接就业,进而被迫以创业的形式就业的占比17.32%。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同学的创业意愿还是源于自我价值实现的驱动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可见国家政策的引导、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将会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产生。

(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未能满足学生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尽管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设立了校长基金创业启动项目,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多项创新创业大赛,并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但是真正落地并能长期持续运营的项目仍然非常少。学生希望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思维引导、创业方向选择、包含财务、营销和法律等内容的创业基础知识培训等课程。另外,当前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主要是本校教师,急需企业讲师和研究机构人员加入指导教师团队,增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性和前瞻性。

(四)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比较单一

大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时,主要在本专业同学中寻找团队成员,并且重点考虑合作伙伴之间是否熟悉,相处是否融洽,没有针对项目运营的需求进行长远考虑,未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计划,导致创新创业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个人能力和社会阅历不能互补,没有形成团队凝聚力,因此也不能满足创业企业对团队成员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完全具备上述能力,因此需要团队成员的协作和互补。

(五)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难度大

近几年来,项目组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创新创业比赛,也作为实习实践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顶岗实习。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有些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主要是为了获得学校要求的创新创业学分,一旦项目参赛获奖,学分已经计入档案,便主动放弃了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有些项目团队组建没有考虑项目对团队成员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项目带头人经常是孤军作战,不能调兵遣将,团队整体执行力差,团队成员之间矛盾渐增,项目进展不顺利,最后迫使项目夭折;有的项目创意很好,具有可行性,但是因为投资额度大,找不到愿意注资的天使投资企业而被搁浅。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关键在于项目团队的创业目标必须是要全力以赴做成这件事,团队成员能力互补、团结一致、干劲十足,才能让天使投资方看到勃勃生机和不断壮大的势头,进而愿意助其一臂之力。

三、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孵化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一)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分层次开展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指导。首先可以开设全校公选的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课程,包括财务会计、经济法、税法、市场营销等内容,打通文、理、工学科间的壁垒。该类课程的讲授要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按照企业运营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进行讲解和实训;其次,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开设适合不同专业的创业实训课程,请专业领域的企业家或企业讲师给予指导;再次,针对创业意愿比较高,并且已经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的学生,运用互联网开设企业家创业课堂,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最后,对于那些已经进入孵化基地的项目,从资金、政策和运营策略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要组建学科交叉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给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更全面地指导,因为学科交叉容易碰撞出创新火花,比如生命科学专业研究出的植物新品种,可以与电子商务专业合作以拓宽营销渠道。2.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项目调查中,发现有82.68%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其实创新意识是应该从小培养的,但是我们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体系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学生们更习惯和满足于为一个问题找到答案,取得好成绩即可,他们更希望被告知怎么做,但是不愿意去探究为什么这么做。到了大学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教师要多提问题、多拓展、多了解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多质疑、多思考,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学校也要鼓励教师将科研动态和自身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引领学生自主创新。

(二)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应着眼于项目运营的需求

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仍然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至关重要。每个拟创业的团队必须根据项目运营的整体需求,有针对性地招募创业团队成员,所有团队成员应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通力合作。因此,在团队组建过程中,要考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互补性,可以寻找交叉学科的学生组队,比如机械设计专业的同学进行某产品的开发项目,团队成员除了本专业的同学外,还可以邀请会计专业的同学负责财务工作,邀请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负责网络营销工作。另外,必须注意的问题是团队成员的交叉互补必须是知识和能力的实质上互补,而不是形式上互补。因此,团队组建完成后还需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对团队成员进行多轮考核,最终确定团队的核心成员,加强分工协作,共同运营管理创业项目。

(三)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应多元化

目前,我国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减税和给予补贴等优惠政策,促进高校创业活动参与率的提高。政府还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渠道进行全方位的政策宣传。同时,建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平台,在该平台提供远程创新创业培训服务,实时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赛事活动等信息,为不同高校的学生提供学科交叉、学校交叉的团队组建机会,并请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代表在该平台介绍创业经验。政府也应出台政策鼓励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应该多元化,广泛吸收和接纳社会各种力量,包括企业、各类协会、民间力量等支持大学生创业,从而改变大学生创业的单一形式。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对本地经济的实际情况有更充分的认识,再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优势制定规划,使得政府的政策支持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钟宇婷,曾保根等.粤西欠发达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瓶颈分析及破解策略研究[J].南方论刊,2018(11).

[2]范琳.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7(06).

[3]蒋永荣,韩国成,秦永丽.基于学科交叉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调查[J].高教论坛,2018(04).

[4]姚昊,叶忠,卢红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运行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25所高校的实证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8(12).

[5]顾美霞,周哲画等.大学生创业团队孵化现状及满意度评价调查[J].劳动保障世界,2018(12).

作者:刘慧娟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